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斯出生在紐約的貧民區,父母都是嬉皮士。從小就目睹著父母整天注射古柯鹼。後來她說,父母其實也很愛她,他們其實非常聰明,只是由於毒癮和由此引起的貧困才使他們沒有能力教養她們姐妹。為了吸毒,她母親偷她過生日的錢、賣過電視機、賣過她們姐妹的衣服、甚至在感恩節的時候把教堂給他們的一隻火雞也賣掉。
她母親的名言是「總有一天,生活會變好的」,然後每天要麼嘔吐被女兒照顧著,要麼繼續沉湎毒品,臂膀上布滿針孔痕。
因為父母廢柴、無人照料,莉斯經常被迫去垃圾桶裡找食物吃。她總是滿身蝨子出現在學校,因為身上異味和衣衫襤褸被人避而遠之、遭人白眼和欺負,慢慢地她去學校的時間少之又少,最後完全輟學了。
莉斯15歲時,母親發現自己HIV檢測呈陽性,她患上了愛滋病,後來很快就過世了。父親付不起房租被迫搬到流浪者收容所,她開始流落街頭。有時睡在這個城市24小時運行的地鐵上,有時睡在公園長椅上。
這個時候她頓悟到,「就像我媽媽以前那樣,我總是對自己說,『有一天我會搞定我的生活的』。可我媽媽直到死還是沒能實現自己的夢想。我明白了,我做出改變的時間要麼是現在,要麼就永遠不可能了。」
她重新進了學校。用2年時間完成了4年的課程。因為功課優異,她贏得了學校組織去參觀哈佛大學的機會。站在這所世界名校的校園裡,看著來來往往的學生,她想,是什麼讓這些人不同呢?也許並沒有,也許自己足夠努力,自己有一天也有可能進入這所學校。
可就算考得上,她也支付不起學費啊。剛好有申請紐約時報獎學金的機會,條件是寫一篇文章。她入選了,得參加一個最終面試,她連一件合適的外套都沒有,不得不找人去借了一件。然後毫無懸念的,她的面試演講打動了所有人,她贏得了獎學金,最終考入哈佛,畢業於2003年。—— 居然跟我同一年大學畢業!不過年級上比我大三歲。
她後來的成就包括:
不得不說,她的成功改命,這種徹底的逆襲,絕對是機率小之又小的個例和異數。但是她做到了。
細究下,還是可以看到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的交互作用。
客觀方面,跟這個國家的系統有關。當莉斯老是不去學校的時候,老師再三督促不成,報告了兒童保護組織。保護組織上門查看,發現家裡完全一團糟,父母是廢人,完全不能實施監護人的職責,便把她帶離這個亂糟糟的家,放在兒童收容所。
另一方面,公立教育完全免費,只要想上學,就還能上。母親死於愛滋病,父親進了流浪者收容所,她徹底淪為無家可歸的小孩,在地鐵、公園、偶爾同齡人家裡落腳。當她決定重新返回校園時,這所學校對於這個突然冒出來的學生只有一個要求,要監護人來學校見個面,提供一下聯繫方式和住址——如果連這個也沒有的話, 學校又得幹預,把她送到兒童收容所,這是她不想的。
為此她不得不去收容所找到廢柴爸爸,來學校完成這個僅此一次的任務。還好,她的父親做到了。
這一點,我不知道放在其它的社會,可能性有多大?
一個事實上無家可歸(她對學校隱瞞了這一點,就是為了不被送到兒童收容所去)的孩子,白天去學校上課,晚上到處打遊擊,周末還得去打工,—— 也可以被學校接納。
只要自己想,隨時都可以回去上學,有受教育、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這個在中國,肯定是不太可能。
在國內,會有學校接收一個這樣的流浪孩子麼?公立教育資源已是人擠人、資源短缺的狀態,私立教育資源更是需要雄厚的經濟實力。無論如何是沒有這個可能的吧?
在澳洲呢?土澳的公立教育資源也免費,對每一個本區域的適齡孩子開放,但是流浪、無監管人的孩子?我猜估計跟美國一樣,會讓上學,但是首先也得給你找到監護人或監護機構才行。
漏洞自然也是有的,畢竟沒有完美的體系。
她為什麼從兒童收容所逃出來,再也不想回去?就是因為裡面生存環境惡劣,青少年們拉幫結派、霸凌嚴重。
今天一幫人把一個女孩打得鼻青臉腫,第二天那個鼻青臉腫的女孩趁霸凌者在洗澡的時候,把強腐蝕性的潔廁液倒進她的洗髮水裡,莉斯就在洗手間裡目睹了一切,卻噤若寒蟬不敢發聲,女孩發出的慘叫成了她白天黑夜揮之不去的噩夢。莉斯自己被人無端澆滾燙的湯,她痛聲尖叫,周圍的人卻只哈哈大笑。
自身的因素這邊,她當然是個天資聰穎的人,這一點毋庸置疑。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讀書,且成績優異得可以進哈佛的。
她的父母,儘管廢柴,完全盡不了監護人的職責,但是於黑暗中也還是有那麼一點光亮的。她的母親,在墮入吸毒嗑藥的萬丈深淵之前給過她愛和歡笑(兒童期),父親(後來也死於愛滋病)鼓勵她閱讀 —— 他曾經從圖書館中偷書給她看,培養她對文學的愛好。這可能是父親「唯一」做對過的事。最重要的可能是,儘管廢柴,至少沒有什麼家暴的存在。父母只是廢,自己的生活都無法自理,別提照料孩子了。
我在看的時候,給糖糖一路解釋:
哈佛是什麼?
幾乎是這個星球上最好的大學。
她媽媽為什麼進醫院了?
因為她吸毒,身體壞了。
什麼是吸毒?
就是毒品。這個是有癮的,戒不掉的。(趁機說:一切讓你不能自控、上癮的東西都要遠離。比如你打的遊戲,如果你不能控制時間,那就不要玩。。。)
最後的感慨是,讀書真不在多,如果能吃透,也許一本就夠了。
比如莉斯,樓上老太太撿了一本大英百科全書,她不去上學,呆在家中就翻看那本書,以至倒背如流的地步。所以即使不去上學,她會期末考試的時候去參加考試,這樣來年可以升級。而她的成績,幾乎都是滿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