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種新生兒常見問題

2021-02-19 湘寶貝母嬰服務

新生寶寶太嬌嫩,需要家人們精心的護理,但是由於新手月嫂沒有實戰經驗,對寶寶的一丁點變化都非常擔心,總害怕是寶寶出現什麼問題。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由金牌月嫂總結的23種新生兒會常見現象的解決方法,能讓寶寶少受罪,提升姐妹們的知識

01
新生兒肚子大

這是由於腹肌發育不完善,腹壁比較鬆弛而受胃腸空盈的影響所造成的。 有的家長常常把寶貝的腹部膨隆誤認為是腹脹,其實是正常現象。

雖然寶寶容易因為啼哭、吃奶等容易吸入更多空氣,但只要觀察寶寶能吃能睡精神狀態良好肚子摸起來軟軟,就不用擔心。

不過當牛奶蛋白過敏、乳糖不耐受時也會產生大量氣體引起腹脹,但通常還會伴隨皮膚過敏、腹瀉等其他不適症狀,這時媽媽就要排查並對症處理。


02
黑色胎便

大部分新生兒會在出生後的12到24小時內第一次排便,稱為胎便,是胎兒在子宮內形成的排洩物,為墨綠色粘稠狀。

媽媽懷孕20周以上時,胎兒腸道中便存在有胎便,其中85%~95%為混合著腸壁上皮細胞、胎毛、胎脂、膽汁黏液及所吞咽羊水中的部分固體成分。


03
吐奶、溢奶

新生兒寶寶胃呈水平位,胃容量小,吃奶過多、過急,很容易溢奶或者吐奶,是常見的現象。

建議寶媽儘量採用坐餵、半臥位等姿勢哺乳,防止嬰兒吸入大量的空氣。餵奶後,及時拍嗝,宜採取左側臥位,大部分寶寶在6個月左右逐漸改善。


04
生理性黃疸

大約70%以上的新生兒,在出生後2~5天會出現皮膚鞏膜黃染現象,在一周內左右逐漸消退,早產兒及低體重兒約持續一個月。

這是正常現象,稱作生理性黃疸。但如果出生24小時內出現黃疸嚴重,或消退後又反覆,寶寶精神不好、吃奶不好都屬於病理性黃疸,應及時就醫。


05
頭瘤(產瘤、先鋒頭)

有的新生兒出生後,頭部可觸摸到一個隆起的"包",用手摸感到柔軟,壓之有凹陷,這種"包"叫產瘤。

產瘤的發生是由於新生兒的頭在通過母親產道時受到擠壓,局部的血液循環受阻,造成頭先通過產道的部位皮下水腫,這種情況無需特殊處理,幾天後會自然消失。


06
粟粒疹

在鼻尖、鼻翼、頰、顏面等處,常可見到如針尖大小黃白色的小疹子,這就是嬰兒粟粒疹。

因皮脂腺分泌旺盛皮脂堆積而形成的。粟粒疹既不疼也不癢,不需治療。

媽媽千萬不要用手去擠,以免引發感染。一般在寶寶出生後數周就會自然消失。


07
胎脂

足月的初生兒皮膚上會覆蓋一層灰白色的皮脂,能夠保護新生兒嬌嫩的皮膚,這些胎脂的分布並不均勻,出生後的一段時間內自然消失,不需要刻意擦拭。


08
生理性脫皮

新生寶寶出生幾天或幾周後會開始出現臉部和全身脫皮的現象,不論是輕微的皮屑,或是像蛇一樣的脫皮,只要寶寶飲食、睡眠都沒問題就是正常現象。

脫皮期間,可以塗抹潤膚油/霜,以保持皮膚滋潤。其次,不要撕寶寶的蛻皮,存在感染的危險,等待自然脫落。

注意:若脫皮合併紅腫或水泡等其他症狀,則可能為病徵,需要就診。


09
口腔內白點
(馬牙、上皮珠)

在新生寶寶口腔的上顎中線附近會看到針頭或米粒大小的灰白色小點,叫上皮珠,上皮珠是細胞脫落不完全所致;在寶寶牙齒牙齦邊緣也會有白色小珠或灰白色硬塊,看起來好像萌出的牙齒,俗稱"板牙"或"馬牙"。

上皮珠和馬牙對寶寶沒有任何不良影響,不必做任何處理,會自然消失。


10
吸吮小泡/脫皮

吸吮小泡指的是嬰兒上下嘴唇中間部位出現的小泡,是因為吸吮動作所致,和餵養方式以及"上火"無關,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無須為此擔心。

