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坑了元朝: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紙幣帝國,自毀於濫發鈔票

2020-12-23 齊文刀

01 大汗點金術

走在中國古代的街市上,路人用騾馬馱著沉重的銅錢,或者在腰間小心包裹珍貴的金銀,來辦理大宗貨物交易,你卻輕鬆點出一張紙片,就把買賣做成了?

馬可·波羅初來乍到,眼見忽必烈的「大汗點金術」,驚詫之情溢於言表:

大汗令這種紙片普遍流通於他的國中……人們都很樂於使用它。因為不論到達(國內)什麼地方,這紙片都是通用的,可以拿來買任何東西,竟然和黃金沒有區別!

忽必烈會見馬可·波羅情景蠟像

馬可·波羅到底來沒來過中國,這在學界還大有爭議,不過他說的這種可以當做黃金來用的「紙片」,那可是千真萬確。

——沒錯,這就是元朝的紙幣,貨真價實的「鈔票」。

元帝國不是世界上第一個發行紙幣的國家,但卻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將紙幣作為全國性法定流通貨幣的國家。

在此之前,唐有飛錢,宋有交子、會子,金有交鈔,但那只是特殊時期、局部地區所使用的一種「兌換券」,並非以國家信用做擔保的法定貨幣,也並非是在全國範圍內由政府行政命令強制推行。

南宋會子

但元朝的鈔票,卻在全國各地暢行無阻,遠及新疆、海南、雲貴……西藏薩珈寺、青海柴達木,都發現過元代紙幣,甚至遠播海外,流通到了交趾(今越南)、羅斛(今泰國)、烏爹(今緬甸境內)等國。

受元朝的影響,周邊國家紛紛效仿,趕著「風口」發行了紙幣,如印度杜格拉克王朝、高麗、日本足利幕府等等,遠在波斯的伊爾汗國,甚至「山寨」了元朝的幣樣,連票面上的「鈔」字都沒改,而當時由蒙古金帳汗國所統治的俄羅斯地區,則因地制宜,用上了切片的獸皮幣。

金帳汗國在羅斯地區收取貢賦

然而馬可·波羅不知道的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紙幣帝國,金融史上第一個吃螃蟹的弄潮兒,不可一世的大元,最終也是死在了紙幣上……

02 布雷頓森林舊事

蒙元時期的紙幣一共發行了四代,五個版本。

忽必烈中統元年(公元1260年),當時蒙古人還和大宋南北並立,也還沒發明「大元」這個國號。當年七月,蒙元發行了「中統元寶交鈔」,十月又發行了「中統元寶鈔」。

這便是第一代的兩版紙幣。

面值一貫文的中統鈔

這兩種「鈔」的區別之處只在於,前者是以絲綢為準備金,故又稱「絲鈔」;後者以白銀為準備金,故又稱「銀鈔」,理論上來說,「絲鈔」、「銀鈔」可以按票面價值,與絲綢、白銀自由兌換。這就有點像1944年布雷頓森林會議之後,美元成為世界貨幣,理論上來說,可以按照35美元1盎司的比價,與黃金自由兌換。

後世所謂的「中統鈔」,主要是指「銀鈔」,面額以「文」為單位,從十文、二十文直到二貫文(理論上1000文為1貫)不等,共十種面值,規定以兩貫文鈔票兌換白銀一兩,或者絲綢二兩。

「中統鈔」票面下部的漢字解譯

都說「萬事開頭難」,但這第一代的鈔票,反而是整個元朝信譽度最高、幣值最穩定的紙幣。早期的忽必烈政府,對於貨幣發行量非常克制,還預備了充足的金、銀、絲綢等物資,稱為「鈔本」,以支持紙幣的自由兌換。這才保證了紙幣在國內國際市場上的信譽,中統鈔甚至到了明朝初年,還在東南亞一帶流通。

然而,與「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如出一轍,連年對外戰爭,尤其是曠日持久的蒙宋戰爭,造成了龐大的財政赤字,為籌措軍費,元朝動用了貨幣超發手段,甚至開始挪用「鈔本」銀。

元代的五十兩銀錠

如此一來,市面上比如「幣多銀少」,流通的紙幣根本沒有足夠的準備金提供兌換,貨幣貶值不可避免。

據《元史·食貨志》記載,1260年中統鈔剛問世時,總發行量為73352錠(50貫為1錠),到1276年,因為東徵日本、南徵宋朝,鈔票發行量已經到了驚人的1419665錠,翻了近20倍。

