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種新生兒皮膚問題大集合,有圖有真相,新手爸媽必收藏!

2021-02-13 媽咪知道Maximom

「嬰兒般的肌膚」常常被賦予「柔軟、細膩、光滑」等優美的詞彙,也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

不過你知道嗎?剛出生的寶寶皮膚很嬌嫩,常常出現很多皮膚問題!

寶寶的皮膚和成人不同,他們的表皮層比成人薄一些,相對成人皮膚彈性差一些——「吹彈可破」大概就是這麼來的吧。

寶寶皮膚表層的細胞之間連接不那麼緊密,因而更容易失水、受到外部刺激、發生感染。而且,寶寶的汗腺、皮脂腺等皮膚上的腺體發育也不完全

對待寶寶的皮膚異常,我們的處理方式也要符合其成長規律,不能同大人皮膚問題的處理一概而論。

12種新生兒皮膚異常的問題,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綠燈۞)

完全不需要治療的「生理性」改變

(黃燈۞)

需要寶媽及時注意到並且進行處理的

(紅燈۞)

較嚴重(常是感染性疾病),需儘快就醫的

分類敘述如下。

寶寶一張嘴,哇,舌頭和口腔側壁出現了白色的斑塊!您可要注意了,這可能是鵝口瘡。

鵝口瘡是一種真菌感染導致的(口咽假絲酵母菌),這時候外來的壞菌在寶寶口腔內肆無忌憚地生長,寶寶可能沒有痛感,不過寶媽也該帶寶寶去看醫生啦!

鵝口瘡蔓延,你該帶寶寶去看醫生!

醫生會給寶寶開些抗真菌藥物,比如制黴菌素、口服咪康唑凝膠等,記得按醫囑給寶寶用藥。

一般說來,大概一周時間就可治癒了。

如果不及時處理,或者寶寶口腔內有破損,有一定風險發展成全身感染,這就十分難以治療了,不排除致命可能!

寶寶四肢和軀幹上,忽然出現水皰,在1-2天內明顯增大為比一元硬幣還大的大皰,裡面的液體雖然還清亮,但卻有點發黃;

再過了一天,液體變得渾濁,好像有膿積聚在皮膚下面,形成一個月牙,不小心就弄破——這就是新生兒膿皰瘡。

膿皰瘡為什麼亮紅燈?

膿皰瘡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也是因為感染引起的。往往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或者溶血性鏈球菌。

寶媽注意啦,這種疾病有很高的傳染性,接觸患者、接觸患者使用過的生活用品,都有可能被感染哦。

在醫院裡、過度溼熱的地方,或者寶寶衣服穿得過厚,尿布、床單不經常換的情況下,容易接觸病菌。

寶寶的皮膚薄而嫩,不能很好地抵禦病菌,所以會比成人更容易感染!

寶寶發了膿包瘡,你該這樣做!

☞無其他併發症狀,可以給寶寶洗個澡;

☞沒有化膿的時候,可以用洗必泰消毒;

☞不小心化了膿,該儘快去看醫生了!

醫生會做一些局部的傷口清潔處理,並且會開一些外用抗生素藥膏。

如果寶寶發燒、沒精打採,不排除是細菌進入血液蔓延到全身的表現,醫生可能會開一些口服抗生素、注射抗生素。

寶寶一旦得了這種病.

越早治療,寶寶越少受罪呀!

媽媽們知道新生兒痤瘡是什麼嗎?

它的另一個名字「青春痘」,你一定認得——青蔥歲月可還是和它打過曠日持久的拉鋸戰呢!可是你知道嗎,出生3個月左右的寶寶也可能得「青春痘」!

新生兒痤瘡是怎麼形成的?

和少年少女相似,寶寶出了痤瘡往往也是過多的雄激素在背後搗鬼。

寶寶還沒出生之前,媽媽合成的一部分雄激素會進入胎兒體內。

雄激素能刺激皮膚毛囊附近的皮脂腺細胞的分泌,數量變多,皮膚就分泌更多的皮脂。

正常來說,這些皮脂是天然的LA MER面霜,能夠起到潤滑皮膚,保水以及抑制某些細菌生長的作用。

但是如果皮脂不能順暢地排出,就會留在毛囊中,導致毛囊阻塞發炎。

毛囊阻塞發炎後,外表看起來就是紅紅的痘痘,甚至會化膿!痤瘡在男寶寶中更為多見。

寶寶得了痤瘡,你該這樣做!

