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邵海峰
消費升級,加速了服裝領域個性化需求的釋放。定製,正成為中國服裝產業發展的未來趨勢,也將打開服裝產業的新空間。
2020中國(大連)國際服裝紡織品博覽會關於定製領域發展走向的深度探討、大連服裝企業關於定製的深度理解和創新實踐,無不印證了這一點。
中國服裝定製大會與CHIC職業裝展將亮相大連
本屆服博會上,有兩項與定製有關的重要活動值得期待。
由中國服裝協會主辦的2020中國服裝協會定製專業委員會年會將在服博會期間召開,旨在交流溝通中國服裝定製領域的發展現狀,探尋後疫情時代服裝定製企業的變革創新發展路徑。大會集聚優質定製資源,將邀請報喜鳥、大楊創世、所羅、希努爾等全國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定製品牌、加工、相關供應鏈企業負責人以及院校專家參會。作為定製行業標杆,各位委員也將從相關政策、企業經驗、品牌發展、供應鏈對接等方面對中國服裝定製領域的未來發展建言獻策。
CHIC定製與職業裝展(大連站)則將匯集定製與職業裝品牌企業、工業化定製與職業裝企業、個性化定製企業、定製配飾、定製與職業裝面料、定製與職業裝解決方案、定製與職業裝供應鏈平臺等,呈現市場上活躍的定製與職業裝企業和產業鏈資源。中國服裝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其旗下定製專業委員會和職業裝專委會依託行業資源,依託有31年歷史沉澱的中國(大連)服博會優勢渠道商、品牌商和跨界資源,將為參展企業及專業觀眾帶來更多商機。而CHIC定製與職業裝展的展商也將輕鬆與男裝、休閒裝、女裝等品牌企業展開跨界互動,打造全品類個性化的定製及職業裝產品。無疑,CHIC定製與職業裝展,將為定製與職業裝企業、加盟代理商、定製店、集合店、買手店、商務會所、攝影機構、投資商等帶來重要的行業資源和交流交易機會。
人人都是設計師 讓定製飛入尋常百姓家
提起服裝定製,有人第一印象是為「特殊體型」消費者的需求。大連福仕雅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宮麗鳳說,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著裝已成為時尚個性化生活態度的體現,這種需求也拉動服裝生產向定製化轉變。
一些服裝直營店開闢了定製區域,福仕雅也是如此。宮麗鳳介紹,顧客在店內看到心儀的衣服,根據自己的需求氣質等希望對衣服能有所「優化」,量體師就可以將顧客的尺寸和個性化需求進行大數據錄入,比如領子根據臉型由尖領改成小方領,袖口加一個顧客名字首字母的刺繡,衣服整體由素色改撞色……在這一過程中,顧客也參與到服裝的改良設計之中,人人都是設計師,穿著的自信感、體驗感會更好。
「定製是服裝行業的大勢所趨,業內甚至有人說,無企業不定製。」福仕雅貿易有限公司主打大衣和風衣品類,既生產服裝,也從事貿易和零售管理,企業定製類產品銷售佔比已達到1/4左右。在宮麗鳳看來,服裝定製是行業的一個方向,但對於企業個體而言,不能急於「上車」,一定要用工匠精神深耕自己的擅長領域,在專注中尋找和鞏固自己的優勢,同時也應增加相應的智能、自動化設備。智能化融入服裝定製領域,可以使加工生產鏈條更加高效,還有助於降低服裝生產成本,讓更多工薪階層也能穿得起定製服裝。福仕雅的目標就是,讓定製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普通消費者都能享受得起的服務。
定製戰略和企業智能化轉型相得益彰
在中國服裝企業的定製品牌中,大楊集團稱得上是其中的佼佼者。從2009年起,大楊集團就開始啟動和實施「大楊定製全球化戰略」,主動調整貿易模式,以單量定製為突破口,開發高端定製客戶,其全球營銷網絡已遍布2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設單裁合作店面上千家。
「大楊集團是全球最大的西裝定製企業,去年定製產量有130萬件套。」大楊集團總經理胡冬梅告訴記者,中國服裝協會有很多分會,近年來專門成立了定製委員會,大楊集團也是主要成員單位。「定製產品在大楊集團市場規模的佔比,從最初的不到10%已發展到現在的40%左右,逐年遞增趨勢十分明顯。」
大楊集團有個關於定製的概念,叫全品類定製。胡冬梅介紹,在大楊集團全品類定製中,西裝是最複雜的產品,因為西裝對於合體度要求最高,所以全球最複雜的定製都是由西裝開始,西裝之後是配套的襯衫、大衣、風衣,然後就是配套的褲子,而褲子的定製先是正裝西褲的定製,還會有休閒純棉褲的定製以及牛仔褲的定製,最後還會延伸到鞋的定製。胡冬梅也提到職業裝,表示職業裝的定製是偏重於量產化的定製,沒有高級定製可選項那麼複雜,強調款式一樣情況下每個人尺碼上的差別。職業裝市場潛力巨大,目前在中國仍處於初級階段,需要加大力度去培育和提升,產業政策的支持是一個重要方面。
胡冬梅認為,定製,一是能夠帶動中國服裝生產企業加速實現智能化,定製直接關聯生產企業,也包括紡機製造等企業。二是對於企業減少庫存、保證應收帳款等都很有幫助。三是將助力企業拓展海外市場。大楊集團目前正積極致力於海外市場併購,也是為了能夠擁有更加穩定的定製銷售渠道。
定製戰略和企業智能化轉型緊密相關,相得益彰。大楊集團在推進品牌戰略和定製戰略的同時,為滿足快速增加的服裝定製生產需求,正加快推進企業生產智能化轉型,以自主開發的信息化平臺為依託,以工廠的智能化改造為手段,打造多品種、小批量、高品質、快速反應的定製化生產模式。旗下貿大智能化定製工廠已於2018年竣工投入使用,並通過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評定。2019年9月,新大通智能化單裁定製工廠竣工投產,年生產能力達90萬件/套。集團自主研發的「智能懸掛式高速分揀與存儲系統」,曾榮獲2019年「中國服裝行業科技進步一等獎」。定製加智能化,將為大楊集團插上高質量發展的新翅膀。
服裝企業如何做好定製加智能化的新考卷,胡冬梅也給出一些建議。目前,複合型人才特別缺乏,編程人員是IT類專業畢業的,往往只會編程,不懂得做版。現在複合型人才企業很難從市場上直接招聘到,基本要靠企業自己培養。因此,希望政策層面能夠推動定製人才的培養,可在高校和職業院校中進行相關試點。定製對企業的管理、生產模式和員工的規模、能力都是很大的考驗,若在交貨時間等方面缺乏保障,就會影響市場的拓展。從產業鏈條上,應打造有實際可操作性的區域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