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蒙.家園共育】幼兒園孩子自理能力培養五部曲,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生活習慣!

2021-12-28 新蒙幼兒園

世界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過:「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穫一種命運。」由此可見,培養良好的自理習慣至關重要。


幼兒園孩子自理能力培養五部曲,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生活習慣!

很多家長會覺得帶孩子太累,吃飯穿衣樣樣都得自己來,追著孩子收拾玩具,每天忙來忙去,孩子變得越來越懶,好像年齡越來越小了……


其實只要家長學著「懶惰」一點,很多事情讓孩子自己學著來做,放手讓他們試試,情況就會立馬得到改善。


在保障安全的範圍內,給孩子動手嘗試的機會,成功帶來的快樂也可以是雙倍哦~別催孩子時間長、速度慢,耐心指導一定好過全部包辦!這樣孩子成長了,家長也可以省心省力很多。

在假期裡,家長最好幫助孩子製作一份假期計劃表或每日作息表,充分利用每天的時間讓這段時間過得更有意義。


幼兒每天從起床開始,自己需要完成的事情有:穿衣服、洗漱、入廁、吃飯、整理圖書和玩具等,中大班的幼兒除了每天這些基本的自理內容,還可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例如:洗手帕、擺碗筷、洗水果、澆花等,家長將這些「小任務」制定到計劃之中,孩子既有事情做,自理能力又得到了鍛鍊,一舉兩得。

當家長放手讓幼兒嘗試學會每件事時,請給予他們足夠的耐心和鼓勵。不要認為這些對成人來說輕而易舉的事,孩子不會做就是笨哦~


我們要順應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在幼兒自理能力培養的道路上,請不要吝嗇自己的「鼓勵」,讓孩子可以更有信心和勇氣地去完成這些事哦!


我們都曾聽過一些孩子對媽媽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媽媽,我來保護你。」孩子為什麼會說這樣的話語呢?因為在他們的眼裡,自己什麼事情都可以做的,可以保護媽媽的。所以,當家長表現出「畏難」情緒的時候,很多孩子都會想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幫助父母的。


如果家長想讓孩子做某件事情的時候,可以適當地表現出「畏難」的樣子,裝做不能完成的樣子,其實這就是給孩子一個鍛鍊的機會,當孩子幫助家長完成了這件事情的時候,孩子是非常自豪的。



例如:當家長收拾好洗乾淨的衣服,可以對孩子說:寶寶,咱們來個比賽,看誰疊的又快又好,在比賽的過程中,家長若故意的「畏難」放慢速度,孩子就有機會「贏」了家長,其實在這種比賽「畏難」的過程中,家長的「不可能」成就了孩子的「可能」。

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不是幾天就可以完成的事,這需要一個長期持續的訓練過程。如果家長不能一以貫之堅持自己的教育方法,那麼任何教育都看不到效果。


好的習慣更需要家園的長期配合才能幫助孩子逐漸形成所以,請家長堅持同步幼兒園中的常規教育,不要因為寵愛孩子或嫌孩子做事慢就事事包辦。



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除了幼兒園,更離不開家長的配合。在幼兒教育界流傳著一個算式5+2=0,意思是孩子5天在幼兒園養成的好習慣,周末2天時間就足以輕易摧毀,需要重頭再來。就比如孩子在幼兒園的5天老師們會正確引導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但是在家的2天家長會嫌浪費時間又「奪走」了孩子的自理能力。


5+2=0造成的後果固然加重了老師的工作難度,但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會更加深遠!家庭的教育、家長的引導,在幼兒成長過程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科學的家庭教育方式是讓5+2≥7。

自理能力看似簡單,實則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卻一點兒也不小。很多孩子年紀小,但是能自己做的事情可不少呢,真正的成長只能靠自己!