為了防止形成難以消除的「痘印」,如果寶寶得了痤瘡,處理方法也和成人的相似。

可使用溫和去角質藥物,如過氧苯甲醯(2.5%);抗生素:紅黴素軟膏、克林黴素軟膏或外用維A酸。

如果太嚴重,抹藥沒有用了,可能需要看醫生,口服紅黴素或者異維A酸,進行全身性治療。

不過,寶寶皮膚嬌嫩,容易受外界刺激,在給寶寶用藥之前,一定要在寶寶肘窩抹一點藥膏做「皮試」,確定寶寶對藥物不過敏(皮膚不會出現紅疹、瘙癢等),才能用哦!

這種血腫呈現紫紅色,和重重摔了一跤之後皮膚的淤血類似,是外傷導致的,最常出現在寶寶頭頂和腦後。

往往是寶寶出生的時候,胎位不正確,而受到媽媽骨盆擠壓;或者使用了產鉗、胎頭吸引術,導致顱骨下面的血管破裂引起血腫。

發現寶寶頭顱有血腫,你該這樣做!

出生時候頭顱被擠壓導致的血腫一般不會在出生後再擴大,可不做任何處理,在幾周之內就會自行消失。

如果出現了血腫鈣化、骨化,可能會導致寶寶顱骨外形異常。也有可能並發感染的膿毒血症,這個時候就需要立即去醫院處理了。

寶媽也要注意,不能隨意揉血腫部位,否則會導致血腫擴大。

新生兒頭皮水腫的產生原因和和頭顱血腫的類似。

頭皮表面呈現黃色或原來的膚色,但是一般在七天之內就消退了,比頭顱血腫的吸收快很多。

提到痱子,大概沒有人不知道吧!痱子又名「粟粒疹」,爸媽和寶寶都可能會發生哦。

痱子可能呈現透明小水皰樣,大小如小米粒,周圍不發紅;也可能表現為突出皮膚的疹子,大小如黃豆粒,周圍紅紅的。

不管是哪種痱子,都是由於汗腺導管閉塞、發炎導致的。

我們流的汗由汗腺分泌,汗腺長在皮下,需要一根管子把它產生的汗液排到皮膚表面,這根管子就叫汗腺導管。

寶寶剛出生,小汗腺導管發育不好,或者內部堵住了,沒及時開放於皮膚表面,就會導致痱子發生。

當然咯,如果環境溼熱、活動後,由於汗腺積極努力地產生更多汗液,就更容易排不完全,也就更容易發生痱子了。

如果得了痱子,寶媽能做點啥呢?

首先:減少一切發汗的機會,比如穿透氣的衣服,轉移患者到涼爽的位置等;

然後,認真清潔皮膚,減少皮膚表面的物質堵住汗腺導管的機會。

如果很嚴重,可以去看醫生,請醫生幫忙開一些藥物。

寶寶剛出生,就在手上發現了圓圓的深紅色的水皰?很可能是「吸吮水皰」!

顧名思義,這是由於寶寶出生前,在媽媽肚子裡反覆強有力地吸吮某個位置導致的。

吸吮水皰常見根據地

這樣「愛啃手手」的寶寶,有自己獨特的習慣:愛沿著一條線吸吮,就像按豎排啃玉米一樣,出生後還是偏愛吸吮這個位置。

拇指、二指背部、手背、胳膊等部位均有可能受到「寵幸」。

水皰常呈現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型,也可能破潰,破潰之後結痂等種種不同形態。

吸吮水皰該怎麼處理?

