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未滿28天的新生兒,常見的5種狀況,以及應對方法!

2020-12-16 欣媽育兒經

醫學上,把出生未滿28天的嬰兒,統稱為「新生兒」。因新生兒免疫功能不完善,身體各個器官發育沒有完全成熟,在護理上需要多加注意。

腹瀉、感冒、鼻塞、吐奶、紅屁屁、黃疸等問題,困擾了很多新手爸媽。今天,我把新生兒常見的幾種狀況,以及應對方法整理了出來,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01新生兒腹瀉

新生兒腸胃功能不成熟,發育需求又快,所需要的熱量和營養物質多,一旦餵養不當,就容易發生腹瀉。

1、生理性腹瀉

這種情況大多出現在母乳餵養的寶寶身上,吃母乳的寶寶,每天大便次數可達5~8次,大便通常比較稀薄,但不影響寶寶吃奶,也不影響體重生長,這種情況下無需擔心。只要大便中沒有出現粘液,或者含有大量水分,一般無需治療。

2、餵養不當引起的腹瀉

這種情況大多出現在奶粉餵養的寶寶身上,比如奶粉過稀、過濃,或者奶粉中添加糖或其它物質,都可以引起腹瀉。還有少數寶寶,吃了溫度較低的奶,也會引起腹瀉。這種情況下,寶寶的大便通暢含有泡沫,帶有酸味,寶寶會經常性哭鬧等。

3、對奶粉過敏

對奶粉過敏的寶寶不多,大概在2%~7%,這些寶寶通常對奶粉中的蛋白質過敏,具體原因可能與遺傳有關。寶寶的表現為,大便中有粘液和血絲,伴有皮膚溼疹或蕁麻疹。解決方法,只能是更換其它品牌的奶粉,或者是給寶寶吃水解配方的奶粉。

4、感染型腹瀉

因病毒或細菌感染,而造成的腹瀉,比較常見的有「輪狀病毒感染」,傳染性較強。症狀為大便呈浠水樣或蛋花樣,同時會伴有發燒、食欲不振。在治療上,一定要防止脫水,另外就是要及時就醫,進行抗感染治療。

02新生兒鼻塞

新生兒父母經常會遇到寶寶鼻塞的現象,但由於寶寶鼻孔小,很難將鼻屎掏出來。鼻塞嚴重時,會影響寶寶的呼吸,導致寶寶煩躁不安,無法正常吃奶。

具體原因是,新生兒鼻腔發育未成熟,鼻腔黏膜血管豐富,接觸到忽冷忽熱的空氣後,引起鼻黏膜腫脹,導致鼻腔內分泌物增多。遇到這種情況,媽媽可以用溫熱的毛巾,給寶寶熱敷鼻子,讓寶寶側身睡覺。當分泌物快出來時,再用小棉籤輕輕拉出。

如果鼻腔內分泌物不易排出,除了熱敷以外,媽媽可以輕輕給寶寶按壓鼻翼,左邊按壓五次,右邊按壓五次,異物會慢慢排出。另外,網上有賣那種吸鼻屎的神器,電動的那種,使用起來也比較方便,有條件的家庭可以購買一個試試。

但是,如果寶寶長時間鼻塞,並且伴有發燒,鼻涕有臭味、帶血絲,就需要去醫院了。

03新生兒紅屁股

新生兒紅屁股,在醫學上被稱為「尿布疹」,基本上90%的寶寶都經歷過。發生尿布疹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臀部長時間處於潮溼環境,再加上糞便的刺激,從而形成了紅屁股。當然,還有一種原因,就是寶寶的臀部,接觸了不清潔的物品,或者是有刺激的物品。

