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種新生兒皮膚問題,別慌,正確護理是關鍵

2021-02-22 金藝愛心媽咪家政服務有限公司

新生兒在出生後的30天內,皮膚總會或多或少出現一些小問題,比如這裡有點紅斑,那裡有點脫皮,護理時總是有些擔心。其實,這些大多都是暫時的生理變化,科學護理,寶寶就會平安無事。

寶寶在出生後1~3天後會在其臀、背、肩等受壓部位的皮膚甚至面部出現散發的紅斑樣皮疹,或多或少,直徑約1釐米或更小些,或融合成大片。紅斑中央往往有一小的白色或淡黃色的風團,高出皮膚表面,7~10天後紅斑可消退而自愈。

新生兒紅斑又稱新生兒過敏性紅斑,發生率為30%~70%,一般足月新生兒多見,早產兒則比較少見,所以媽媽不必太過擔心。

(新生兒紅斑)

護理方式

如何預防新生兒紅斑?

1、新生兒用品應柔軟、清潔、刺激性小,衣物清洗時一定要將化學洗滌劑洗滌乾淨。

2、洗澡時最好用中性洗浴液,用清水洗澡也可以,不一定每次都用浴液,可一周用一兩次。有些浴液衝洗不乾淨可對新生兒嬌嫩的皮膚有刺激性。

3、減少探視,新生兒住院期間家屬儘量不要摸孩子、抱孩子,遠離新生兒小車。新生兒是保護性隔離對象,減少探視可以防止交叉感染,減少新生兒紅斑的發生

(新生兒紅斑)

新生兒在出生後,往往出現腳踝、腳底及手腕皮膚乾燥粗糙,從而出現脫皮的現象。這是因為剛出生的嬰兒皮膚最表面的角質層太薄,表皮和真皮之間連接得也不緊密,所以出現了脫皮現象。通常在第8天最嚴重,隨後逐漸減輕。

護理方式

●給嬰兒做清洗時水溫不要太高。

●不要過度使用嬰兒皂或其他清潔品。

●不要用毛巾或手用力搓皮屑,讓其自然脫落,以防引起皮膚損傷而形成感染,甚至敗血症。

●如果想滋潤皮膚表層,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安全、溫和的保溼品。

剛生下來的新生兒皮膚上有一層白色的油膩的東西。有的部位多一些,有的部位少一些,這是娘肚子裡帶出來的脂肪,醫學上稱為「胎脂」。這一層薄薄的胎脂是保護胎兒皮膚不受羊水浸潤的影響,如果沒有這一層胎脂,胎兒的皮膚早已潰爛不堪了。出生後仍能起到保護皮膚的作用。出生後環境的溫度較低,身體的熱量要向四周散發,使體溫降低。這一層胎脂有減少身體熱量的散發,維持體溫的恆定的作用。

護理方式

通常在出生後1~2天內會自行吸收,不必擦掉它。

有許多新生兒的臉上會出現像痘痘一樣的東西,這其實是新生兒痤瘡,非常常見,男寶寶多於女寶寶,是來自母體血液中的激素所致。主要發生在面頰、額及頦部,以丘疹和膿皰為主,一般在數周內消退。

護理方式

●孕婦在妊娠期避免濫用激素類藥物,通常在嬰兒期患嚴重「新生兒痤瘡」者,在長大進入青春期時也可能會出現比較嚴重的痤瘡。

●皮疹一般在數月後自動痊癒。不要用母乳擦洗,也不要用手去擠壓,更不要塗抹激素類軟膏。

●症狀較嚴重者及時請醫生採用抗菌治療,以免損傷面部皮膚。

一些新生兒在背部,臀部,常有藍綠色色斑,此為特殊色素細胞沉著所致。俗稱青記或胎生青痣。多數在 2~3 歲消退,個別 7~8 歲時自然消退。

(寶寶小屁股和腳腕上都是青記,無需特別護理)

常常出現在鼻翼、鼻尖、或兩側面部,呈黃白色的小點。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慄粒疹,這是受母體雄激素的作用而使嬰兒皮脂腺分泌旺盛所致。