寶寶出現吸吮水皰,一般不用特殊處理。

如果水皰破了,寶媽可以用碘伏給水皰消消毒,塗點金黴素眼膏等外用抗生素藥膏,一周之內就會好了。

不過要注意哦,寶寶偏愛吸吮的位置,你可以用衣服蓋上,防止ta再去「啃手手」。

寶寶全身都開始有白色的皮屑脫落?甚至那些「爆出」的皮膚像蛇蛻皮一樣?沒關係,這是「新生兒生理性脫屑」的表現。

幾乎所有的寶寶都會在出生後1-4周內,發生這種現象。

寶寶是怎麼掌握「脫皮」技能的?

寶寶從暖暖的都是水的子宮中出來不久,剛接觸這個乾燥而冷的世界,皮膚適應得還不太好。

這時候,皮膚最表層的遮蓋物「角質層」還沒有發育完全,在皮膚上「站不穩」。另外,寶寶的表皮和真皮連接也不夠緊密,皮膚下層組織「抓不住」角質層細胞。

兩個因素加起來,一起導致了寶寶角質層細胞脫落,我們看起來就是寶寶好像在「脫皮」。

寶寶「脫皮」,你該這麼處理!

如果寶寶在「生理性脫屑」,這是個正常的現象,不需要驚慌,也不需要小心處理,讓自然脫落的皮膚落下來吧,也不必特殊保護,更不建議強行撕下脫皮。

不過,如果發現寶寶的脫皮發紅、長了水皰,那可能是有其他的疾病發生了,還是去看看醫生吧!

寶寶剛出生,還不到兩天,身子就起了紅紅的疹子?這可能就是新生兒毒性紅斑了(ETN)。

這種紅斑經常在寶寶出生一兩天內發生,從臉部開始逐漸蔓延到全身,甚至有的寶寶剛出生就發生紅疹。

ETN發生的原因目前還未知,有說法認為與寶寶的皮脂腺毛囊的發育有關係,表示免疫系統正在逐漸完善中。[2]

寶媽別擔心,不需要任何處理,紅疹一周之內就會消退,只要不破損,也不會留痕留疤哦。

如果您在1-2月大的寶寶張嘴時,注意到下牙門牙附近有白色的球狀腫物,通常米粒大小,可能有很多個,有可能是新生兒牙齦囊腫了,也稱為「馬牙」。

「馬牙」的發生率達到50%,在剛出生的寶寶中是很常見的。

這些囊腫來自於牙板質的殘餘組織。牙板質是胚胎時期將胎兒生長中的牙齒和口腔連接的「肉條」,引導著寶寶牙齒的生長。

隨著寶寶牙齒的生長發育,牙板質會逐漸被吸收。如果沒吸收完全,就會留在口腔中,形成「牙齦囊腫」。

所以,如果寶寶有了牙齦囊腫,寶媽也不必擔心,不需任何處理,2周-5個月就會自動吸收了。

寶寶鼻子上長了小小的黃色的、一粒一粒的小突起,周圍稍微發紅?這可能是皮脂腺增生。

這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原理也是胎兒時期,媽媽體內的雄激素給寶寶過多,讓寶寶的皮脂腺數量增多,大小也擴大了,有點像鼻子上「黑頭」的分布。

皮脂腺增生大約在4-6個月消退,不需要額外處理,對寶寶以後也沒什麼影響哦,寶媽不用擔心!

如果寶寶的臉頰、鼻子、下頜長了一些突出於皮膚表面的硬硬的疹子,外表看上去白白或者有點兒黃,那很可能是粟丘疹。

寶寶發生粟丘疹,代表著此處有未發育成熟的皮脂腺。

幼稚的皮脂腺雖然已經開始生成皮脂了,但是因為還沒發育完全,不好排出皮脂,才導致皮脂堆積成了硬硬的小疙瘩。

粟丘疹也不需要寶媽提心弔膽,它會自行消退的。

以上12種新生兒皮膚問題,需不需要幹預治療想必媽媽們都心裡有數了~

☞需要看醫生的皮膚病,大致都是感染性疾病,而這些疾病的共性和護理不當、周圍環境不潔淨有關;

☞不需要處理自然變好的皮膚異常,則往往是由於發育不成熟導致的,隨著寶寶成長發育,很快就會變好。

看了這些皮膚問題大盤點,寶媽再遇到寶寶皮膚異常,是否不那麼驚慌了呢?

