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邊塞詩,盪氣迴腸,有首詩寫天山,卻不是新疆的天山

2020-12-21 新疆人文風物

大家都知道李白出生在碎葉鎮,就是現在的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的古城,在唐朝碎葉、疏勒、龜茲、焉耆被稱為西域四鎮。長大後到了中原,曾在長安隱居,他性格放蕩不羈,喜歡遊走在祖國的大好河山,特別是關注邊疆的戰事,他一生寫了不少的邊塞詩,詩句裡流露出戰爭、思鄉、人性、殘酷、悲傷等情感。

《關山月》,這首著名的詩,就是描寫的西域戰事的情景: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徵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這首詩的意思是:夜幕降臨,一輪明月從天山升起,穿行在蒼茫的雲海之間。浩浩蕩蕩的長風吹越幾萬裡,吹過將士駐守的玉門關。當年漢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覬覦青海大片河山。這裡就是歷代徵戰之地,出徵將士很少能夠生還。戍守兵士遠望邊城景象,思歸家鄉不禁滿面愁容。此時將士的妻子在高樓,哀嘆何時能見到遠方的戍邊親人。

有不少也許不知道,這首詩中的「天山」,指的是甘肅境內的祁連山,而不是新疆的天山,不要把祁連山誤認為是新疆的天山。詩中說到的「玉門關」,就是現在的甘肅玉門關。從漢朝時期,當年漢高祖徵戰西域,曾被困於白登山。詩中的「胡」,有的說胡人,還有說是吐蕃,從「青海灣」看來,應該是吐蕃人,也許在唐朝,統稱西域廣大地區的土著人為「胡人」。

這首詩的前兩句「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詩描寫的景色及抒情。中間兩句「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徵戰地,不見有人還。」是說戰爭的殘酷,描寫的戰場的情景。重點是後兩句「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這是畫龍點睛之筆,突出了全詩的落腳點,此詩就是寫的邊塞將士思歸和閨婦思夫的內容及情感。

古代詩人,寫邊塞詩的不少,後面將為大家一一解釋,談談自己的看法,畢竟本人也曾是現代戍邊的將士之一,雖然不能想古人那樣行軍打仗,死守邊關,但從古詩裡能體會到古代將士戍邊的艱苦,以及戰爭帶給人類的殘酷現實。

生活在和平年代,固然很難從如今的現實生活中,體會冷兵器時代的邊疆及悲慘的境遇。畢竟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責任和要求,唐朝已過去了近兩千年,現代化帶給這個社會的不僅是和平時期,還有內在與外界的矛盾,無論處在什麼時代,「戍邊、思鄉、哀愁與苦難」,是一個永恆的話題。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指的是,無論是軍人,還是平民,只要面臨國家的滅亡,民族覆沒的危險,全民族全國都應該用行動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和忠誠。所以李白的這首詩,透露了一個不變的主題,那就是「愛國,愛國土,守護邊疆的安危,抵抗外來侵略,我們每個人都義不容辭。」

今天,就像武漢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一樣,這也是關係到國家與民族的興亡問題,一旦疫情蔓延到各個角落,各族人民也就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剛開始,很多人不重視,當犧牲了一些人之後,才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國家和社會各界人士紛紛奔赴武漢疫情重災區,伸出真誠的雙手,堅決抗擊這場來自「食客」引起的疫情,這是教訓,2003年的「非典」,同樣也是教訓,我們為什麼不總結教訓呢?當那麼多人的生命離去的時候,我們還不夠重視嗎?

作為古代的詩人,李白都能從現實中看透戰爭的殘酷,更能體會到戍邊將士的艱辛,以及家鄉親人思念邊關的丈夫等等。這是多麼悲壯,也是多麼讓人心酸,很多將士都犧牲在異鄉,犧牲在邊關的熱土……

本人只是有感而發,有不同觀點的朋友可以留言評論,謝謝!