寶寶稍大些,吃奶時間隔拉長,便不再出現。


11
生理性抖動(驚跳反射)

多數新生寶寶在淺睡眠狀態中當遇到聲音、光亮、震動時常會出現出現四肢或身體無意識、短暫不協調的抖動,被稱為新生兒睡眠驚跳,是種正常的生理表現。

跟新生兒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有關,家長不必緊張。


12
體重減輕

幾乎所有的新生兒會在出生5天內體重減輕,一般會減輕5%~10%,這是因為這段時間寶寶進食量少,呼吸和皮膚流失一些水分、臍帶乾燥、胎脂脫落及尿液和胎便的排洩而引起的體重減輕,屬於生理性體重減輕。

一般到第10天就會恢復到出生時體重,10~14天體重開始增加。


13
一吃就拉

新生寶寶常會一吃就拉,但這並不是消化不良。而是胃裡進入食物後,對腸道從上到下產生刺激,形成胃———結腸反射。

有些寶寶會持續這種情況到幾個月。母乳餵養的寶寶會更為明顯,甚至每一次吃完奶或吃奶時都會排便。


14
呼吸不規律

新生兒因胸腔小,每次呼吸帶來的氣體交換量少,所以需要增加呼吸的次數來獲得足夠的氧氣。

再加上新生兒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所以在睡眠中會發現寶寶很容易出現呼吸不規律、快慢不均勻,這都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只要新生寶寶皮膚顏色紅潤,就不必驚慌。


15
體溫波動大時高時低

新生兒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完善,脂肪薄,因此保暖效果差,會隨著周圍溫度變化而改變,因此會出現體溫時高時低波動大的情況。

測量體溫一般常用3個部位,即口腔,腋窩及肛門。

正常體溫在肛門處為36.5℃~37.5℃之間;在口腔處為36.2℃~37.3℃之間;在腋窩處為35.9℃~37.2℃之間。

通過測量後,凡超過正常範圍0.5℃以上時,稱為發熱。


16
紅色尿

有些寶寶在出生幾天後,排出的尿液總會看見淡淡的紅色,這是因為新生兒白細胞分解過多,造成尿中的尿酸鹽排洩過多引起,屬正常現象,幾天後會自行消失,這不是病態,無需擔心。


17
打嗝頻繁

看到寶寶總打嗝,很多媽媽擔心寶寶會難受或者生病了。其實,這是由於小寶貝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引起的。

家長可嘗試拍嗝、餵溫開水、餵奶等方式來緩解,隨著寶寶的成長,打嗝現象會逐漸好轉。


18
腸鳴

有些新生寶寶肚子裡會常發出咕咕的響聲,而寶寶肚子並沒有餓,其實,這是寶寶的腸鳴聲。

是因寶寶腹壁薄,腸蠕動快產生的,是一種正常的現象。


19
斜視

新生兒早期眼睛常一會內斜,一會外斜,這屬於眼肌調節功能不良的生理性斜視,3個月後便會逐漸改善穩定。

注意:如6個月後,寶寶眼睛看起來還是有內斜或外斜,就應重視就醫診療。


20
對眼

新生兒有時看東西好像有"對眼",這多是寶寶看近距離物體表現出來的。可把物體放離孩子遠一些,情況就會改變。

平時也要注意改變孩子睡覺的位置,不要長期偏向一側;還可定期用帶響聲顏色鮮豔的玩具變換位置搖動吸引孩子追看,鍛鍊眼肌動作的協調。


21
打噴嚏、鼻塞

當給新生兒洗澡或換尿布時,受到涼風刺激很容易打噴嚏,這跟新生兒鼻腔的生理結構特點有關,新生兒鼻腔狹小,鼻道狹窄且短,但鼻黏膜血管豐富,因此容易受到空氣和灰塵刺激容易產生神經性反應,引起打噴嚏。

