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換氣症候群發作可以採取3種方法應對,日常也要避免情緒激動

2020-12-22 侯醫生聊

導語:14歲小璇平時成績非常好,每天除了上學,還要參加各種的補習。有一天晚上回家後,小璇一直嘆氣說自己胸悶,就像是要窒息了一樣,父母趕緊送往醫院。但是,查過心電圖和心肺功能之後,發現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小璇的情況還是沒有任何的緩解,最後醫生經過綜合的判斷確定小璇患上了過度呼吸症候群,

01過度換氣症候群是什麼?應該怎麼應對過度換氣症候群?

1、什麼是過度換氣症候群

過多換氣症候群是急性焦慮所致的生理、心理反應,患者在發病的時候心率會加快,並且還有心悸的感覺,身上還會一直出汗,並且呼吸也會不斷加速,造成二氧化碳的大量排出,濃度過低,引起諸如次發性呼吸性鹼中毒等症狀。過載是指呼吸過度,導致呼吸性鹼中毒,導致手腳麻木,嚴重時可發生肢體痙攣。

2、過度換氣症候群應對方法

(1)不能過分注重嘆氣,要向病人說明症狀與通氣過度的關係,解除病人的心理負擔,消除病人的恐懼心理。注重勞逸結合,切勿過度疲勞,遇有不愉快的事情應及時宣洩;家人應先幫助病人穩定情緒,不要流露出緊張、焦慮等情緒,因為不良刺激會加重發作。

(2)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即腹式呼吸,緩慢呼吸,通過降低呼吸頻率來減少或消除過度呼吸傾向。

(3)反覆呼吸療法,急性發作時為提高血中PCO2濃度,使用面罩重複呼吸療法,可將紙袋或長筒袋遮蓋在口鼻,會讓呼吸道死腔增長,並且呼出和流失的二氧化碳也會有變少的情況。這樣可以吸入有二氧化碳的氧氣,治療效果更好,使吸入氣體中的CO2升高從而緩解症狀。

(4)採用抗焦慮治療的方法,並且可以適當地使用鎮靜劑,也可以適當地補充氯化鈉和葡萄糖酸鈣,也可以注射維生素B的藥物,並且告知患者此為特效藥,這樣治療的效果會更好。患者在日常要注意飲食忌口的問題,不要吃辛辣的食物。

02過度換氣症候群主要是因為幾種病因,要做好預防

1、精神性過度呼吸

此為呼吸性鹼中毒常見原因,一般情況下不嚴重。嚴重的人可能會有眩暈,感覺異常,偶爾會有抽搐。常見於癔症患者。

(2)代謝性過程異常

通氣會有顯著的提高,是因為有甲亢和發燒的問題,應該排出的二氧化碳量會有超標的情況。但是所有的證據表明,通氣量並不僅僅取決於體液中和Pco2,還與新陳代謝強度和需氧情況有關。這時的過度通氣可能是由於反射反應引起的肺血流增多。

(3)乏氧性缺氧

厭氧性缺氧時的通氣過度是乏氧的一種代償,但是還可能會造成二氧化碳排出量的增加,誘發呼吸性鹼中毒的問題。經常發生在要常常出入高原的人群,胸廓和肺部疾病,如肺炎、肺栓塞、氣胸、肺淤血等,這些疾病會導致胸廓、肺血管或肺組織傳入神受刺激而反射性通氣增多;此外,一些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由於右向左分流增多,低張低氧血症也會出現通氣過度。以上結果均導致血漿H2CO3降低,造成呼吸性鹼中毒的問題。

(4)中樞神經系統疾患

呼吸中樞刺激造成興奮會誘發大腦的炎症、腦膜炎和腦血管意外等問題,從而造成過度換氣的問題。

(5)革蘭氏陰性桿菌敗血症

如果革蘭氏陰性桿菌進入血液通道並繁殖,患者的體溫還未發生變化,就會出現明顯的通氣過度。pco2低至17毫米汞柱。這種改變對診斷很有幫助。這種現象在動物實驗中沒有成功的複製,其機制尚不清楚。

