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出去的女兒,潑不出去的水?

2021-03-04 綏寧在線

古話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我雖早早地嫁了,心仍舊在生我養我的家。

 

適婚年齡那陣,也偶有親戚來家裡做媒牽線,張羅相親的事。雖自己長相寒磣,但聽到三大姑八大嬸對男方的介紹,就沒有一個能提起興致的。可能小說讀多了,年輕蕩漾的心期待的是有愛情的婚姻,對相親這種事甚是排斥,

 

奈何介紹的男孩們不是我喜歡的菜,其貌不揚還心氣挺高的我,頂著父母親人們的一片恨鐵不成鋼的反對之聲,執拗地遠嫁了。

 

至今還清晰地記得家人們苦口婆心的教誨:白手起家,沒有公婆幫持至少多奮鬥三十年;嫁如此之遠,十年八年見不了一次面,和被老虎咬了有什麼區別?被欺負怎麼辦?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誰為你撐腰?……

 

年輕氣盛的我,對這些言語並不在意,天下過日子的方式千萬種,總有一種適合自己的。至於遠嫁回家難,我沒這概念。雖然嫁了,家還是自己的家,回家能有什麼難的?

 

沒結婚之前,逢年過節挺想念父母,但缺點那種排除萬難回家團聚的力量,姑且想想,打打電話罷了,都錯開高峰期,在平常抽空回家看看。

 

成家後,有了自己的孩子。母親早早不遠千裡來到廣東,和我們蝸居在十幾平米的出租房裡,細心照料待產的我,孩子滿月後一起回到家,在母親的幫助下照顧愛哭愛鬧的兒子。母親心疼我照顧小孩辛苦,姐姐體恤我的經濟壓力,孩子九個月大時,便由母親照顧,我繼續呆在廣東這個小鎮工作。

 

也許是自己真的長大了,也許是交通條件改善了,也許是身邊遊子們對回家的渴望更濃了,對回家,特別上心。每年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回去看看。自己像一隻飛在天上的風箏,而一天天長大的孩子、日漸蒼老的父母,就是那條連接自己與家的線。

 

即使嫁了,心還在生我養我的家。每次回家,那山,那水,那田,那房子,那炊煙,那鄉親,那麼熟悉,並沒有因為遠嫁而陌生;父母的音容笑貌,如此親切,並沒有因為遠嫁而產生隔閡;田裡、地裡、家裡進進出出各種活兒,幹起來相當順手,並沒有因為遠嫁而生疏。

 

心繫家鄉,關注家鄉點點滴滴地發展,日新月異的變化;心繫父母,擔心他們的身體好不好,穿得暖不暖,幹的活累不累;心繫生我養我的家,春種秋收,農活做好了嗎?風調雨順嗎?收成好嗎?

 

逢年過節回家,到親戚家轉轉;平時身在異鄉,常在家鄉有影響力的論壇、微信群、QQ群逛逛;每到星期天呆在家裡,想起親愛的父親,自然地拿起手機,撥出那一串熟悉的號碼嘮嗑嘮嗑。

 

或許攢點錢,回到家鄉常居也不錯。時代不同了,嫁出去的女兒,潑不出去的水。

 

 作者:賀娟華(授權發布)

