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泵技術助力2060「碳中和」

2020-12-16 金臺資訊

我國將加大力度應對氣候變化,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各行各業紛紛對建築實現二氧化碳達峰與碳中和的問題展開討論。

首先,作為能耗大戶,建築行業2018年運行化石能源消耗相關的碳排放為21億 tCO2,佔全國總量的五分之一左右。建築的熱水、供暖、空調、除溼、新風等,都是巨大的能耗。針對於此,有許多人問建築部門到底什麼時候可以達峰?要怎麼做才能達峰?又要怎麼做可以實現碳中和?在碳中和的過程中,暖通空調行業的挑戰和發展機遇在哪裡?

其次,農業、食品、化工、醫藥、陶瓷等等領域的生產乾燥,也是一項高能耗的工藝過程,我國每年因乾燥所消耗的能源佔國民經濟總能耗的12%左右,同時傳統的乾燥工藝也是一個造成環境汙染的因素。為應對能源和環保問題,實現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乾燥的節能與環保日益重要,傳統的乾燥行業亦面臨產業轉型升級。

因此,作為環保、節能、高效的供熱熱源設備和技術,熱泵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於空調、供暖、製冷、烘乾、熱水等領域。在目前的大形勢下,熱泵對於實現「碳中和」目標有哪些無可取代的意義呢?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節能協會理事長、清華大學江億教授認為,建築用能的電氣化。比如用電動熱泵來替代燃氣鍋爐製取熱水。近年來空氣源熱泵在樓盤配套、大戶型中的廣泛應用就是此類。北方農村近年來用空氣源熱泵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既滿足了舒適性要求又節能。而在南方城市,直接碳排放的採暖部分主要是城鎮居民採暖。近年來有不少家庭用戶式燃氣壁掛爐,以及有一些地區效仿北方地區,採用區域鍋爐集中供暖,所以化石燃料用量呈增長趨勢。

江億指出,未來的增長趨勢,取決於這一地區選用什麼途徑解決採暖需求:如果以熱泵空調為主,那麼直接碳排放量不會持續增長。

「而對於農業、工業、服務業的烘乾和乾燥領域,熱泵乾燥不僅能對乾燥介質的溫度、溼度、氣流速度等進行精確控制,而且會大大提高幹燥產物的品質,目前已廣泛應用於木材幹燥、種子乾燥、食品加工、陶瓷烘焙紡織行業以及中藥材幹燥等諸多領域。」江億談到,隨著熱泵乾燥技術的不斷創新和應用領域的拓展,基於能夠實現對乾燥過程的精準控制,熱泵乾燥技術還具備了發酵、提純、增效、殺菌、定型定色等新型高品質功能。

放眼未來,各類熱泵技術在民用(戶式應用、樓盤配套、分布式能源站等)生活熱水和供暖領域、商用(酒店、寫字樓、學校、醫院、煤礦等)熱水及冷暖領域、工農業(糧食、菸草、果蔬、海產品等)烘乾及保存領域、農業和畜牧業恆溫養殖領域、工業(印染、電鍍、熨燙、屠宰等)高溫加工領域、冷凍冷藏恆溫保存領域等等,都可以為2060碳中和貢獻極大的力量。