(6)肝硬化

有腹水和血NH3升高的肝硬化患者可出現過度通氣。這可能是NH3刺激呼吸中樞所致。誠然,腹水抬高也有促進呼吸的作用,但對於非肝硬化腹水患者則不會有過激的通氣反應。

(7)妊娠

呼吸中樞會因為黃體酮造成刺激的問題,就算是黃體酮製劑也有可能有這樣的問題,但仍有一定的副作用。妊娠期反應期內因嘔吐、飲食不足可發生酮症酸中毒,妊娠反應期後可發生呼吸性鹼中毒,有時可引起手足麻痺。

03避免過度換氣症候群,主要有3種方法

1、使用紙袋

用紙袋呼吸可以控制過度換氣症狀。在正常呼吸的時候,二氧化碳會從身體消失。紙袋式呼吸可以將新呼出的二氧化碳再次吸入體內,使體內二氧化碳保持在合適的水平,防止出現換氣過度的症狀。由於易導致窒息,請勿使用塑膠袋。確定紙袋是乾淨的,裡面沒有任何可以誤吸進體內的小東西。用紙袋呼吸時,要向醫生諮詢該如何使用。當換氣過度是由於身體受傷或某些疾病時,用這種方式呼吸反而很危險。

2、重新訓練呼吸方式

過度換氣發作時,會有急促呼吸的情況,胸部也會向外側有擴張的問題。需要訓練自己用橫膈膜用腹部進行呼吸,這樣在呼吸的時候比較有規律,而且呼入的氣體也更加完整。可以在腹部上放一本書,這樣能夠在聯繫的時候更加專注,加大吸氣的時候腹部鼓起的阻力,以鍛鍊腹式呼吸需要用到的肌肉。

3、治療恐慌症引起的過度換氣

如果過度換氣是恐慌症或焦慮症相關問題造成的,很多潛在的病因醫生也會有所考慮,這類的藥物能夠降低焦慮的感覺,並且也能避免恐慌症的發作,這樣能夠避免過度換氣的發生。向醫生諮詢治療焦慮症和恐慌症的藥物。有時,心理醫生可以治療由於恐慌或焦慮而導致的過度緊張。精神科醫生會幫助你找到讓你驚慌或焦慮的心理問題,並解決它們。找到根本原因,可以避免由其引起的過度換氣。某些嚴重的問題也會導致過度換氣的情況,所以要及時的去就醫,進行緊急治療。

結語:過度換氣症候群主要多見於年輕的女性,主要是因為情緒焦慮不安,或者神經緊張或者興奮過度造成的。會讓呼吸頻率變得十分的急促,血液攜氧有飽和的問題,氧氣沒有辦法進入到血液,還可能引起器官的衰竭,所以要做好治療。