尿布疹如果護理得當,通常3~5天就能有明顯好轉,如果護理不當,寶寶的屁股可能會潰爛。

1、經常更換尿布或紙尿褲,不要節省或者懶惰,因為新生兒大概半個小時就會尿一次,雖然量少,但該換的時候也得換。

2、經常晾曬寶寶的小屁股,讓寶寶的屁屁處於乾燥的環境中。

3、經常用溫水給寶寶清洗屁股,清洗完後要塗抹護臀霜,然後晾曬一會兒後再戴紙尿褲。

4、嚴重的情況下,一定要求助醫生,給寶寶塗抹藥膏,不要總是認為「是藥三分毒」,紅屁屁的寶寶,會很疼的。

04新生兒吐奶

新生兒吐奶大概分兩種原因,一種是腸胃發育不完善,另一種是腸胃有疾病。

因為新生兒的生理特性,賁門部位不能進行很好的收縮,奶液進入胃裡後,很容易受外界刺激或伴隨著打嗝,從嘴裡吐出來一部分。這種情況大多出現在餵奶結束後半小時內,寶寶並不會太痛苦,吐奶過後很快寶寶就又餓了。

如果是腸胃有疾病,那吐奶的次數會較多,同時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影響了正常吃奶。而且,這種情況大多發生在吃奶一個小時候,寶寶吐出的奶液會帶有酸臭、腐敗的味道,寶寶較為痛苦,哭鬧會增加。

減少吐奶要做到這幾點:

1、少食多餐,減小腸胃壓力,不要一次餵的太飽。

2、每次餵奶後,要學會給寶寶拍隔,不要急著把寶寶平放在床上。

3、奶瓶開孔要適當,開孔太小的話,寶寶需要用很大力,容易吸進去空氣;開孔太大的話,寶寶容易被嗆住。

4、寶寶吃完奶後,不要多度逗寶寶,更不要隨意搖晃寶寶。

05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是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的,表現為寶寶全身皮膚,包括眼球都會發黃。一般從出生第三天開始,一周左右達到頂峰,兩周左右會慢慢自動消退。90%的黃疸,都屬於生理性黃疸,不需要任何治療就能自愈。但也有少部分黃疸,屬於病理性的,需要介入治療。

判斷寶寶黃疸是否嚴重,主要通過這幾點來判斷:

1、黃疸的出現,是否影響了寶寶正常吃奶、睡覺、生長。

2、通過眼睛觀察寶寶的皮膚,是普通發黃,還是說黃的很嚴重,甚至手心、腳心、小便都是黃的。

3、父母的血型,比如媽媽是O型血,父親是A型或B型,這就容易發生溶血性黃疸。

有經驗的父母,可以通過自行觀察來判斷,沒有經驗的父母,可以每隔2天帶寶寶去醫院測一次黃疸值。如果沒有超過醫學額定值,就可以回家繼續等,如果超過了,就需要接受治療,最常見的治療方法就是照藍光。

