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家可歸到哈佛大學,她是怎麼做到的?

2021-02-28 雪梨媽媽健身徒步

莉斯出生在紐約的貧民區,父母都是嬉皮士。從小就目睹著父母整天注射古柯鹼。後來她說,父母其實也很愛她,他們其實非常聰明,只是由於毒癮和由此引起的貧困才使他們沒有能力教養她們姐妹。為了吸毒,她母親偷她過生日的錢、賣過電視機、賣過她們姐妹的衣服、甚至在感恩節的時候把教堂給他們的一隻火雞也賣掉。

她母親的名言是「總有一天,生活會變好的」,然後每天要麼嘔吐被女兒照顧著,要麼繼續沉湎毒品,臂膀上布滿針孔痕。

因為父母廢柴、無人照料,莉斯經常被迫去垃圾桶裡找食物吃。她總是滿身蝨子出現在學校,因為身上異味和衣衫襤褸被人避而遠之、遭人白眼和欺負,慢慢地她去學校的時間少之又少,最後完全輟學了。 

莉斯15歲時,母親發現自己HIV檢測呈陽性,她患上了愛滋病,後來很快就過世了。父親付不起房租被迫搬到流浪者收容所,她開始流落街頭。有時睡在這個城市24小時運行的地鐵上,有時睡在公園長椅上。

這個時候她頓悟到,「就像我媽媽以前那樣,我總是對自己說,『有一天我會搞定我的生活的』。可我媽媽直到死還是沒能實現自己的夢想。我明白了,我做出改變的時間要麼是現在,要麼就永遠不可能了。」

她重新進了學校。用2年時間完成了4年的課程。因為功課優異,她贏得了學校組織去參觀哈佛大學的機會。站在這所世界名校的校園裡,看著來來往往的學生,她想,是什麼讓這些人不同呢?也許並沒有,也許自己足夠努力,自己有一天也有可能進入這所學校。

可就算考得上,她也支付不起學費啊。剛好有申請紐約時報獎學金的機會,條件是寫一篇文章。她入選了,得參加一個最終面試,她連一件合適的外套都沒有,不得不找人去借了一件。然後毫無懸念的,她的面試演講打動了所有人,她贏得了獎學金,最終考入哈佛,畢業於2003年。—— 居然跟我同一年大學畢業!不過年級上比我大三歲。

她後來的成就包括:

不得不說,她的成功改命,這種徹底的逆襲,絕對是機率小之又小的個例和異數。但是她做到了。

細究下,還是可以看到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的交互作用。

客觀方面,跟這個國家的系統有關。當莉斯老是不去學校的時候,老師再三督促不成,報告了兒童保護組織。保護組織上門查看,發現家裡完全一團糟,父母是廢人,完全不能實施監護人的職責,便把她帶離這個亂糟糟的家,放在兒童收容所。

另一方面,公立教育完全免費,只要想上學,就還能上。母親死於愛滋病,父親進了流浪者收容所,她徹底淪為無家可歸的小孩,在地鐵、公園、偶爾同齡人家裡落腳。當她決定重新返回校園時,這所學校對於這個突然冒出來的學生只有一個要求,要監護人來學校見個面,提供一下聯繫方式和住址——如果連這個也沒有的話, 學校又得幹預,把她送到兒童收容所,這是她不想的。

為此她不得不去收容所找到廢柴爸爸,來學校完成這個僅此一次的任務。還好,她的父親做到了。

這一點,我不知道放在其它的社會,可能性有多大?

一個事實上無家可歸(她對學校隱瞞了這一點,就是為了不被送到兒童收容所去)的孩子,白天去學校上課,晚上到處打遊擊,周末還得去打工,—— 也可以被學校接納。

只要自己想,隨時都可以回去上學,有受教育、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這個在中國,肯定是不太可能。

在國內,會有學校接收一個這樣的流浪孩子麼?公立教育資源已是人擠人、資源短缺的狀態,私立教育資源更是需要雄厚的經濟實力。無論如何是沒有這個可能的吧?