相關焦點

  • 幼兒園溫馨提示:打算9月讓孩子入園,請讓孩子掌握這6種自理能力!
    不知不覺間,孩子都已經到了要上幼兒園的年齡了,距離9月開學的日子也在一日一日地逼近。但是,孩子們真的做好了上幼兒園的準備了嗎? 幼兒園溫馨家園提示:在上幼兒園之前,最好讓孩子掌握這幾種自理能力!
  • 【勞作美丨生活自理 · 快樂自立】——漳州天利仁和幼兒園幼兒自理能力比賽
    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貫穿在幼兒園活動之中,也一直是幼兒園教師關注的工作重心。為了把對幼兒生活習慣的培養融入教育教學工作中,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強幼兒的自我管理意識,在家不做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公主」「小王子」,為檢驗幼兒本學期生活自理能力掌握的情況2021年2月27日漳州天利仁和小金星園組織舉辦期末幼兒自理能力比賽活動,。
  • 錦生活|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
    一、自理能力一般是指一個人能自己安排學習、生活、工作、交往、能妥善處理自己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最重要的是放手讓孩子去實踐,給孩子積累經驗的機會。      二、經驗長知識,實踐出能力。孩子良好的自理能力和自理習慣,只有在不斷的、長期的實踐中才能培養起來。
  • 如何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馬雅舒女兒被幼兒園勸退引發的思考
    隨著成長,孩子必須掌握一定的自理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生活。而幼兒園,就是孩子自理能力面臨挑戰的第一站。馬雅舒女兒被幼兒園退學馬雅舒有兩段婚姻,第一段婚姻丈夫是吳奇隆,夫妻倆結婚3年聚少離多,最後還是分開了。離婚後兩人有了各自的生活,也分別遇到了各自的幸福。
  • 欒城區第二幼兒園:家園共育 從心出發
    本網訊(通訊員張文迪)為進一步促進家園共育,讓家長全面了解孩子在園情況,促進幼兒園教育教學管理,辦好讓家長滿意的幼兒園,2020年12月11日,欒城區第二幼兒園開展了家長接待日活動。為使溝通更有效,各班利用周五下午離園時間分批開展家長接待,家長們踴躍參加,暢所欲言。
  • 書生傳家教之道 老師明成長之德-家校共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
    開學三周,時近中秋,根據鹿邑縣教體局師訓股的要求,我們孫淑敏團隊按照第四工作室主持人田可老師的安排,組織學習了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老師精彩的公益直播講座—《家校共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9月19日晚8:00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老師以自然平和的心態,淡定從容的從幫孩子發現優點長處、把優點/長處落到實處、引導孩子體驗成長快樂、引導孩子培養優秀習慣四個方面分享了教育孩子成長的公益講座。魏書生老師說教育的第一件事就是幫助學生把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積極、勤奮、向上、樂觀等這些優點想明白、看明白,說明白,寫明白。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這幾點做到位,孩子一個人也能過得好
    培養孩子自理能力常見的幾個誤區"吃飯穿衣服,長大了自然就會了"我們習慣了給孩子餵飯、穿衣服,也有很多家長在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紀,依舊堅持給娃餵飯、穿衣,全權代勞這些基本生活技能,認為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會,其實並非如此。
  • 掌通家園攜手「紅黃藍教育」打造六大內容矩陣,打造疫期幼學雲學堂
    疫情當前,停課不停學,在線教育為焦慮的學生家長們提供了一個可以安心學習的良好環境。為了更好支持全國園所開展線上教育服務,幫助幼兒家庭及時獲得優質教育資源,助力幼兒園所實現更好的教育,掌通家園攜手「紅黃藍教育」積極打造線上親子教育時光。
  • 孩子不適應幼兒園怎麼辦?這「4種能力」,父母一定要及早培養
    並且擁有與人正常溝通的能力,那麼他的幼兒園的生活就會過得無比尷尬。 想要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生活,並與陌生人打交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這就需要孩子具備最基礎的人際交往能力。 擁有人際交往能力的孩子,才不會被與陌生人接觸所嚇退,才能夠在幼兒園裡交到好朋友。
  • 日本幼兒園要求這些自理能力,你家孩子達標了嗎?
    最近我在給小7考察幼稚園時,發現一家超有名、超難進、學費超貴的私立國際幼兒園,在網站上詳細列出了他們的「入園前必達自理標準」。但是,我不能讓在「自理能力」方面落後於其他小孩,讓老師覺得咱的孩子不夠獨立自主。我對孩子的自理能力如此看重,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能幫助小7減輕剛入園時不必要的焦慮。什麼都能自己幹,也會幫助她在新的環境中感到自信和放鬆。後來小7順利進入了這家保育園,和同齡的日本孩子相比,她的自理能力有過之而無不及。