相關焦點

  • 李白很豪邁的一首詩,開篇20字就氣勢橫絕,後人傳唱1000年
    李白的明月,李白的美酒,李白的劍氣,這些都攪混在一起,融入、貫穿到了李白的詩歌當中,無論他寫什麼,總是帶有一種傲然浪漫的氣息,所以李白的詩基本不會和其他人混淆,他的氣息,實在太好辨認。即使是邊塞詩,戰爭詩,在李白的筆下,也獨有一種出奇的色彩。他可以很雄壯豪邁,寫邊塞風景,戰爭全貌,也可以很細膩,寫徵夫思歸,怨婦思夫。
  • 從長安到天山,他走過唐代詩人走過的路,去看他們看過的風景
    如果有,他們最遠又去到了哪裡呢?詩人們最遠去到了哪裡這一問題可能無從考證,但他們在那時就有人到達過如今的天山地區了,比如岑參。這首詩在傳唱過程中又被稱為《渭城曲》。劉禹錫有《與歌者何戡》詩:二十餘年別帝京,重聞天樂不勝情。舊人唯有何戡在,更與殷勤唱渭城。何戡所唱的,就是王維這首詩。渭城就是鹹陽。絲綢之路起點距離鹹陽不過20公裡。
  • 原來是出自李白20歲前寫的詩
    網上有三句很流行的話:「林深時見鹿,海藍時見鯨,夢醒時見你。」這三句話,後兩句是網友原創,第一句卻是出自大詩人李白的一首詩《訪戴天山道士不遇》。這首詩寫於李白二十歲之年,李白十八九歲時,曾隱居在戴天山大明寺中讀書,這首詩大概就是那時所寫。古代詩人似乎很喜歡寫訪隱者、道士、僧人不遇這樣的題材,最經典就是賈島的《尋隱者不遇》,尋訪不遇,能突顯隱者、道士僧人的神秘感,同時,詩人也更能全心欣賞尋訪途中的美景,感悟哲思。
  • 李白的詩與月:回不去的故鄉,就像月亮|周末讀詩
    這兩句詩還存在一個懸案,即「床」的問題。今天的讀者會想,床能有什麼問題,床難道不是床?腦補這首詩的畫面大致如此:李白在床上,或坐或倚,看到床前明月光。很多書上也是這樣配圖的。乍看合情合理,細思很有問題。一是室內的地上不會結霜,即使李白可以天馬行空地說「白髮三千丈」,但不能說室內結霜。愁可以感覺有三千丈,室內如果很冷,即使只是心理上覺得冷,也可以說結霜,但此處說的是身體的感覺。
  • 「讀書札記之5」岑參,縱馬輪臺的邊塞詩魂
    百年徵戰,烽煙傳檄,有骨氣的文人投筆從戎,到邊塞建功立業。比岑參成名早些的王之渙、孟浩然、王昌齡、李頎、李白、王維、高適、杜甫等,都有邊關詩、塞下曲在坊間傳唱。「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些詩人寫的邊關,泛指幽、並、涼三州,離京城都不遠。
  • 浙江小夥自創「廢話體」詩走紅,自稱當代李白,網友:這能算詩?
    如今唐詩、宋詞開始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幾乎每個人都能背上一兩首,還有一些句子即便不知道作者,讀起來也是朗朗上口。比如這句:我有一壺酒,可以慰風塵。這句詩聽起來有一種立凡塵觀天下的雄偉壯志,但其實這句詩是錯的,正確的詩句應該為: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
  • 造物主賜給新疆的「仙物」,天山雪蓮渾身都是寶!
    ……清代趙學敏在《本草綱目拾遺》中這樣描述雪蓮:"大寒之地積雪,春夏不散,雪間有草,類荷花獨莖,婷婷雪間可愛"和"其地有天山,冬夏積雪,雪中有蓮,以天山峰頂者為第一"。一千多年前,唐代邊塞詩人曾這樣吟唱雪蓮。天山雪蓮是新疆的著名特產!天山雪蓮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長於新疆天山山脈海拔4000米以上的懸崖陡壁之上、冰漬巖縫之中。