在澳洲呢?土澳的公立教育資源也免費,對每一個本區域的適齡孩子開放,但是流浪、無監管人的孩子?我猜估計跟美國一樣,會讓上學,但是首先也得給你找到監護人或監護機構才行。

漏洞自然也是有的,畢竟沒有完美的體系。

她為什麼從兒童收容所逃出來,再也不想回去?就是因為裡面生存環境惡劣,青少年們拉幫結派、霸凌嚴重。

今天一幫人把一個女孩打得鼻青臉腫,第二天那個鼻青臉腫的女孩趁霸凌者在洗澡的時候,把強腐蝕性的潔廁液倒進她的洗髮水裡,莉斯就在洗手間裡目睹了一切,卻噤若寒蟬不敢發聲,女孩發出的慘叫成了她白天黑夜揮之不去的噩夢。莉斯自己被人無端澆滾燙的湯,她痛聲尖叫,周圍的人卻只哈哈大笑。

自身的因素這邊,她當然是個天資聰穎的人,這一點毋庸置疑。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讀書,且成績優異得可以進哈佛的。

她的父母,儘管廢柴,完全盡不了監護人的職責,但是於黑暗中也還是有那麼一點光亮的。她的母親,在墮入吸毒嗑藥的萬丈深淵之前給過她愛和歡笑(兒童期),父親(後來也死於愛滋病)鼓勵她閱讀 —— 他曾經從圖書館中偷書給她看,培養她對文學的愛好。這可能是父親「唯一」做對過的事。最重要的可能是,儘管廢柴,至少沒有什麼家暴的存在。父母只是廢,自己的生活都無法自理,別提照料孩子了。

我在看的時候,給糖糖一路解釋:

哈佛是什麼?

幾乎是這個星球上最好的大學。

她媽媽為什麼進醫院了?

因為她吸毒,身體壞了。

什麼是吸毒?

就是毒品。這個是有癮的,戒不掉的。(趁機說:一切讓你不能自控、上癮的東西都要遠離。比如你打的遊戲,如果你不能控制時間,那就不要玩。。。)

最後的感慨是,讀書真不在多,如果能吃透,也許一本就夠了。

比如莉斯,樓上老太太撿了一本大英百科全書,她不去上學,呆在家中就翻看那本書,以至倒背如流的地步。所以即使不去上學,她會期末考試的時候去參加考試,這樣來年可以升級。而她的成績,幾乎都是滿分。