相關焦點

  •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中國自古就有這句話:「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這句話咋聽一下,讓多少女兒心感覺撥涼撥涼的。
  •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嫁了的女兒不能回娘家過小年?
    在封建思想裡嫁出去的女兒已經不是娘家人了,她是不可以在娘家過小年的,如若在娘家過小年會對娘家人不利。嫁出去的女兒不止小年不能在娘家過年,在端午、清明、七夕、中秋等等節日都是不可以在娘家過的。一、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既然嫁人了就不再是娘家人從封建思想上來講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既然嫁人了就不再是娘家人,而是屬於婆家那邊的人。比如在古代姓張的女子嫁給李家就會說李張氏,姓王的女兒嫁給張家就會說張王氏,嫁了的女人就不再用自己的姓氏,而是把婆家的姓氏放在前面。
  • 為什麼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這些原因很戳心
    兩個女兒嫁得很遠,也不常來看他。近兩年老人身體變得不大好,就更加想念女兒們了。也許是因為這樣,今年我們隔三岔五就能看見他的兩個女兒回來看他。有不少人都說,老人好福氣,有兒子養。女兒也來看望的勤。不過經常聽老人自己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兒一旦出嫁了,就不能常常再見面,不像兒子整天在身邊可以看到。老人說的有一些他自己的道理,女兒結婚以後,確實會很難再顧到父母。不過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有這些原因,真的很戳心。
  •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在這種觀念影響之下,一些人家的女兒特別是已經出嫁的女兒,往往忽視對父母的贍養義務。那麼,嫁出去的女兒也要贍養父母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當然嫁出去的女兒也與兒子一樣擁有繼承權,今天我們邀請到周大力律師為我們詳細解答這個問題:嫁出去的女兒可以分得老人的財產嗎?
  •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再貼補娘家,你都是外人!」
    不僅在女兒未出嫁前虧待女兒,就算女兒嫁出去了,也繼續對女兒索取,令女兒感到心寒。已經是兩個孩子媽媽的陳麗(花名),就是一個從小生活在重男輕女家庭的女兒,陳麗說,從小家裡有好吃的好玩的,父母都是先給哥哥吃,一年給哥哥買好幾套新衣服,可陳麗卻只能穿一些親戚送來的舊衣服。
  •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結婚後家裡連我的房間都不留了!
    最近家裡發生的一件事情讓我感覺很心寒,因為我深深地感覺到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的悲哀。以前結婚之前不覺得我爸媽重男輕女,結完婚之後我才深有體會。我爸媽對我的態度來了一個180°的大轉彎,他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已經嫁出去了,是別人家的人了。我在家裡排老二,上面一個哥哥大我兩歲,下面一個妹妹小我五歲。我哥哥結婚得早,我侄子已經6歲了,我哥和我嫂都在市區上班,平時逢年過節會回來。小侄子在三歲之前都是我媽在帶,一直到上幼兒園之後,哥嫂把他放在市區的幼兒園,嫂子自己帶。
  •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婆家娘家,到底哪個才是家?
    我也不能直接跟老爸說,你女兒都嫁人了,她不能總是待在娘家吧,她自己也有家。 站在婆家人的角度上想想,哪有自己家的媳婦整天待在娘家不回去的,何況對你還行,肚子裡還有人家的大孫子。就算人家不說,自己也不能太過於自我,作為一個成年人,總是要兼顧一下兩家人的感受,顧全大局的。
  • 你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當你想收的時候收不回去了
    重男輕女的家庭,當你被視為潑出去的水時,不要憎恨父母。天下的父母不一定都是好父母,不一定都是願意為子女赴湯蹈火的父母。做一個知足的子女,做一個學會感恩的子女。你非得把女兒往外推,推著推著真的成為了別人家的孩子。不是女兒恨你,是因為你放棄了對女兒的愛,是你讓女兒成為了潑出去再也收不回去的水了。同一件事就會出現千萬種想法和做法,不管他人,只管自己。父母永遠是父母,該盡的孝心要做到,該還的恩情就該還,一碼歸一碼。
  • 我有故事 | 嫁出去的女兒真的是潑出去的水嗎?
