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適應幼兒園怎麼辦?這「4種能力」,父母一定要及早培養

2020-12-18 騰訊網

文|文竹媽媽

文章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通常來說,孩子3歲以後就應該上幼兒園,去接觸啟蒙教育了。孩子的教育重心也由家庭教育開始逐漸與學校教育平齊,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但是,孩子上幼兒園也有可能出現一系列的問題,導致孩子沒有辦法適應幼兒園的學習生活,排斥上幼兒園。

這主要是因為孩子缺少上幼兒園的基礎能力導致的。

3歲女兒不願去幼兒園,媽媽也拿她沒有辦法

王女士有一個3歲的小女兒,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之後,家裡人就把她送到了附近的一所幼兒園。

可是沒有想到孩子採取沒幾天就哭鬧著不願意繼續上幼兒園了,每天都要撒潑打滾好一陣子,眼淚汪汪地去上學,王女士拿女兒一點辦法都沒有。

一開始王女士還以為女兒在幼兒園裡沒有受到好的照顧,和老師溝通了一番之後才懂得,自己的女兒缺乏在幼兒園上學的基礎能力,所以才覺得上幼兒園很痛苦,很艱難。

而且在幼兒園裡,女兒還經常搞出很多麻煩,讓幼兒園老師頭疼,讓其他小朋友討厭。最後老師和王女士說,讓她先把孩子接回家,培養好了再送來上學。

無奈之下,王女士只好把女兒接回家,等到孩子擁有了一定的基礎能力之後才把女兒重新送去幼兒園。

這個時候,孩子比之前要適應得多,再去幼兒園的時候也不哭不鬧了。

所以說,孩子上幼兒園不是非要3歲不可,如果孩子缺乏基礎的能力,年紀再大上幼兒園還是會出現問題。

孩子缺乏上幼兒園的基礎能力,會出現哪些問題呢?

·孩子缺少朋友

如果孩子缺乏上幼兒園的基礎能力,就無法融入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和其他小朋友正常交往。

這會導致孩子缺少朋友,甚至會成為一些大孩子的欺負對象。

·孩子成為老師眼中的麻煩精

如果孩子缺乏最基礎的能力,在幼兒園的時候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說尿褲子、哭鬧不止、和小朋友打架等等,成為老師眼中的麻煩精。

因為他的存在,讓老師的教育工作變得更加艱難。

·孩子不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如果孩子上幼兒園時缺乏基礎能力,沒有辦法做到獨立自主地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並且擁有與人正常溝通的能力,那麼他的幼兒園的生活就會過得無比尷尬。

孩子很難去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因為他沒有辦法去改變自己。

·孩子的心理健康出現問題

如果孩子缺乏基礎能力,導致在幼兒園無法獲得愉悅感,長期如此孩子的心理健康可能出現心理問題。

因為在幼兒園中他既沒有朋友,又要面對老師的不滿,還有各個方面的壓力,者都會成為刺痛孩子心靈的刀子,讓孩子感覺到痛苦。

這4種基礎能力,父母一定要及時培養

·人際交往能力

當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他就要從家庭教育轉為學校教育,生活在一個大集體之中。他所接觸的對象不再只有自己的父母和親戚,而是更多毫無干係的陌生人。

想要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生活,並與陌生人打交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這就需要孩子具備最基礎的人際交往能力。

擁有人際交往能力的孩子,才不會被與陌生人接觸所嚇退,才能夠在幼兒園裡交到好朋友。

·交流理解能力

作為上幼兒園的孩子,他需要具備一定的交流理解能力,這樣才能夠理解老師課堂上傳授的知識,回答老師的問題,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

擁有交流理解能力,還能後讓孩子在出現問題的時候,及時尋求老師的幫助。這個過程,需要孩子能夠清晰地表述出自己的問題,以及想要尋求的幫助。

畢竟老師不是媽媽,不像媽媽通過一個眼神就能夠了解孩子想說什麼,所以說孩子擁有交流理解能力很重要。

·基礎自理能力

作為孩子,上幼兒園是他獨立自主的一個裡程碑。在幼兒園裡,孩子需要學會自己獨立吃飯、獨立睡覺、獨立穿衣服、獨立上廁所......老師不是保姆,不會像父母一樣親力親為地幫助孩子。