如此瘋狂「注水」,不通膨才怪。

對此,元廷也試圖用行政手段進行調控,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中書省對金銀等貴金屬與紙幣的兌換價格,做了強制限定,力求穩定物價。但可想而知,老百姓不會傻傻地把自家金銀以官價賤賣,官府也沒有足夠的準備金向市場拋售,支撐官價兌換。這一紙空文,只不過掩人耳目,把民間交易逼向地下市場,繁榮了黑市罷了。

太陽底下無新事。

1944年的布雷頓森林會議

上世紀60年代,美國深陷越戰泥潭,財政狀況惡化,不得不聯合英國、西德等八個歐洲盟友,建立黃金總庫,由英格蘭銀行代理,負責平抑倫敦金價,企圖以強制手段,阻止各國持美元擠兌黃金。但與忽必烈一樣,英格蘭銀行最終也沒能保住35美元1盎司的黃金兌換「官價」,這便是「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的開始。此是後話不表。

03 不可兌換的信用貨幣

接下來怎麼辦?

忽必烈的政策簡單粗暴——換新鈔!

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元朝開啟了第一次幣制改革,發行「至元寶鈔」,替代已經嚴重貶值的中統鈔,這便是第二代、也是第三版的元朝紙幣。

面值二貫文的至元鈔

按規定,「至元鈔」兌換原有的「中統鈔」,比價為1:5。換句話說,舊錢五塊錢才能抵新錢的一塊錢,但同時,新錢兌換白銀,仍按1260年舊錢剛發行時的比價——2貫鈔票換1兩銀。

也就是說,10貫舊錢在1260年值5兩銀子,如今兌換成2貫新錢,只值1兩銀子了。

假如以銀價為基準,那麼一夜之間,你我的身家資產就貶值了80%。這錢都哪兒去了,是那個年代的人難以理解的。

這就是紙幣的魔力,也是紙幣的魅力!

然而事情還沒算完,作為一個馬上得天下的遊牧「世界帝國」來說,擴張的腳步不能停,一旦「內卷」,就是崩潰的開始。忽必烈兼併南宋之後,元朝二徵日本、徵佔城、徵安南、徵緬甸、徵爪哇、徵八百媳婦……兵荒馬亂一直沒有停歇,即使富庶的江南地區,都到了「群生愁嘆、四民廢業」、「多絕丁破產」的地步。此間詳情,可參見拙作:戰安南、伐緬甸、攻爪哇,忽必烈三大徵,為何失陷東南亞叢林之中

至元鈔的銅製印刷鈔版

元朝皇帝還有一個習氣,就是上臺之初要大肆封賞,這也是一個遊牧封建帝國必不可少的博取政權合法性的手段之一。例如1307年靠政變上臺的元武宗,就「大撒幣」黃金16950兩,白銀144900兩作為賞賜。

打仗要錢,封賞要錢,但搜刮百姓來錢總是太慢,快的辦法只有兩個:印鈔和挪用鈔本銀。這就像吸毒一樣,一旦嘗到快感就停不下來,而且用量會越來越大。

元成宗鐵穆耳

早在忽必烈的接任者元成宗時期,元廷的財政就有一半是靠鈔本銀在支撐,全國原有93萬6千多兩鈔本銀儲備,被元成宗大手一揮,就減持到了19萬2千多兩。而加速印鈔更是不含糊,1302年,因為徵伐八百媳婦造成財政虧空,「至元鈔」的發行量,已經達到創紀錄的200萬錠。

元武宗海山

眼看太爺爺改了不到20年的「至元鈔」又要崩盤,元成宗的繼任者元武宗下令,禁止紙幣兌換金銀,連帶銅錢、絲綢(貨幣功能),在民間全部禁用。

元朝的鈔票,就此也與現代社會的紙幣完全同質,變成了不可兌換的純信用貨幣。

但可想而知,這種掩耳盜鈴,根本救不了「至元鈔」,仍舊是「鈔輕物重」,物價飛天民不聊生。

怎麼辦?

那就再改一版!

04 新人老藥再續命

元武宗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朝廷發行「至大銀鈔」,這便是第三代、也是第四版的元朝紙幣。

至大銀鈔以「兩」為單位,規定1兩可以兌換至元鈔5貫,也就是說,第二代的至元鈔自1287年發行,二十多年間貶值了5倍;而1260年的第一代紙幣「中統鈔」,不到50年的時間裡,已經貶值了25倍,當年的100塊錢,現而今只能當4塊錢花了!

