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囟門的5種「異常狀態」,和常見的3個問題!

2020-12-12 欣媽育兒經

新生兒出生後,顱縫尚未長滿,形成一個菱形空間,沒有頭骨和腦膜,醫學上稱之為「囟門」。

新生兒的頭頂有兩個囟門,位於頭前部的叫「前囟門」,斜徑約2.5釐米,6~7個月骨化後逐漸縮小,1~1.5歲閉合。位於頭後部的叫「後囟門」,約0.5釐米,出生後2~4個月自然閉合。

只有極少數寶寶,在出生時就已閉合,這也屬於正常情況。

囟門可以反映新生兒頭部,以及身體的發育情況,所以媽媽在照顧新生兒時,要細心觀察新生兒的囟門,以便及早發現異常,並及早做出對應措施。

新生兒囟門的5種「異常狀態」

1、囟門凹陷

如果新生兒出現大量出汗、嚴重腹瀉或發熱、體內嚴重缺水等現象,可導致囟門凹陷,這種情況需要立即補充體液。如果新生兒長期飲用不良,體重明顯低於正常兒,也會出現囟門凹陷的情況。

2、囟門凸起

如果新生兒的囟門忽然凸起,用手摸上去感覺緊繃繃的,同時新生兒伴有嘔吐、發熱、抽搐等情況,多半是由於顱內壓增高所致,這種情況很可能是新生兒患有腦膜炎、腦炎等疾病,導致了顱內感染,這時需要儘快就醫。

如果新生兒的前囟門變得飽滿,在硬膜下可見積液、積血等,很可能是新生兒顱內長了腫瘤,應該去醫院做詳細檢查。

另外,用藥不當也會導致囟門凸起,比如新生兒長期大量服用魚肝油、四環素等。如果新生兒使用腎上腺素,突然停藥也會導致囟門凸起。

3、囟門閉合過早

對於前囟門閉合過早的新生兒,首先應該檢查一下新生兒的頭圍,是否在正常值的範圍內。如果頭圍正常,則不會影響新生兒的智力發育,無需太過擔心;如果頭圍明顯低於正常值,只要不是骨性閉合,就不會影響頭圍生長,但需要請醫生來診斷。

4、囟門閉合過晚

如果新生兒生長到2歲後,前囟門還是沒有閉合,則很有可能患有佝僂病、呆小病。這種情況通常需要儘早發現、儘早治療,而不是盲目的認為新生兒是缺乏某種物質,而隨便給孩子補充。

5、囟門過大

如果新生兒出生後不久,前囟門開始逐漸變大,增大4~6釐米,一旦出現這種情況,首先要檢查新生兒是否存在腦積水。患有先天性腦積水的新生兒,囟門很難閉合,而且會影響智力發育,這時需要帶寶寶去做腦部CT檢查,並且及時治療。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新生兒患有佝僂病,主要的症狀不但是前囟門大,後囟門也大,前後兩個囟門還有可能連通在一起。

關於囟門的3個常見問題

1、囟門可以清洗嗎?

很多人認為,新生兒囟門是禁區,不能摸、不能碰。當然,必要的保護肯定是應該的,但如果因此而不敢清洗,反而對新生兒的健康有害。

新生兒出生後,皮脂腺的分泌加上脫落的頭皮屑,經常會在前後囟門部位形成結痂,不及時清洗會使其越積越厚,影響皮膚新陳代謝,還會引發溢脂性皮炎。如果媽媽忍不住去摳,很容易損傷新生兒的頭皮,引發毛囊感染。

所以,適當用溫水清洗,是完全可以的。讓寶寶頭皮保持乾乾淨淨的狀態,寶寶也會很舒服。

2、囟門閉合晚,是因為缺鈣嗎?

有不少家長認為,囟門閉合的晚,肯定是因為缺鈣的關係,這是完全錯誤的認識。

家長不應該把囟門閉合的早晚,關注的太多,而是應該重點關注頭圍的增長。如果寶寶頭圍,在整個階段增長正常,那麼早閉合一些,晚閉合一些都是沒有問題的。

千萬不要隨便給寶寶補鈣,補鈣過多會導致寶寶身體浮腫、多汗、噁心、便秘、消化不良,繼而引發缺鋅和缺鐵。

3、要不要戴帽子給囟門保暖?

囟門看起來軟軟的、薄薄的,很多家長會擔心凍到寶寶的大腦,因此就算大夏天,也給寶寶戴個帽子保暖。

在這裡明確告訴大家,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囟門雖然看起來很薄,但沒有那麼容易凍壞大腦,只要是正常穿著,在寶寶不會被凍感冒的情況下,大腦是不會被凍壞的,大腦的禦寒能力還是很強的。

