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為回報這座溫暖的城市」 深大畢業生李湘竹病逝向母校捐獻遺體

2020-12-21 SZNEWS

原標題:「只為回報這座溫暖的城市」

深大畢業生李湘竹病逝向母校捐獻遺體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5月23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曾逸敏)這是一個長達12年的心願。

2008年,深圳大學學生李湘竹到醫院看病,此前她因顱內腫瘤導致視力下降。那時,她便決定,將自己的器官和遺體捐贈出來。然而,因特殊原因沒能遞交捐獻志願書。

2014年,李湘竹逐漸失去意識。她最記掛的,是那份捐獻志願書。手術前,她在志願書上按下手印。

今年5月18日,李湘竹逝世。她的遺體,也將按她的心願,捐給母校用於教學和科研。湘竹媽媽說:「這是她最後的心願。深圳讓她的生命充滿希望,她要回饋這座給了她溫暖的城市。」

●預言半年生命卻堅持17年

1986年,李湘竹出生於吉林省通化市。2000年,李湘竹被診斷為腦脊膜膨出。2003年,她的聽力嚴重下降,專家診斷為多發性纖維瘤引發顱內腫瘤,最多只能活半年。

悲痛欲絕的父母想讓她休學靜養,可她不。她說她要讀大學,並且要讀到博士。在醫院和學校之間輾轉兩年後,湘竹以優異成績考上深圳大學文學院。為了方便照顧她,父母跟隨她來到了深圳。

2009年畢業時,李湘竹已完全失聰。深大為了照顧她,讓她留在文學院當圖書管理員,並讓她的父母分別擔任宿舍管理員。

無奈2014年,湘竹逐漸失去意識,癱瘓在床,直到今年5月18日逝世。

●「深圳是座很溫暖的城市」

湘竹跟病魔抗爭的17年,也是深圳愛心接力的17年。

深圳大學、深大社區工作站、前海社區工作站、南山區義工聯助老志願者協會、安達愛心車隊、南山區慢性病院、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雷嶺社區工作站、雷嶺社區服務中心……這是湘竹媽媽列出的,還遠沒有齊全的愛心接力名單。

2012年,粵海辦事處協調區建設局,在雷公嶺小區幫助李湘竹一家申請到了38.5平方米的公租房,桂廟新村發展部為他們免除了房租。

2014年後,李湘竹徹底失去了意識,但仍有很多人一直關心著她,守護著她。湘竹全家的收入只有湘竹媽媽微薄的一點退休金,但他們依然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維持生活。

湘竹媽媽說:「湘竹覺得深圳是一座很溫暖的城市,天氣溫暖,人也溫暖。深圳讓她的生命充滿希望,讓她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她要回饋這座給了她溫暖的城市。」

●捐獻器官只為回報這座城

湘竹選擇的回饋方式,是將自己的器官捐獻出來。

器官捐獻調解員高敏記得,2008年,她在醫院遇到前去看病的湘竹。當湘竹得知她是器官捐獻調解員時,便提出要捐獻出自己的器官和遺體。高敏擔心,她是悲觀心理所致,便暫未答應。誰知,湘竹已經悄悄寫好捐獻器官志願書。湘竹爸媽也支持湘竹的做法,一家三口都在器官捐獻志願書上籤下名字。

2014年,湘竹病情惡化。手術前,她最記掛那份捐獻器官志願書,堅持讓媽媽給高敏打電話。高敏仍記得當時湘竹說過的話,「高老師,我是個幸福的人,有這麼多人幫助我。我希望我死後能發揮我的餘熱,把我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把我的遺體捐獻給母校。」

最終,湘竹如願在捐獻協議上按下了自己的紅手印。今年5月18日,這名深大畢業生在生命的最後一站,回到了她心心念念的校園。今後,她將成為一名「無語體師」,給師弟師妹們做進入醫學殿堂第一門課程的老師。

