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皖南旌德縣大山腳下的版書鎮南關村,有一片開闊的花田。紅的、白的、粉的、鑲著邊的各色玫瑰花和月季花,在山野裡、花棚中競相綻放。 「這裡是我們合作社的鮮花基地,共流轉了100多畝土地,可年產各類盆栽花卉10萬盆、鮮切花800多萬枝,年收入400萬元。 」8月14日,滿天星花卉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陳立珍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青山如洗,嬌花如夢。景致醉人的鮮花基地,卻不見自駕採花的遊客,也沒有前來收購的花商。原來,眼下花期已過,記者眼中的美麗花朵對專業養花人來說大多屬於「次品」,即將被修剪掉,進入養苗階段。 「因為前期汛情,花田受了災,影響了花木長勢,不少花木還生了蟲。 」陳立珍介紹,大家現在的主要工作就是治蟲、除草,修剪養苗,爭取培育出最美的花朵迎接下一個花期。
    幸運的是,合作社的鮮切花銷售受汛情影響不大。今年合作社主打種植玫瑰和月季,鮮切花「五一」節前後集中上市,以批發為主,價格便宜,優質鮮切花在受災前就賣得差不多了。有瑕疵、品質不高的鮮切花,合作社基本不會單獨銷售,而是作為贈品,配送給批發商和採摘量較大的遊客。
    正說著,合作社社員吳利芳前來幫工。 「我6年前做了胃癌手術,因病致貧,現在身體狀況穩定了,脫貧不脫政策,一邊在村裡扶貧公益崗上班,一邊在花田裡幫忙除草、打雜,做的都是輕鬆活,幹活時間不長,收入還不錯。」吳利芳說。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吳利芳的兒子今年沒有外出打工,也來到滿天星花卉專業合作社上班。
    南關村黨總支書記呂春霞給記者算了一筆帳:吳利芳在村裡當保潔員每月工資800元、在合作社幫工一天掙80元,兒子王強實習期滿後月工資2800元,加上老伴在村裡玻纖廠上班的工資和土地流轉金、村集體投資按股分紅、金融扶貧分紅,今年,吳利芳一家人均收入大概在1.8萬元左右。滿天星花卉專業合作社共吸納2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這些家庭都是「脫貧不脫政策」。
    記者了解到,陳立珍和愛人2016年到南關村流轉土地種植花木,並註冊公司、成立合作社,帶領群眾共同增收。如今,合作社已成為旌德縣扶貧產業基地、省級婦女創業扶持項目點,發展社員105人,帶動農戶200餘戶,打造出集花卉栽培銷售、智能育苗、專用肥生產、休閒採摘等於一體的花卉產業園區。
    「我喜歡滿天星,它花開繁盛,好看好養,花期很長,即使枯萎了,還能做成乾花,既有『顏值』又有經濟價值。 」提起合作社的命名,陳立珍的眼睛格外明亮,「期待我們合作社的發展像滿天星一樣欣欣向榮,姐妹們都能擁有像滿天星一樣美麗的事業和生活。 」(記者 賈學蕊)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