別慌

還有2018全年無差評的

皮膚科高珊醫生給你私人解答

▼▼▼

分享本文至朋友圈

截圖發送至後臺,就能

免費獲得高珊醫生的皮膚課程

限量200名,先到先得

速!度!

(如有任何操作問題,找番姐,微信:mmzd008)

參考資料:

[1] Benign skin and scalp lesions in the newborn and infant. Up-to-date.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benign-skin-and-scalp-lesions-in-the-newborn-and-infant

[2]https://www.aocd.org/page/ETN?&hhsearchterms=%22etn%22

[3] Flinck A, Paludan A, Matsson L, Holm TL, Axelsson I. Oral findings in group of newborn Aman  Swedish children. Int J Pediatr Dent. 1994 Jun;4(2):67–73.

[4]Aman.Moda. Gingival Cyst of Newbor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pediatric dentistry, 2011,4(1), 83-4.

[5] 《皮膚性病學》,張建中,高興華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年6月

文中圖片出自:

[1]Hurwitz Clinical Pediatric Dermatology,Fifh Edition 2016.

[2]Neonatal and Infant Dermatology, 3rd Edition 2015.

[3]UPTODATE的相關主題網絡資源.


往期好文推薦:

▶我的新年願望是...讓寶寶拉一坨優秀的便便吧!拜託了!!

▶明日起,這10種昂貴的智商稅,媽媽別再交了!

▶寒潮來襲!中國奶奶為了給孩子禦寒,正忙這些事...

