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新「資管之王」?

2020-12-26 環球老虎財經

權益市場的火爆點燃了新基金的發行。截至12月16日,新基金髮行募集規模達到3.04萬億元。募集規模打破歷史記錄,首破3萬億元大關。10月末,公募基金規模為18.31萬億元。而作為往日的「資管之王」,銀行理財卻漸現頹勢。截至6月末,非保本理財餘額21.4萬億元,較去年年末的23.4萬億元下降8.5%。兩者差距僅3萬億,或許在未來2-3年,公募基金將成為新「資管之王」。

在權益市場的助力下,爆款基金成為資管圈的「網紅」,2020年新基金髮行募集規模已首破3萬億元大關。

截至12月16日,新基金募集總規模超3.04萬億元。而此前,新基金募集規模年度最高紀錄尚不足2萬億元。

作為最能體現公募基金核心競爭力的權益基金,則是3萬億元背後的最大推動力,其2萬億元的發行規模在此次募集總規模中佔比超過60%。

根據基金行業協會數據,截至2020年10月末,公募基金規模為18.31萬億元,基金數量為7682隻。相較2019年,公募基金的規模、數量分別增長24%和17%。

而作為資管之王的銀行理財在資管新規頒布後卻稍顯落寞。根據光大證券公布的銀行理財8月報顯示,截至2020年6月末,上市銀行非保本理財餘額21.4萬億元,較去年年末的23.4萬億元下降8.5%

另外,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信託資產餘額為20.86萬億元,資產規模自2017年四季度以來連續11個季度下降。較年初減少7432.79億元,同比下降5.16%。保險資管後來居上,截至2020年9月,保險資金運用餘額20.71萬億元,相較於2019年末的18.5萬億,增長11.76%。

從規模和增速上看,公募基金在未來兩三年內有望超越銀行理財、保險、信託晉升為新「資管之王」。

公募基金規模大增,衝擊「資管之王」

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各類資管業務中,管理規模佔比TOP6分別為銀行理財、信託、保險、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和券商。佔比分別為21.8%、21.3%、18.2%、14.5%、13.5%、10.7%。

不過,2020以來,隨著權益市場的向好,公募基金規模大增,是TOP6中增速最快的,大有衝擊新「資管之王」之意。

2020年,前3個月新基金髮行募集總規模超過5000億元、前6個月新基金髮行總規模超過1萬億元、前8個月新基金髮行規模已打破歷史紀錄,突破2萬億元。到10月份,新基金髮行規模突破2.5萬億。

截至12月16日,新基金髮行總規模以罕見速度,首次突破3萬億元大關,合計募集規模達到3.04萬億元,趕超過去三年新基金髮行總和,創新基金髮行歷年之最。

值得注意的是,權益類新基金的發行募集規模已達1.95萬億元,規模逼近2萬億元,在上述新基金髮行募集總規模中佔比為64.23%,這一佔比在權益類基金髮行募集規模的歷史中並不多見。

此外,2010-2019年的10年間,平均每年發行新基金527隻,平均首發規模為6889.23億元。受到牛市鼓舞、權益基金熱銷推動,年度首發規模頂峰曾出現在2015年和2019年,這兩年新基金合計募資分別為1.42萬億元、1.32萬億元。

公募基金的火熱始於2019年,全年有26隻百億級基金募集成功,而目前已有40隻基金髮行規模超百億,超過去年全年。

無論是基金數量、募集規模,都在2020年迎來爆發式增長。

有觀點認為,2020年新基金募集規模的爆發式增長,最核心的動力來自於賺錢效應,來自於深入人心的「炒股不如買基金」。2020年上半年A股市場整體呈現結構性行情,科技、消費、醫藥等領域節節攀升;下半年市場熱點有所分化,四季度順周期明顯表現更好,都為基金髮展提供了市場機遇。

在政策導向上,包括基金註冊制、基金評價、投顧試點等在內的各項舉措,旨在引導中長期資金通過基金形式進入資本市場,為基金髮展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

再者,資管新規要求對資管產品實現統一監管,銀行理財、信託產品等資管產品均面臨轉型整改,其過程不可避免產品收益率下滑,部分追求高收益的資金轉而尋求替代品。因而,公募基金在其調整轉型過程中扮演替代的角色。