所以,為了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孩子必須要具備獨立的基礎能力,這樣才能夠在幼兒園裡好好長大。

·基礎學習能力

幼兒園是啟蒙學堂,雖然不像小學擁有系統的教育,但也是孩子學習知識和技能的地方。

既然需要學習,那麼就要求孩子必須要具備基礎的學習能力,吸收老師上課所講的知識,並將它們化為己用。

如果孩子缺乏基礎的學習能力,他就無法在幼兒園中獲得啟蒙。

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培養上幼兒園的基礎能力?

·從小鍛鍊孩子獨立

想要培養孩子具備上幼兒園的基礎能力,我們要從小鍛鍊孩子獨立。比如說,讓孩子學會自己獨立穿衣服、獨立上廁所、獨立吃飯等等。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學會放手,不能夠大包大攬,不讓孩子發揮自己獨立性,成為一個只會依附於父母的莬絲花。

·多和孩子溝通交流

想要培養孩子上幼兒園的基礎能力,平時父母可以多可孩子交流溝通,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需求。

這樣可以提升孩子的理解交流能力,上幼兒園的時候,對孩子很有幫助。

·多帶孩子與人接觸

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要多帶孩子和人接觸,培養孩子的交際能力,這樣孩子到了幼兒園這個充滿陌生人的地方,也有有應對的經驗。

孩子可以更快地融入集體生活中,在幼兒園裡找到一起玩樂的小夥伴。

·多陪孩子閱讀繪本

父母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可以在日程生活中多陪伴孩子閱讀繪本,讓孩子學習到一定的知識,這樣孩子才能夠在幼兒園的學習生活中不那麼吃力。