  • 巧手自理 快樂運動 | 驛亭鎮中心幼兒園開展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比賽...
    為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12月4日,驛亭鎮中心幼兒園開展 「我能行,我真棒」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比賽暨豐收趣玩會,助力幼兒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習慣。同時,為激發幼兒的運動興趣、提高運動技能,幼兒園還組織了豐收趣玩會。特意為不同年齡段幼兒設計了富有趣味性、運動性及延伸教育性的各種競賽項目,巧妙的融入了跑、跳、鑽、爬、平衡等幼兒們應該掌握的基本動作。
  • 湖北黃石青潤國際雙語幼兒園:家園共育「今天我來做老師」活動
    在「媽媽老師」們的悉心指導下,孩子們不僅可以放鬆、投入地學習生活,還通過趣味遊戲等隱形教育方式培養孩子們耐心等待、相互謙讓、做事專注、堅持等良好的習慣,同時孩子們的想像力和創造性也得以提升。通過體驗活動還提升了孩子們自我服務能力。幼兒園提供了很多豐富、有趣的環境和材料,支持孩子們的自主探究和各種想法。
  • 菲仕蘭支持家園共育 2020中國兒童奶商訓練營啟動
    培養孩子的喝奶習慣,被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家園共育360度幫助兒童建立健康生活習慣據《中國兒童青少年營養與健康報告2018》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全國五歲以下超重兒童率為9.1%,較2010年的6.6%略有上升;全國五歲以下發育遲緩率為8.1%,中國五歲以下兒童的消瘦率為1.9%。
  • 【好習慣伴成長】生活小能手 自理我最棒——盛唐實幼21天自理能力養成計劃打卡活動
    為此我園在9月份特意為孩子們創設了《我是生活小主人——21天自理能力養成計劃打卡》的主題,開展家園共育的教學工作,幫助孩子們提高自理能力,增強孩子們的家庭責任感,同時在每天的堅持中鍛鍊孩子堅持不懈的意志力。
  • 育兒精選 如何正確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其實像吃飯、穿衣褲、洗澡和上廁所等等,都是屬於「生活自理」能力,透過適當的教學與引導是可以讓孩子做的比較有質量。此外專業角度來看,孩子能夠有足夠的「相關能力」,自己處理生活所需,代表(1)   肢體動作協調(2)   平衡能力(3)   手部精細動作(4)   手眼協調技巧(5)   問題解決能力(6)   空間概念(7)   自信心(8)   獨立(
  • ...生活小能手 ——鶴琴幼兒園分部小一班舉行穿脫褲子自理能力比賽
    為進一步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 【養成教育】幼兒好習慣養成標準表,家園共育步調一致!(家長必看)
    幼兒階段是孩子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時期,所以每個家長把孩子送進幼兒園都是有所希冀的,老師在教會孩子成長的同時,家長也需要明確自己的責任,良好的習慣是通過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來共同塑造的。今天小豆苗列出了幼兒園小中大班孩子需要在幼兒園養成的好習慣,希望幼師和家長們能共同了解,實現家園同步共育,幫助孩子優秀成長!從進入幼兒園的那一刻起,證明孩子已經符合幼兒園的招生標準,開始逐漸走向獨立,所以孩子在幼兒園小班只需要學會這些就已經非常優秀了!
  • 孩子就像「小花貓」,遇到陌生人就閃,如何培養孩子人際交往能力
    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需要在他小時候,有意識地去培養。良好的人際交往,不僅對孩子學習有幫助,還是未來生存的基本素能。然而在家庭中,或是學校裡,有很多孩子不善於人際交往,以至於遇到陌生人就像「小花貓」,害羞的不敢打招呼,「左閃右閃」地想要逃離。
  • 清華大學新生家長分享: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在學習上並沒有給他太多的壓力,只要努力過將來不留遺憾就好;我們的家庭氣氛比較民主,從上中學以來,有事都會與孩子商量,孩子也特別願意與我們分享他的快樂和述說他的迷惑。我們的體會是,從小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很重要,同時也需要尊重孩子的意願,聆聽孩子的心聲,陪伴孩子成長。
  • 石家莊市欒城區第二幼兒園:生活小能手 自理我最棒
    本網訊(通訊員 張文迪焦會賢)為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培養幼兒良好的自我服務能力,11月20日石家莊欒城區第二幼兒園開展了以「生活小能手,自理我最棒」為主題的幼兒自理能力競賽活動。大班,中班,小班的小選手們經過激烈的角逐,個個獲得滿意的獎勵,「生活小能手」「自理我最棒」「自理小達人」等稱號。看著孩子們開心喜悅的笑臉,相信他們能帶動更多小朋友提升自我服務的生活能力!幼兒園將以本次活動為契機,家園攜手共育,為幼兒創設自我服務的氛圍,放手幼兒,激勵幼兒,成就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