相關焦點

  • 【感動】80後女孩從流浪女到哈佛博士 勵志故事感動英美
    【感動】80後女孩從流浪女到哈佛博士 勵志故事感動英美 歡迎訂閱手機青年報,移動用戶發送qnb到10658000,每天資費不到一角錢。
  • 風雨哈佛路:貧民窟女孩的哈佛逆襲之路
    坐落於世界之巔的頂尖名校說到世界著名的院校,美國哈佛大學是大部分人腦海中首先聯想到的答案。實際上,美國哈佛大學從創立到今日早已擁有長久的發展趨勢,從實力來看,它毫無疑問是全世界第一所高校。成為了全球無數學子心中最為崇高的殿堂級別的大學。
  • 哈佛大學思維題:小學生用時40秒出人意外,你能做到嗎?
    哈佛大學,歷來在全世界的高校排名中,都是十分靠前的。這無疑讓眾人對其津津樂道。然而,很多人把焦點聚集在了哈佛大學的教育管理方式以及教學硬體層面上,卻忽略了學生自身,要知道,哈佛大學之所能夠讓這麼多學子成功地踏出校園,不僅在於教育的環境,同樣也在於學生們自身的努力和拼搏。
  • 一部與學霸有關的電影——《風雨哈佛路》
    《風雨哈佛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一位生長在紐約的女孩莉斯(Liz)歷經各種人生磨難,憑藉自己的努力,最終考上哈佛大學的故事。母親染上了愛滋,為了戒毒和治病,她帶著姐姐去到爺爺家,留下莉斯和父親。而父親根本沒有撫養莉斯的能力,房租交不起,連溫飽也不能解決,而莉斯自己也消極逃學,隨後她被送入了教養院,而其父親也被送去了收容所。教養院裡充斥著髒亂、暴力,莉斯也不免受欺侮,但她只能苟且生活在這裡。好在後來莉斯還是去投奔了外公和媽媽,並去了新的學校上學,也結識了好朋友,算是開始了新的生活。
  • 父母吸毒的貧民窟女孩考上哈佛,你還有理由讓原生家庭背鍋?
    16 歲那年一無所有的她只能開始流浪街頭,但她最終靠著一定要改變命運的信念和堅忍不拔的努力,拿到獎學金考上了哈佛大學。莉絲的故事曝光之後,感動了成千上萬的人們,她被稱為「感動全美的奇蹟女孩」,並且成為了勵志演說家,為無數困境中的人們樹立了榜樣,帶去了希望。
  • 哈佛大學的「斯芬克斯之謎」
    在哈佛漫步,你就更能體會到此話不虛。建於19世紀的具有濃鬱的巴洛克風格和新古典主義特色的大紀念堂(Memorial Hall)是哈佛大學的標誌性建築,每當走到這裡,我總要頓足舉首瞻望一番,仿佛這是一座讀不盡的不朽的巨碑,令你不得不至此仰止。在它的南側,一路之隔便是有著365年歷史的「哈佛院子」(Harvard Yard),即哈佛大學最古老的校區。
  • 她是這個殺手不太冷的小蘿莉,4次獲最佳女主,哈佛大學真學霸!
    但是最值得一提的是,在繁忙的工作中,她高中畢業時得到了耶魯大學和哈佛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普通學生可以通過上補習班,或是想辦法調配到學習氛圍濃鬱的環境中,或是安心在圖書館求學。但是作為女星的娜塔莉·波特曼難以做到,於是採用了童星的學習方式,尋找私人家教,同時發揮主觀能動性。別小瞧私人教學,一對一的教學能夠更為精準地尋找到學業上的缺陷,我們所熟知的英國女王就從不去學校,一直採用的是私人教學的方式。
  • 與哈佛、MIT眺望的波士頓大學,具有哪些優勢
    波士頓大學,是查爾斯河畔的紅色傳奇,美國第三大私立研究型大學;學術聲譽一流,馬丁·路德金母校,畢業生就業率全球第六,是無數中國學生的夢校!半數居民是碩士,歡迎來到「博士屯」波士頓是眾多高質量大學的聚集地, 在這兒擁有約100所大學,其中30所有一定的影響力;除了大家熟知的哈佛、MIT、耶魯之外,還有包括塔夫茨大學、埃默森學院、伯克利音樂學院等頂尖學校。
  • 哈佛大學校長愈後談新冠疫情:挑戰性時代,哈佛是如何決策的?
    所幸目前也已康復,他通過哈佛大學公報(Gazette)分享了這段經歷。 拉普副校長負責召集該團隊,他們在全校範圍發動行政院長、副校長以及其他環境衛生和安全部門人員一起思考,如果病毒蔓延到波士頓,尤其是哈佛校園,我們該怎麼辦? 哈佛大學健康服務主任江阮(Giang Nguyen)也迅速地組建了一個科學顧問小組。我們還有幸擁有教務長艾倫·加伯(Alan Garber),他不但是醫生,還是一位經濟學家。
  • 世界名校排名前100大學名單——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是美國本土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投資移民,為了紀念在成立初期給予學院慷慨支持的約翰·哈佛牧師,學校於1639年3月更名為「哈佛學院(Harvard College)」,而1780年哈佛學院正式改稱「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哈佛大學由十所學院以及一個高等研究所構成,坐擁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大學圖書館系統。