相關焦點

  • 新生兒哭鬧不止,和這五種情況有關,建議新手爸媽收藏
    對於很多新手爸媽來說,最害怕看到寶寶哭鬧,看到寶寶大哭的模樣,會感到手足無措,不知道寶寶到底為什麼會哭,也不知道應該怎樣解決。寶寶每一次的哭鬧,都是有原因的,父母只有找到原因,才能夠幫助寶寶解決問題。新生兒經常哭鬧,急壞了寶爸我有一位朋友叫小涵,97年出生,大學畢業之後就和男朋友結了婚,前段時間剛生完寶寶,由於沒有帶娃經驗,小涵和老公遇到了不少的難題。
  • 新生兒老是睡覺不正常?新手爸媽別慌,新生兒這幾種情況都正常
    寶寶的出生,對於每個家庭都是非常高興的事情,但碰到沒有經驗的新手爸爸媽媽,那可真是困難重重,總是擔心寶寶會不舒服,焦慮不已,關於如何護理好新生寶寶的問題,寶爸寶媽看過來!1.新生兒吐奶正不正常?吐奶是新生兒比較常見的現象,一般是由於寶寶食管下端的括約肌較鬆弛或者餵養過多所導致的。
  • 新生兒睡眠特點分析,睡眠指南以及標準睡姿大全,新手爸媽請查收
    相信很多新手爸媽帶娃第一年都有過這樣的感受:哄睡方式千萬種,寶寶仍然鬧得慌;該睡時候太歡樂,該醒時候搖不醒;睡覺5分鐘,通話大於2小時;寶寶虐你千百遍,哄睡仍然不著邊。對於新手爸媽來說,哄睡寶寶乃人生第一大難事,如果要說生孩子太不容易的話,那麼帶孩子則是在此基礎上翻幾倍。
  • 新生兒吐奶嚴重,新手爸媽應該怎麼做?
    經過十月懷胎之後,小夫妻終於升級成了新手爸媽,由於沒有帶娃的經驗,所以在面對嬌小的新生兒時,總是錯漏百出,對寶寶出現的各種症狀也不能從容應對。特別是當新生兒出現吐奶症狀後,家長更是緊張不已,不知該如何是好。寶寶吐奶的原因是什麼?
  • 新生兒自帶10個「秘密屬性」,新手爸媽若是不知,會耽誤嬰兒護理
    新生兒自帶10個"秘密屬性",新手爸媽若是不知,會耽誤嬰兒護理 秘密屬性1:新生兒的胃,只是,後面寶寶的皮膚會逐漸發黃,尤其是在第7天左右的時候,尤為厲害。 新生兒黃疸是非常常見的,第7天也是大部分新生兒"最黃"的時候。只要寶寶是正常黃,家長也無需擔心。
  • 給新生兒打包裹有技巧,常見裹法害處大,新手爸媽可別學
    因為在醫院的時候有護士指導,我這個新手媽媽並沒有覺出有什麼不好。但回到家後,婆婆就開始教我給孩子打包裹。她先把包裹打開,把孩子放進去,之後把孩子往上縮的兩腿給抻直,用包被緊緊掖一掖,然後用布條系得緊緊的。這樣,一個看起來利落的包裹就打好了。可出於一位母親的直覺,我怎麼覺得寶寶被綁著好難受呢?於是自己就偷偷把包裹解鬆些,甚至松到寶寶一動彈就把包裹給頂開的地步。
  • 為什麼新生兒要採集足跟血?原因醫生不會說,但新手爸媽要知道
    可是,醫護人員只是說新生兒都要採集足跟血,其他的也沒有多說。那麼,為什麼新生兒要採集足跟血呢?原因醫生不會說,但新手爸媽要知道。這些病在新生兒身上發病率較高,所以早期診斷,發現問題可以早點治療,以免對寶寶的健康造成嚴重的傷害。所以,這對寶寶來說是好事,沒有問題更好,有問題也能及早治療,治癒率也高。當然,在寶寶採集足跟血之後,新手爸媽也別老追著醫生問結果,因為結果一時半會也出不來,家長一直沒有被告知結果這也說明寶寶沒有問題,是好事。只有在有問題時,醫生才會及時告知。
  • 給新生兒挑選奶瓶奶嘴:怎麼挑選、有何注意事項,新手爸媽收藏
    文/笑雪育兒思考伴隨著新生寶寶的即將降生,新手爸媽在孕晚期都為提前為小寶寶準備一些衣物用品等,其中奶瓶奶嘴就是必不可少的。那麼,在挑選過程中,有何注意事項呢?新手爸媽速速收藏——一、挑選奶瓶注意事項奶瓶的材質:奶瓶的材質是新手爸媽較為關注的問題,關於選擇玻璃材質的好還是塑料材質的好或者矽膠奶瓶,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總體來說,這三者之間差別如下:1、
  • 新生兒這些症狀屬正常現象,新手爸媽看完就放心了!
    今天,我們就新生兒時期常見的一些生理現象做一介紹,以便新手父母有個了解。足月的初生兒皮膚上會覆蓋一層灰白色的皮脂,能夠保護新生兒嬌嫩的皮膚,這些胎脂的分布並不均勻,出生後的一段時間內自然消失,不需要刻意擦拭。
  • 寶寶吃多吃少都不對,爸媽太難了!新生兒每日食量標準,速速收藏
    在出生最初的幾周內,給寶寶提供營養可能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雖然有新生兒餵養時間表可以作為指導,但對於新手父母來說,沒有任何一種是萬能的養育嬰兒的指南。每個新生兒的餵養量因其體重,食慾和年齡而異。當然這也取決於您是母乳餵養還是配方奶餵養。
