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卿心君悅
今早起床,打開手機看到一則讓人啼笑皆非的消息——西安方所書店因顧客穿「迷彩褲」,將其誤認為農民工,拒絕讓其入內。
說實話,這則消息,我反覆看了幾遍,才敢確定事件竟真的發生在書店,而非西餐廳、法餐廳。
西安方所書店,9月7日試營業,可能一些人不了這個剛剛落戶在西安的方所書店。方所書店——2019年在「倫敦書展全球卓越獎」頒獎典禮上,獲得「2019年全球年度最佳書店」,是中國,也是亞洲第一家獲此榮譽的書店。
可就是在這個書店,發生了這樣的事情。
書店是給讀者提供閱讀的空間,而方所書店的經營理念更是要將方所打造成:「一個文化平臺,一種未來的生活形態。」
很難想像,拒絕「迷彩褲」入內,潛臺詞「拒絕民工入內」的書店,打造的是什麼文化平臺,又是怎樣的生活形態。
更不敢想像,此事件的發生,是否對得起張貼在廣州總店玻璃上詩人也斯(梁秉鈞) 的贈語:「但願回到更多詩歌朗讀的年代:『隨風合唱中隱晦了的抒情需要另外的聆聽。』」
我不相信書籍是給一定階級或達到某種經濟水平的人去看的,更不相信詩歌朗讀的聲音只能來源於社會上的少數人。
我認為書是給所有有需求的人看的,詩歌、書籍等文化所孕育的力量恰恰是給予那些需要精神力量去對抗生活黑暗,慰藉生活困苦之人幫助的。
所以,這起事件讓人深思、讓人悲痛,更讓人啼笑皆非。
幸好, 西安方所書店及時對此事進行了解釋,對顧客進行了道歉。
西安方所書店解釋安保拒絕顧客入內,是因為有多家商戶在同時施工,並對顧客致以誠摯的歉意,只是態度值得稱讚,可解釋的話語依舊存在問題,即便這個顧客真的是附近商家裝修的民工,就不允許其入內了嗎?
對此,希望西安方所書店予以反思,更希望西安方所書店能切實落實自己所發出的聲音與承諾:
「試營業時期也是直面顧客查缺補漏接受反饋的重要時期,在後續員工培訓中強調,避免類似事情再度發生。」
基於事件的發生,想與大家探討兩個問題
隨著網上眾多看書的APP快速發展,線下的實體書店承受著莫大的壓力,據相關資料顯示:
「2011年7月,美國第二大連鎖書店公司博德斯集團也已正式申請破產保護,並關閉了旗下600多家書店中的大約30%。而擁有700多家門店的美國最大連鎖書店巴諾,早在2010年8月就已表態『有意對外轉讓』。」
在這種趨勢下,我國實體書店近年來也開始紛紛倒閉,真正能堅持下來的,除了國營的新華書店,大多都是一些成本低或已經轉型的書店,比如網紅書店。
需求決定著市場,當我們看書、買書的需求可以在線上得到良好的滿足,那麼實體書店堅持的意義在哪裡?新轉型的網紅書店能夠順勢崛起,那麼我們去書店的真實目的又是什麼?
①實體書店的意義在哪裡?
本人作為一個30歲出頭的成年人,至今保持著去書店逛一逛的習慣,尤其是外出旅遊只要看到書店總是會進去看一看。
之所以我會去書店,我想是因為在書店中能感受到一個城市的潛藏底蘊,在書店中能感受到城市喧囂外的寧靜。
或許,這就是實體書店的意義。
我們當然可以從網上購書,在家閱讀,但是真的就沒有在書店的一隅,站立或席地而坐閱讀的舒適,我認為這就是書店的價值。
每一座城市無論如何高速發展,終究會有一些東西不受外界的影響在城市的一角凝滯遺留下來,這類東西記錄著城市的發展,見證著時代的變遷,囊括著城市人民的精神,最終演化成為城市的底蘊與標誌物,而我想書店就是這類事物,這也是書店的價值。
或許,實體書店的不景氣,無法再拉動城市的經濟發展,但是實體書店卻能為居住在城市中的人提供一個心靈的靜地,能夠保障一個城市的文明與精神不被物質與浮躁風氣侵蝕,這樣來說書店的意義又是不可或缺的。
加繆在《鼠疫》中說:「要了解一個城市,比較方便的途徑不外乎了解當地人怎麼幹活,怎麼相愛,怎麼死去」,在我看來,如果想要了解一個城市的文化與底蘊,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去當地的書店走一走。
②我們去書店的真實目的
以我個人來說, 去書店的目的有三個:
看書,或是追求看書的氛圍;看城,感受城市的文化底蘊;看人,品味居民的生活狀態。因此,我熱愛去書店,喜歡去書店,每次去後,還會購買幾本不捨得放手的書籍,當然,這可能是我愛好所致。
但近年來網紅書店崛起,一些人去書店的目的讓我甚為不解。
去景區打卡,去餐廳打卡,去酒店打卡,我都能理解。可一些去書店打卡的人,真就無法理解。
如果是愛書之人,去喜愛的書店打卡,尚可理解。可是一些人去書店,不看書,數個小時只為搔首弄姿的拍照,就讓人費解了。
這種去書店打卡的人的目的是什麼?
想將書店的安靜氛圍留在相機或照片之中?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傳播書籍文化?炫耀自己在書店讀書與愛書的情懷?……不理解,也不願去深究,只是希望這些人能夠反思,因為你們的需求會影響市場,而市場的變化很可能會破壞書店應有的意義與價值,固然應該與時俱進,但有些東西也需要保持與傳承。
在文章的最後借用一句老套的名言,莎士比亞曾說:「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那麼我希望這個營養品人人都可以獲取,都可以平等的享受;也希望這個「營養行業」可以健康、良性的發展,不參與太多功利的因素。
卿心君悅,百家原創作者,Ta說書評人、影片人。用文字溫暖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