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時節,天氣漸漸轉涼,地面露水增多,空氣中的水分減少,從中醫的角度,此時燥邪當令,最應防燥養陰,而且在天寒夜長的深秋,無論是脾胃還是心情,都需要得到滋潤,京城的不少餐廳也適時推出了湯煲新菜單,寒露喝湯去,邊進補邊享受那一分清淡,不亦快哉。
「嫋嫋涼風動,悽悽寒露零」 。寒露時節到了,天氣漸漸轉涼,地面露水增多,空氣中的水分減少,秋的蕭瑟之氣更重了。不僅從中醫的角度,此時燥邪當令,最應防燥養陰,而且在天寒夜長的深秋,無論是脾胃還是心情,都需要得到滋潤,京城的不少餐廳也適時推出了湯煲新菜單,寒露喝湯去,邊進補邊享受那一分清淡,不亦快哉。
喝喝湯 養養秋
北方人對喝湯,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愛好,說到湯湯水水,仿佛還是南方人更為熱衷。有人就曾經打趣說,廣東人喜歡煲湯,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都能扔進湯煲裡,所以最怕「穿煲」(穿幫)。而北方人愛吃餃子,不管什麼餡,切碎了都能塞進餃子皮裡,所以最怕「露餡兒」。一方水土自然有著一方主流的飲食習慣,但中國人講到秋冬的「吃」都離不開「滋補」二字,各類美食之中,最有滋補功用的莫過於湯品了。即便不是把「喝湯」這件事當做每日必行,至少也應該比平時更頻繁一些。「昨夜一場雨,今日寒露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的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在自然界中,寒露之後也意味著陰陽之氣開始轉變,陽氣漸退,陰氣漸生。因此秋季時節必須注意保養體內的陽氣。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秋養」。
清淡的湯羹之類,於細微中見味趣,最適合在老氣橫秋的秋天讓人開心。」無論是興之所至,在城中尋覓美味湯館喝一盅,還是試著在家煲湯,總之,在這「水風輕,萍花漸老;月露冷,梧葉飄黃,遣情傷」的寒露之秋,喝喝湯,養養生,品一品這杯羹中的細水長流與浮世清歡。
養陰攻略之一清心潤肺
霸王花杏仁冬瓜湯
喜愛粵菜的人都知道,廣東人平常煲湯都用霸王花加上少許羅漢果,做成一盅老火靚湯。其實無論是在南粵還是京城,性涼的霸王花都是最應寒露時節的佐湯食材。當白色的霸王花遇上清淡的杏仁和冬瓜,不僅色調和諧,且口感清新,冬瓜衝淡了霸王花的澀味,湯水綿滑,即使是「淨素」也絲毫不會讓人覺得寡淡。這三樣食材都是除燥高手,唇齒留香之餘想必你也會覺得消燥生津了不少。
原料:霸王花5g,南北杏10g,冬瓜30g,適量素高湯
做法:將原料洗淨並將冬瓜帶皮切成1.5釐米見方的小塊,同其他原料一同放入燉盅裡加味,放素上湯蒸4小時即可。
豆腐鴨湯
從古至今豆腐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連,談起其鮮嫩,清代袁枚寫過一句詩:「豆腐得味勝燕窩。」將烤過的鴨架放入鍋中用大火熬燉,乳白色的鴨湯承載了鴨中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濃鬱的香味化豆腐的平凡為神奇,其散發的濃濃香氣,唇齒相依間的滑嫩口感不知不覺中讓你一碗接一碗。
原料:鴨子,豆腐,各種調味料。
做法:將整隻烤過的鴨架放入鍋中大火熬製3~4個小時,直至湯成奶白色,再放入嫩豆腐、香料、白胡椒粉即可出鍋。
養陰攻略之二 滋養補益
蟲草花響螺花膠燉水鴨
入口鹹鮮的口感讓舌尖盡享美味的極致,鼻尖立馬沁出汗珠。用傳統的粵系蒸燉方法來烹飪食材,摒棄了不必要的人工添加,僅在最後加入適量鹽。具有獨特草菇香氣的蟲草花闢去了鴨肉的微腥,花膠豐富的膠原蛋白增添了湯的潤滑感,其鮮味也隨即升級。烹飪過程看似簡單,可火候的把握直接關係著菜品最後的口感,螺頭煮的時間不宜過長。整道湯用礦泉水來承載,礦泉水本身富含礦物質,讓湯更有營養。
原料:水鴨、蟲草花、鳳爪、響螺、花膠。
做法:用礦泉水隔水燉,先放水鴨、鳳爪燉3~4小時,然後放入螺頭、蟲草花燉45分鐘,最後放花膠燉15分鐘即可。烹飪需注意,把握時間很重要!