關注「欣媽育兒經」,如果您有關於新生兒餵養和護理方面的問題,可以直接私信我。

相關焦點

  • 照顧新生兒的必備知識:常見的5種狀況,如果遇到應該如何處理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新生兒有多脆弱自不必說,剛出生的他們身體器官發育還不成熟,免疫力也很低,稍有護理不當就可能腹瀉、吐奶、感冒。可很多父母也是第一次照顧寶寶,沒有經驗,面對這些情況總是焦頭爛額。
  • 新生兒常見的5個問題,該如何預防處理?這幾點新手寶媽要早知道
    一般新生兒都是指出生未滿28天的寶寶,而如果胎齡滿37周,體重超過2.5千克身長超過45釐米的寶寶又被稱為足月新生兒。這個時候的寶寶因為剛出生,身體各方面都還沒適應好環境,所以更需要格外細心照顧才行。新生寶寶剛出生以後,常常會伴隨著有一些問題會出現。
  • 23種新生兒常見問題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由金牌月嫂總結的23種新生兒會常見現象的解決方法,能讓寶寶少受罪,提升姐妹們的知識01新生兒肚子大這是由於腹肌發育不完善,腹壁比較鬆弛而受胃腸空盈的影響所造成的。 有的家長常常把寶貝的腹部膨隆誤認為是腹脹,其實是正常現象。
  • 出生僅14天!畢節一新生兒全身「換血」,竟和這種常見病有關!
    換血療法是治療高膽紅素血症最迅速及有效的方法,可快速清除血中游離膽紅素、致敏紅細胞、抗體,減少核黃疸發生。換血療法是在嚴格無菌的操作規程下進行的雙通道同步換血術,由動脈抽出廢棄血液,由靜脈輸入新鮮血液,以每5分鐘20毫升速度進行血液交換,同步進行。
  • 兒童保健知識 ▏第十三篇:正確應對新生兒皮膚問題!
    新生兒紅斑又稱新生兒過敏性紅斑,發生率為30%~70%,一般足月新生兒多見,早產兒則比較少見,所以家長不必太過擔心。應對方法:1、新生兒用品應柔軟、清潔、刺激性小,衣物清洗時一定要將化學洗滌劑洗滌乾淨。2、洗澡時最好用中性洗浴液,用清水洗澡也可以,不一定每次都用浴液,可一周用一兩次。
  • 新生兒囟門的5種「異常狀態」,和常見的3個問題!
    新生兒出生後,顱縫尚未長滿,形成一個菱形空間,沒有頭骨和腦膜,醫學上稱之為「囟門」。新生兒的頭頂有兩個囟門,位於頭前部的叫「前囟門」,斜徑約2.5釐米,6~7個月骨化後逐漸縮小,1~1.5歲閉合。位於頭後部的叫「後囟門」,約0.5釐米,出生後2~4個月自然閉合。
  • 新生兒常見問題答疑
    當寶寶著涼感冒時呼嚕聲音更明顯,如果出現鼻塞、咳嗽、呼吸困難,吃奶費勁,就要警惕新生兒肺炎,需要及時去醫院診治。此外,孩子經常性喉中痰鳴,常見的原因還有先天性喉軟骨發育不良,隨著孩子生長,孩子的呼嚕聲會好轉,適當補充鈣劑、維生素D即可。產後的第一個24小時內,應讓新生兒勤吸吮,次數最好不少於12次。24小時後,新生兒餵哺的間隔時間不宜超過3小時。
  • 《新生兒》說明書
    出生時的身高,依人種、母親年齡、生產次數而不同;除此之外,與母親的體格、骨盤大小、妊娠中的休養及營養狀況有密切關係。(2) 體重    出生時的體重,男嬰3.0-3.4千克(平均3.2千克),女嬰2.9-3.3千克(平均3.1千克)。與身高相同,體重亦受母親相當大的影響。
  • 兒童常見疾病線上投保指南!寶寶剛出生不久,該給寶寶買什麼保險
    但孩子抵抗力低,難免會生病,尤其是剛出生的孩子,柔軟、脆弱又嬌嫩。很容易患上疾病,然而一些常見疾病卻成為父母給孩子購買保險的攔路虎!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聊聊,孩子常見的一些疾病,以及有了這些小毛病,是否還能買保險?
  • 生理性黃疸多發病於新生兒,前期症狀明顯,雖然常見,但要重視
    (2)血紅素加氧酶含量高:出生後7天內血紅素加氧酶含量高,產生膽紅素的潛力很大。3、腸肝循環的特點出生時尚未建立新生兒腸道的正常菌群,進入腸道的膽紅素不能轉化為尿膽素原(糞便膽原)。2、新生兒早產(出生時的胎齡為28-36周),低出生體重(出生時小於2500克),男性(在男性嬰兒中較常見),母乳餵養,延遲的胎糞排洩或使用頭孢曲松鈉,水合氯醛消炎痛等藥物,更容易發生生理性黃疸。
  • 菏澤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疾病篩查中心:出生後的「第一道安全檢查」
