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上,把出生未滿28天的嬰兒,統稱為「新生兒」。因新生兒免疫功能不完善,身體各個器官發育沒有完全成熟,在護理上需要多加注意。
腹瀉、感冒、鼻塞、吐奶、紅屁屁、黃疸等問題,困擾了很多新手爸媽。今天,我把新生兒常見的幾種狀況,以及應對方法整理了出來,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01新生兒腹瀉
新生兒腸胃功能不成熟,發育需求又快,所需要的熱量和營養物質多,一旦餵養不當,就容易發生腹瀉。
1、生理性腹瀉
這種情況大多出現在母乳餵養的寶寶身上,吃母乳的寶寶,每天大便次數可達5~8次,大便通常比較稀薄,但不影響寶寶吃奶,也不影響體重生長,這種情況下無需擔心。只要大便中沒有出現粘液,或者含有大量水分,一般無需治療。
2、餵養不當引起的腹瀉
這種情況大多出現在奶粉餵養的寶寶身上,比如奶粉過稀、過濃,或者奶粉中添加糖或其它物質,都可以引起腹瀉。還有少數寶寶,吃了溫度較低的奶,也會引起腹瀉。這種情況下,寶寶的大便通暢含有泡沫,帶有酸味,寶寶會經常性哭鬧等。
3、對奶粉過敏
對奶粉過敏的寶寶不多,大概在2%~7%,這些寶寶通常對奶粉中的蛋白質過敏,具體原因可能與遺傳有關。寶寶的表現為,大便中有粘液和血絲,伴有皮膚溼疹或蕁麻疹。解決方法,只能是更換其它品牌的奶粉,或者是給寶寶吃水解配方的奶粉。
4、感染型腹瀉
因病毒或細菌感染,而造成的腹瀉,比較常見的有「輪狀病毒感染」,傳染性較強。症狀為大便呈浠水樣或蛋花樣,同時會伴有發燒、食欲不振。在治療上,一定要防止脫水,另外就是要及時就醫,進行抗感染治療。
02新生兒鼻塞
新生兒父母經常會遇到寶寶鼻塞的現象,但由於寶寶鼻孔小,很難將鼻屎掏出來。鼻塞嚴重時,會影響寶寶的呼吸,導致寶寶煩躁不安,無法正常吃奶。
具體原因是,新生兒鼻腔發育未成熟,鼻腔黏膜血管豐富,接觸到忽冷忽熱的空氣後,引起鼻黏膜腫脹,導致鼻腔內分泌物增多。遇到這種情況,媽媽可以用溫熱的毛巾,給寶寶熱敷鼻子,讓寶寶側身睡覺。當分泌物快出來時,再用小棉籤輕輕拉出。
如果鼻腔內分泌物不易排出,除了熱敷以外,媽媽可以輕輕給寶寶按壓鼻翼,左邊按壓五次,右邊按壓五次,異物會慢慢排出。另外,網上有賣那種吸鼻屎的神器,電動的那種,使用起來也比較方便,有條件的家庭可以購買一個試試。
但是,如果寶寶長時間鼻塞,並且伴有發燒,鼻涕有臭味、帶血絲,就需要去醫院了。
03新生兒紅屁股
新生兒紅屁股,在醫學上被稱為「尿布疹」,基本上90%的寶寶都經歷過。發生尿布疹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臀部長時間處於潮溼環境,再加上糞便的刺激,從而形成了紅屁股。當然,還有一種原因,就是寶寶的臀部,接觸了不清潔的物品,或者是有刺激的物品。
尿布疹如果護理得當,通常3~5天就能有明顯好轉,如果護理不當,寶寶的屁股可能會潰爛。
1、經常更換尿布或紙尿褲,不要節省或者懶惰,因為新生兒大概半個小時就會尿一次,雖然量少,但該換的時候也得換。
2、經常晾曬寶寶的小屁股,讓寶寶的屁屁處於乾燥的環境中。
3、經常用溫水給寶寶清洗屁股,清洗完後要塗抹護臀霜,然後晾曬一會兒後再戴紙尿褲。
4、嚴重的情況下,一定要求助醫生,給寶寶塗抹藥膏,不要總是認為「是藥三分毒」,紅屁屁的寶寶,會很疼的。
04新生兒吐奶
新生兒吐奶大概分兩種原因,一種是腸胃發育不完善,另一種是腸胃有疾病。
因為新生兒的生理特性,賁門部位不能進行很好的收縮,奶液進入胃裡後,很容易受外界刺激或伴隨著打嗝,從嘴裡吐出來一部分。這種情況大多出現在餵奶結束後半小時內,寶寶並不會太痛苦,吐奶過後很快寶寶就又餓了。
如果是腸胃有疾病,那吐奶的次數會較多,同時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影響了正常吃奶。而且,這種情況大多發生在吃奶一個小時候,寶寶吐出的奶液會帶有酸臭、腐敗的味道,寶寶較為痛苦,哭鬧會增加。
減少吐奶要做到這幾點:
1、少食多餐,減小腸胃壓力,不要一次餵的太飽。
2、每次餵奶後,要學會給寶寶拍隔,不要急著把寶寶平放在床上。
3、奶瓶開孔要適當,開孔太小的話,寶寶需要用很大力,容易吸進去空氣;開孔太大的話,寶寶容易被嗆住。
4、寶寶吃完奶後,不要多度逗寶寶,更不要隨意搖晃寶寶。
05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是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的,表現為寶寶全身皮膚,包括眼球都會發黃。一般從出生第三天開始,一周左右達到頂峰,兩周左右會慢慢自動消退。90%的黃疸,都屬於生理性黃疸,不需要任何治療就能自愈。但也有少部分黃疸,屬於病理性的,需要介入治療。
判斷寶寶黃疸是否嚴重,主要通過這幾點來判斷:
1、黃疸的出現,是否影響了寶寶正常吃奶、睡覺、生長。
2、通過眼睛觀察寶寶的皮膚,是普通發黃,還是說黃的很嚴重,甚至手心、腳心、小便都是黃的。
3、父母的血型,比如媽媽是O型血,父親是A型或B型,這就容易發生溶血性黃疸。
有經驗的父母,可以通過自行觀察來判斷,沒有經驗的父母,可以每隔2天帶寶寶去醫院測一次黃疸值。如果沒有超過醫學額定值,就可以回家繼續等,如果超過了,就需要接受治療,最常見的治療方法就是照藍光。
關注「欣媽育兒經」,如果您有關於新生兒餵養和護理方面的問題,可以直接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