關注「欣媽育兒經」,有任何母嬰育兒方面的問題,都可以發私信給我。

相關焦點

  • 囟門是孩子健康「晴雨表」,若有這5種表現,說明寶寶健康有問題
    若囟門出現這幾種表現,說明寶寶健康有問題,須謹慎正常來說,新生兒出生時前囟門尺寸大約是1.5-2釐米(前囟門對邊中點連線), 隨著月齡增加,頭圍越來越大,前囟門也會隨之增加,到6個月可達到2.5-3釐米,但是從6個月開始,前囟門會隨著顱骨骨化逐漸變小,有的1歲前已經閉合,有的18個月才完全閉合。
  • 小寶寶前囟門凹陷正常嗎?寶寶囟門異常的表現有哪些?
    ①前囟門:隨著腦及顱骨的發育,到3~4個月時,前囟的寬度為1.5~2釐米。正常的孩子,1歲~1歲半時完全閉合,最遲不超過兩歲。
  • 囟門關乎寶寶大腦發育:閉合時間和這2種異常形態,都要多加注意
    另外,生後1-2年,寶寶的大腦處於急速發育的狀態,腦組織會頂著顱骨而生長,囟門的存在能為大腦留下充足的生長空間。囟門有前囟門與後囟門,後囟門一般在生後3個月左右就閉合了,我們常說的囟門一般是指閉合時間比較晚的前囟門。前囟門真的不能碰?
  • 23種新生兒常見問題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由金牌月嫂總結的23種新生兒會常見現象的解決方法,能讓寶寶少受罪,提升姐妹們的知識01新生兒肚子大這是由於腹肌發育不完善,腹壁比較鬆弛而受胃腸空盈的影響所造成的。 有的家長常常把寶貝的腹部膨隆誤認為是腹脹,其實是正常現象。
  • 囟門是寶寶健康「晴雨表」,有這幾種表現,那是寶寶健康有了問題
    囟門對寶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部位,能預示寶寶的健康狀況,如果囟門出現異常,說明寶寶的健康存在問題。那囟門狀態是怎樣可以說明寶寶的健康問題?1、囟門出現過早閉合寶寶的囟門如果在五六個月之前就閉合了,說明囟門的發育是存在問題的,屬於囟門過早閉合,寶寶可能腦發育不良。去醫院檢查可以讓醫生測量頭圍,如果頭圍存在異常,而且孩子存在智力問題,說明寶寶腦發育不良;如果頭圍正常,頭骨還沒有完全硬化,屬於基本正常的情況,如果懷疑存在問題,需要及時到醫院做檢查。
  • 囟門關乎孩子的聰明程度?囟門的6種表現,與寶寶健康有關係
    一般來說,新生兒囟門的尺寸大約是1.5~2釐米,到6個月時可達到2.5~3釐米。然後,前囟門會逐漸變小,一般到一歲前後閉合,一些晚的孩子,可能到1歲半才完全閉合。寶寶囟門的狀況與健康有對應關聯。如果寶寶的頭圍也偏小,則要考慮是異常狀況,必須就醫檢查。4、囟門過大雖然說囟門是留有大腦發育的空間,但並不是說囟門越大越好。如果孩子的囟門達到4~5釐米,則屬於囟門過大,這常是腦積水和先天性佝僂病引起的。而且,這種狀況下,寶寶的頭圍也會非常大,甚至達到正常寶寶的2~3倍。
  • 囟門雖然不大,但卻是兒童健康的「晴雨表」寶媽們一定要注意呀
    前囟門一般在嬰兒出生6個月後的12-18個月左右閉合,隨著顱骨縫骨化逐漸變小;嬰兒出生後2-4個月,後囟門通常完全閉合。雖然囟門很小,看起來很危險,但它是兒童健康的晴雨表。在寶寶一歲之前,我們可以通過囟門的變化來發現孩子的健康問題,並進行早期檢測和幹預,以保證寶寶的健康。
  • 剛出生寶寶正不正常,關鍵看這些指標,出現「10種異常」也別慌
    初為人母,面對剛出生的寶寶本身就顯得手足無措了,如果寶寶再出現一些「異常」表現,真的會很慌!那如何判斷新生兒正不正常呢?除了聽醫生說外,家長也可以自行觀察一下。②新生兒呼吸每分鐘呼吸40~44次,餓的時候會哭,哭的時候呼吸會出現淺、快、不勻等表現。③新生兒體重平均為3.2千克,不低於5斤,不高於8斤,說明寶寶體重在正常範圍內。④脈搏比較快,大約平均120次/分,最快可達140次/分。
  • 新生兒頭頂囟門胎垢洗了會變傻嗎?
    民間一直有這樣的說法,一歲之前的孩子頭頂囟門不能亂碰,就算上面有胎垢也不能洗,否則孩子可能會變成傻子。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孩子的大腦未發育好,所以在呼吸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他的囟門會跟著有規律的跳動。如果不小心碰到大腦,那後果就嚴重了。
  • 維愛成長 | 新生兒媽媽常見問題解答-日常護理篇
    戴手套看似好像可以保護新生嬰兒的肌膚,但這種做法直接束縛了新生兒的雙手,影響精細動作的發展,使手指靈活程度受到限制,不利於觸覺發育。4、寶寶的囟門能不能碰?在新生兒頭頂正中可觸及一柔軟無骨性結構的區域,這就是囟門。有時可觸摸到有脈搏的跳動,這是正常現象,囟門一般在1歲到1歲半閉合。