護理方式

切忌用手去擠,避免發生局部感染,一般在寶寶4-6個月之後就會字形消退。

有時候新生兒雖然表現出一般情況很好,如吃奶有力、四肢活動好、哭聲響亮等,但卻出現了皮膚淡黃,眼白也微黃,尿色稍黃但不染尿布,這種現象其實是生理性黃疸,7~9天後開始自行消退。早產兒生理性黃疸出現較晚,常在生後3~5天出現,6~8天達到高峰,以後開始消退,2~3周左右退淨。

護理方式

●滿月嬰兒不需特殊治療,多吃母乳多排便。

●如果出生3天後出現,但10天後尚不消退,或是生理性黃疸消退後又出現黃疸,以及在生理性黃疸期間,黃疸明顯加重,如皮膚金黃色遍及全身(手足心也深黃),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對早產兒應密切觀察,必要時去醫院做光療和藥療。

很多寶寶生下來的時候就會帶有深色的「胎記」,如果長在看不見的地方還好,長在臉部或其他地方,總是讓父母很擔心寶寶的樣貌會受影響。這其實是由皮膚深層色素細胞堆積形成的色系斑,常表現為在嬰兒的臀部和腰部之間,或者在骶尾部和背部有青色或藍灰色、藍綠色斑,或許只有一大片,也可能有好幾塊,形狀不定且不規則,東方人大部分嬰兒都有這種色素斑。

護理方式

●通常無需進行治療,隨著年齡增長會逐漸變淡,7歲以後慢慢消失。

●如果色素斑顏色變為咖啡色,特別是數量多且範圍大,就應定期帶嬰兒去醫院就診,以防患有神經皮膚症候群中的一種病——腦結節性硬化。

嬰兒猛烈大哭,或者因分娩的缺氧窒息,以及胎頭娩出時受到摩擦,均可造成皮膚下出血,這是因為血管壁滲透性增加及外力壓迫毛細血管破裂所致。

護理方式

●出血點不需要局部塗藥,幾天後便會消退下去。

●若出血點持續不退或繼續增多,或者有其他出血傾向,可請醫生進一步檢查血小板,以排除血液病及感染性疾病。

許多嬰兒出生後頭上有一個「包」,這是在分娩時,胎兒頭部受產道擠壓,尤其是受子宮口的壓迫而形成局部頭皮水腫。若使用了產鉗或胎頭吸引器助產,就會造成胎頭損傷,在頭骨骨膜下,形成血腫即稱頭顱血腫。

護理方式

●胎頭水腫的包塊是分娩中的正常現象,無需處理。

●頭顱血腫的腫塊切莫用手去按摩,更不能用注射器穿刺,不然會引起感染。應密切觀察嬰兒情況,出血情況嚴重會使黃疸症狀加劇。

愛心媽咪專業定製個性化月子方案。花同樣的錢,您享受到的不單單那是一個月嫂的服務,而是愛心媽咪整個專家團隊的保駕護航。個性化月子方案定製諮詢熱線:15633906487劉老師,15633906422支老師,微信號同步,歡迎您隨時致電或到店諮詢!

