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進書店受阻:莫讓閱讀的平等,淪為「潔癖」的症候

2020-12-21 騰訊網

「潔癖的症候就像是一種「霸權」,一方面在加強書店內部人們對潔淨的認同的時候,另一方面也在將「我是汙穢」的理念潛移默化地植入到那些徘徊在書店門檻邊緣的人群當中,讓他們無法產生歸屬感以至於望而卻步。」

>>>

「即便是民工又怎樣,不能進你們書店嗎?」

書店本是供人們自由閱讀,享受精神食糧的公共場所。但最近西安的一家書店卻因為圍繞顧客衣著所引發的爭議而成為了眾矢之的。

9月7日,西安方所創聯中心,也就是一家近期頗為火熱的網紅書店,開啟試營業。

(書店外觀)

而作為攝影愛好者的李先生本想在試營業當天進店看一看,卻在門口遭到了保安的阻攔。

李先生在微博上說到,因為自己當天身著迷彩褲,保安將他誤認為了在旁邊工地打工的農民工,所以對其禁止入內。

雖然經過一番解釋之後李先生最終還是進入了書店,但是對於保安的「以貌取人」,以及這其中暗含的身份歧視,他還是感到憤憤不平、難以理解。

(李先生發布的微博)

隨著李先生的遭遇被媒體進一步曝光,這家網紅書店也成為了網友們口誅筆伐的對象。

(網友評論)

(網友評論)

事後,這家書店也及時發布了致歉聲明,直言其營業宗旨始終是以公共性、平等性、開放性為基礎,對遭受不良體驗的顧客深表歉意,並表示會在接下來加強對安保人員的培訓和管理。

(方所書店的致歉聲明)

不論是難以言清的身份歧視,還是缺乏溝通的簡單化管理,我們在打抱不平之外又該如何來「閱讀」這本難念的經呢?

01

緊盯身份:價值偏離的入場規則

對於保安當天的行為,我們自然無法揣摩當時他究竟是出於何種動機才選擇了對李先生的解釋充耳不聞。但從客觀的角度來說,如果這位保安認為李先生的衣著可能會影響店內其他顧客的正常閱讀、消費行為,那麼他當然有責任和義務去做出提醒和勸告。

換言之,讓顧客在一個正常、乾淨的場所中進行活動,這種目的本身並沒有什麼不妥。

但問題是,目的不能為手段買單。如果保安對顧客的衣著裝束產生了合理的質疑,那么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耐心的溝通和詢問,而不是僅僅根據一條褲子就將想來書店閱讀的普通人拒之門外。

(李先生的褲子)

況且,當天李先生的裝扮與言行並沒有什麼不妥之處,不存在會對他人造成阻礙的幹擾因素。在顧客闡明身份之後卻仍舊遭到拒絕,並且無法給出合情合理的拒絕理由,保安的做法的確讓人難以接受。

從事後書店發布的致歉聲明來看,當天保安對李先生「農民工」身份的懷疑更像是一場無意的誤會。因為周邊店鋪正在裝修,書店周圍會有大量的農民工出沒,所以為了維護書店秩序而加強對這些工作人員流動的管理,這自然是書店按照自身實際情況制定規則的自由。

但是,從保安三番兩次的拒絕中可以看出,書店一方在管理方面確實存在著對於農民工讀者的一刀切嫌疑。因為,就算周邊有大量的農民工在工作,那麼他們難道就沒有到書店中去看書、休息的權利了嗎?為什麼在規則制定之初就將周邊農民工進店閱讀的權利所剝奪?

