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是寶寶珍貴的口糧,能堅持母乳餵養的寶媽,一定是十分自豪和驕傲的。為了給寶寶提供母乳,寶媽在產後喝湯,催奶,想盡了辦法。
然而因為種種原因,並不是都能如願以償,成為「奶牛媽媽」的。在這期間還會產生很多誤會,讓人頭疼!
母乳過稀意味著「沒營養」嗎?寶媽偷餵被婆婆嫌棄
歡歡剛剛升級做媽媽,對小寶貝投入了全部的精力,產後當天媽媽就有奶水了,不過婆婆看了看覺得母乳過稀,小娃才吃了幾分鐘就換成奶粉了。
老人抱著大孫子,看小傢伙咕咚咕咚地喝著配方奶,可香了!出院後為了催乳,歡歡每天都要大量進補,喝些湯湯水水,希望給孩子提供充足的母乳。
其實寶媽乳腺通暢,奶水也很足,可是婆婆總覺得寶寶喝奶粉更香。有幾天歡歡偷著餵寶寶,沒成想孩子居然拉肚子了,這件事情被婆婆知道了,還引發了家庭大戰。
萬般無奈之下,寶爸乾脆開車帶著一家人來看醫生,聽醫生咋說。醫生在了解後表示,正是由於歡歡每日吃得太油膩了,才會導致寶寶消化不了。
那麼母乳太稀就是沒營養嗎?對此,醫生就批評了婆婆的無知了,真相併非如此。歡歡完全是可以母乳餵養寶寶的。
因為對餵養知識的誤解,寶媽月子裡委屈巴巴,又內疚又心急,而寶寶也失去了最好的口糧,真是得不償失!
分析:奶水稀少就是「營養匱乏」嗎?
科學研究證實,母乳中含有多達400種營養成分,其中所含有的抗病因子、營養素,以及搭配比例,是配方奶所無法比擬的。
換句話說,配方奶在無限接近母乳,不斷增添新的有益成分,仍然無法取代母乳的地位。每位寶媽提供給寶貝的奶水都是獨一無二的。
奶水稀少並不等於沒有營養!寶寶之所以吃奶粉吃的香,是因為不存在前奶、後奶的區別,吮吸起來也相對省力,但這不能成為戒掉母乳的理由。
這兩大類奶水要分清,別再誤會了
之所以婆婆會覺得母乳稀少,其實是沒太分清這兩大類奶水。
第一大類:前奶和後奶
寶寶剛開始吃母乳時,前兩三分鐘出來的奶水是前奶,看起來較為稀薄,含水量較大,但是營養成分豐富,還有免疫球蛋白。
後奶的優勢在於脂肪含量較高,而蛋白質的含量會逐漸降低,顏色看起來比之前更加「乳白」,能為寶寶提供大量的熱量,將有助於孩子的全面成長。
因為各營養素比例的不同,所以從視覺上會呈現出「前奶稀少」的錯覺,並不是說媽媽真的奶水稀少,或者沒營養!喂喂再看,別輕易下結論、斷母乳。
產後7天分泌的乳汁為初乳,是寶寶出生後最早獲得的口服免疫抗體,顏色黃且稀薄。初乳長得並不討喜,而且分泌量很少,所以很容易被別人誤會,但卻是異常珍貴的。
第二大類:初乳、過渡乳、成熟乳
產婦生產後20到30分鐘開奶為佳,需要頻繁餵哺,此時嬰兒胃容量有限,每次喝奶的需求量也較低,而很多媽媽還沒有完全下奶,需要多些耐心讓寶寶來吸才可以。
產後7~14天的母乳,稱為過渡乳,媽媽這個時候會出現奶陣和漲奶的情況,需要找到一個完美的平衡點,很多寶媽被質疑,很容易在這個階段放棄母乳餵養。
其實乳腺是根據孩子的吃奶量來調節的,餵得好才能分泌的多,越不餵奶母乳越少。
產後15天分泌的是成熟乳,乳汁顏色較白,看上去仿佛不如牛奶濃厚,這是因為成熟乳的蛋白質和脂肪顆粒較小而已,並不是沒有營養!
因為初乳較稀,家長可能看到寶寶在吸,卻沒有明顯的溢出乳白色的乳汁,因此質疑稀薄,其實這種擔心是多餘的。初乳能幫助寶寶的免疫力提高一大截,一定要重視!
媽媽吃得過於油膩,寶寶容易發生「母乳性腹瀉」
追奶切忌過猶不及,如果大量進補,總吃油膩的食物,寶寶消化不了,就容易發生「母乳性腹瀉」。
在排除了乳糖不耐受之後,其實寶媽調整下飲食結構就可以了,沒必要因此而斷奶!
寶媽要飲食營養均衡,講究葷素搭配,多吃一些蛋白質豐富,維生素含量高的食物,給寶寶提供高質量的奶水。
出現這種情況可暫停母乳餵養,待寶媽飲食結構改善後,寶寶拉肚子情況緩解後,再繼續母乳餵養!
糖媽心裡話:
對於一個新手媽媽來說,「奶水少,沒營養」或許是最能摧毀她心裡防線的一件事,家人要多掌握些餵養知識,多給寶媽鼓勵和信心才行!
【今日話題】
你餵寶寶時奶水充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