資管新規下,銀行理財日漸式微

銀行理財以渠道優勢、規模優勢以及業內合作中的重要地位,在國內資管市場中長期佔據核心地位,被稱為「資管之王」。

銀行理財之所以一直霸佔著「資管之王」的寶座,靠的是強大的銷售渠道、客戶資源和剛性兌付,其中剛兌是其痼疾,而隨著資管新規的頒布,剛兌被打破,銀行理財首當其衝。

2021年是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後的最後期限,也就是到2021年底,所有的銀行理財產品必須按要求全部轉型成淨值型理財產品,其中部分產品可實行「一行一策」。

事實上,銀行理財要想回歸本質,發展淨值型產品,收縮預期收益型產品之外,還需合理配置理財資金,減少期限錯配、提升投研團隊,增強資管能力。

數據顯示,11月銀行理財產品共發行5798隻,環比上升31.30%,同比下降11.22%,發行數量延續環比快速上升、同比下滑的趨勢。

此外,銀行理財基準收益率呈現短期產品下跌,中期產品回升的趨勢,11月新發產品基準收益率環比下跌5個BP至3.59%,其中1個月以內期限的產品下降20個BP至2.93%,1-3個月期限的產品下降7個BP至3.60%,其餘期限產品收益率回升。

在資管新規和理財新規的推動下,銀行保本理財發行持續萎縮,非保本理財停止了高歌猛進的發展步伐。2019年年末,非保本理財產品存續餘額是23.4萬億元,同比增長6.15%;而今年非保本理財產品規模略微收縮,存續餘額為21.4萬億元,比去年年底減少了2萬億元

一邊是規模的下滑,另一邊收益率也被基金「吊打」。choice數據顯示,2020年全部非貨幣基金的平均收益率接近15%;其中權益類基金表現最為突出,收益率達28%。銀行理財無論是從規模、增速,還是收益率方面都不得不面對資管頭把交椅即將易主的事實。

信託向左、保險向右

近年來,我國信託行業在資管行業的管理規模僅次於銀行理財,不過依然面臨保險、基金等機構的不斷追趕。

自2017年開始,在「去槓桿、防風險」強監管的驅動下,信託通道業務大幅縮減,導致整體信託資產規模持續下降,行業報酬率自2016年開始也逐年下滑。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由於報酬率計算的滯後性,此前大量通道業務到期清算影響報酬率。另一方面因行業競爭加劇,資產端的收益空間逐步壓縮。

據中國信託業協會最新發布的數據,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信託業受託管理的信託資產餘額為20.86萬億元,較年初減少7432.79億元,同比下降5.16%。這是信託資產規模自2017年四季度以來連續11個季度下降,今年二季度、一季度的信託資產規模分別為21.28萬億元和21.33萬億元。

從經營業績來看,2020年前三季度,信託業實現營收841.6億元,同比增長5.78%;利潤總額為485.89億元,同比下降13.13%。

有意思的是,11月集合信託成立、發行市場升溫,信託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均有所回溫。用益信託網數據顯示,11月信託產品預期平均收益率為6.64%,環比增加0.08個百分點,為今年來首次上行。

分析人士認為,收益率年末出現翹尾,或因部分信託公司為了完成年初預定目標,主動讓利給投資者。

值得注意的是,在資管新規下,銀行理財、信託皆受到影響,而保險資管在保險資金的加持下加速增長。

2019年,國內保險資金運用餘額18.5萬億元,同比增長12.91%。全國保險資金運用收益8824.13億元,比上年增長29.08%;投資回報率達到4.94%,比2018年提高0.61個百分點。

據銀保監會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末,保險公司資金運用餘額為20.71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1.76%。與銀行理財相差不到1萬億,成為其最強競爭對手。

截至三季度末,險資配置銀行存款25796.20億元,佔資金運用餘額的比例為12.46%;債券75765.69億元,佔比36.59%;證券投資基金9951.73億元,佔比4.81%;股票16810.25億元,佔比8.12%。