因為他的學習能力,在親子閱讀中已經開始逐漸培養起來了。

————————————

圖|來源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即將上小學,父母要提前做這4個準備,有助於他們更好適應!
    孩子即將上小學,父母要提前做這4個準備,有助於他們更好適應!陳曼的兒子晨晨剛剛上小學一年級。前幾天,班主任給陳曼打電話,告訴她晨晨在學校不斷地大哭,無論怎麼安撫都不行,讓陳曼最好能夠來學校一趟。其實,剛剛上小學的孩子,很多都會跟晨晨一樣,極度不適應。無論是上課方式還是作息規律,孩子們都很不適應,這才導致他們出現厭學的情緒。出現這種情況,與父母們沒有提前充足做準備有很大關係。那麼面對即將上小學的孩子,父母們該提前做哪些準備呢?
  • 孩子不哭等於適應幼兒園?幼兒園老師:我們判斷的標準不是哭
    資料來源:紀錄片《幼兒園》我要回家,我要回家許多父母通過哭泣來判斷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是否舒服。但是據我一個中產階級父母所知,幼兒園老師判斷孩子適應能力的標準並沒有哭泣1娟兒上幼兒園的那一天,她仍然保持穩定的心情。在哭之前,她被老師帶走了。
  • 想要孩子成功幸福,這個能力一定要趁早培養!
    所以我們要學會早上一定要說好話,要說吉利話。當然晚上也不一定要說壞話。用積極體驗代替負面提醒我們儘可能不要提醒孩子一些不好的行為,要讓他有一些積極的體驗。比如說學習,「你今天能夠學到什麼?如果學到很有意思的東西,回來告訴我你學到了什麼?」或者「你玩了哪些東西/畫了哪些東西回來給我看」。而不是說「認真畫/不能比別人差」之類的。
  • 幼兒園老師表示:第一天上幼兒園不哭的孩子,多半出自這3種家庭
    幼兒園老師坦言:第一天上幼兒園不哭的孩子,多半出自這3種家庭1、孩子不是媽媽帶大的有的孩子不是媽媽帶大的,對媽媽沒有很強的依賴性。有的孩子是家裡老人幫著帶大的,孩子從小就面對除了父母之外的人,對沒有家長的環境也很適應。
  • 幼兒園老師透露真相:第一天上幼兒園「不哭」的孩子,特質很明顯
    每年開學季,幼兒園小班教室裡小朋友一個一個哭得撕心裂肺,幾乎全部小朋友都哭聲一片,有的坐著哭,有的躺著哭,有的邊跑邊哭……反正就是"災難片"現場。但是有的家長送孩子去幼兒園的時候發現有小部分的孩子表示很「淡定」,幼兒園老師坦言:第一天上幼兒園不哭的娃,多半來自這4種家庭。
  • 孩子上小班不適應環境,怎麼辦?
    所以,孩子基本上都是和外婆在一起,老人上了年紀,只起到了看孩子的作用,平時和孩子之間沒有交流。即便是一家人都在的時候,也是很少有語言的交流,各忙各的,無暇顧及孩子。孩子可以說是生活在一個半封閉式的家庭環境裡,從孩子的表現來看,家庭不適合孩子的成長,至少對孩子的個人發展並沒有起到積極的作用。從家庭的環境裡到幼兒園新的環境之下,對於這個孩子來說是一種困難,也就是環境適應障礙。
  • 如何培養幼兒園階段孩子的注意力?
    像幼兒園孩子的注意力一般在十分鐘左右,家長應該遵循孩子成長的規律對孩子的注意力有一個合理的認知,不能過分強求。相信家長也看到了很多關於培養孩子注意力的方法,包括家長不去打擾孩子做事情的過程,幫助孩子建立時間觀念,做一些提高注意力的遊戲,還有一些專業的注意力訓練,像舒爾特注意訓練等等,所以我在這裡就不一一列舉孩子注意力訓練的相關方法了。
  • 孩子滿3歲該送幼兒園?老牌幼師建議:沒有這3種能力純粹白受罪
    不過小陳的兒子一直都很排斥去幼兒園,一開始小陳以為是孩子不習慣,過幾天就好了。但是沒有多久,小陳就發現,現在孩子回家後都不怎麼理人,還開始會對家人發脾氣,整個人都顯得很急躁。每次要去上幼兒園的時候就開始哭鬧,情緒越來越不對。對此,同事很著急,怎麼孩子上個幼兒園就性情大變了。
  • 孩子有「幼兒園恐懼症」?家長學會這3招,輕鬆緩解孩子哭鬧
    娃跟娃圍著滑滑梯一起玩,大人坐著在旁邊聊天,討論著:這都快6月份了,半年過去了,也該開學了吧。有個家長說:別提開學了,我家娃在家玩瘋了,前兩天跟她說要準備上幼兒園了,可以見到小朋友了,立馬就哭了,我們這是上的中班,之前上小班的時候,鬧過一次,好不容易適應了,不鬧了,這回一休假,「一切回到解放前」,估計下次開學又得要哭鬧好久才適應,晚上還會突然哭醒,愁!
  • 孩子應該3歲還是4歲上幼兒園?不滿足這3個要求,幾歲也不行
    關於這一問題的主要答案,一般分為3歲和4歲兩種,有的家長認為3歲的時候孩子的大腦基本發育完成,也有的家長就覺得三歲早了一些,多讓孩子玩一年,4歲的孩子發育更成熟一些再上幼兒園更好。但其實從專業的兒童教育的角度來看,孩子能不能上幼兒園主要取決於能力而並不只是看年齡,不滿足這3個要求幾歲上幼兒園也不行。
  • 幼兒園的孩子說「我不想去上學」父母怎樣與孩子溝通?試試這幾點