  • 維愛成長|新生兒媽媽常見問題解答-日常護理篇
    戴手套看似好像可以保護新生嬰兒的肌膚,但這種做法直接束縛了新生兒的雙手,影響精細動作的發展,使手指靈活程度受到限制,不利於觸覺發育。4、寶寶的囟門能不能碰?在新生兒頭頂正中可觸及一柔軟無骨性結構的區域,這就是囟門。
  • 新生兒常見問題答疑
    以下問題你都準備好了嗎?哭是新生兒的本能反應,是反映自己需求或病痛的一種特殊語言方式,寶寶哭鬧並非都是有病。一般將哭鬧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新生兒漾奶常常發生在寶寶吃奶後的幾分鐘或十幾分鐘內,即有少量奶汁自口角流出,這主要是因為寶寶在加輔食和學會坐及站立前,胃呈水平位,胃的入口(即賁門)肌肉薄弱而弛緩,關閉作用不夠強,而胃的出口(即幽門)肌肉則發育良好,經常處在緊張收縮狀態;另外,由於新生兒胃的容量小,擴張力較低,加上吃奶時易咽入空氣,所以奶汁從胃中倒流入食管,從口中溢出。
  • 新生兒大便常見的異常現象
    新生兒的胎糞一般在生後3-4天內排盡,之後轉為正常的黃色糞便。
  • 揭秘新生兒10個常見問題,新手家長一定要謹記!
    ……養個娃,為爹為娘,真的太難了,恨不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來來來,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那些新生兒常見的一些生理現象和養娃問題。看完這些,也許你就能睡得安穩一點,甚至還能給隔壁家寶媽分享點養娃「秘訣」。幾乎所有的寶寶都有「吐奶」的情況,極為常見,此時爸媽要分辨寶寶是溢奶還是吐奶。
  • 嬰兒的囟門什麼時候閉合
    寶寶出生時,顱骨尚未發育完全,所以骨與骨之間的銜接處存在縫隙,且在頭頂及枕後形成兩個沒有骨頭覆蓋的區域,它們分別被稱為前囟門和後囟門。正常寶寶出生時,前囪門的大小約為1.5×2cm,一般來講,寶寶在1歲至1歲3個月時,前囟門就基本上閉合了。後囟門一般不太引人注意,多在出生2-3個月時關閉。
  • 真相原來是這樣,囟門大揭秘來了
    寶寶的囟門如此嬌嫩,媽媽們該如何正確護理?新生兒的顱骨和成人的顱骨有些不同,雖然都是由額骨、頂骨、枕骨所組成。但是新生兒的顱骨沒有完全發育,所以骨與骨之間,會有兩個沒有骨質的間隙,這兩個間隙就是囟門。寶寶降生時,尚未閉合的頭骨受到擠壓,邊緣重疊,使胎頭體積縮小,幫寶寶順利通過媽媽狹窄的產道。
  • 老人所說的囟(xin)門,俗稱「天頂蓋」.前囟門後囟門居然藏了這麼多的秘密!
    人們常說的囟門是指前囟門。簡單地說,囟門就是寶寶頭頂上看上去一跳一跳的地方。新生兒前囟平均是2.5×2.5釐米,也有個體差異。寶寶前囟如果小於1釐米,或大於3釐米,就應引起重視,因為前囟過小常見於小頭畸形,前囟過大常見於腦積水、佝僂病、呆小病。隨著發育,寶寶的囟門會慢慢閉合。
  • 新生兒不能勤洗澡,尤其3個地方不能亂洗,媽媽不要好心辦壞事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新生兒不能亂洗的3個地方,媽媽注意,不要好心辦壞事。 新生兒這3個地方不能亂洗,媽媽們要牢記 肚臍部分 新生兒的臍帶殘根是需要
  • 關於寶寶囟門的幾個冷知識,新手爸媽需要了解清楚,孩子少遭罪
    別小看囟門這個位置,它是可以對寶寶的發育和身體健康進行反應的。通過了解囟門的變化,不僅可以及時了解一下常見小兒易發病,及時診斷治療,還能感知到寶寶的身體發育是否正常,辨別身體存在的異常。新生兒囟門閉合時間通常成年人顱骨間不存在間隙這是由於囟門已經閉合顱骨發育完全,而新生兒顱骨間的間隙多是由於囟門還未閉合。通常情況下,寶寶在出生之後後囟就很小甚至已經閉合,最遲也會在出生後6~8周內閉合。
  • 寶寶的囟門很重要!出現這3種情況時,家屬要趁早帶寶寶看醫生
    前囟門寶寶出生時,前囟門的大小差不多與一個成年人的大拇指寬度一樣,約1.5-2釐米。但是隨著寶寶不再受擠壓,頭型會慢慢恢復,縫隙也會變大一些,正常情況下,寶寶的大腦在最初的幾個月生長會很快,而顱骨的生長速度趕不上大腦,所以頭幾個月,寶寶的前囟門可能隨著頭部的變大而略微變大。但一般不會超過3釐米,也不會小於1釐米,形狀是個菱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