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對男生有多重要呢?高富帥這個詞就是最好的說明。身高力壓長相和財富成為衡量優質男性的首要標準,在男生的世界裡,最遙遠的距離大概就是抬頭仰視女生的那幾釐米。
在中國,男生到底要長到多高才不算矮?在關於男生身高的討論中經常會出現1米7這條生死線,那男生1米7算矮嗎?我們來看一組數據,國家總局發布的《2014年國民體質監測公報》顯示:
2014年時,中國30-40歲男性的平均身高為170.8cm,而且越年輕的男性,平均身高就越高,20至29歲男性的平均身高接近172cm;19歲男生平均身高已經超過172,從官方最新的數據來看,如果一名年輕男性的身高剛好是1米7,確實是略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的。說到這,肯定有人會說:「全國平均數不能說明所有問題,我這身高在當地稱得上雲裡摸著天」。
《中國漢族體制人類學研究》,研究組歷經5年時間在22個省和自治區進行人體測量,建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份指標比較全面的漢族體質資料庫,整體還是比較權威可信的。總體來看,中國男性身高階梯大致按緯度從高到低排列。
其中,東北、江淮、華北、西北西南、閩語和吳語地區的平均身高都超過了1米7,如果你的身高正好卡在1米7的話,也只能在客家、湘語、粵語、贛語地區達到中上遊水平。根據某相親網上一線城市用戶的標籤數據後發現,在17975名女性用戶中,有超過一半以上用戶明確要求另一半身高要在170以上,而明確要求身高在175以上的女性,則佔到了總數的13%,對應現實的情況就是,我們經常能聽到身高不足170的男性,在相親市場連初篩都過不了,這樣看來1米7確實不算太高。
那還有辦法長高嗎?有的。部分論文研究發現,身材高矮大多取決於下肢的長短,而拋開種族、遺傳、區位等因素,下肢的生長速度與飲食和運動有比較直接的關係,華中科技大學教師夏書成的論文《中國城市漢族人身高、體質量與緯度的關係》顯示
造成南北方身高差異的其中一點就在於,北方人喜歡以蛋白質含量更高的小麥為主食,所以南方人想長高,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改變主食的組成結構,除了飲食有針對性的體育鍛鍊也有些許作用,在《大學男生身高增長方法研究》中,研究者找到了兩組平均身高相近的被試者,他們讓一組被試者堅持做徒手操、懸垂、起跳摸高等針對性訓練,另一組則不加幹涉。半年後,堅持運動的實驗組比對照組高了0.3釐米。
但不管是吃還是運動,這兩篇論文都提到了一個大前提——足夠年輕,前者認為下肢的增長與年齡成反比,後者則明確表示,男子到21-22歲讓人長高的骨骼骨化過程就完成了,這結論也許有些扎心,但事實是,如果無法改變基因、種族、環境等大前提,又無法返老孩童回到性成熟前,長高說到底只是一場美好的夢而已。
不過大家不用擔心,我們也知道,矮個子的人並不是不能成功,很多知名的政治家,企業家其實也並不高。事實上,在現代社會如果不考慮外界眼光帶來的影響,身高和個人能力並沒有太大的相關性。
——END——
關注扒喻,直擊事實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