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歲的潘阿姨,40多年前大腿根部長了一個「鼓包」,不痛不癢,只是偶爾感覺輕微脹痛,按摩幾分鐘就消腫了。今天10月底的一天傍晚,鼓包再次出現。比之前更大更硬,而且通過按摩不能緩解。緊接著,潘阿姨開始出現肚子脹痛的症狀,並逐漸加劇,肚子也鼓了起來。
就醫後,浙江省人民醫院胃腸胰外科陳科醫生告訴她這是「絞窄性腹股溝疝」,如果不立即手術會危及生命。
疝,是指人體內某個臟器或組織離開正常解剖位置,通過先天或後天形成的薄弱點、缺損或孔隙進入另一部位。腹股溝疝是最常見的一種疝,俗稱「小腸氣」。
人身體的下腹部靠近大腿根部的「肚皮」往往比較薄弱或存在缺損,在腹腔壓力增高的情況下,下腹部這些薄弱的地方就會跟「吹氣球」一樣鼓出個包,腹腔內的臟器(比如腸子、大網膜)容易掉入這個「洞口」之中。一旦腸管在「洞口」卡住不能還納,就要及時就醫,拖延治療會引發嚴重後果,少部分患者甚至會因為「腸壞死」出現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
浙江省人民醫院院長助理、胃腸胰外科主任牟一平表示,腹股溝疝本身不會自行痊癒,更沒有可根治的藥物,腹股溝疝的治療目前主要以手術為主。「科室每個月都會收治多例腹股溝疝嵌頓(腸管卡住不能回納)的病人,多數情況下需要緊急手術。在沒有急診嵌頓的情況下,絕大多數病人可以行微創手術,花費低、切口小、疼痛輕、恢復快。但在腸管嵌頓的情況下,腸壞死風險高,手術風險大,病人往往也受罪多、花費大。」
腹股溝疝一旦發現,建議儘早來醫院就診,早診早治,不可輕視,更不能放任不管。
腹股溝疝好發於中老年人和兒童。其中兒童多由先天性解剖結構發育異常引起;中老年患者多數由於後天性因素引起,比如肥胖、慢性咳嗽、尿瀦留等。牟一平提醒,若果現自己大腿根部或下腹部多個「鼓包」,可通過三步自查。
首先可以自己用兩指按住腫塊,咳嗽幾聲,感覺一下腫塊是不是對手指有衝擊感;第二步平躺,放鬆肚子,按摩腫塊,看看腫塊會不會消失;腫塊消失後,用手指按住剛才腫塊突出的位置,再次站立起來,看腫塊還會不會凸出來。腹股溝疝不是小事,如若發現應及時到醫院諮詢、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