    這些可怕的遺傳代謝病卻也是可防可治的,通過新生兒出生後採足跟血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可避免致殘致死。新生兒疾病篩查是新生兒出生後的「第一道安全檢查」,1995年,國家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並將新生兒疾病篩查工作寫入了該國法中。
  • 維愛成長|新生兒媽媽常見問題解答-日常護理篇
    順產出生的寶寶由於經過產道擠壓,頭顱可有不同程度的變形,一般數天後可恢復,個別擠壓嚴重可出現頭皮下血腫,可觸及到有波動感的包塊,頭皮下血腫需皮膚緩慢吸收,一般要經歷數月,無需其他特殊處理。5、寶寶生下來好多天了可是都不怎麼睜眼睛,就算有時候睜也是換著睜一隻眼睛?
  • 維愛成長 | 新生兒媽媽常見問題解答-日常護理篇
    順產出生的寶寶由於經過產道擠壓,頭顱可有不同程度的變形,一般數天後可恢復,個別擠壓嚴重可出現頭皮下血腫,可觸及到有波動感的包塊,頭皮下血腫需皮膚緩慢吸收,一般要經歷數月,無需其他特殊處理。5、寶寶生下來好多天了可是都不怎麼睜眼睛,就算有時候睜也是換著睜一隻眼睛?
  • 揭秘新生兒10個常見問題,新手家長一定要謹記!
    寶寶出生後的24小時內,會拉出黑黑的大便,像墨綠色或深黑色黏土一樣,這是胎便,是正常的。一般在3天後,逐漸變成正常的、金黃色的大便。有時,寶寶的大便看起來像奶瓣一樣,主要是寶寶的消化功能還未成熟,便便上白色類似固體奶的物體是未消化的蛋白質或脂肪,等寶寶長大一點會好起來的。
  • 新生兒多久可以抱出門?不是滿月,也不是百天,出門前「三看」
    什麼是新生兒呢?說的是寶寶從出生後,到滿28天,這段時間的嬰兒。有媽媽問:「寶寶多大能抱著出門啊?是滿月還是百天呢?現在春暖花開的季節,真想帶著娃出去溜達溜達啊!」其實,關於新生兒抱出門,並沒有嚴格的時間規定,反而應該看寶寶的狀態,以及各方面的因素,才能確定。我做育嬰師的過程中,也有不少媽媽會問到這個問題。新生兒多久可以抱出門?出門前「三看」在看到這個問題的是,我看到更多是這位媽媽對寶寶的擔心。
  • 詳解 20 種新生兒常見的皮膚改變
    新生兒的皮膚變化經常難倒一批兒科醫生,我們來盤點 20 種常見的新生兒皮膚表現。了解這些,你就是科裡最懂皮膚的崽!1. 新生兒的乾燥剝落性皮膚新生兒出生後不久,因子宮內堆積的角質層還沒有脫落,皮膚出現乾燥和裂紋(圖 1,圖 2)。
  • 新生兒常見的9種問題,怎麼處理更好?家長早知道寶寶不受罪
    新生兒的這9種情況是正常的,媽媽別急著處理,不然會傷了娃 剛出生的寶寶,身體沒有發育完善,他們身上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情況,但是這些都是屬於正常的現象,家長應該採取合理的解決方式,不要用一些老經驗害了孩子。
  • 新生兒10種常見皮膚問題如何護理?資深月嫂分享護理經驗
    其實寶寶的皮膚問題遠不止這種,新生兒出生後的30天內,有可能出現的皮膚問題就高達10種,每一種幾乎都能讓寶媽寶爸心驚膽戰。怎麼辦?快來看看有經驗的月嫂是怎麼護理的吧!!!01新生兒紅斑新生兒紅斑又稱新生兒過敏性紅斑,發生率為30%~70%,一般足月新生兒多見。
  • 僅15天超低出生體重新生兒便血,行小兒結腸鏡檢查救命
    但是如果是一個28周早產,糾正胎齡僅有15天,體重只有2.2kg,營養狀況差還伴有黃疸,目前還在保溫箱中的新生兒來說,那該怎麼辦呢?(在暖箱中的患兒)剛到人世間,就歷劫早產和剖腹手術28周的胎兒對於大多數寶寶來說,仍在媽媽的子宮中安睡成長,而蕊蕊(化名)卻早早來到世間接受歷練。
  • 寶寶出生後要備齊「五證」,特別是第四種,可以給寶媽省一大筆錢
    寶寶出生後要備齊「五證」,特別是第四種 倩麗的孩子剛出生沒幾天,就出現了比較嚴重的黃疸,倩麗又是勤哺乳、又是曬太陽,能用的方法都試了個遍,可是寶寶依然沒有任何好轉。 新生兒黃疸雖然很常見,但是嚴重起來也是怪嚇人的,倩麗趕緊帶寶寶去了醫院。經過醫生的判定,寶寶的黃疸需要藉助醫療手段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