    1、寶寶不願意和家人分離。因為在上幼兒園之前,寶寶都是在父母、爺爺奶奶幾乎二十四小時的陪伴下生活的,所以當突然的分別來臨,寶寶都會產生一定的「分離焦慮」,與啊你熟悉的親人,讓他們極度缺乏安全感,這種情感上的不適應,讓寶寶焦躁不安。
  • 強大的適應能力讓孩子感受世間美好
    習慣會伴隨孩子的一生,幫她養成一個好的人生的習慣,會讓孩子受益終生。為什麼要讓孩子擁有良好的適應能力?適應力是指為滿足個人生活和社會需要所需的日常生活能力,是國際上公認的診斷和評估兒童精神發育遲滯的重要輔助手段,而幼兒在3-6歲就是形成這種能力的關鍵時期。
  • 如何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馬雅舒女兒被幼兒園勸退引發的思考
    隨著成長,孩子必須掌握一定的自理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生活。而幼兒園,就是孩子自理能力面臨挑戰的第一站。馬雅舒女兒被幼兒園退學馬雅舒有兩段婚姻,第一段婚姻丈夫是吳奇隆,夫妻倆結婚3年聚少離多,最後還是分開了。離婚後兩人有了各自的生活,也分別遇到了各自的幸福。
  • 「防拐演習」騙走14名兒童,父母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
    家長只有平時注意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增加自我保護的能力,才是預防危險發生的最好辦法,才能從根本上杜絕或減少意外傷害和事故的發生。自我保護能力是一個人在社會中保存個體生命的最基本能力,它有助於孩子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有生存能力的個體。那麼,面對生活中種種不確定的危險因素,父母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呢?
  • 3歲就該上幼兒園?園長:上幼兒園前,最好先培養孩子這些能力
    孩子哭著不去上學,寶媽強行「塞」進園,園長:帶著孩子轉園吧最近,一位二十九歲的寶媽在某網絡平臺上發帖:孩子3歲了,上學後一直不吃飯,大哭特哭,院長說讓孩子轉園,這句話是開玩笑的嗎?園長:不滿足這些條件,4歲送來也是受罪明星霍思燕在一大綜藝節目當中表示:「我和你同齡的孩子晚上幼兒園,因為他的爸爸覺得晚上一年幼兒園是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禮物,畢竟男孩子在很多方面都比同齡的女孩子要差一些,如果過早地讓孩子去幼兒園,孩子會缺乏安全感。」
  • 孩子的這4種表現,可能是右腦發達的特徵,父母別忽視要好好培養
    可以看出,父母為了讓孩子成才,使盡了渾身解數,但其實有研究發現,如果孩子身上有這4個突出表現,可能是他右腦發達的特徵,作為家長不能忽視了,好好的培養孩子,娃長大後有出息的概率會更大。到底是哪4個呢?大家趕緊來了解一下吧。
  • 幼兒園溫馨提示:打算9月讓孩子入園,請讓孩子掌握這6種自理能力!
    不知不覺間,孩子都已經到了要上幼兒園的年齡了,距離9月開學的日子也在一日一日地逼近。但是,孩子們真的做好了上幼兒園的準備了嗎? 幼兒園溫馨家園提示:在上幼兒園之前,最好讓孩子掌握這幾種自理能力!
  • 孩子的生活能力怎樣培養?專家說:孩子4種生活能力,一個不能少
    這是作為父母應該關注的問題,年輕的父母們,你們替孩子想過嗎?替孩子設計過、規划過嗎?孩子需要保護,才能去冒險;孩子需要支持,才能獲得獨立;孩子需要引導,才能找到生活的方向。所有的技能的培養都是為了提高孩子的生活能力。那麼,孩子生存實踐能力如何培養呢?
  • 孩子害怕融入新的環境?家長學會這三招,提高孩子適應能力
    孩子每天早上睜開眼就會為接下來的入園生活感到擔憂,為了不上幼兒園而發一通脾氣也成了常事。 閨密覺得孩子可能適應一段時間就好了,可是看到孩子的玩伴都已經接受了入園這件事,而自家孩子卻仍然大哭大鬧時,閨蜜覺得孩子的適應能力真的很差。雖然對於孩子入園這件事,閨蜜一直有所堅持,但是看到孩子因為適應能力差而根本體驗不到入園的快樂,閨蜜也覺得非常的擔憂。
  • 霍啟剛帶7歲兒子下廚做咖喱蝦,聰明的父母會培養孩子這三項能力
    他從小就讓孩子知道喜歡的東西要用錢買,想要獲得金錢,需要用勞動換取,讓他們明白金錢來之不易,要珍惜。現在我們的生活太精緻了,這會導致適應力和生命力變得脆弱。父母替孩子做的太多,便會導致孩子的生存能力、心理應激能力和決策能力缺失,這是面對未來最大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