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8月,當凱薩琳·格雷厄姆的丈夫自殺時,《華盛頓郵報》面臨著無人主持局面的危機。她勇敢地告訴董事會,她將承擔起領導責任。1971年,她作出一項至關重要的決定:刊登五角大樓洩露的文件,證明政府在越南戰爭問題上撒謊。美國最高法院最終維護了《華盛頓郵報》的立場。也正是凱薩琳·格雷厄姆的這一決定,才有了該報今天的地位。勇敢不僅僅是不知恐懼的勇氣,而是要在恐懼中果敢行動。
凱薩琳·格雷厄姆,美國傳媒界的頭面人物,「美國報業第一夫人」,《華盛頓郵報》前發行人、董事會主席。1917年6月16日出生於紐約。2001年7月17日逝世於美國愛達荷州首府博伊西醫院,享年84歲。美國總統布希在發表的聲明中高度評論並哀悼格雷厄姆。
凱薩琳·格雷厄姆的成功,烙印了兩個字——勇氣。可以說,勇氣加果敢行動造就了這位美國新聞界傳奇人物。
家世背景
凱薩琳·格雷厄姆稱雄美國傳媒界,與其家世背景密不可分。1917年6月16日,凱薩琳·格雷厄姆出生於美國紐約,一個富裕的猶太人家庭。其父尤金·梅厄是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並組建了復興金融公司,後來又被任命為世界銀行第一任行長。因投資得法,掙下數百萬美元的資產,成為名震華爾街的大銀行家。凱薩琳16歲的時候,父親在公開拍賣中把即將破產的《華盛頓郵報》以82.5萬美元的價格買了下來。當時這家報紙每年虧100萬美元,在華盛頓當時僅有的5家報紙排名最後。由於渴望投身新聞業又經驗不足無從下手,凱薩琳在舊金山做了一段時間相關的工作,有了經驗之後才進入《華盛頓郵報》,在社論版工作,處理讀者來信。
愛情婚姻
愛情與婚姻是女人很難繞開的話題,對於凱薩琳·格雷厄姆也是如此。而且,凱薩琳的愛情和婚姻如同「狗血」愛情劇,「才子佳人」、「鳳凰男」、「躁狂抑鬱」、「背叛」、「奪權」、「自殺」、「獨立支撐」,這些堪稱「狗血」的情節在她的生活中真實上演。
21歲的凱薩琳,遭遇了才華橫溢、年輕有為的律師:菲利普·格雷厄姆,兩人墜入愛河,走入了婚姻。菲利普很快接受嶽父的邀請,進入了《華盛頓郵報》。菲利普30歲時成為副社長,31歲升任社長。在嶽父的安排下,菲利普所擁有的公司股份超過了妻子,因為父親認為「任何男人都不應為妻子的公司工作。」可能父親覺得那種男人有吃軟飯的嫌疑,對此,凱薩琳並沒有怨言。
由於菲利普全身心地投入到《華盛頓郵報》的發展上,他通過談判,收購了競爭對手《時代先驅報》。後來,菲利普在華盛頓有了一定的勢力,成為約翰·甘迺迪總統和林登·詹森副總統的好友。
1957年,菲利普首次出現精神崩潰症狀,他康復得非常慢,但最終又重新融入了華盛頓生活。1961年,在《新聞周刊》年輕記者拉德利的協助下,菲利普通過談判收購了這份刊物。
得知菲利普與《新聞周刊》的一名僱員有染時,凱薩琳感到非常震驚。但更大的打擊是她發現,丈夫為了奪取《華盛頓郵報》的所有權,正處心積慮地要清除她。
當時,菲利普已經佔據了控股地位,因為嶽父給了他大部分股票。凱薩琳不想坐以待斃。她打定主意,除非丈夫放棄足夠的股份而使她控股,否則絕不答應離婚。
菲利普的病越來越重,醫生診斷他患有躁狂抑鬱症。1963年8月的一個周末,48歲的菲利普在位於維吉尼亞的一個農莊裡,用一支獵槍自殺了。
悲痛之餘,46歲的凱薩琳走到臺前,她勇敢地告訴董事會,她將承擔起領導責任。,努力支撐《華盛頓郵報》,希望將這份家產傳給兒子們。
大器晚成
如果你說「三十而立」的話,那凱薩琳成功得非常晚。
1965年,48歲的凱薩琳接管報紙兩年以後,凱薩琳任命著名記者本·布萊德利為總編,並放權讓各級主管、編輯、記者充分發揮自己的能量,把郵報辦得紅紅火火。他們組成了一個令人驚嘆的團體,把《華盛頓郵報》推入到了一個最富生氣的時期。1969年,凱薩琳除了是華盛頓郵報公司的總經理以外,還出任發行人。60年代的美國雖然已有一些女記者活躍在新聞界,但主管一級的卻大多是男性,更甭說老闆了。凱薩琳擔任一把手之後,《華盛頓郵報》人心惶惶,不少名編輯、名記者都想跳槽。凱薩琳在自傳中透露,當時自己是「身處懸崖邊閉眼一跳。令人驚訝的是,我穩穩地落在了地上」。
影響美國
美國前總統尼克森執政期間,凱薩琳做了兩件大事,震動了全美,同時也使郵報出了名。
1971年,郵報的記者在《紐約時報》之後搞到了五角大樓有關越戰的「絕密文件」,郵報的編輯、記者要求立即登載,而律師們卻反對,因為當時尼克森政府正以此事將《紐約時報》告上了法庭。
報導還是不報導?這個問題尖銳地擺在凱薩琳面前,即使格雷厄姆說「否」,相信不會有任何人會對她產生異議,但是這位女報人再一次站出來,說了「是」。她後來回憶,當時她非常緊張害怕,但她吞咽了一下,一連說了三個「Go ahead!」?向前!