  • 哈佛大學:「幸福邏輯圖」
    根據哈佛大學心理學研究發現,我們覺得我們是否幸福,其實是很主觀的。
  • 哈佛大學博士、國內一流大學副教授辭職去街道辦工作?果然又被罵了!
    第一次聽哈佛大學博士,而且已經在一線從事科研教學多年的副教授,辭去教職,到街道辦當一個副主任。 哈佛大學博士階段: 2003年開始,羅林姣攻讀哈佛大學物理系博士,專業和實力都沒得說。 從發表的期刊上來看,她在讀博期間順利發表了兩篇一作。 雖然影響因子不高,但兩篇文章的引用數量都超過了50。
  • 一個父母吸毒、15歲就開始流浪的小女孩,是如何考入哈佛的?
    1980年,她出生於紐約市布朗克斯區,父母常年吸毒,15歲時她便無家可歸。在居無定所、流浪街頭的日子裡,她用兩年時間完成了高中四年的學業,並獲得「《紐約時報》一等獎學金」,最終進入哈佛大學學習。莉絲還曾獲得「白宮計劃榜樣獎」、脫口秀女王奧普拉·溫弗瑞頒發的「無所畏懼獎」,被評為「美國當代傑出年輕女性」,受到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的召見。
  • 戈鯤化:登上哈佛講臺的中國第一人,哈佛大學的第一位中國教授
    留洋海外,登上哈佛講臺在1879年,也就是光緒五年,美國駐牛莊領事官鼐德代表哈佛大學邀請他去擔任哈佛大學中文教習一職,為期三年,戈鯤化同意了。於是,經過了五十天的行程,戈鯤化一家到達了美國紐約,之後前往波士頓劍橋城開始了他在哈佛的三年教學生涯。
  • 一本好書 | 莉絲·默裡的《風雨哈佛路》
    《風雨哈佛路》作者莉絲·默裡1980年出生於紐約市布朗克斯區,父母吸毒,15歲的莉絲無家可歸。她在居無定所,流浪街頭的日子裡,用兩年時間完成了高中四年的學業,以全優的成績考入哈佛。這本書的講述的是她與命運抗爭的故事。
  • 哈佛大學的錄取條件與入學要求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成立於1636年,是北美第一所,也是英語世界第六所高等學府,位於美國東部小城劍橋市,臨近波士頓,是美國八所常春藤盟校之一,被譽為是世界高等學府的典範。綜合錄取率5%。下面就和選校帝了解一下哈佛大學的錄取條件與入學要求,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透視美國性侵案|跨越37年的哈佛性醜聞:大學的進步與彷徨
    2018年年初,一名教授的醜聞震動了美國哈佛大學。2月到3月,哈佛大學政治學系資深教授豪爾赫·多明格斯(Jorge Domínguez)被曝從1981年開始,在過去37年中持續對該校數十名女學生和女教授進行性騷擾。醜聞覆蓋時間之長、受害人數之多都使其成為美國學界近年來類似指控中的大事件。
  • 人民大學法學院與哈佛大學法學院籤署合作交流協議
    4月19日,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代表團訪問哈佛大學法學院,哈佛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安守廉(William Alford)教授代表哈佛大學法學院與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韓大元教授共同籤署兩院合作交流協議。訪問團成員包括法學院學術委員會主席朱景文教授、證據法研究中心主任何家弘教授、副院長時延安教授和人權項目主任陸海娜副教授。
  • 哈佛大學博士,985大學副教授應聘街道辦,網友:這也太浪費了
    她本科畢業於中科大少年班,這在國內是絕不遜於北大、清華的存在;又去哈佛大學讀了物理系博士、博士後,畢業後回國擔任南大物理系副教授。物理系啊,不是語言、經管這種相對大陸的人文社科學科,跟《生活大爆炸》裡的謝爾頓同一個學科,你能想像謝爾頓去街道辦當副主任嗎?
  • 普莉希拉·陳 | 當她準備從哈佛退學時,是一個孩子讓她改變決定
    2016年,普莉希拉又成立了一間非營利機構The Primary School,提供從學前班到12年級的教育。以前,遇言姐對普莉希拉的印象是:哈佛學霸、兒科醫生、富豪之妻,一個典型的,依靠自我塑造實現美國夢的難民家庭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