其實並不是寶寶著涼了,媽媽觀察只要無其他異常情況,就不必擔心。


22
掙勁

我們有時候會發現新生寶寶總會在使勁,特別快睡醒時,有時甚至會憋得滿臉通紅。家長就會擔心寶寶是不是哪裡不舒服。

其實,寶寶是在活動筋骨,如同我們伸懶腰一樣,是新生寶寶獨特的一種運動方式。反而寶寶會很舒服,因為這樣的動作可以幫助寶寶吸入更多氧氣,有利新陳代謝。


23
腿彎

胎兒在子宮內因為空間限制,四肢呈屈曲狀,出生後雖然可以自由伸展。

但小腿會延續之前的輕度彎曲所以呈"O"型,屬於正常的生理性彎曲,不必包蠟燭包來強行"糾正",但可科學包裹寶寶。

相關焦點

  • 新生兒常見問題答疑
    以下問題你都準備好了嗎?哭是新生兒的本能反應,是反映自己需求或病痛的一種特殊語言方式,寶寶哭鬧並非都是有病。一般將哭鬧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常見的病理性哭鬧有:①感冒時鼻腔堵塞:影響呼吸。②尿布皮炎:大小便浸溼的尿布未及時更換導致寶寶臀部發紅、皮疹,甚至破潰。③餵養不當:餵奶過多或寶寶吃奶時咽入空氣過多,可引起胃部膨脹、呃逆或嘔吐。④乳糖不耐受:表現為大便次數多,刺激嚴重時出現腸絞痛,使寶寶劇烈哭鬧。
  • 新生兒囟門的5種「異常狀態」,和常見的3個問題!
    囟門可以反映新生兒頭部,以及身體的發育情況,所以媽媽在照顧新生兒時,要細心觀察新生兒的囟門,以便及早發現異常,並及早做出對應措施。新生兒囟門的5種「異常狀態」1、囟門凹陷如果新生兒出現大量出汗、嚴重腹瀉或發熱、體內嚴重缺水等現象,可導致囟門凹陷,這種情況需要立即補充體液。如果新生兒長期飲用不良,體重明顯低於正常兒,也會出現囟門凹陷的情況。
  • 新生兒10種常見皮膚問題如何護理?資深月嫂分享護理經驗
    其實寶寶的皮膚問題遠不止這種,新生兒出生後的30天內,有可能出現的皮膚問題就高達10種,每一種幾乎都能讓寶媽寶爸心驚膽戰。怎麼辦?快來看看有經驗的月嫂是怎麼護理的吧!!!01新生兒紅斑新生兒紅斑又稱新生兒過敏性紅斑,發生率為30%~70%,一般足月新生兒多見。
  • 新生兒常見問題攻略 打嗝、黃疸、眼睛、大便等問題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常在24小時內出現,有著黃疸發展快,黃疸程度重等特點。所以如果足月兒生後2周,早產兒生後4周仍有皮膚黃染就一定要去看醫生了,或者寶寶黃的特別厲害,黃染退而復現,即使不超過前述的時限,也應儘快就醫。出了院的寶寶黃疸一般都是生理性的,新生兒黃疸最重要的就是多吃拉。吃母乳的寶寶可按需餵養。吃配方奶的寶寶需按時餵養,黃疸會令寶寶睏倦,記得叫醒寶寶吃奶。
  • 新生兒常見的9種問題,怎麼處理更好?家長早知道寶寶不受罪
    新生兒的這9種情況是正常的,媽媽別急著處理,不然會傷了娃 剛出生的寶寶,身體沒有發育完善,他們身上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情況,但是這些都是屬於正常的現象,家長應該採取合理的解決方式,不要用一些老經驗害了孩子。
  • 維愛成長|新生兒媽媽常見問題解答-日常護理篇
    醫學上稱之為「馬牙」,來自新生兒牙床上的白色凸起物,是上皮珠,其實不是牙齒,無需做處理。9、寶寶長鵝口瘡了怎麼辦?鵝口瘡是常見的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通常多發生在口腔不清潔、營養不良的嬰兒中。
  • 維愛成長 | 新生兒媽媽常見問題解答-日常護理篇
    醫學上稱之為「馬牙」,來自新生兒牙床上的白色凸起物,是上皮珠,其實不是牙齒,無需做處理。9、寶寶長鵝口瘡了怎麼辦?鵝口瘡是常見的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通常多發生在口腔不清潔、營養不良的嬰兒中。
  • 詳解 20 種新生兒常見的皮膚改變
    新生兒的皮膚變化經常難倒一批兒科醫生,我們來盤點 20 種常見的新生兒皮膚表現。了解這些,你就是科裡最懂皮膚的崽!1. 新生兒的乾燥剝落性皮膚新生兒出生後不久,因子宮內堆積的角質層還沒有脫落,皮膚出現乾燥和裂紋(圖 1,圖 2)。
  • 出生未滿28天的新生兒,常見的5種狀況,以及應對方法!
    醫學上,把出生未滿28天的嬰兒,統稱為「新生兒」。因新生兒免疫功能不完善,身體各個器官發育沒有完全成熟,在護理上需要多加注意。腹瀉、感冒、鼻塞、吐奶、紅屁屁、黃疸等問題,困擾了很多新手爸媽。今天,我把新生兒常見的幾種狀況,以及應對方法整理了出來,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 揭秘新生兒10個常見問題,新手家長一定要謹記!