漫畫通貨膨脹

殷鑑不遠,元武宗卻毫不收斂,至大銀鈔一年就發行了145萬錠,印鈔量甚至比三年前就信譽掃地的至元鈔,還要多出近7倍!至大四年,發行紙幣已達1000多萬錠,幣制崩潰如撒韁的野馬,一發不可收拾,元朝已現末世之象。

元武宗死後,繼任者仁宗、英宗父子傾心漢化,廢除了前朝的一部分苛政,但在貨幣政策上,卻是積重難返於事無補。元英宗還因為收縮開支,削減了對各路宗王權貴的俸祿和賞賜,激起蒙古高層貴族的不滿,間接引發了「南坡之變」,被殺身亡。此間詳情,可參見拙作:元朝徹底漢化改革,能否成就一代盛世?弒帝的南坡之變揭示了答案

元英宗碩德八剌

輾轉到1340年,已在位多年的末代皇帝元順帝,在名相脫脫的幫助下掃平了權臣伯顏,誓要自強中興,拉開了「至正更化」的大幕。

脫脫信心百倍要大幹一場,整頓吏治、整治軍務、興修水利、疏通漕運、以工代賑……總之,這位脫脫兄像極了六百年後的凱恩斯,力圖通過國家幹預,擴大公共工程開支,刺激國民經濟活動,以增加國民收入和就業,擺脫髮展困境。

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

凱恩斯的理論中有一項,是通過增加貨幣供應量,實行赤字預算來刺激國民經濟活動,這也和脫脫不謀而合。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元朝又一次走上了幣制改革之路,發行了第四代、也就是第五版的紙幣:至正交鈔。

新人用老藥,還能續命嗎?

05 今日豈可作徽欽?

順帝一朝的至正交鈔還是相對保守的,規定至元鈔2貫可以兌換新錢(至正鈔)1貫,貨幣「僅僅」貶值了2倍。而且此次幣改也鬆開了金屬貨幣的口子,發行了小面額銅幣作為輔幣。

脫脫的幣制改革發行了小額銅錢做輔幣

然而一個簡單的道理就是,一個富於進取心的政府,往往需要大手大腳的花錢,這就要求它必須開源節流,而開源的慢辦法是加稅,快辦法則是印鈔。為了開河工,平叛亂,興建各大公共工程,脫脫明知飲鴆止渴也還是渴,也還要喝得更多。

幣改僅僅三年,至正鈔的發行額,就已經相當於1950萬錠的中統鈔,到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發行量已經相當於中統鈔的6000萬錠,豪邁的跨上了歷史頂點。

元代鈔票與金銀的兌換比價

從這時起,這個人類歷史上首個紙幣帝國的貨幣體系,事實上已經崩潰,政府公信力喪失殆盡,紙鈔的信用度完全崩盤,商貿往來重又退回到以物易物的階段,500貫鈔票連一鬥小米都買不來,史載:

公私所積之鈔……人視之若弊楮(音楚,古人祭祀時燒的紙錢)

這樣的江山還怎麼守,這樣的皇帝還怎麼當呢?

1368年七月,徐達的北伐軍已經打到直沽(今天津境內),元順帝決定棄守大都北遁,貼身宦官跪哭力勸其不要走,順帝幽幽地說:

今日豈可復作徽、欽?

金錠

然而他錯了,靖康之變時的徽欽二帝,尚可給大金國搜羅出連城的金銀財寶,妄圖贖身,他元順帝能夠給明軍交出什麼來?

漫山遍野的紙鈔嗎?

