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但戰爭並沒有結束,有的偽軍卻拒絕投降。當時駐在山東臨沂城的四千偽軍繼續頑抗,2萬八路軍用一個月才攻下此城。
這支偽軍的頭子叫王洪九,出生於1906年,山東省臨沂市沙溝崖村人,先後就讀於山東省立臨沂中學、濟南軍官學校,擔任國民黨臨沂專署保安司令期間,曾大肆屠殺革命群眾,後來投降日寇,成為偽軍。
日軍投降前,王洪九是偽沂州道皇協軍的負責人。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歷時八年的抗日戰爭取得了徹底勝利。1945年8月16日,駐守臨沂城的日軍逃往棗莊,這個城處於八路軍包圍之中,但偽軍不降。
臨沂是隴海鐵路以北的軍事重地,是魯南、魯中和濱海三個抗日根據地的聯繫樞紐,也是偽沂州道尹公署駐地,在日軍撤走後,王洪九撕下了「沂州道皇協軍」的旗號,投靠國民黨軍,拒絕向八路軍投降。
當時臨沂城內的偽軍只有四千餘名,但臨沂城的城高牆厚,兩層城牆高15米,厚12米,上面能跑汽車,還有3層火力網、6米的護城河。王洪九倚仗的是日軍留下的大量武器彈藥、幾十萬斤糧食和堅固城防。
為了徹底殲滅這支偽軍,1945年8月17日,山東軍區調集四個團的地方部隊對臨沂發起進攻。不過因為此城的防禦工事實在是太堅固,八路軍又缺少重武器,打了十多天,八路軍始終都無法前進一步。
山東軍區司令員羅帥非常焦急,他決定集中3個主力團、1個地方獨立團協同作戰,發起總攻,並派山東軍區參謀處長李作鵬到前線指揮。臨沂城外已經集結了2萬八路軍,把臨沂城團團圍住。敵軍仍利用高牆深溝,拼命頑抗,戰鬥進入到白熱化階段。
八路軍攻城部隊總結前段時間攻城受挫的原因,詳細分析各種情況,決定選擇在城西北角用坑道作業的方法,經過8晝夜,挖出了100多米長的坑道,埋進了2000公斤炸藥。1945年9月11日,在打了近一個月後,八路軍終於攻進了臨沂城內,經過十多個小時的巷戰,殲滅了這支負隅頑抗的偽軍,可惜讓王洪九獨自化妝逃跑了。王洪九在全國解放後逃到了臺灣,度過餘生,1979年去世,時年7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