  • 詩詞欣賞:「邊塞詩人」高適10首詩
    作為著名邊塞詩人,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 高適素以邊塞詩人著稱,詩風渾厚雄放,這首《除夜作》卻詩風平易自然,全詩沒有一句生僻字句和華麗詞藻,也沒有塞外風景和異城奇觀,都是淺近的口語,表達除夕夜的平常感受;卻將他鄉遊子真實的感受寫得淋漓盡致,感人肺腑。
  • 李賀的邊塞名句:大漠沙如雪,專家讀後卻質疑:一看就沒去過邊塞
    唐代是詩歌最繁榮的朝代,詩歌浩如煙海,一共有多少首呢?清康熙年間編輯的《全唐詩》中一共收錄了四萬多首,這其中,邊塞詩佔了兩千多首。由此可見,邊塞詩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詩歌題材,邊塞詩不僅總數很多,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徵就是邊塞詩中的名篇非常多。
  • 與元好問一起讀詩15:筆底銀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飯山前
    此詩前寫李白在飯顆山上遇見頭戴著竹笠的杜甫的重逢情景;末兩句可認為李問杜答,新穎別致,讓人感覺得到二者關係的親密。「總為從前作詩苦」似是玩笑之話而實為肺腑之言,這裡可能也暗喻自已也「為作詩苦」,也側面寫了杜甫「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錘鍊功夫來之不易,體現了李白與杜甫之間的真摯友誼。
  • 杜甫以詩寄情,贈詩十五首給李白,李白只回兩首!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說說李白和杜甫之間的故事,小編在讀書時,可是背了不少「李杜」二人的詩,想想就是一把辛酸淚。李白和杜甫一位「詩仙」一位「詩聖」,是唐朝甚至整個古代詩壇中最閃耀的兩顆星。杜甫在認識後李白後,寫了十五首詩給李白,杜甫對李白仰慕已久,但李白收到杜甫的詩,卻沒有都回復。
  • 10首精美絕倫的七絕詩,跨越千年而來!
    從軍行說起七絕詩,就不能不提王昌齡,這位盛唐時代的七絕聖手。王昌齡的七絕詩題材豐富,包括邊塞、離別、宮怨等。由於他和李白等人的努力,七絕才成為唐代流行的詩歌體裁之一,在七絕詩歌創作上他與李白齊名。先來欣賞一首王昌齡的邊塞詩: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首詩寫於王昌齡的青年時代。
  • 李白很豪壯的一首詩,贊一位「無名英雄」,僅僅28字流傳1000多年
    【臨其詩境】上面講到了盛唐,一直以來有觀點認為,宋朝政府是對文人最好的政府,寬廣的入仕機會,優厚的俸祿,以及不殺士大夫的祖訓,使得宋代的文人可以悠遊自在,養成一種從容和自信。盛唐時期,國力強盛,君主又熱衷於開疆擴土,銳意進取,這也吸引了一大批的詩人,或親身去往邊塞,或寫詩歌頌這豪邁偉大的時代精神。最為著名的邊塞詩人,有高適、岑參、王之渙等等。但今天,我們要欣賞一位不怎麼以邊塞詩著稱的詩人的作品,他的名字,叫李白。
  • 【戰城南】戰城南原文_戰城南注釋_戰城南賞析_李白的詩_親子寶典...