從數據來看,銀行理財目前仍居首位,保險信託緊隨其後,而公募基金增速位居首位,正逐步縮短差距,目前與銀行理財規模相差僅3萬億。

相關焦點

  • 遮天:我兒王騰有大帝之資
    在《遮天》中,北帝王騰號稱古帝轉世,擁有大帝之資,曾化名狼神無敵於北原年輕一代,被各族預測未來最差也是聖人王。可是,姬家一戰,被龐博和李黑水眾人諷刺他爹王成坤的那句話「天下誰人不知我兒王騰有大帝之資」成為佳話,名聲大躁。但不得不說,王騰的實力確實強悍,也當得起「北帝」之名。
  • 資管老兵入職掌舵華泰資管!2019資管規模近6000億,位列券業第三
    財聯社(深圳,記者 覃澤俊)訊,2019年資管豐收後,華泰資管再迎券業老兵。記者從華泰證券相關人士了解到,原華菁證券副總裁王錦海4月正式加盟華泰證券資管子公司,任總經理一職,目前入職已有一周時間。2019年,華泰證券資管業務收入27.72億元,同比增長12.08%。華泰證券稱,資管業務收入增長,主要是資管業務收入結構優化和私募基金投資股權的估值增值。
  • 資管新規過渡期要延長多久?
    央廣網北京7月15日消息(記者蔣勇)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央行相關負責人近日透露,資管新規實施兩年多以來,不規範的影子銀行規模明顯壓縮,資管產品整體風險持續收斂,資管資金通過增加金融債、企業債投資的方式,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 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系誤讀,資管業務改革方向不變
    新華社北京12月12日電(中國證券報記者彭揚)近日關於「資管新規過渡期或再延長」的消息在市場引發熱議。中國證券報記者通過多個渠道了解到,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系誤讀,資管業務改革方向不變。大部分待整改資產應能在2021年底前完成整改,只有極少數機構申請個案處理。
  • 政、商、學三界百餘位大咖齊聚佛山 把脈不動產資管新變局
    作者: 李瑩   來源:地產資管網受困於疫情影響,2020年成為了不動產資管行業最為難忘的一年。國內大小商場、寫字樓、長租公寓紛紛降租,行業亟待突破與創新,轉型迫在眉睫。不動產資管在模式與技術創新的雙重挑戰下,恰逢中國迎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及國家「十四五」規劃對房地產領域的關注,更將不動產資管從幕後推向臺前。經濟新常態下,不動產資管被賦予了拉動內需、盤活資產、推動經濟、加速轉型等重要意義。大量困境資產如何盤活?資產價值如何提升?商業數位化創新如何突破?成為了全行業無法避開的難題。
  • 政、商、學三界百餘位大咖齊聚佛山,把脈不動產資管新變局
    受困於疫情影響,2020年成為了不動產資管行業最為難忘的一年。國內大小商場、寫字樓、長租公寓紛紛降租,行業亟待突破與創新,轉型迫在眉睫。不動產資管在模式與技術創新的雙重挑戰下,恰逢中國迎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及國家「十四五」規劃對房地產領域的關注,更將不動產資管從幕後推向臺前。經濟新常態下,不動產資管被賦予了拉動內需、盤活資產、推動經濟、加速轉型等重要意義。大量困境資產如何盤活?
  • 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系誤讀
    近日關於「資管新規過渡期或再延長」的消息在市場引發熱議。中國證券報記者通過多個渠道了解到,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系誤讀,資管業務改革方向不變。大部分待整改資產應能在2021年底前完成整改,只有極少數機構申請個案處理。
  • 新證券法深讀|資管產品等納入適用範圍,但這些制度仍未放開
    歷史上證券法對證券的定義不斷擴大,如1999年版的證券法只包含了股票和公司債券,到2006年則新納入了政府債券和證券投資基金份額,並一直沿用至今。對資管產品的監管套利和真空有望消除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資管產品納入證券法的監管範疇,引發市場的一片叫好。在資管新規發布之後,由於缺乏頂層設計,橫向統一大資管行業的監管存在困難。
  • 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彰顯改革定力
    證券時報記者 孫璐璐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一事終於塵埃落定。根據監管安排,過渡期延長一年至2021年底,旨在緩解疫情對資管業務的衝擊,緩解金融機構整改壓力。按照既有工作安排,資管新規過渡期將於2020年底結束。但實際上早在去年,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關於延長過渡期的討論就已熱烈,彼時監管也釋放出會研究延期一事的態度。
  • 對話吳曉靈:資管大時代下的投資與監管
    3.關於私募基金監管:您在《資管大時代》書中談到,私募基金髮展過程中一直都存在監管困難問題,這不僅有多個部門想管卻管不好,還有多部法規涉及卻沒有正式法律規範。最近五年,資管新規出臺、新《證券法》落地,然而《私募條例》正式稿卻遲遲未出臺。資管新規後,基金業協會「代替」證監會,層層加碼監管,然而私募風險事件層出不窮,監管、市場、投資人都不滿。
  • 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 跟我有什麼關係?