  • 新生兒多久可以抱出門?不是滿月也不是百天,新手爸媽要知道
    每一個新生寶寶的降臨,都給一個家庭增添了不少的喜悅,但是,新手爸媽們也面臨一些育兒的煩惱。
  • 嬰幼兒春季皮膚問題頻發,這份護理指南新手爸媽必備
    寶寶的皮膚異常嬌嫩,一出生大部分的孩子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讓原本光滑的可愛圓臉蛋上平添幾分「立體感」。 而春天又是皮膚過敏的高發季節。疹子、紅腫、又癢又痛,寶寶煩躁不安,爸媽心疼。在春季,到底該如何預防寶寶的皮膚問題呢?下面介紹幾種寶寶常見的皮膚問題,便於新手爸媽們做出恰當的判斷。
  • 有種糾結叫「臍帶脫落前」,臍部護理問題多,新手寶媽記住這三點
    有種糾結叫「臍帶脫落」,臍部護理問題多方莉的寶寶剛出生3天,方莉剛剛出院回家,屁股還沒坐熱,就發現寶寶還未痊癒的臍部,開始流出黃色的膿水。育兒路上的新手爸媽們,總是這樣提心弔膽,見不得寶寶受一點點的苦。對於新手爸媽而言,臍部護理還真是一個大難題。新生兒護理難題:臍部護理在寶寶出生前,臍帶一邊連著寶寶,一邊連著胎盤,起到傳遞和輸送營養、氧氣的關鍵作用。
  • 新手爸媽初次給寶寶洗澡,需要注意什麼?
    這是因為寶寶的皮膚有很多褶皺的地方,每日失去的水分也比較多,非常容易堆積皮屑、脂溶性汙垢等問題。及早和給寶寶洗澡,其實也是讓寶寶感受撫觸,強化親子交流的一個過程。不過,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新生兒第一次洗澡的時間,最好在出生24小時之後。世衛組織解釋說,延遲的這段時間,可以幫助寶寶調節血糖和體溫,促進結合,提高母乳餵養的成功率,而且還可以防止嬰兒皮膚乾燥。出院回家後,多久能給新生兒洗澡?當寶寶出院之後,大部分臍帶需要2周之後才慢慢癒合脫落。
  • 6大細節不能忽略,新手爸媽要知曉
    育兒專家表示:新生兒時期是寶寶免疫系統最為脆弱的時期,需要父母多加關注。冬姑娘悄咪咪地到來了,天氣越來越冷,有些地區已經飄起了雪花,很多新手爸媽因為沒有經驗,並不知道該如何照顧冬季出生的新生寶寶?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冬天照顧新生兒那些事,6大細節不能忽略,新手爸媽要知曉哦~照顧新生寶寶細節1:保暖工作要做好冬季比較寒冷,新生兒的免疫力又比較差,所以小傢伙就需要父母更加特別地去呵護。
  • 23種新生兒常見問題
    新生寶寶太嬌嫩,需要家人們精心的護理,但是由於新手月嫂沒有實戰經驗,對寶寶的一丁點變化都非常擔心,總害怕是寶寶出現什麼問題。
  • @廈門新手爸媽們,新生兒社保卡可以網上辦理啦!
    家中有寶寶出生在居委會參保5個工作日後寶爸寶媽們需要為小寶貝們辦理社保卡繼實現單位批量(包括企業職工、學校在校生)新增社保卡制卡全程網辦之後最近廈門市社保中心又推出了首次參保新生兒社保卡全程網上辦理服務!
  • 新手爸媽注意,這三件事不能對新生兒做,別讓錯誤的常識傷害寶寶
    小寶寶的到來,對於每個新手爸媽來說,都是非常歡喜和激動的,總是希望給寶寶最好的,對寶寶的關心也是無微不至的,但是很多時候,新手爸媽沒有經驗,經常會做錯很多事情,這個時候,一定要記住,以下三件事情千萬不能對新生寶寶做,否則會對寶寶造成傷害。
  • 揭秘新生兒10個常見問題,新手家長一定要謹記!
    來來來,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那些新生兒常見的一些生理現象和養娃問題。看完這些,也許你就能睡得安穩一點,甚至還能給隔壁家寶媽分享點養娃「秘訣」。幾乎所有的寶寶都有「吐奶」的情況,極為常見,此時爸媽要分辨寶寶是溢奶還是吐奶。溢奶奶從寶寶的嘴角流出來,量比較少,一般只有一兩口。
  • 月嫂:新生兒出現這10種皮膚問題,家長不要慌,怎么正確護理食關鍵!
    新生兒在出生後的30天內,皮膚總會或多或少出現一些小問題,比如這裡有點紅斑,那裡有點脫皮,新手爸媽們總是心驚膽戰。月嫂說:其實,這些大多都是暫時的生理變化,科學護理,寶寶就會平安無事。1、新生兒用品應柔軟、清潔、刺激性小,衣物清洗時一定要將化學洗滌劑洗滌乾淨。2、洗澡時最好用中性洗浴液,用清水洗澡也可以,不一定每次都用浴液,可一周用一兩次。有些浴液衝洗不乾淨可對新生兒嬌嫩的皮膚有刺激性。3、減少探視,新生兒住院期間家屬儘量不要摸孩子、抱孩子,遠離新生兒小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