來源:中國能源報
「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擊發了國內「碳中和」競賽的發令槍,但對於我國中東部地區而言,這既是承諾,更是一種鞭策。以江西省「碳中和」前景為例,我國中東部地區「碳中和」之路並非「高枕無憂」。
文丨江鐳
能源消費結構以化石能源為主且一次能源對外依存度高
2019年江西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4575.5億元,位列大陸地區省份第16位,GDP增速8.0%,位列第四。根據《江西省2019年統計年鑑》,2017年江西全省能源消費總量達到8995.3萬噸標準煤,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氣分別佔比64.9%、17.5%、3.1%,化石能源消費佔比達到85.5%,省內可再生能源發電及省外來一次電力在能源消費中佔比僅為7.5%。2017年全省能源生產總量達到1525.2萬噸標準煤,僅能滿足能源消費總量的16.96%;其中煤炭對外依存度高達約88.7.3%,石油、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高達100%。
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統計快報數據,2019年江西省全社會用電量達到1535.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5%;全口徑發電量為1403億千瓦時,其中水、火、風、光發電量分別為168億千瓦時、1128億千瓦時、51億千瓦時、56億千瓦時,利用小時數分別為2420、5153、2028、1004;2019年底全省全口徑裝機3782萬千瓦,其中水、火、風、光裝機分別為681萬千瓦、2205萬千瓦、286萬千瓦、630萬千瓦,同比分別淨增加54萬千瓦、40萬千瓦、61萬千瓦、94萬千瓦。
可以看出,江西省經濟發展增速快但整體水平僅位居全國中遊;能源電力生產消費增速快,且整體呈現出「以化石能源為主體」的能源消費結構特徵以及一次能源對外依存度高的特徵;電力在終端能源消費中佔比不高;綠化水平位居全國前列,青山綠水涵養和糧食供應任務較重,能夠轉化為能源等工業用地的面積十分有限。
實現「碳中和」目標面臨「保電力供應安全」壓力
「碳中和」意味著二氧化碳的產生量要被森林碳匯、二氧化碳利用等抵消。按照國家「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統一部署,江西需要藉助實施「中部崛起新跨越」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策應「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 和建設「綠色生態江西」等一系列發展戰略的重要機遇期,加快推進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實現人口、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能源電力的支撐保障壓力將持續增加。「十三五」時期江西省能源發展規劃一次能源消費年均增速為5.4%、全社會用電量年均增速為8%。
在「雙循環」發展新格局下,江西承接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的速度可能加快,能源電力消費可能將維持較長時間的中高速增長。省內大型水電資源開發程度接近尾聲,小型水電開發受到生態環境保護壓力,省內煤炭產能還將繼續退出,繼續依靠省外輸入成為重要選項。雅中至南昌的直流特高壓開始建設,白鶴灘水電送江西特高壓輸電工程進入論證階段,同時,浩吉運煤專線已建成。
展望未來,「保能源電力安全供應」和「碳中和」雙目標約束下,江西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壓力空前。
一是江西依靠本省森林碳匯實現碳中和不現實。根據《nature》雜誌子刊物《科學報告》,一座1000MW的燃煤電廠需要一個比馬裡蘭州更大的新森林才能抵消其所有的碳排放。馬裡蘭州面積約2.5萬平方公裡,即便是綠化程度全國第二的江西,10萬平方公裡的碳匯也只能抵消400萬千瓦的火力發電,即便不考慮未來新建成火電廠,現有的火電廠碳排放已遠遠超過全省森林碳匯量。如果除去耕地、園地和現有建設用地存量,全省森林面積和碳匯的增長潛力將極其有限,不可能依靠本省森林碳匯解決所有問題。
二是江西依靠本省集中式新能源發展實現碳中和不現實。在全國風電、光伏發電高速發展的背景下,江西2019年底風電、光伏裝機總和不足1000萬千瓦,折合等效煤電(5000h)裝機約200萬千瓦。2005年江西未利用地僅為1.59萬平方公裡,根據江西省政府規劃,2006-2020年建設用地規模使用約1萬平方公裡,可利用的未利用地還需要為未來城鄉建設留白,未來省內集中式新能源很難有所突破。分散式風電、分布式光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省內新能源裝機。
可以看出,江西很難依靠自身資源稟賦實現「保安全」和「碳中和」雙目標,需要加大轉型戰略研究,初步研判的可能路徑如下:
一是必須實現經濟轉型,發展低碳經濟,降低能源消費強度和碳排放強度;
二是大力實施節能減排,加大考核力度;
三是在本地加強生物質能利用,並建設必要的核電以對大規模外來清潔電力形成支撐;四是必須依靠建設堅強特高壓電網,輸入周邊清潔電力。
江西面臨的清潔能源發展及「碳中和」困境是中東部廣大省份能源轉型的一個縮影,在「碳中和」目標背景下,清潔能源資源是一種戰略性資源,需要全國一盤棋整體安排。
作者丨中國能源研究會研究員,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