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入正文前,先來個小測試:
H.E.A.T喜燃、MAGIC COLORING幻彩師、ONLY WRITE獨寫、BOOM FRESH……這些「新式」美妝集合店,你聽說過嗎?了解有多少呢?
7月17日,柚子叭叭專欄對上述門店進行了相關報導,(詳情連結請戳《柚子叭叭|「美妝雜貨鋪」成香餑餑,新「玩家」怎麼長得相像?》)對此業態未來的發展,柚子不予置評。
但不可否認,這一模式,最近非常「吃香」,且從空間設計、產品選品、體驗服務等方面對於一般日化門店而言,是有一定借鑑意義的。
…………我是正文分割線…………
猶記得,今年五月底,柚子去金華永盛廣場一樓,打卡了兩家毗鄰且同時營業的化妝品店,即國貨美妝集合店THE COLORIST調色師和完美日記線下體驗店,彼時,兩家門店客流人數相當。
△開業時的人流兩個月後,柚子再次經過,發現進店的消費者少了許多。
不論是現象級的單品牌店——完美日記,還是擴張速度非常快的美妝集合店THE COLORIST調色師,好似進店客流都有所下降,這許是因為疫情的影響尚未完全消散。
△開業時的人流不過,這一現象卻讓不少行業人士,發出「在同一樓層,究竟是開單品牌店好,還是集合店好」的疑問。
單品牌店VS集合店,
你pick哪個?
「單品牌店?還是集合店?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從品牌力/產品力的角度來說,與傳統美妝集合店相比,有沉澱和有流量的單品牌店似乎更具吸引力,因為普通的化妝品集合店已不太能滿足當下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而以品牌方自身產品為主導的單品牌店則憑藉其品牌力、產品力以及場景化的體驗,受到了新一代消費者的認可。
這一興起於國外的零售模式,吸引了諸多中國化妝品品牌的入局,雖然有資料顯示,目前中國化妝品單品牌店仍處於「初成長期」,但這一模式早在2016年便已經迎來其「爆發時刻」。
彼時,於2004年開出其第一家單品牌店的本土品牌植物醫生門店數量突破2500家,目前其在國內315個城市擁有3500餘家;
以面膜為切入點,此後專注面部護理的樊文花亦有2000左右的門店;
而後在2017年,吸引了更多國產品牌的入局,如珀萊雅、自然堂、膜法世家等均開始布局單品牌店;
2018年擁有近500年文化底蘊的片仔癀化妝品亦宣布推出片仔癀化妝品體驗店……
那麼,近年來勢頭發展不錯的單品牌店,在疫情期間,表現如何呢?
以單品牌店數量已突破4000家的樊文花面部護理連鎖為例,專注面部護理的它,不靠推廣,靠著產品、體驗等實現了口碑裂變。
去年12月5-25日,全國38城,新增58家門店,去年12月26日到今年1月18日其擴張速度亦未停止,全國32城新增41家門店,此外,其在後疫情時代的消費更是逆勢復甦,消費人數增長329%。
這一系列數據,無疑是在為單品牌店的「實力」站臺。但個例或許會具有片面性,我們再來聽聽行業人士的說法。
上海秉坤數碼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服務官楊剛表示,後疫情時代,他更看好單品牌店。
在他看來,疫情對美妝的影響目前已經在減弱,數據顯示,線上大盤仍在增長,只是增速下滑;而線下生意大盤已於5月份恢復到八成到八五成。
之所以pick單品牌店,是因為在疫情期間,單品牌店展現了其較強的抗風險能力。
△上海秉坤數碼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服務官楊剛據楊剛透露,單品牌店普遍恢復到九五成甚至更多,且在線下領域,主營單品牌店渠道的部分頭部品牌與去年同期同比,都有了個位數增長,恢復起來比主營集合店渠道的品牌快得多。
此外,他還表示未來,品牌都將擁抱線上線下全渠道經營,撇開所有品牌都會重金投入的各類線上渠道,因此在線下領域,會更看好單品牌店渠道。
不過,柚子發現,相較於大抵是去年開始興起的「新零售物種」——新式美妝集合店,單品牌店卻又稍有遜色,一個是單一品牌店,一個則是多品牌集合店,顯然,之於消費者後者的可選擇性更多些。
再加之新式美妝集合店,紛紛發力顏值、設計、新零售以及全新沉浸式的美妝體驗場景等的「花式」打造,對比之下,單品牌店似乎「略顯單薄」。
且從品牌消費群體來看,單品牌店的受眾會因產品本身的目標群體而有一定程度的限制。
如今單品牌店面臨的形勢是,前有傳統美妝集合店,後有新式美妝集合店,且正處於風口的後者目前是各種相似的「店鋪」遍地開花,搶佔市場份額,許多消費者都因「嘗鮮感」被圈粉分流,假如其產品力和服務力又強勁,那麼,正處於「初成長期」的單品牌店要在這一所謂「新零售物種」/新興業態中突圍而出,謀求發展,可謂是步履艱難。
外系單品牌店遇冷,
國產機會來了?