據悉,中國節能協會熱泵專委會將於2021年3月15-17日在上海主辦第十一屆2021中國熱泵展,助推中國空氣源熱泵產業提質升級。

相關焦點

  • 人民網熱評熱泵應用,熱立方鼎力助推「碳中和」
    日前,人民網發表了《熱泵技術助力2060「碳中和」》的文章,明確指出熱泵之於促進碳中和、碳中和之於清潔能源應用的重要意義。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節能協會理事長、清華大學江億教授認為,建築用能的電氣化,比如用電動熱泵來替代燃氣鍋爐製取熱水能夠有效減少碳排放。
  • 實現碳中和 我們對2060年的承諾-認識碳中和
    北極星大氣網訊:在今年9月召開的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中國向外界承諾於2060年實現碳中和,這意味著什麼?畢馬威近期將發布碳中和系列文章,介紹碳中和的意義及影響。本系列文章共三期,本次為第一期,主要介紹碳中和的基本認識。
  • 助力「碳中和」目標實現 我國電能替代進入深水區
    會議圍繞助力「碳中和」戰略落地實施,以「拓展電能替代廣度深度,提高全社會電氣化水平」為主題,與會專家共同探討了碳減排目標下電能替代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新機遇,並針對如何促進電能替代產業高質量發展進行了交流。
  • 2060年中國「碳中和」目標的路徑、機遇與挑戰
    2060年「碳中和」路徑   「碳中和」的基本公式為:商業活動導致的碳排放=碳匯總量+碳信用總量。我們需要考慮的技術不僅僅是節能減排技術,同時還要考慮負碳排放技術。根據麥肯錫推出的溫室氣體減排成本曲線,可以對各類減排的技術與手段的先後順序進行相應的排序。
  • .| 「非常鼓舞人心的一步」——中國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沈東方  9月2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釋新聞|中國提出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意味著什麼
    9月22日,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期間,中國提出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各國要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性機遇,推動疫情後世界經濟「綠色復甦」,匯聚起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合力。
  • 2060年前要實現的碳中和 中科院成立專門機構來研究
    新華社北京12月25日電(記者董瑞豐)全國首家從事碳中和基礎研究的科研機構24日在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成立,旨在為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科學路徑和科技支撐。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所長曹軍驥說,新成立的碳中和研究中心將通過建制化的科研隊伍,聯合中科院內外相關單位,預估2030年和2060年我國及全球碳收支特徵,研究規劃碳中和最優路徑,評估可能的生態工程方案和轉換能源結構的科學途徑。
  •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面臨哪些挑戰?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面臨哪些挑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要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 碳中和、電力系統脫碳與煤電退出
    這部分二氧化碳需要由碳匯來中和。碳匯主要包括自然碳匯(自然生態系統固碳)和技術碳匯(碳捕獲與儲存技術,CCS)。2016年我國森林碳匯達到每年5-6億噸水平;有研究顯示,2010-2016年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匯年均11.1±3.8億噸,未來自然碳匯會小幅增加但很難實現翻倍增長。預計2060年我國能源相關碳排放降至14億噸,若加上非能源類碳排放,無法完全依靠自然碳匯實現碳中和,還需發展技術碳匯。
  • 碳中和下節能服務的多維解構——日本經驗與啟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售電網訊:總書記提出「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以來,碳中和的概念在能源行業引起了廣泛討論,包括發展可再生能源、碳市場機制、發展氫能等多個方面,但是「能效是第一能源」的理念需要得到更多重視。能效是最為經濟、對環境破壞最少、最為清潔的能源。
  • 真相與常識|碳中和是什麼,我國2060年實現這個目標難度大嗎?
    前天,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了記者詢問關於實現碳中和目標的問題,表示中國是推動全球氣候治理的行動派和實幹家,承諾中國將說到做到。你知道碳中和是什麼嗎?
  • 環保專題報告:碳中和,離我們還有多遠
    我們預計對於電能替代,特別是氫能替代和碳捕捉的技術投入將會加大,在應用 端多管齊下實現碳中和目標。碳中和目標加速中國經濟和能源轉型我們認為隨著碳中和目標的提出,中國未來能源轉型發展的方向已經確定。而之後中國將通過電力領域提升非化 石能源比例完成電力碳中和,非電領域先推動天然氣替代再推動氫能替代完成能源碳中 和,並在需求端通過碳排放權總量控制+交易的形式推動新技術在工業和交通等領域的應 用、加速碳中和進程,從高碳向低碳最後向零碳三步走,完成 2060 年對能源,工業和農 業領域的碳中和。
  • 東南大學長三角碳中和戰略發展研究院揭牌
    省人大常委會民宗僑委主任、碳研院院長朱曉明,東南大學副校長丁輝,東南大學原副校長沈炯和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出席了大會。  楊偉民在致辭中肯定了成立碳研院的戰略眼光。他表示,南京成立碳中和戰略發展研究院,是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行動。實現碳中和既是一項偉大的目標和充滿挑戰的任務,也蘊含著巨大的機遇。
  • 中國將如何邁向「碳中和」?
    在近期的中央經濟會議上,「2030年碳達峰」和「2060年碳中和」被列為2021年八項重點任務之一。碳中和目標是中國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付出的行動,彰顯了大國的責任和擔當,對全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碳中和」意味著經濟社會活動引起的碳排放,和商業碳匯等活動抵消的二氧化碳,以及從空氣中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相等。
  • 中金公司:碳中和離我們還有多遠
    而從一個更大的維度去看,中國進行能源領域的碳中和變革也是中國科技進步浪潮下的一個能源領域縮影。 碳中和=更經濟+更清潔+更安全的能源結構。長期來看碳中和將會完成美麗中國提出的能源革命戰略目標,我們大膽的預測以非化石能源為主的電能將成為一次能源主體,能源消費中電氣化率達到100%,二次能源中氫能達到30%,完成淨零排放。
  • 全球「碳中和」之戰勝負,關鍵在城市
    在此前9月,習主席在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了「2060碳中和」目標,與2030年碳排放達峰共同組成「30·60目標」,標誌著中國將全面進入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階段,開啟生態文明新徵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亦是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國家,儘管在實現碳中和目標上面臨著比發達國家更大的壓力和挑戰,但中國依然向世界展現了堅定不移的減排決心和大國擔當。與此同時,全球目前已有110多個國家相繼提出了21世紀中葉的「碳中和」目標承諾,國際「碳中和」之戰的正式打響。全球正在構建低碳經濟新格局,世界產業經濟的顛覆性轉變與升級將開始。
  • 助力中國未來實現 「碳中和」石化油服不斷推進碳捕集利用與封存...
    來源:時刻頭條隨著全球範圍內碳排放政策趨嚴,「碳中和」已成為當下最熱的高頻詞之一。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包括中國在內的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均提出了相關的目標和計劃。為加快推進「碳中和」的實現,英國、日本等多國近期公布了升級版的相關政策,涉及禁售燃油車、促進清潔能源使用、財政政策加碼等多個方面。今年9月,我國向全球首次明確實現「碳中和」的時間點,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該目標。
  • 與你有關,一起擁抱碳中和
    2030可持續發展戰略根據2030可持續發展戰略,ABB將積極助力實現低碳社會,並與客戶和供應商開展合作,在我們的整個價值鏈以及產品和解決方案生命周期各環節實施可持續性舉措。ABB的目標是到2030年實現自身運營碳中和,並支持客戶減少排放。ABB將幫助客戶每年減少至少1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這相當於3000萬輛汽車、40個火電廠或一個中型國家的年排放量。
  • 以四大優勢助力中國智慧風電建設,為實現碳中和目標註入催化劑
    與此同時,中國也於近期首次在全球正式提出「2030年碳排放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碳中和目標,為我國能源轉型的進度上緊了「發條」。在此背景下,在前不久舉辦的2020風能大會上,來自全球400多家風能企業代表籤署了《風能北京宣言》,提出「十四五」期間保證年均新增裝機5000萬千瓦以上的發展目標,也體現出了市場快速的響應。
  • 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減碳...
    核心閱讀「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中國對國際社會的承諾,也是對國內的動員令。這意味著,我國在持續為減緩氣候變化影響做貢獻的基礎上,按下了減碳的加速鍵。日前,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指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