相關焦點

  • 過度換氣綜合症一例
    嘿,這不過是過度換氣導致的,是心理因素,要調節情緒,不嚴重。醫生用這樣的話搪塞著病人,也搪塞著自己。我以前在急診值班時偶爾也能遇到這樣的病人,當時的我面無表情的給患者戴上口罩,然後心理嘀咕,「矯情的人啊!」在門診吃了藥仍頻繁發作後,我的上級醫師將她收進了病房。我才有機會近距離觀察了這個病例。這個女患者絕對不是一個矯情的人,我可以發誓。
  • 如何應對抑鬱發作?
    當經歷抑鬱發作時,一個人可以嘗試改變他們的想法和行為,以幫助改善他們的情緒。抑鬱發作的症狀可持續數周或數月。不太常見的是,抑鬱發作持續了一年多。根據美國焦慮和抑鬱協會的統計,美國約有1610萬成年人在2015年至少經歷過一次重度抑鬱事件。繼續閱讀以了解有關抑鬱發作的症狀的更多信息以及應對其中的12個技巧。
  • 溼疹反覆發作、癢到受不了?學會3個正確止癢方法,比抓撓更管用
    溼疹根據皮損表現,可分為急性、亞急性、慢性3種。溼疹可在各年齡段發病,以嬰幼兒和中老年多發。成為了許多人恨得牙痒痒又無可奈何的病症。那麼,大家知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怎麼預防和緩解溼疹帶來的不適嗎?二、得了溼疹該怎麼做?
  • 用好這3個方法,抑鬱發作時也能快速緩解
    而Jessica的演講也不是為了尋找精神心理障礙的病因和本質,而是為了分享她與雙相障礙作鬥爭的經驗心得,尤其是如何應對雙相障礙中的「抑鬱發作」(視頻中的「depression」指的是「抑鬱發作」或「抑鬱情緒」,而不是「抑鬱症」。抑鬱症與雙相障礙有很大區別,不能混為一談)。
  • 甲亢影響新陳代謝,常出現10種症狀,日常預防就可以有效避免
    01 甲亢有10種症狀,出現需要注意,可能需要調理了 1、容易激動 等相關症狀稱之為高代謝症候群。 3、氣短 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加,可以有效促進肌肉收縮而大量的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加就會使得肌肉收縮出現過度,活躍的狀況也就會出現呼吸氣短胸悶,甚至出現心動過速等相關症狀一般情況下在睡著及平臥位心動過速是最為明顯的。
  • 驚恐發作
    同時患者感到心悸,好像心臟要跳出來;胸悶、胸前區有壓迫感;或呼吸困難,喉頭堵塞,好像透不過氣來,即將窒息死去。因此,患者會驚叫、呼救或跑出室外、抱頭鼠竄,有的出現過度換氣、頭暈、面部潮紅、多汗、步態不穩、震顫、手腳麻木、胃腸不適等植物神經症狀,以及運動性不安。這種發作,一般5-20分鐘,時間較短,即可自行緩解,緩解後患者自覺一切正常,但不久有可突然復發。
  • 乾燥症候群日常要注意什麼?8個方面詳細解答
    夜間可以戴潛水鏡防止淚液蒸發,睡前塗眼膏,保護角膜。3. 外出時戴墨鏡避免陽光刺激。4. 不要用眼過度,勿用手揉眼,每日用溼軟毛巾輕輕溼敷眼部2次,每次30分鐘。5. 不宜戴隱形眼鏡。要少用或不用鹼性肥皂,選用中性肥皂。2. 每天用溫和潤膚劑塗抹身體。3. 冬季應減少洗澡次數,且水溫不宜過熱。4. 衣服以棉布為主,寬鬆柔軟,經常更換。5. 勿用手抓撓皮膚,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妝品。6. 避免跌碰、用力如廁、用力咳嗽及揉搓皮膚,預防出血。
  • 避免過度思慮的5個方法
    你有沒有這樣的習慣,忍不住反覆回想一件事,希望自己當時換種做法,或者希望當時能夠表現得更好一點,心理學把這種過度思慮稱為「反芻」。對某件事的反芻,會讓我們無意義地糾結於現實與理想的差距,甚至會引發焦慮和抑鬱。《哈佛商業評論》上的一篇文章提供了5個擺脫過度思慮的方法。首先,識別出容易觸發自己反芻的事件。
  • 完全依賴藥物不能治療抽動穢語症候群
    「這樣的孩子其實很無辜,只因他們患上了抽動穢語症候群。」北京安定醫院兒童精神衛生研究所所長鄭毅教授解釋說,一開始,這種病常被大人們誤認為是小孩淘氣,或是故意出怪相。有些媽媽會因制止孩子不成而感到惱火,責怪打罵孩子。這實在是錯怪了孩子,作為媽媽應對這種疾病有一些了解,以便孩子出現問題時能及早發現,使孩子及早得到診治。
  • 「338期」什麼是驚恐發作?