女貞子燉響螺
掀開蓋子,濃濃的香氣迫不及待地彌散四周,讓你心尖痒痒,其間透著的雞湯味立刻流滿唇齒,潤滑的口感讓你不禁想起媽媽烹飪的味道。這道湯的底料,用特有的黃油老雞品種來提味,燉製過程中黃油雞表面的油鋪在水上面,有效鎖住食材的營養成分,鳳爪豐富的膠原蛋白為湯順滑的口感增色不少,後放置的螺片被湯的濃香所包裹,將鮮味留在湯內,而女貞子很好地中和掉黃油雞的油膩,油而不膩正是這道湯的寫照。
原料:黃油雞1隻,鳳爪,響螺,姜,些許枸杞,女貞子。
做法:共熬製6小時,先將黃油雞、鳳爪、薑片等底料隔水燉3~4小時,然後放入響螺片、女貞子繼續燉。
養陰攻略之三 養顏美容
鐵桿淮山燉大連鮮鮑
頗具藝術感的造型讓你不禁喟嘆湯也可以如此美觀,當鮮鮑邂逅青蘋果,幻妙出的清淡口感讓你心癢難耐,酸甜的水果清香瞬間打開你全身的味蕾細胞,使你胃口大增。「海味之冠」與水果的完美融合,豐富的維生素C、溫和的山藥、肉質軟嫩的鮮鮑讓你美味與營養兼得。
原料: 6頭的大連鮮鮑2隻,鐵桿淮山2條,青蘋果半個切片,豬腱肉2兩,雞件1兩,鹽。
做法:用純淨水燉豬腱、雞件1小時後,放鐵桿淮山燉15分鐘,再放大連鮑和青蘋果燉20分鐘。
首烏桃仁養顏湯
秋日裡風中處處透著乾爽的味道,皮膚這時需要細心的呵護,相信這道烏髮養顏的湯能為愛美的人帶去暖暖的關懷。抿一口深棗色的湯,鮮得不禁感慨素食也能吊出如此高強度的鮮味。湯中藥的成分較少,強調好喝的口感,在此基礎上美容養生功效更好。值得一提的是,用來提味的是取自喜馬拉雅山的玫瑰鹽,玫瑰紅色的它吸納了大自然之靈氣為湯增鮮不少。
原料:制首烏9克,圓肉10克,山藥10克,胡蘿蔔8克,核桃仁8克,適量素高湯。
做法:將原料洗淨並將山藥、胡蘿蔔切成1釐米見方的小塊,同其他原料一同放入燉盅裡加味、放素上湯蒸4小時左右即可。
秋季飲食養生小貼士
寒露食補:以「清」補為主
「寒露」時節起,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要保持秋暢應以「清」補為主,下面介紹幾種時令食材。
百合 有補肺、潤肺、清心安神、消除疲勞和潤燥止咳的作用。
山藥 其特點是補而不滯,不熱不燥,不論男女老幼、有病無病、體健體弱,都適合食用。
藕 生藕能清熱生津止渴;熟藕能健脾開胃益血。有「暑天宜生藕,秋涼宜熟藕,生食宜鮮嫩,熟食宜壯老」的說法。
慄子 慄肉含有蛋白質10%、澱粉70%左右,還含豐富的多種微量元素及礦物質,有健脾養胃、補腎壯骨的作用。
紅棗 秋食紅棗,是滋陰潤燥、益肺補氣的清補食品,如能與銀耳、百合、山藥共同煨食,效果更好。
蜂蜜 清熱解毒,養氣潤肺。傳統養生認為蜂蜜能潤臟腑、通三焦、調脾胃,它幫助你在乾燥的季節裡保持水潤。
此外,秋季還適合食用梨、荸薺、海蟄、胡蘿蔔、薺菜、平菇、海帶、番茄、兔肉,進補則適宜用黃芪、人參、沙參、枸杞、何首烏等。
寒露養生事
養胃 寒露以後的養生要注意胃部保暖,適時增添衣物;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以溫、軟、淡、素、鮮為宜,做到定時定量、少食多餐,少吃生冷刺激的食物;心情保持平靜愉快。
養膚 秋天時節氣候乾燥,皮膚表面毛細血管收縮,缺乏水分滋潤而顯得乾枯皺裂,女性嬌嫩的皮膚一旦受損,需要3~6個月方能恢復,皮膚應少暴露在外面。洗臉時建議冷熱水交替使用,洗澡時用39℃左右的溫水,能夠進行很好地全身護膚,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刺激汗腺,讓體內的廢物、表面汙垢與汗液一起排出體外。
養氣 秋天屬「陰氣長,陽氣衰」的季節,早睡可以幫助收斂陽氣。所謂:「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所以要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
本文由去學網整理,圖片轉載於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