(相關視頻截圖)

換句話說,書店在制定進場的標準時顯然不應該以「農民工」的社會身份劃分作為保安攔截的唯一依據,更不該在規定中將「農民工」預設為書店秩序的潛在破壞者,或者將其排除在進入書店閱讀、消費的行列之外。

所以說,從李先生的遭遇所反映出的,其實是一種被逐漸扭曲的價值判斷。書店的最初目的可能是正當的,但是其達成目的的「方法論」卻是漏洞百出,在執行過程中難以被當作有效的參考。

能否進入書店的真正標準,應該是顧客自身的整潔程度和言行舉止,而不是一條簡簡單單的迷彩褲,更不是這種褲子背後被人為標籤化的農民工「身份符號」。

(相關視頻截圖)

社會身份的不同,不應成為劃分三六九等,區隔閱讀品味乃至導致社會歧視的犧牲品。以割裂社會身份而推行的粗暴化管理,不僅無法真正地應對問題,為顧客提供良好的閱讀環境,反而會造成不必要的誤會與對立,讓書店本身承載的精神價值、人文關懷大打折扣。

書本雖然被圈定在水泥磚瓦組成的閉合空間之中,但其本身的內容卻依然是開放、平等的存在。書店的最終落點不只有經濟收益,還有社會效益。

02

遁入圖片:在解構「潔癖」中重思書店精神

我們的討論不能僅僅停留在對書店的批評以及對少數群體聲援這上面,而是應該跳出這二者的窠臼,以一個更加深入的視角來重新審視這一事件。

而我們或許應當追問:農民工被禁止入內,這僅僅是保安誤會、管理不當所導致的偶發事件,還是一件擁有著深層次邏輯的「必然事件」?

知著君認為,在媒介化、商業化的雙重影響下,當下的書店正在經歷著一種自身降維的過程,從三維的空間互動逐漸轉變為二維的圖片展演。而這種變化都是從對書店本身的空間規訓所展開的。

(方所書店外觀)

如今,實體書店的發展正難以為繼。而為了生存,書店自身也展開了一場自救運動,即轉變為飲食、玩樂、遊覽等多功能一體化的複雜聚合體,而非當初僅僅依靠書籍的銷售來維繫生存的單一模式。

書店通過對自身空間的規訓,將功能多元化,消費最大化,場地風景化,但是同時也將自身媒介化降維,讓原本需要在三維空間中以親身「閱讀」來感知的書店存在,過多地以二維圖像的方式被公眾所認知。

來到這裡的人們也不再只是看書那麼簡單。他們被迫「遁入圖片」,在各種由書籍當作陪襯的「景點」之中尋覓著最佳的展演地點,讓書店變成由一個個視頻與圖片所組成的超真實景觀,以吸引更多的人前來膜拜與消費。

(方所書店內部)

然而,人們對圖像的熱衷、對景觀的追逐雖然可以為書店帶來潛在的顧客,卻也無形中助長了一種病態潔癖的症候。既然圖像已經超越了對現實的單純反映,那麼作為理想化圖像的必然要求,美好的照片或是視頻自然會不遺餘力地將它們所不能容忍的汙穢排除在自身的建構邏輯之外。

而當這種要求返回到現實之中,便是對書店環境「整潔」的極度追求。對於這種症候來說,極致的圖像必須要以無條件地驅逐與屏蔽現實的汙穢為前提,它們必須要警惕任何可能破壞「二維美好」的潛在「越軌者」。

這種隨著消費化、媒介化、景觀化而愈演愈烈的潔癖症候,也就導致書店建立起了一種對汙穢的免疫反應,或者說對圖像當中不和諧因素的零容忍態度。由此,它必然要在書店的場景中建立起一套有效的過濾、排斥系統;在空間內部搭建起更加漂亮、乾淨的景觀來掃除內部汙垢,加深人們對於「乾淨共識」的認同。

(方所書店的反饋)

所以我們會發現,書店所進行的空間規訓,是以「主體將客體安置在其『合適』的位置上」而展開的。它的潔癖症候與社會上對少數群體的刻板印象相互契合,並理所當然地將以農民工為代表的弱勢群體視作能夠引發系統紊亂,外表骯髒、知識低下的「汙穢」來處理,從而導致了這些人邊緣之邊緣的尷尬境地。