相關焦點

  • 以紙幣為主,銅幣又如何發揮作用?
    引言:元代的貨幣制度相比起其他朝代有著不一樣的地方,主要的流通貨幣是紙幣,但同時銅幣也輔助消費,紙幣銅幣相結合使用對於元朝的經濟來說,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讓其經濟有了質一般的飛躍,並且對各方面的貿易,比如手工業、工商業以及海外企業也發揮著不同凡響的作用。
  • 法國紙幣上的人物你都認識嗎?盤點法郎鈔票的20多位名人
    法郎從此退出歷史舞臺。雖然法國早在十幾年前已轉而使用歐元,但已經退出流通的法國紙幣仍因其絢麗的色彩,獨特的設計風格被人們作為藝術品和收藏品而被收藏。在人們的印象中,法蘭西是一個自由、熱情、浪漫的國度。法國紙幣也如同法蘭西這個國度一樣,票面色彩絢麗,設計獨特,屬於一眼就能從眾多紙鈔中區分出來的紙幣。這是很多國家紙鈔所不具備的。
  • 紙幣因何產生,為何又被稱為從潘多拉魔盒中放出的「魔鬼」
    北宋是世界上最早玩鈔票的國家,但同時也深受其害。若沒有一點金融學的常識,惡性通貨膨脹在所難免,紙幣這個「魔鬼」從潘多拉魔盒放出的一天起,各國的政府都經不住它的誘惑。到了現代依然是各國主要的斂財手段,政府一旦掌握了利用鈔票來籌款的秘密,政府就會神不知鬼不覺地將財富從民間移走。
  • 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面值1000元的鈔票,人民幣為何止步於100元?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公告,2020年11月5日起開始發行2020年版第五套人民幣的5元紙幣。去年9月份發布最新版第五套人民幣的時候,我們在感嘆新版人民幣鮮豔票面風格的時候,也發現並沒有發行5元的紙幣。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中國的人民幣的面值似乎多年來一直止步於100元,要知道,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面值1000元的鈔票,為什麼中國沒有呢?
  • 元朝是中國正統朝代?同樣是蒙古帝國,為何四大汗國不算?
    質疑元朝的人是走向了民族主義的極端。元朝確實是堂堂正正的中國歷史朝代。我給大家分析一下,元朝是怎麼形成的,大家就知道為什麼我堅持這麼認為了。其實,一開始,並沒有元朝這個說法。忽必烈只是元朝的第一個皇帝,但並不是大蒙古帝國的第一個皇帝。
  • 從1920年代德國惡性通貨膨脹來看:為什麼一個國家不能隨意印鈔票?
    實際上,無論從經濟理論來看,還是從歷史經驗來看,這種方法都不會奏效。相反,它帶來的問題比能夠解決的問題還要多,還要更加嚴重。 這種現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通貨膨脹」。 為什麼隨意印錢會引發通貨膨脹? 我們用一個假設的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假設一個國家生產了價值1000萬美元的書籍,一共有100萬本書,每本10美元。假設此時社會上的貨幣供應量為1000萬美元。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通貨膨脹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寧夏華圖發布: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通貨膨脹,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         2021年事業單位考試備考資料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通貨膨脹由寧夏華圖教育整理髮布,更多備考資料可訪問寧夏華圖 事業單位考試備考資料頁獲取。 》》》》點擊預約:2021寧夏事業單位公告《《《《《
  • 一旦通貨膨脹,錢和房子都將貶值,什麼才是硬通貨?答案你想不到
    如果出現「通貨膨脹」,究竟持有什麼資產才能夠保值呢?在宏觀經濟中,適當的通貨膨脹可以起到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但如果忽略市場需求,毫無節制的超發貨幣,就將造成巨大的經濟災難。最早因通貨膨脹導致經濟危機的國家是德國,德國曾試圖通過大量印鈔的方式轉移國內的債務危機,支付工人們的工資,然而大量超發的鈔票導致馬克兌美元的匯率暴跌,引爆了經濟危機。
  • 有哪些你熟悉的歷史人物,曾出現在民國的紙幣上?
    有哪些你熟悉的歷史人物,曾出現在民國的紙幣上?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使用紙幣的國家,最早萌芽於唐末,稱為「飛錢」,產生於宋代,名曰「交子」,盛行於金元,稱作「交鈔」。紙幣制度經歷經南宋和金的發展,到元代已經趨於完備,歐洲人一度將《馬可·波羅遊記》記載的「中國人用棉紙製成通用貨幣進行商業貿易」、「用最便宜的材料能交換最貴重的東西」視為天方夜譚,直至17世紀末歐洲才開始使用紙幣。相較於紙幣由東方傳入西方,在紙幣上印頭像的習俗則是從西方傳入東方的。