    來來來,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那些新生兒常見的一些生理現象和養娃問題。看完這些,也許你就能睡得安穩一點,甚至還能給隔壁家寶媽分享點養娃「秘訣」。幾乎所有的寶寶都有「吐奶」的情況,極為常見,此時爸媽要分辨寶寶是溢奶還是吐奶。溢奶奶從寶寶的嘴角流出來,量比較少,一般只有一兩口。
  • 強生嬰兒幫你解決新生兒洗澡常見問題,強生還能用嗎
    給新生兒洗澡的,經常沐浴能夠清潔皮膚,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還能增進寶寶的食慾、提高睡眠質量,對他們生長發育來說很重要。另外,帶孩子洗澡的過程對於母子雙方來說也是一種享受,肌膚的接觸可以增加彼此的感情,是建立親子關係的好機會。
  • 新生兒有這兩大症狀,很可能是溶血症,第1種最常見,父母要上心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孩子的血型是由父母血型共同決定的,一旦孩子因為血型問題生了病,父母是最愧疚自責的。那天與閨蜜吃飯到一半,她就被醫院科室的電話叫回去緊急加班,原來她們醫院收治了一名黃疸病新生患兒。
  • 新生兒常見的5個問題,該如何預防處理?這幾點新手寶媽要早知道
    一般新生兒都是指出生未滿28天的寶寶,而如果胎齡滿37周,體重超過2.5千克身長超過45釐米的寶寶又被稱為足月新生兒。這個時候的寶寶因為剛出生,身體各方面都還沒適應好環境,所以更需要格外細心照顧才行。新生寶寶剛出生以後,常常會伴隨著有一些問題會出現。
  • 照顧新生兒的必備知識:常見的5種狀況,如果遇到應該如何處理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新生兒有多脆弱自不必說,剛出生的他們身體器官發育還不成熟,免疫力也很低,稍有護理不當就可能腹瀉、吐奶、感冒。可很多父母也是第一次照顧寶寶,沒有經驗,面對這些情況總是焦頭爛額。
  • 10種新生兒皮膚問題,別慌,正確護理是關鍵
    30天內,皮膚總會或多或少出現一些小問題,比如這裡有點紅斑,那裡有點脫皮,護理時總是有些擔心。新生兒紅斑又稱新生兒過敏性紅斑,發生率為30%~70%,一般足月新生兒多見,早產兒則比較少見,所以媽媽不必太過擔心。
  • 月嫂:新生兒出現這10種皮膚問題,家長不要慌,怎么正確護理食關鍵!
    新生兒在出生後的30天內,皮膚總會或多或少出現一些小問題,比如這裡有點紅斑,那裡有點脫皮,新手爸媽們總是心驚膽戰。月嫂說:其實,這些大多都是暫時的生理變化,科學護理,寶寶就會平安無事。新生兒紅斑又稱新生兒過敏性紅斑,發生率為30%~70%,一般足月新生兒多見,早產兒則比較少見,所以媽媽不必太過擔心。
  • 12種新生兒皮膚問題大集合,有圖有真相,新手爸媽必收藏!
    對待寶寶的皮膚異常,我們的處理方式也要符合其成長規律,不能同大人皮膚問題的處理一概而論。12種新生兒皮膚異常的問題,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綠燈۞)完全不需要治療的「生理性」改變☟(黃燈۞)需要寶媽及時注意到並且進行處理的☟(紅燈
  • 長紅疹、胎記、脫皮…寶寶常見8種皮膚問題
    新生兒的皮膚脆弱因為表皮角質層
  • 新生兒常常放屁,可能是寶寶生病了,寶媽不知道,容易出大問題
    新生兒經常放屁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對於第一次做父母的人來說他們不光會感到驚訝,還會擔心寶寶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有經驗的老人會覺得孩子放屁是一種好事情,證明孩子的腸胃非常通暢,實際上真的是這樣的嗎?很多新手媽媽不了解孩子放屁是生理還是病理,如果孩子出現病理性的放屁,孩子就會非常難受。
  • 新生兒痤瘡用金銀花洗澡 金銀花解決寶寶肌膚問題
    新生兒痤瘡是寶寶們皮膚疾病的統稱,當中包括溼疹,丘疹,奶癬等。這些新生兒皮膚疾病,不僅影響寶寶的顏值,還會給他們帶來瘙癢不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