而更巧妙的是,這種對「汙穢」的單獨定義與排斥,其實並不藉助於任何外力就能夠輕易達成它的目的。潔癖的症候就像是一種「霸權」,一方面在加強書店內部人們對潔淨的認同的時候,另一方面也在將「我是汙穢」的理念潛移默化地植入到那些徘徊在書店門檻邊緣的人群當中,讓他們無法產生歸屬感以至於望而卻步。

因此,雖然我們不能將上述的思考歸結為一種已經普遍存在於書店的運營邏輯,但是它表現出的無疑是一種能夠顛覆書店人本精神的現實風險。

因為當書店遁入圖片,並逐漸景觀化的時候,它的公共屬性遭到了消費主義的過度殖民,從而逐漸以「擁抱消費者」而非「尊重多元群體」為價值判斷的首要標準。

(書店內部配置)

書店的功能逐漸多元了,但精神的內涵卻隨著對參與主體的排斥而漸趨單一了。

我們需要指出的是,書店的網紅化是正常的經營和生存策略,不應過度指摘。但留給經營者們的問題卻在於:在以華麗的裝飾與宏大的場景重新喚醒了社會大眾對實體書店的美好想像之後,書店是否還能夠堅持其本質?書店最終能夠傳遞給受眾的,除了為一張張精美的照片充當背景之外,還應該有些什麼?

顯然,書與人的相遇必須以思想為重,景觀只能是陪襯。無論功能如何疊加,書店的立身之本仍是書籍,是讀書的人,而不是讀書的風景。多點人情味,少些一刀切;唯有書店與人彼此的尊重,才能實現相互的成全。