    來源:金融界網站資管新規延長過渡期的「靴子」終於落地!央行表示,考慮到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金融帶來的衝擊,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規範轉型面臨較大壓力。央行有關負責人就資管新規過渡期調整答記者問: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決策部署,經國務院同意,人民銀行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部門,充分考慮今年以來疫情影響的實際情況,在堅持資管新規政策框架和監管要求的前提下,審慎研究決定,延長《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
  • 券商資管排位賽:東證資管收入連續三年第一,國君躍升4位排名第二...
    數據顯示,在2019年證券公司年度資產管理業務收入排名方面,東方證券位列第一,去年實現資管收入17.10億元;國泰君安排名第二,實現資管收入15.64億元;華泰證券位列第三,實現資管收入15.52億元。
  • 吳曉靈: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應「寬嚴相濟」 發展資本市場與是否...
    實際上,資管行業的規範,也會讓資本市場的發展受益。吳曉靈認為,資管新規允許合理地把各家資管組織在一起,資管產業鏈上的機構可以互相分工協作,但不能層層加槓桿,甚至規避監管。從這個層面來看,對解決2015年股票市場異常波動的資管產品方面引發的問題,資管新規是立竿見影的。
  • 鑫源資管為何受到眾多用戶的青睞?
    新冠疫情的肆虐,讓全球經濟發展都受到波及。據統計,93%的經濟體GDP呈現出萎縮態勢,其中53%經濟體的經濟萎縮幅度超過6%,預計全球經濟2020年萎縮4.4%。可以說這場疫情給全中國、全世界以及各行各業都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在宏觀經濟環境持續低迷的環境下,如何讓手裡的資產保值增值,相信是多數人所關注的。而資產管理機構的出現,無疑讓這一切成為了可能。
  • 中泰資管公募業務成雞肋,章飈卸任董事長
    原創新經濟IP新經濟e線今天新經濟IP「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上述這句話或許正好可以用來形容中泰證券(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泰資管)當下公募業務的處境。在資管行業嚴監管、去通道、降槓桿的背景下,這也是當年獲批的唯一一張券商系公募牌照,中泰資管由此成為第13家獲得公募牌照的券商系資管。在三名發起人股東中,中泰證券控股並持有其60%股份。不過,章飈治下的中泰資管在拿下公募牌照之後,旗下業務並沒有突飛猛進,相反卻漸呈「雞肋」之勢。
  • 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 釋放什麼信號?
    為做好過渡期存量資管業務整改工作,金融管理部門將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夯實金融機構主體責任,在鎖定存量資產的基礎上,繼續由金融機構自主調整整改計劃,按季監測實施,切實防範道德風險。推進金融市場發展,提升新產品接續能力,引導資管行業為資本市場提供長期穩定資金支持。
  • 9.3億資管損失誰來擔?這家券商的回答亮了
    曾經的「王牌」投行業務接連陷入兩起資本市場大案而元氣大傷;如今另一重要業務資管業務又頻頻踩雷。據券業觀察不完全統計,西南證券2019年因資管業務陷入多起糾紛,涉案金額合計高達近30億元。新年伊始,西南證券迎來一個好消息,一隻踩雷近10億元的資管計劃糾紛案勝訴,但勝訴方似乎有點高興不起來。
  • 華泰資管踩雷短期債券跌幅超10% 缺少資深基金經理坐鎮
    相關數據顯示,有多隻基金持倉華晨汽車相關債券,其中包括華泰資管、東方基金、工銀瑞信等公司旗下基金,而淨值下跌最為嚴重的是華泰資管。  踩雷華晨受重創  短債跌幅超10%  10月23日,華泰資管發布旗下基金持有債券調整估值的公告,公告中顯示自2020年10月23日起對公司旗下基金所持有的華晨汽車發行的17華汽01等債券進行估值調整。
  • 摩根資管王瓊慧:繼續押注下一個100年 看好兩大主題
    摩根資管王瓊慧:繼續押注下一個100年 看好兩大主題】摩根資產管理中國區總裁王瓊慧表示,中國已成為全球資產配置的重要市場,中國資管市場還有很大增長空間。摩根大通明年將迎來在中國的100周年,現在考慮的是下一個100年。對摩根來說,在中國市場不是「打一場短仗」。
  • 四天兩度「放風」,資管新規延期,央行怎麼說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央行:在討論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表示,2018年4月資管新規出臺以來,資管產品實現了平穩有序轉型,總規模穩中有降,整體風險持續收斂,實體經濟融資沒有受到存量業務整改的影響。從兩個方面看,一方面是資金脫實向虛、自我循環的現象得到遏制,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持續壓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