    原來從來沒有一個父母女兒出嫁啥都沒有給的,沒有嫁妝會被別人嘲笑的。一般再窮的家庭都會給女兒準備嫁妝,何況我們家一點都不窮。我當時有點不是滋味。後來我才知道,原來婆婆是有些耿耿於懷的,只不過沒有說出來。老公也是對我跟從前一樣,我就沒有在意。結婚後,我和老公一起出來工作了,他做測量,我做資料。賺的錢公公婆婆也不要一分,總是要我們存著。買房子欠了10萬左右債,他們都不要我們操心。
  •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眉山姐姐狀告三個弟弟(內附視頻)
    農村有句老話:「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即使在現在,不少地方還有這樣的觀念,父母去世後,財產的大頭應由兒子繼承。實際上,按照「男女平等」的原則,無論兒子還是女兒,不論已婚、未婚,在繼承父母遺產時,都享有平等的權利。
  • 為什麼嫁出去的女兒不能在娘家過年?不是迷信,長知識了!
    在傳統的習慣中,嫁出去的女兒在娘家過年,被人們視作一種禁忌,一種不好的兆頭。人們按照傳統的思維固性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即是潑出去的水,不管嫁出去的人家是富裕還是貧窮,那都是婆家的人。如果已經出嫁的女兒在娘家過年,會讓娘家的日子越過越窮。那麼,人們為什麼會如何有這種認識和觀念呢?
  • 嫁出去的女兒有權利繼承父母的財產嗎?
    本文作者:楊麗施,廣東天穗律師事務所律師 嫁出去的女兒能繼承父母的遺產嗎
  • 為什麼農村過初二,嫁出去的女兒要回娘家,不可以是初一嗎?
    從年三十到大年初六,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習俗和講究,比如嫁出去的女兒,年初二回娘家這個習俗就由來已久。每到過年,嫁出去的女兒們都會趁著大年初二這一天帶上丈夫孩子一起回娘家。那為什麼老傳統裡規定嫁出去的女兒只能在初二回娘家呢?大年初一、初三、初四不可以嗎?這就要說到國人的老思想了。
  • 嫁出去的女兒為什麼不能回娘家坐月子?不是迷信,有科學依據
    中國有句俗話「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有些家庭嫁出去的女兒真的很少能回娘家,有些是娘家人不待見,有些是自己在婆家沒有話語權,什麼事都聽婆家布置
  • 嫁出去的女兒回來要債
    「我不去!」徐三嘟囔道:「咱們去要錢,你爸肯定以為是我的主意。你跟了我,他已經恨死我了。再去要錢,還不罵我八輩祖宗?」3老郭抽著煙,抬眼看郭萍。女兒還是那個女兒,粗身,圓臉,短髮。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不好看也不難看。可皮囊下面卻不是原來那顆心了。她來討債!她居然來為徐三討他當年的那筆債!老郭真是意外得很哪!
  • 嫁出去的女兒,還能分到娘家的財產嗎?一位女人的親身經歷告訴你
    01俗話說,嫁出去的女兒,就像潑出去的水。
  • 「你是潑出去的水」
    老話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然而,女兒與娘家的血緣關係、親情聯繫,卻不會因為出嫁而改變半分。娘家永遠有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只不過,不是所有的娘家都是有溫度的,出嫁的女兒也會遇上冰冷的待遇,相信這樣的待遇不是自出嫁那天才有的,可能已經持續幾十年了。
  • 嫁出去的女兒和兒子一樣,要平分繼承父母的財產,你怎麼看?
    都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那麼,嫁出去的女兒要不要繼承父母的財產呢?很多開明的家庭,特別是一兒一女的家庭,選擇讓兒女平分;也有家庭選擇只留給兒子,女兒是人家的。然而,小女兒卻不幹了,認為同樣是孩子,法律上支持女兒和兒子一樣都有份,應該平分父母的遺產(聽說還經常教唆大媳婦要老母親平分房產)。為此,和年邁的老母親鬧得不可開交。甚至在老母親住院都不願意去看望,後在母親拿出一萬元現金給付後,才去醫院照顧母親。哎!這是什么女兒,讓人不得不嘆息要女何用?
  •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不!我成了填坑的土!
    那天老公一字一句地對我說:「你之前不是跟我說過,你想不明白為什麼你的父母在有了你哥哥之後,還會要兩個女兒嗎?我現在就告訴你,他們就是想讓你們兩個女兒把你哥哥供到老,管他吃喝拉撒一輩子。」要說我這個人平時還算堅強,但是在這一刻,我卻覺得身上的一層皮被某種力量活活地扒了下來,顯露出裡面猩紅的血肉。
  • 承諾不是空談,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要有能夠兜住的實力
    承諾到底重不重要。承諾有的時候是一句話,一個隨口的玩笑。有的時候他是一種責任,一個需要完成的諾言。在小時候很喜歡水自己以後會如何,卻從不喜歡說會未來某一個人,或者某些人如何,清楚地知道如果說了這句話,兒時可以當作童言無忌,長大後就不要隨意許下諾言。任何一個承諾都是一個人的一個內在表現,做不做都代表了一個人內在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