同時,治療這種潔癖症候就必須要避免書店對自身的過度降維,要將其從二維圖像的個人表演重新拉回到三維的多元主體並存之中。打破對他者「汙穢」化的霸權,讓多元的社會群體能夠在有限的空間內以「思想」為交往貨幣,實現平等的交流與認同。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媒體評男子因穿迷彩褲進書店被攔:不尊重人的書店不是好書店
    媒體評男子因穿迷彩褲進書店被攔:不尊重人的書店不是好書店 2020-09-08 18: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西安迷彩褲男進書店被問:是不是農民工?衣著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近日,網友爆料:西安一網紅書店試營業,攝影愛好者李先生想去書店拍照,不料卻被門口的保安攔住,被問:是否是隔壁農民工?李先生當天穿了迷彩褲和長袖襯衫,被誤會是隔壁工地上的農民工。經溝通後,李先生才進入書店,但李先生的好心情全都沒有了。
  • 穿迷彩褲就不能進書店?這種歧視讓人感到害怕
    西安的一位李先生,有天穿著迷彩褲,進網紅書店「方所」。結果卻被保安當成了工地人員攔了下來。李先生穿迷彩褲長袖襯衫想進書店去逛逛,被保安阻攔。保安指著李先生的迷彩褲問:「是不是隔壁的農民工?」這事情引發了熱議,書店方見狀,趕緊解釋說。我們不會歧視任何人,只是以為他是在大廈裡面施工的工作人員,這才不讓他進去。這不解釋還好,一解釋等於是在掩飾。就算是工地人員,難道就沒有堂堂正正,去書店看書買書的權利嗎?其實這個事情也不大,網友也不想糾結於一家書店的服務態度。
  • 男子穿迷彩褲被當作工人進網紅書店被攔,網友不幹了
    穿迷彩褲不能進書店 ?9月7日,一網友發布微博稱自己穿迷彩褲進入一家書店時 被當做工地民工攔下 溝通許久才準許進入△該網友微博截圖當事網友表示, 「不管是誰都要尊重人,退一步講, 假如我真的是個工人,真的喜歡看書,是不是進不去了?
  • 山東高考作文原型 合肥書店火了 書面前人人平等
    7日上午,合肥新華書店三孝口店副店長徐昕煒和同事正在忙碌,全國各地高考的新聞陸續彈出,「山東今年的高考作文題目說的不就是咱們嗎?」有眼尖的同事發現,書店因為進入山東省高考作文命題材料,而又一次成了「網紅」。去年年底,安徽省當地的媒體陸續報導了合肥新華書店三孝口店的故事,人民日報也發表評論為這家書店點讚,他們在網上被贊為「暖心書店」。
  • 男子穿迷彩褲被當成農民工攔下!涉事書店致歉,網友怒了!
    本文轉自【廣州日報】;9月7日,一名男子發文講述自己在陝西西安一家知名書店的遭遇:因為自己穿迷彩褲,>而被當作農民工禁止入內。男子說,自己和書店工作人員溝通了很久才被允許進入。據男子講述,他於當天穿著迷彩褲到該書店門口,被擋住不讓進,工作人員說他是旁邊工地的民工,不讓進去。男子問:「即便是民工咋了,不能進你們書店嗎?」9月8日上午,記者通過私信聯繫到發文男子,對方說暫時不方便接受採訪。
  • 拒絕民工入內,方所書店的自我定位是什麼?
    文|篤鮮 近日有網友稱,自己穿迷彩褲進入一家書店時,被保安攔下說是民工不讓進,溝通半天才被放行。目前,涉事書店方所西安店在微博發文致歉,但輿論爭議仍未平息。
  • ...年山東高考優秀作文範文:不趕走任何人的書店實現了人人讀而平等
    所以,書店24小時營業,不趕走任何人,對一些人來說就堪稱福音。受益人,可能是剛剛敲完代碼的IT民工,剛剛籤完版的媒體人,想提高自己知識水平的保安、電焊工,或者住宿沒有著落的流浪漢。  不打烊的書店,不拒絕任何人的書店,就這樣為他們提供了一個讀書、休憩的福地。而這完全得益於書店的包容。  這個世界上,誰都可能背叛你,誰都可能歧視你,只有知識不會。
  • 莫讓帶薪護理假淪為紙上福利
    莫讓帶薪護理假淪為紙上福利  近日,雲南省昆明市人大常委會公布消息,《昆明市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你邂逅那一縷書香 湖南省新華書店開展「七進」活動推動全民閱讀
    湖南省新華書店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倡導全民閱讀、共建書香湖南」的號召,充分發揮新華書店作為黨的宣傳陣地和窗口作用,加大全省門店建設,拓展書店服務功能,強化社會效益職能,努力推進書香進農村、社區、家庭、學校、機關、企業、軍營的「七進」活動,努力把新華書店建設成推廣全民閱讀的示範點和主陣地。8月24日上午,長沙樂之書店天心店,《母親的心,寧靜的海》新書分享會正在進行。
  • 男子穿迷彩褲進網紅書店被攔 因「衣服像幹活穿的」