凱薩琳就像一個賭徒,傾其所有壓在了一篇報導上,她贏了!從那個時候起,《華盛頓郵報》已經不再是一張小報,人們提起它的時候,那口氣,就像提起了《紐約時報》。
1972年6月,兩名年輕郵報記者獲取到了有關尼克森為首的共和黨在總統大選中做手腳的情況,凱薩琳又是力主支持記者們,將「水門事件」率先捅了出來。當時執政的尼克森政府為了掩飾醜行,不斷向《華盛頓郵報》施壓,警告凱薩琳不要「出風頭」,司法部長更是暴跳如雷,甚至大爆粗口,以死亡威脅凱薩琳。
在白色恐怖的氣氛中,面對總統集團的巨大壓力,她一直支持旗下的編輯記者:「我們已遊到河水最深的地方,再沒退路了。」她把司法部長的話登在了第二天的報紙上,所有的人都被驚呆了。
郵報不顧尼克森政府的多次威嚇,愣是一追到底,引起了美國新聞界對「水門醜聞」的輪番轟炸,最後逼得尼克森下了臺。最終贏得了新聞史上裡程碑式的勝利。郵報也因報導「水門事件」而贏得了1973年普利茲金獎———公共服務獎。
凱薩琳,這個從不喜歡宣稱自己是女權分子的人贏得了「世界最有權勢的女人」的稱號,她成了當世的不朽傳奇——一位用勇氣與政治扳倒美國總統的女人,可謂」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更重要的是,新聞業得以大放異彩,它對自由與正義的追求贏得了無比的尊敬。
女企業家
凱薩琳上任郵報總裁時,只想守住這份家產,等孩子們長大了再接過手去。沒想到自己一幹就是30年,而且企業越辦越好。1963年,郵報總收入只有840萬美元,旗下子公司只有《新聞周刊》和兩家電視臺。到1993年,她將執行長和董事長之位交給兒子唐納德時,郵報已發展成為包括報紙、雜誌、電視臺、有線電視和教育服務企業在內的龐大新聞集團,總收入達到了14億美元。
凱薩琳·格雷厄姆是美國第一位名列《財富》500強中的女企業家,1974年,凱薩琳成為美聯社歷史上第一位女董事,並任滿最高的9年任期。同時她還出任美國報業出版商協會主席等職。她成功打入屬於男性的新聞行業,被國際新聞協會遴選為全球50名新聞精英人物之一。
傳奇一生
凱薩琳的工作直到人生最後一刻,2001年7月17日,華盛頓郵報公司前總裁、俄國猶太后裔凱薩琳·格雷厄姆去世,終年84歲。凱薩琳.格雷厄姆出事那天依然在工作,她去參加愛達荷州的森瓦利一個會議,從愛達荷州的臺階摔了下來,頭部受了傷,不治身亡。
凱薩琳改變了《華盛頓郵報》的命運,《華盛頓郵報》也改變了她的一生。
那個羞澀、靦腆、膽小的小女孩、丈夫背後的妻子不見了,她越來越堅強、獨立、有魅力。她的朋友很多,許多名流如黛安娜、比爾·蓋茨都是她的座上客。
比爾·蓋茨說:「在理解他人和與人溝通方面,她具有超人的能力,她是一個可愛的朋友。」她不僅能吸引文學和社交界,還能吸引華盛頓的權勢人物,許多美國總統都到她家裡做過客,小布希夫婦到華盛頓後第一個去的就是格雷厄姆家。無怪乎小布希說:「總統們來來去去,而她知道他們所有的一切。」
凱薩琳以她的獨特魅力和她所擁有的媒體影響力對美國政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甚至有人說:「她的影響並不小於一位總統。」
凱薩琳總是襟懷坦白、公正處事,而這是許多男性領導人都難以做到的。她十分信任和忠於為她工作的記者和編輯們,從來都是勇於承擔責任,遇事絕不推諉,決不後退半步。
對此,亨利·基辛格非常欽佩地說:「她的傳奇是一種智慧、勇氣和高質量生活的象徵,她是一個不可替代的人。」在最困難的日子裡,她和其他男人一樣夜以繼日拼命地工作,從無怨言。在她的身上,寫著」勇敢無畏「,這成就了她的傳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