相關焦點

  • 遺體器官捐獻簡介和如何捐獻流程
    1、器官捐獻登記公民申請人體器官捐獻,可由申請者本人或通過協調員向市人體器官捐獻辦公室申請人體器官捐獻登記。並徵得配偶、成年子女、父母等親屬的同意,將捐獻者相關資料錄入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者登記管理系統。並進行信息保密。
  • 「當我離開,把愛留下」22歲女大學生捐獻角膜遺體
    1月4日下午5點,陳琦媽媽輾轉通過長沙市紅十字會,電話裡強烈表達了陳琦角膜遺體捐獻的意願:「她想要在她還活著的時候親自籤署志願書,她知道自己的病治不好了,但她還很年輕,想要把角膜留在世上,幫助別人看見這個世界,用另一種方式活下去,遺體捐出來做醫學教研,用最後的力量做一些真正有意義的事。」1月5日凌晨零點02分,陳琦因搶救無效不幸去世,生命永遠定格在22歲。
  • 胸懷大愛,天使女孩捐獻遺體,高考之日母親發聲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她請求自己的父母在自己去世之後把自己的遺體捐獻出去。2020年7月7日,陳媽媽發了一條朋友圈,感動了無數中國人。她寫道:女兒你寒窗苦讀十一年,卻沒能如願以償參加高考,兒來一程,母念一生,在世的時候你是媽媽的希望,而去世之後你是媽媽的驕傲!
  • 倆兄弟患病後捐獻遺體,哥哥去世已完成心願,弟弟稱也要回報社會
    為了報答社會對他和三哥的關心照顧,兩人商量後做出了共同的決定:去世後將遺體捐獻給國家用於研究。12月7日,被病魔折磨了近40年的王世春走完了自己不幸的一生。當他閉上眼睛的前一刻,還直直地盯著柜子上的那本遺體捐獻榮譽證書,並有氣無力地對弟弟王世坤說:一定要幫他完成遺體捐獻的心願!
  • 49歲眼科女醫生去世,將眼角膜和遺體分別捐獻給醫院和大學
    49歲眼科女醫生去世,將眼角膜和遺體分別捐獻給醫院和大學 楊永青 郭升/央視新聞 2020-10-17 02:26
  • 鄱陽縣實現首例遺體捐獻
    12月2日晚鄱陽縣一名85歲的曹姓老人因病離世12月3日早上在鄱陽縣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協調和見證下曹老的家屬在縣人民醫院完成了遺體交接儀式這是在鄱陽縣實現的首例遺體捐獻據了解,曹老年少離家,靠販菜、放羊艱難為生,60多歲時回到家鄉鄱陽,在黨和政府的關心關懷下、在社會愛心人士的幫助下安度晚年。
  • 我校接受一具捐獻志願者遺體
    來源:邵陽學院官網 時間:2020-12-19捐獻志願者家屬籤訂《遺體(器官)捐獻志願確認書》12月18日上午,基礎醫學院遺體接收站舉行了一場莊嚴而肅穆的遺體捐獻接收儀式,該儀式由基礎醫學院副院長何輝紅主持
  • 「英雄無畏 歲月有痕」 90歲抗美援朝老兵身後捐獻遺體和眼角膜
    「父親走了,我們慢慢整理他的遺物,找到了一枚五角星帽徽、一塊毛主席接見紀念手帕……」19日,說起捐獻遺體和眼角膜的父親鄒鑑,鄒寧的話語裡透著滿滿的敬意和不舍。有愛 留給他人一片光明2020年10月14日,祖籍重慶的抗美援朝老兵鄒鑑在長沙病逝,享年90歲。當天上午,鄒鑑的小女兒鄒寧聯繫湖南省紅十字會,按照父親遺願,決定將他的遺體和眼角膜分別捐獻給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和湖南省紅十字角膜捐獻愛爾眼科接收站。
  • 長沙79歲老人捐獻遺體和角膜
    10月10日下午16時,家住長沙天心區的盧德源老人不幸病逝。根據他生前遺願,希望將自己的遺體和角膜捐獻給國家,幫助眼疾病患者,並成為醫學生們的 「大體老師 」。 接到逝者家屬電話通知後,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和湖南省紅十字角膜捐獻愛爾眼科接收站的醫療專用車及時趕到盧德源家中,工作人員一邊向家屬講解捐獻流程和要求後,一邊按照老人的願望,幫他穿戴整齊。
  • 一生奉獻踐初心 都基保遺體和眼角膜捐獻給濱醫
    膠東在線5月12日訊(通訊員 房友明) 2019年3月26日,全省最佳志願服務組織——煙臺市牟平區老幹部愛心家園志願服務隊成員、退休幹部都基保因病去世,按照他的遺願,他的遺體和眼角膜捐獻給了濱州醫學院煙臺附屬醫院,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用這種方式為自己的人生完美謝幕
  • 傳遞人間大愛 河北石家莊一退休教師捐獻眼角膜和遺體