相關焦點

  • 月嫂:新生兒出現這10種皮膚問題,家長不要慌,怎么正確護理食關鍵!
    新生兒在出生後的30天內,皮膚總會或多或少出現一些小問題,比如這裡有點紅斑,那裡有點脫皮,新手爸媽們總是心驚膽戰。月嫂說:其實,這些大多都是暫時的生理變化,科學護理,寶寶就會平安無事。寶寶在出生後1~3天後會在其臀、背、肩等受壓部位的皮膚甚至面部出現散發的紅斑樣皮疹,或多或少,直徑約1釐米或更小些,或融合成大片。紅斑中央往往有一小的白色或淡黃色的風團,高出皮膚表面,7~10天後紅斑可消退而自愈。
  • 新生兒10種常見皮膚問題如何護理?資深月嫂分享護理經驗
    寶寶皮膚嬌嫩,尤其在秋冬季節,寶媽一疏忽,就容易乾燥起屑,嚴重時甚至會引起皴裂。其實寶寶的皮膚問題遠不止這種,新生兒出生後的30天內,有可能出現的皮膚問題就高達10種,每一種幾乎都能讓寶媽寶爸心驚膽戰。怎麼辦?快來看看有經驗的月嫂是怎麼護理的吧!!!
  • 新生兒10大皮膚問題護理,資深月嫂必須掌握的技能!
    新生兒在出生後的30天內,皮膚總會或多或少出現一些小問題,比如這裡有點紅斑,那裡有點脫皮,月嫂護理時總是有些擔心。
  • 剛出生寶寶正不正常,關鍵看這些指標,出現「10種異常」也別慌
    初為人母,面對剛出生的寶寶本身就顯得手足無措了,如果寶寶再出現一些「異常」表現,真的會很慌!那如何判斷新生兒正不正常呢?除了聽醫生說外,家長也可以自行觀察一下。皮膚顏色不難發現,剛出生的寶寶都粉粉嫩嫩的,健康新生兒皮膚都很嬌嫩,當來到這個世界上後,一旦建立正常呼吸,獲得保暖後就呈粉紅色。
  • 兒童保健知識 ▏第十三篇:正確應對新生兒皮膚問題!
    新生兒在出生後的30天內,皮膚總會或多或少出現一些小問題,如紅斑,脫皮等。其實,這多是暫時的生理變化,科學正確護理即可。
  • 新生兒皮膚如何護理?
    新生兒皮膚具有細膩、柔嫩、溫軟、平滑和紋理不清的特點。
  • 12種新生兒皮膚問題大集合,有圖有真相,新手爸媽必收藏!
    12種新生兒皮膚異常的問題,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綠燈۞)完全不需要治療的「生理性」改變☟(黃燈۞)需要寶媽及時注意到並且進行處理的☟(紅燈以上12種新生兒皮膚問題,需不需要幹預治療想必媽媽們都心裡有數了~☞需要看醫生的皮膚病,大致都是感染性疾病,而這些疾病的共性和護理不當、周圍環境不潔淨有關;☞不需要處理自然變好的皮膚異常,則往往是由於發育不成熟導致的
  • 面對新生兒手足無措?媽媽護理好十個關鍵部位,讓寶寶健康成長
    很多媽媽對剛出生的嬰兒,都感覺到非常地手足無措,孩子軟軟的一小坨,抱都不太會抱,孩子的護理更是兩眼一抹黑,不知道怎麼辦。新生兒和嬰兒大不一樣,除了吃和睡之外,護理寶寶也很重要。護理不當會害了娃。比如說臍帶護理不當,可能會導致發炎,皮膚護理不當,可能會導致孩子長疹子,眼睛護理不當,會導致孩子淚流不停,屁股護理不當,可能會導致小屁屁紅彤彤的,像猴子屁股一樣。所以新手媽媽除了要給孩子喝飽睡好之外,還要學會護理寶寶。
  • 新生兒老是睡覺不正常?新手爸媽別慌,新生兒這幾種情況都正常
    寶寶的出生,對於每個家庭都是非常高興的事情,但碰到沒有經驗的新手爸爸媽媽,那可真是困難重重,總是擔心寶寶會不舒服,焦慮不已,關於如何護理好新生寶寶的問題,寶爸寶媽看過來!1.新生兒吐奶正不正常?吐奶是新生兒比較常見的現象,一般是由於寶寶食管下端的括約肌較鬆弛或者餵養過多所導致的。
  • 新生兒如何護理?冬季呵護這六點很重要
    另外,對於光線適應問題,很多產生了誤解,認為新生兒感光較弱,喜歡掛上厚重的窗簾,其實這是不宜的,應讓寶寶在自然的室內光線裡學會適應,而避免陽光直射眼部。睡眠和睡姿寶寶睡姿不對就會影響呼吸,且新生兒頭顱比較軟,良好的睡姿有利於頭顱的發育。
  • 維愛成長|新生兒媽媽常見問題解答-日常護理篇