    (原標題:「你的衣服像幹活穿的」,西安一男子因穿迷彩褲進網紅書店被攔)昨天(9月7日)中午,一名網友稱自己在前往西安老城根G park的西安方所創聯中心時,因為「穿著」問題,被門口的保安攔了下來。李先生當時穿的衣服西安一男子穿迷彩褲進網紅書店被攔,保安:你是不是農民工(來源:original)李先生告訴記者,當時並不知道攔他的安保人員是書店的工作人員,還是西安老城根G park的物業工作人員。
  • 西安一男子穿迷彩褲被認為農民工禁止進入書店
    9月7日,陝西西安的一名男子在微博上發帖稱,他穿著迷彩褲進入書店時,被認為是農民攔下,經過長時間溝通後才被允許進入。 同日,涉事書店「方所西安店」在前述網友微博下留言致歉稱,「西安方所創聯中心是一個開放的空間,衷心歡迎任何人來參觀來訪。我們很抱歉給您留下了一個不好的經歷。我們會正視這個問題,並在後續的員工培訓中強調,避免類似的事情再次發生。 9月7日至9月19是我們的試營業開放期間。
  • 新華書店閱讀推廣車開進校園
    玉林新聞網-玉林日報訊(記者 梁敏華 實習生 莫愛玲 通訊員 吳偉健)日前,玉林市新華書店《紅色傳奇》進校園系列活動走進福綿區石和鎮初級中學,向全體師生講述了共產黨人在廣西這片沃土上的紅色故事,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優秀精神品質、理想信念和忠誠信仰。
  • 穿迷彩褲=民工=不能進書店?學習將人分三六九等可以嗎?
    據李先生介紹,他當天上身穿長袖襯衫下身穿迷彩褲,進門時被書店保安攔住,並詢問其「是不是旁邊工地幹活的工人」,李先生說不是,他只是來書店逛逛。保安卻說:「你的衣服像幹活穿的衣服。」李先生只好再次耐心解釋,自己經常穿這種衣服,今天就是過來看看。
  • 西安方所書店禁止「迷彩褲」入內?書店之美,在於氛圍,而非環境
    文丨卿心君悅今早起床,打開手機看到一則讓人啼笑皆非的消息——西安方所書店因顧客穿「迷彩褲」,將其誤認為農民工,拒絕讓其入內。說實話,這則消息,我反覆看了幾遍,才敢確定事件竟真的發生在書店,而非西餐廳、法餐廳。西安方所書店,9月7日試營業,可能一些人不了這個剛剛落戶在西安的方所書店。
  • 臺灣書店 讓閱讀成為一種文化
    記者 杜榕攝   網絡書店  不要房間的隱形書店  回顧臺灣的書店文化發展,金石堂開啟連鎖書店事業的經營,使臺灣書店業成功地邁向商業化經營的時代,後起的誠品書店則以十足文藝性的面貌,掀起精緻化閱讀的文化潮流。但今天他們在臺灣都要面臨一個同樣的對手,網絡書店。
  • 男子穿迷彩褲進網紅書店被攔下,保安:你的衣服像工地幹活穿的
    最近這幾年,關於農民工權益的問題一直被討論,經過不斷的努力,農民工的工作環境、居住環境差還有討薪難的問題都已經得到了有效解決,隨著民眾素質的整體提升,人與人之間也更懂得尊重了。雖然整體情況已經變好了許多,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人仍然會戴著有色眼鏡來看待農民工,之前網上熱傳的某家飯店歧視農民工,在輿論的發酵之下,這家店從曾經的座無虛席到倒閉轉讓,最近,在某家知名網紅書店的大門口又發生了類似的事件。
  • 誠品書店-進東京
    你可能已經看了各種「探店報告」,但你有想過嗎——誠品書店為什麼要在此時出現在那裡?△ 發布在 Instagram 上的誠品生活日本橋店開業倒計時海報。圖片來源 | @eslite_japan進東京,誠品選擇了日本橋街區。
  • 誠品書店進東京
    圖片來源 | @eslite_japan進東京,誠品選擇了日本橋街區。位於東京中心的街區日本橋離銀座很近,那裡始建於 1603 年江戶幕府開府之時,擁有諸多百年老店,巴洛克風格建築鱗次櫛比,古老的日本第一座百貨公司——三越百貨也是在那裡起步。浮世繪畫家歌川広重那幅《名所江戶百景 日本橋雪晴》,就繪製了當年這個區域水域大動脈的繁榮景象。
  • 線上閱讀+直播互動,書店APP開發能否幫助傳統書店破局重生?
    當當網、京東、亞馬遜等線上書城讓購書得以在線一鍵完成,知識付費類APP則將閱讀場景搬到線上,則提升了用戶的知識獲取效率。相較於旺盛的線上知識消費市場,傳統書店的經營卻陷入了困局。 1、雲閱讀:數位化閱讀平臺 書店APP內匯聚海量的書本資源,有名人名著、熱門漫畫、網絡小說等多個分類,用戶可以自主搜素書籍,將其添加到書架中,調節閱讀時的翻頁動態、字號大小、背景顏色等,實現個性化的閱讀體驗,書籍被閱讀完成後將被貼上「已讀」的標籤,並且可以分享到微信群聊、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第三方平臺進行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