  • 通貨膨脹下,黃金鈔票不值錢,它最值錢!
    開銷大於收入是一方面原因,另外一個主要的原因在於「通貨膨脹」,大家可以簡單將其理解為物價上漲。 通貨膨脹是由於貨幣超發引起的人民幣貶值的情況,準確來說,人民幣超發的情況下,大家的收入是永遠跑不贏通貨膨脹的。良性的通貨膨脹能夠促進經濟的發展,但是惡性的經濟膨脹則會影響經濟的發展進步。一旦通貨膨脹到達了難以控制的地步,或將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的發展。而世界各國,出現通貨膨脹的例子也是很多,嚴重威脅了社會經濟的有序推進。
  • 一旦發生通貨膨脹,只有它才是「最值錢」的東西
    近年來,由於通貨膨脹,導致了我國的高房價,物價也是一漲再漲。因此,它給人們帶來了很多困擾,通貨膨脹使生活在底層的人們受到最嚴重的影響。物價上漲導致了經濟支出的增加,包括家庭消費支出、住房經濟支出等,這也使得中國的貧富差距越來越明顯。
  • 郭建龍:中央帝國財經密碼與中央帝國哲學密碼
    通過作者對歷史事件的再挖掘、分析,對具體情景的再現,得出結論,這也是讀者的一種巨大的收穫。批評者指出作者在引用歷史事件的時候,那種充斥著沒有歷史記載出處的歷史描述,是對歷史的誤讀。批評者擔心作者因為過度強調歷朝歷代王朝的毀滅和坍塌是因為無法準確計算納稅人和納稅金額,恰好給作者反對的官僚體制和中央帝國提供延續生命的彈藥。這種擔心是多餘的、誇大的。
  • 史上最早的紙幣發行管理制度:「蒙元鈔法」如何領先世界?
    1260年其長兄蒙哥去世,忽必烈繼承長兄的蒙古大汗位,成為蒙古政權最高統治者,1271年他將「大蒙古」國號改為「元」,建立元朝,也稱蒙元政權。所以,忽必烈既是大蒙古國的末代可汗,也是元朝的開國皇帝。尤其是1272-1279年南下徵伐趙宋政權的過程中,因軍費需要,中統鈔印發量激增,同時,蒙元朝廷用中統鈔在江南地區收兌趙宋的會子、關子等紙幣,導致進一步增發。中統鈔重走了宋、金紙幣濫發的老路。
  • 日本貨幣史:日本紙幣的演變與統一
    神功皇后是日本歷史上著名的首位女性君主,票面上的女性圖像就並非神功皇后本人,而是由一位日本女性的肖像作為代替。 神功皇后札是由義大利雕刻家Edoardo Chiossone設計的,因而帶有明顯的西洋式風格。和舊版式的「明治通寶札」相比,新版式為橫長條形(以往都為豎長條形),且首次將人物圖像印製在票面上(以往都沒有),這對日後日本紙幣的票面設計產生了深遠影響。
  • 日本銀行:為整頓紙幣泛濫而設立的央行
    從上圖可知,1877年底時,國立銀行券的發行額僅為1335.3萬圓,到1879年底時,達到3404.6萬圓,兩年間增長了150%,國立銀行券的濫發,成為了引發日本紙幣貶值、高通脹的主要原因之一。除了國立銀行券被濫發,明治政府也在大量濫印政府紙幣「明治通寶札」。
  • 元朝到底算不算中國的朝代?為何一些西方人不承認元朝是中國的?
    元朝到底算不算中國的朝代?為何一些西方人不承認元朝是中國的?眾所周知,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偉大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領土疆域最廣的一個朝代。自古以來,我國就把元朝當作中國的一個朝代,它前接南宋後接明朝,成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傳奇王朝。
  • 韓國將渾天儀印在鈔票上,引韓國教授不滿,直言:那是中國的發明
    不過,在古代,我國卻是一個領先世界的科學技術大國,無數影響人類人類文明的偉大發明在中國誕生,然後傳遍世界。事實上,早在東漢時期,我國就已經有人開始研究一些自然現象,並且將其編撰成書,比如東漢時期的「天文學家」張衡。
  • 阿根廷100比索紙幣不值錢,買不到12個雞蛋
    華輿訊據阿根廷新大陸周刊報導 在90年代中期,一張100阿根廷比索的紙幣等同於一張100美元的紙幣,如今,100比索還換不到1美元,按照官方匯率折算,100比索只能兌換到0.75美元。從羅卡總統頭像的紙幣,經過艾娃·貝隆版本的過渡,但如今的安第斯鹿最新版100比索紙幣,三個版本100比索的紙幣,其含金量已經不可同日而語,購買力被通貨膨脹消耗殆盡。
  • 歷史上渾天儀到底是誰發明的,為何會出現在韓國1萬韓元紙幣上?
    早在2005年,韓國成功將「端午節」申遺,此後更是傳出了將中醫改為「韓醫」申遺的呼聲,這不他們又將舉世聞名的中國渾天儀請到了自家一萬韓元的紙幣上。那麼,歷史上的渾天儀到底是發明的,還有為何韓國在一萬韓元的鈔票上,赫然印上了我國的渾天儀呢?
  • 為何渾天儀被印在韓國鈔票上,地動儀卻被移出了中國的歷史教材?
    他們的爸爸或說發明者是大名鼎鼎的東漢張衡,可到了如今一個被捧得很高,被韓國都印在了紙幣上。另一個卻被我們踢出了書本。 這件儀器最早是由我們中國發明的沒有毛病,史書上都有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