    10、小兒舌系帶短是怎麼回事?需做好臍部護理工作,因為臍部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特殊門戶,若臍部處理不當,容易引起局部感染和出血,嚴重者可導致新生兒敗血症的發生,危及新生兒的生命。15、如何做臍部護理?16、寶寶洗澡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新生兒洗澡選擇一天中較溫暖的時間,比如上午10點到下午2點。水溫要在37-40℃左右,洗浴時需用手託住寶寶,尤其是寶寶頭部和頸部,因為寶寶這個時候的骨頭髮育還不好,撐不起自己的頭。
  • 新手媽媽別慌 常見護理問題的權威解答來啦
    科學適合的護理是養育寶寶的重要環節,尤其處於後疫情時代,做好家庭護理能更好地為寶寶健康保駕護航。在護理寶寶的過程中,新手媽媽可能會有許多疑問和誤區。別慌!我們整理了一些常見問題,特別邀請到北京新世紀婦兒醫院護理總監、國際認證泌乳顧問胡家穎老師給出專業解答。Q1 寶寶不愛喝水怎麼辦?
  • 維愛成長 | 新生兒媽媽常見問題解答-日常護理篇
    需做好臍部護理工作,因為臍部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特殊門戶,若臍部處理不當,容易引起局部感染和出血,嚴重者可導致新生兒敗血症的發生,危及新生兒的生命。15、如何做臍部護理?16、寶寶洗澡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新生兒洗澡選擇一天中較溫暖的時間,比如上午10點到下午2點。
  • 23種新生兒常見問題
    新生寶寶太嬌嫩,需要家人們精心的護理,但是由於新手月嫂沒有實戰經驗,對寶寶的一丁點變化都非常擔心,總害怕是寶寶出現什麼問題。
  • 如何正確護理皮膚,改善皮膚狀態?
    正確護理皮膚的前提,一定要了解自己的膚質,然後根據自己的膚質去選擇不同類型的護膚品,基礎護膚品之所以會分清爽、補水和滋潤等類型,就是針對不同膚質設計的,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膚質指的是人類皮膚的多樣化所形成的特殊屬性及特徵。按皮脂腺的分泌狀況,分為中性、乾性、油性、混合性和敏感性五種類型。
  • 新生兒皮膚:胎垢、脫皮、醃脖子、肚臍,寶寶乾淨不受罪,輕鬆護理!
    「新生兒皮膚護理:胎垢、脫皮、醃脖子、肚臍、腋下護理具體怎麼做?」
  • 如何去護理新生兒的五官
    耳的護理:切忌挖耳道,如耳道有膿性分泌物,需去醫院耳鼻喉科看病。 6、問:寶寶一直哭鬧及發燒,但是沒有其他的大問題,請問是否患了中耳炎?答:新生兒中耳炎不常見,較常見的是外耳炎,寶寶若常以發燒及哭鬧來表現,一定就醫,醫生可能會用抗生素進行治療 7、問:寶寶的耳朵形狀奇怪,是否會影響他的聽力?
  • 新生兒自帶10個「秘密屬性」,新手爸媽若是不知,會耽誤嬰兒護理
    在這些成長路途中,讓開心果媽媽覺得最為陌生的,就是新生兒的照顧了。小小的模樣,明明是個小人兒,但是和我們大人卻有著很大的不同。因此,這時候的新生兒護理,最容易出現問題。
  • 新生兒的皮膚護理指南,這七大常見的皮膚問題處理方法,可要收好
    現如今,很多寶寶在出生後不久,很容易患一些皮膚上的問題,然而新手媽媽面臨這些問題時也不知從何下手。
  • 有種糾結叫「臍帶脫落前」,臍部護理問題多,新手寶媽記住這三點
    有種糾結叫「臍帶脫落」,臍部護理問題多方莉的寶寶剛出生3天,方莉剛剛出院回家,屁股還沒坐熱,就發現寶寶還未痊癒的臍部,開始流出黃色的膿水。對於新手爸媽而言,臍部護理還真是一個大難題。新生兒護理難題:臍部護理在寶寶出生前,臍帶一邊連著寶寶,一邊連著胎盤,起到傳遞和輸送營養、氧氣的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