    整首詩大體可分為三段和一個結語。  第一段共八句,先從徵伐的頻繁和廣遠方面落筆。前四句寫徵伐的頻繁。以兩組對稱的句式出現,不僅音韻鏗鏘,而且詩句復沓的重疊和鮮明的對舉,給人以東徵西討、轉旆不息的強烈印象,有力地表達了主題。「洗兵」二句寫徵行的廣遠。左思《魏都賦》描寫曹操討滅群雄、威震寰宇的氣勢時說:「洗兵海島,刷馬江洲。」此二句用其意。
  • 梁羽生《七劍下天山》中的一首詞,難度極高,金庸古龍望塵莫及
    最先寫武俠小說的是梁羽生,金庸開始寫武俠,其實是被梁羽生「拉下水」的。在《新晚報》工作時,兩大傳統武術門派「太極門」和「白鶴門」舉行比武,《新晚報》獨家採訪報導,在這次報導中,報社發現了讀者對武術的熱情,於是開始連載武俠小說,由梁羽生執筆,《新晚報》因此銷量大增,武俠專欄引起了很大反響。主編等人注意到了金庸,眾人建議之下,金庸嘗試著寫武俠小說,開始發表了《書劍恩仇錄》,從此敲開了武俠小說的大門。
  • 讀了李白這首寫洞庭湖的詩,才知道詩仙的想像力
    李白愛山樂水,寫下不少有關洞庭湖的詩歌,「剗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都是當中極具想像力的名句,而其中最飄逸、具想像力的,還得屬《遊洞庭湖五首》中的其二。在這首詩中,他用短短四句,僅28字描繪出洞庭湖水月相映,美得不似人間的美好景象,令人無限神往。
  • 7月,新疆天山雪蓮祝你高考如意,金榜題名!
    天山雪蓮,一個神聖的名字,一種非常奇美的花,生長在新疆天山、阿爾泰山、崑崙山地區的懸崖峭壁上,或陡石坡地上,高原高海拔,零下20多度的嚴酷環境中,天山雪蓮異常堅強的旺盛的生命力長得枝高朵大,讓人無限敬佩。
  • 這首詩李白太瘋狂了,整首詩的每一句話都很瘋狂,尤其是後兩句
    李白,太白一詞,盛唐著名詩人,又名「詩仙」,他的詩歌形成了自己的流派,寫得很有魅力,如《望廬山瀑布》、《靜夜思》、《將進酒》等,他們都是著名的千古在唐詩中,每一個首都都是獨特而有趣的。然而除了這些詩,他還寫了很多張狂,尤其是那首《南陵別兒童入京》,整首詩氣勢恢宏,使感受到成為獨一無二的李白。白酒新熟山中桂黃雞秋正化肥。呼童燒雞喝酒,孩子們笑著穿衣服。高歌喝醉自慰,跳舞,為光輝而戰。為萬乘遊說還不早,鞭子橫穿馬背,遠走高飛。愚蠢的女人鄙視朝臣,餘亦辭家西入秦。仰望天空大笑,我們是蓬蒿人嗎。
  • 李白年輕時寫的一首詩,含蘊無窮,句句深情
    至於他的小弟杜甫更是對他仰慕不已,「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下面就分享李白年輕時寫的一首詩,含蘊無窮,句句深情。烏夜啼唐代:李白黃雲城邊烏欲棲,歸飛啞啞枝上啼。傳說李白在天寶初年到長安,賀知章讀了他的《烏棲曲》和《烏夜啼》等詩後,大為嘆賞,說他是「天上謫仙人也」,於是在唐玄宗面前推薦了他。能受到賀詩人讚美的詩作必然有其精妙之處,詩仙到底在詩中寫了啥?詩的大意是:黃昏時候,城邊的烏鴉將要歸巢了,歸來時還在樹枝上啞啞地啼叫。
  • 新疆天山雪豹——中國職業足球最正常的俱樂部
    不知不覺之間,新疆天山雪豹俱樂部已經成立了有6個年頭。 2014年的2月28日,新疆天山雪豹足球俱樂部正式宣布成立,在過去的6個賽季裡,新疆天山雪豹以新疆之名戰鬥,經歷了兩千多個日夜的風風雨雨,已經在這一片土地落地生根,成為了新疆職業足球的領頭羊,也給予無數新疆青少年追逐足球夢想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