單品牌店這股風潮,颳了不止三五年。
但與此同時,實體店也颳了幾年的「關店風」,目前似乎仍沒有停下來的勢頭,且囿於疫情,國外的一些單品牌店陸續宣布「閉店」,或退出中國市場。
早在2018年8月,韓國化妝品巨頭LG生活健康旗下的菲詩小鋪,就已宣布撤離中國。
而韓國另一「模範型」的單品牌店——悅詩風吟,在在2019年關閉40家虧損門店後,於今年4月份宣布,2020年計劃再關閉至少90家在中國的虧損門店。
據悅詩風吟母公司愛茉莉太平洋透露,虧損的門店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不難發現,被諸多企業當做「範本」的單品牌店,也開始逐漸顯示頹態。
猶記得去年柚子受邀參加成都太古裡悅詩風吟旗艦店,即悅詩風吟自然新生館開業典禮時,接收到的迅息是,煥新升級的悅詩風吟,要持續發力並加碼中國市場。
未曾想,發展速度和門店設計,讓無數對單品牌店持觀望態度的美妝品牌望而生畏的悅詩風吟也「遇冷」了。
此外,柚子還了解到,其他韓系單品牌店,如伊蒂之屋、菲詩小鋪、謎尚、自然樂園、思親膚、得鮮等,也都出現了加盟店鋪關店數量增加的情況。
有業內人士總結道:「鐵打的地段,流水的門店」。
也有開單品牌店的朋友看到此現象後對柚子說:「我還沒有進入我想進的所有商場,開單品牌店我還有很多機會,你瞧,我們同行業的人(國外品牌)都在關店,也有的是退出中國市場了,這可不就給了我很多機會麼?」
或許,在韓系單品牌店遇冷的情況下,國內單品牌店的發展機會來了。但這是有前提的,比如對於在國內已經「摸爬滾打」且發展不錯的品牌單品牌店而言,有沉澱有體量無疑是個不錯的發展助力。
不過,雖然植物醫生、樊文花、婷美小屋、老中醫,以及22年專攻蘆薈垂直領域細分市場芭芭多等都有沉澱,但隨著蛋糕越來越大,吃過一波紅利的它們,近年來也受到了電商渠道、新入局單品牌的「實力品牌」、新零售物種等的衝擊。
而對於滿懷信心或者跟風入局的「新生派」而言,單品牌店模式的探索亦是道阻且長。
但這卻擋不住開單品牌店的「熱情」,甚至有業內資深人士預言,到2020年,化妝品單品牌店這一業態預計將佔到化妝品零售規模的5%以上。
有發展前景就會不斷有入局者。
在今年美博會期間,柚子就發現不少品牌開始在布局或主推單品牌店。
「在上半年五月一日的時候,我們就在上海推出了一家單品牌店——COGI高姿美肌專研體驗館,希望通過這一個種子的播種,在未來2-3年內,能夠開花結果。」上海新高姿副總經理兼營銷中心總監張磊在接受採訪時如是透露。
△上海新高姿副總經理兼營銷中心總監張磊與此同時,柚子還在美博會期間發現,果本的展會打造成了一家果油護膚體驗店,展區主要著重體現客戶體驗服務區和線上線下新消費模式的呈現。據悉,在2017年6月份果本就已推出了單品牌店。
2017年推出第一家單品牌店的一葉子,則計劃2020年在全國各大購物中心開設2000多家單品牌店,而在去年正式推出品牌體驗店的水密碼,則表示在未來3年內達到600家門店的規模。
這不由得讓柚子想起,線上彩妝「黑馬」——完美日記在去年「轉戰」線下時透露,三年擬開600家線下店,2020年6月24日,其第100家店落戶上海,依然是體驗區佔大頭。
類似的案例不勝枚舉。
那麼,為何它們都在布局單品牌店?
張磊和其他受訪者都不約而同地表示,包含「產品+服務」的單品牌店可以直接參與消費者溝通,進而強化品牌形象。
在入局者眼中,單品牌店必然是品牌未來的一大發展趨勢,除了深耕品牌之外,還可創新地打造店鋪沉浸式體驗感,單品牌店,未來可期。
如果是你做選擇的話,單品牌店VS集合店,你會pick誰呢?
「柚」建議:
1. 單品牌店位置選擇,建議是在購物中心,或者商圈街邊店,可有效增加客流。
2. 在裝修設計上,既要結合品牌調性又要考慮當下主力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畢竟不是只供觀光展示品牌自身的「博物館」,而是需要「恰飯」的生意模式。
3. 模式應不止於單品牌店,可嘗試聯動。比如,林清軒就聯合三潤集團旗下女裝品牌尚約SUNVIEW,推出聯營門店,即類直營新模式,兩家門店相同,消費者可邊購買衣服邊選購護膚品及進行體驗相關護膚服務。
有數據顯示,7月18日開業當天林清軒銷售額達8.8萬。數據是最有說服力的,或許這一模式就是單品牌店發展的其中一個機會。
……
更多好文推薦
華南美博會觀察:危機讓美妝行業更有意思
有贊:後疫情時代,美業轉型線上經營新法則
如何開展數位化轉型?供應鏈平臺化、回歸服務本質是方法
靠人設、私域運營 她將1個500人會員群最低年產值做到6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