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多年「雕刻」傳承不斷的曲陽,隸屬於河北省保定市,位於保定市西南部,太行山東麓,於始皇元年(公元前221年)始置曲陽縣。自西漢始,曲陽既有石工用大理石雕刻碑碣等物,歷經二千二百多年,精益求精,已獨具風格。1995年被國務院正式命名為「中國雕刻之鄉」,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隨著曲陽雕刻的不斷發展,已與旅遊融為一體,這不僅僅是曲陽的雕刻藝術品遍布各地的旅遊景區景點、廟宇殿堂、藝術廣場,曲陽雕刻業已形成的「一城一線三小區」(一城:東方石雕城;一線:曲新公路沿線; 三小區:羊平、文德、黨城)和雕刻走廊、雕刻廣場、雕刻藝術宮等都成為曲陽旅遊必去之地。不過,曲陽可不只有這些,曲陽的旅遊景區也是很有特色的。
虎山風景區。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曲陽縣最北部,與著名的古北嶽恆山相連,因其山頂的一塊巨石頗似蓄勢待發的猛虎而得名,主峰「三尖梁」海拔1100多米,景區面積達20多平方千米。虎山自然生態保持著原汁原味。主要景點有鳥鳴澗、求水廟、金水泉、三連瀑、神仙瀑、許願樹、空中草甸、三尖梁、淘金洞、礦工生活區等。
景區內的「淘金洞」與眾不同,它不是天然洞穴,是古代淘金遺留下的人工洞穴,深達幾百米的就有多處。洞內形態各異的雕塑和古淘金器具向遊客訴說著諸多淘金文化和歷史;「金水泉」常年湧水,上下翻騰,一年四季冬溫夏涼;「神仙瀑」水位落差高達40於米,景色壯觀;「許願樹」是一棵樹齡高達800餘年的古樹。
淘金文化是虎山景區的主題定位,也是虎山的特色之一,在全國景區中獨此一家。
曲陽北嶽廟。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曲陽縣城西部恆州鎮北嶽路2號。北嶽廟始建於南北朝北魏宣武帝景明、永平年間(500——512年),唐稱北嶽安天王廟,宋稱北嶽安天元聖帝廟,元稱北嶽安天大貞元聖帝廟,到明時改稱為北嶽廟,是皇家祭祀北嶽恆山之神而建的一座廟宇。
北嶽廟建築格局呈坐北朝南的「田」字形,採用以中軸線為主,兩廂對稱的傳統建築形式。廟內主體建築德寧之殿在中軸線北端,往南依次建有飛石殿、三山門、凌霄門、御香亭、朝嶽門、牌坊、石橋等。德寧之殿是我國現存最大的元代磚木結構建築,殿內東西兩壁有唐代畫聖吳道子的《天宮圖》,兩幅畫各高8米,長18米。東壁畫為《雲行雨施》,繪有眾多天神興雲布雨普降甘霖,為民造福的形象,最大的人物高3.3米;西壁畫為《萬國鹹寧》,畫的是眾天神完成任務後偃旗息鼓、得勝回宮的情景。其中「飛天神」是壁畫之精華所在,肌肉粗健、相貌猙獰,又被稱為「曲陽鬼」。兩幅壁畫73個人物個個形神兼備,栩栩如生無一雷同。
北嶽廟現已成為一座內涵豐厚的文化藝術殿堂,集古建、繪畫、書法、石雕、定瓷等藝術於一身。
曲陽縣還有靈山聚龍洞、孟良河遺址、間磁村定窯遺址、濟瀆巖摩崖石刻、修德寺塔、行善寺及鬷假樓、八會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