    什麼是驚恐發作?驚恐發作是焦慮症的一種表現形式,亦稱為急性焦慮發作。患者突然發生強烈不適,可有胸悶、氣透不過來的感覺、心悸、出汗、胃不適、顫抖、手足發麻、瀕死感、要發瘋感或失去控制感,每次發作約一刻鐘左右。發作可無明顯原因或無特殊情境。
  • 寶寶常見4大病症:腹瀉、咳嗽、溼疹、捂熱症候群,怎麼預防護理
    今天筆者為大家梳理出0~3歲寶寶最常遇到的4大病症——腹瀉、咳嗽、溼疹和捂熱症候群,如果遇到這些情況,家長應該如何護理寶寶?平時又預防呢?除了到醫院根據醫生建議對症治療外,媽媽在寶寶溼疹期間,也要做好應對措施:『飲食護理』:要避免餵食過量的食物導致寶寶消化不良,哺乳的媽媽要忌吃牛奶、禽蛋、海鮮等易致敏食物。
  • 乾燥症候群知識科普|3個「加溼」小妙招!教你輕鬆應對冬季乾燥
    下面是郭剛主任總結的日常護理方法,一起來看看吧!皮膚乾燥,潤膚有方口乾眼乾,皮膚乾燥是乾燥症候群患者的常見症狀,很多患者皮膚汗腺分泌不足、油脂減少,還會出現皮膚瘙癢加重、皮膚脫屑的情況,所以對乾燥症候群患者來說,在秋冬季節更應注意潤膚。
  • 急性焦慮發作——驚恐發作表現與治療
    ————————————驚恐發作是焦慮症的一種形式,又稱為急性焦慮發作。突然發作時患者可能正在進行普通日常活動,如開車、學習、進餐、運動散步、開會、睡眠中途醒來、做家務時,突然出現一種強烈的恐懼感,好像即將死去。
  • 患了慢性腎炎之後要及時調整好情緒,這三種方法應對治療
    以下三個方法不妨了解一下。一、藥物治療。在臨床上,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應用主要是針對早期發作的腎炎,患者需要長時間口服強的松控制病情發展。個別慢性腎炎患者還會出現高尿酸血症,需要使用別嘌呤將尿酸降低之後使腎功能得到改善,但是由於腎炎會使腎功能下降,應該根據病情避免使用增加尿酸排洩的藥物,以免增加腎臟負擔,不利於改善病情。二、透析。
  • 面對疫情,你出現了哪些情緒?這份個人心理疏導方案記得看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屬於正常的心理反應,而且正是這種緊張、焦慮的心理反應,可以提醒個體關注有關信息,迅速採取有效、適當的防護措施,保證個體免受不必要的感染和損失。但由於處於一定的焦慮狀態,可在一定 程度上影響個體的正確判斷和應對,程度重者還可伴有輕度的失眠,當不確切的信息增多時,容易在他人的影響下,採取不當過度防護措施和一些非理性的行為。
  • 女性總有幾天情緒異常,多是經前症候群作怪!這5方法或可緩解
    經前症候群,試試這5種方法,或能緩解1. 自我暗示療法自我暗示療法是心理學上非常好的一種治療方法,通過正向的自我暗示和自我鼓勵,告訴自己這些不良情緒都是正常的,沒有什麼大不了,我一定能克服的。也可以和身邊的人坦白,構建更和諧的相處方式,也能很好避免不良情緒的出現。自我暗示對於緩解經期出現煩躁不安、焦慮、失眠等精神異常有很好的作用,而且也能更好地避免與親朋好友之間的矛盾。2.
  • 孩子經常發呆要注意!可能是另一種癲癇發作
    一、這種癲癇悄無聲息,家長要注意有一種「無聲的癲癇」常常會在兒童和少年期發生,叫做失神發作。如果兒童出現了失神發作,患者往往在發作的時候出現目光的呆滯,呼之不應,會出現四肢肌張力的降低,有些患者如果拿著東西,莫名會將東西會掉落,患者也有可能會出現摔倒在地的情況。
  • 秋冬乾燥症候群頻發,你做好應對措施了嗎?
    1、在醫治乾燥症候群引起的一系列不同類別症狀時,要區分病情進行治療,口乾舌燥可採用人工唾液緩解症狀,但主要還需自身攝入水分起到有效緩解作用,還需保持口腔清潔,可使用含氟的漱口液,減少齲齒和口腔繼發感染的可能。 2、眼乾的情況可以採用人工淚液方式,有效改善眼乾燥症,減少眼球表面損傷。
  • 中醫告訴應對的法寶
    心慌氣短的應對法寶雷女士45歲,最近一段時間總是覺得心慌氣短,心理惴惴不安。有一次電梯壞了,爬樓梯回去,她就覺著心臟要爆炸了似的,手不停地抖。晚上也睡不好,老做夢,一驚一乍的。去醫院看,醫生說是中年女性常見的心悸症狀。
  • 帕金森症候群是什麼病?
    帕金森症候群是什麼病?帕金森症候群是指排除帕金森病之外,由各種原因引起的臨床症狀和體徵,類似於帕金森病的一組疾病。臨床上可以分為繼發性帕金森症候群、帕金森疊加症候群和遺傳變性性帕金森症候群。帕金森症候群是什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