    「最後一課」傳遞人間大愛石家莊一退休教師捐獻眼角膜和遺體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張淑會)12月4日,一場簡單而肅穆的遺體告別儀式在河北醫科大學遺體捐獻中心告別廳舉行石家莊退休教師陶雅會用大愛給大家上了「最後一課」,完成了眼角膜和遺體捐獻,實現了自己生前最後的願望。據悉,她的眼角膜和遺體都將用於醫學教學研究工作。12月2日凌晨1時許,陶雅會因肺癌晚期救治無效在石家莊去世。她的家人遵照她的遺願,第一時間聯繫了河北省紅十字眼庫和河北醫科大學紅十字遺體捐獻中心,辦理了角膜和遺體捐獻手續。
  • 136名深大傑出校友「回家」暢談
    37歲深大培養30多萬校友,八成留在深圳據介紹,深圳大學建校37年來,伴隨特區一路成長,建校至今已培養了30餘萬名畢業生,其中,95%紮根粵港澳大灣區,80%以上奉獻深圳特區,成為社會各行各業的骨幹,並湧現出一批傑出校友,為特區發展和國家現代化做出了重要貢獻。
  • 全國人大代表王豔:建議簡化流程鼓勵遺體捐獻
    來源:天津日報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公交集團第三客運有限公司8路車隊駕駛員王豔認為,遺體捐獻有利於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有利於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當簡化捐獻流程,予以鼓勵。遺體捐獻要遵循無償、自願原則,需要捐獻者直系親屬籤字同意。那麼問題來了,不少老人生前有捐獻遺體的願望,但只要家裡有一位子女不同意,就無法達到捐獻的目的。」王豔建議,進一步完善立法和人性化捐獻措施設計,健全完善更為成熟的器官移植體系,積極尋求簡化可行的辦法,鼓勵更多人完成捐獻遺體的心願。「比如,自然人生前表示同意捐獻遺體的,只要本人自願,有委託執行人,就可以公證。」
  • 這份「成人禮」沉甸甸 諸暨18歲女孩籤下遺體器官捐獻志願書
    「籤下遺體器官捐獻志願書,你是認真的嗎?」「真不可思議,了不起!」……這幾天,諸暨市暨陽街道東興社區18歲女孩馬弋涵的同學、朋友,在微信群裡紛紛向她表達敬佩之情。她就讀的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戲曲學校,也準備做一個專訪,並向同學們普及「遺體器官捐獻」的相關知識。
  • 河北:老師用遺體捐獻的方式上了最後一課
    2019年初,陶雅會鄭重在《遺體捐獻志願書》上簽字,按下了自己鮮紅的手印。不僅如此,在陶雅會的動員和鼓勵下,其丈夫也進行了人體器官志願捐獻登記。2020年春節之後,日漸消瘦的陶老師已經完全臥床。此時她心心念念的仍然是遺體捐獻的身後事,反覆聯繫河北醫科大學遺體捐獻中心,一再叮囑家人要幫她把這件事辦好。
  • 感動重慶丨2020,他們溫暖這座城
    保家衛國的抗美援朝老兵向朝善、致力於遺體器官捐獻推廣的失獨夫妻龔光榮李洪玉、踐行生命之諾的「感恩女孩」焦祖惠、自力更生脫貧致富光榮戶付體碧、不畏艱險執行維和任務的重慶女警廖潔、西遷來渝援建兒童醫院紮根重慶64年的醫學專家鄭惠連、紮根火熱軍營的時代青年覃家緩、用生命熱情溫暖群眾的扶貧幹部胡華平、堅守山鄉27年的鄉村教師母志琴、退休不退勁的平安守護者李繼儒榮獲2020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
  • 河北:「老師用遺體捐獻的方式上了最後一...
    恩師的榜樣在她心中種下了一顆難以磨滅的種子,陶老師主動聯繫紅十字會諮詢有關捐贈遺體的事宜,並於2018年正式向家人提出了捐贈遺體的想法。陶雅會老師家屬供圖「開始我很難接受,但是我能理解她。」陶雅會的兒子李丁說。在陶雅會一遍又一遍與丈夫、兒子溝通自己的想法後,她終於獲得了家人的理解與支持。
  • 培養行業人才社會責任為己任,深邦董事長張澤謙感恩捐贈回報母校
    2019年12月初,山東交通職業學院車輛工程系在學術報告廳隆重舉行「不忘初心報母校 同心共築師生情」電子屏捐贈儀式暨優秀校友成長經歷分享會,深邦智能科技(青島)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澤謙為母校捐贈電子顯示屏,與校友分享多年來的堅持與成果。
  • @2020屆畢業生|青春印記已打包,母校祝福正寄出,請查收!
    @2020屆畢業生2020年畢業季是特別的校園中不見學位服映襯下的張張笑臉只有滿園的畢業祝福語在輕輕訴說對郵子的思念光陰若白駒過隙彈指之間隊隊鴻雁又將展翅飛翔我們將思念和祝福打包用愛遙寄溫暖記憶遠方的你請注意查收學位證、畢業證書、畢業生登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