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元璐書法,古拙奔放

2021-02-08 坦腹齋



倪元璐(1593—1644)丨字汝玉,一作玉汝,號鴻寶,浙江上虞(今紹興市上虞區)人,明末官員、書法家。明天啟二年(1622)進士,歷官至戶、禮兩部尚書,書、畫俱工。


        觀倪元璐作品,大多彰顯出老拙之意態,表現出稚拙之趣。由於晚明尊碑意識產生,對倪元璐書風的形成有著巨大的影響,致使倪元璐對二王帖學的傳統模式由親和到冷落再到反叛。同時,也使明代書法從優美走到了壯美。

        「拙」,與工巧相對應,不求工穩平整、精美與含蓄的美。倪元璐書風相較於其它任何時代更突出尚質與尚意的特點,不斤斤計較於技法的完美與精細,只求精神與神採,表現出「大巧若拙」之美。

        再有倪元璐特殊的生活境遇,使其內心的矛盾、痛苦、壓抑的激奮發洩,具於毫端,或是由於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忠義之氣,臨於筆墨」,表現出「拙」、「厚」、「古」為突出特徵。

        由此,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倪元璐書風的形成,是在尊碑意識的基礎上,帖學與金石學的一種結合,是以帖為基,以碑為輔,最早向碑學習,帖中含碑的範例。

草書蘇軾七律詩 扇面 泥金紙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行草書  賀文文起宮相舉子詩 扇面金箋

安徽省博物館藏

草書  瀾園招飲詩 扇面泥金紙本 17×52.5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行書  謝翱五律詩軸 綾本 157.1×41.5cm 

上海博物館藏

草書  故人隔天風五言律詩軸綾本

169×40cm  山西博物院藏

「章華宮人夜上樓」七言詩軸  紙本行草書

134×50.8cm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行草「共曉承明貴」五言律詩軸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行草書題小桃源圖詩軸 絹本

133.7×41.9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題畫行草詩軸》130.3×41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草書  節錄吳都賦詩軸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行書  杜牧贈李秀才是上公孫子詩軸 紙本

128.5×93.1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行草書  體秋之一五言詩軸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行書  「已作不棲鴉」五言律詩 紙本

130.2×60.4cm  上海博物館藏

行書  七律詩軸 何創時書法藝術館藏

草書  節錄左思「蜀都賦」草書軸 綾本

156.5×49.5cm 日本兵庫黑川古文化研究所藏

劉鉅溟過訪書札 行草書

行草  「共曉承明貴」五言律詩軸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行草書  體秋之一五言詩軸 紙本

158×73.5cm 西泠印社藏

行書  致臺翁手札

行草書  自作有感五言詩軸 綾本

150.5×49.1cm  浙江省博物館藏

草書  自書卜居詩軸 綾本

171.3×52.5cm  四川省博物館藏

行草  自書舊作訪客出春明門之一詩軸 綾本 

125×49cm  湖北省博物館藏


疫情猖獗,祝您健康!!

目前10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坦腹齋主人 張大拙微信  zdazhuo

—— 熱文推薦 ——

青衣,豈止於美?

魯迅先生的篆刻情節

男人為什麼永遠搞不懂女人?

張大拙花鳥畫精品微信特賣(九)

張大千一生中重要的十位女性

相關焦點

  • 倪元璐能書能畫,風格多變個性十足,書法作品既秀雅又樸茂
    倪元璐為人清正,有忠義之氣,骨鯁氣剛,倪對當時宦官專權兼掌東廠,魏忠賢又不斷打擊東林黨人極為憤慨,並上奏皇帝為東林黨人伸張正義,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陷京城,倪元璐聞之,遂束帶向闕,謝畢天子,以帛自縊身亡,以示忠心曰:「以死謝國,乃分內之事。死後勿葬,必暴我屍於外,聊表內心之哀痛。」卒年五十二。
  • 真名士自風流——張伯英書法樸實秀逸、古拙自然!
    仁廣善詞章,尤喜書法,手不釋管。伯英幼承庭訓,弱冠時詩文、書法已嶄露頭角,伯英與其叔張從仁(字雲生)年齡相若,幼年時一同就讀於蕭縣李輔中家之私塾,受業於徐葵南先生,與其子徐樹錚(字又錚)為同窗好友。塾師張永偉傳教導,又跟隨其外叔祖陳遜齊研習書畫,後師從徐南葵,桂中行,馮煦等。
  • 這四位先生不僅書法技藝高超,而且博學多才,還能開方救人
    原名子平,字微昭,晚年自署劭翁,浙江平湖人,書法家、書法教育家。陸先生是名副其實的全才,甲骨、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都有相當高的造詣,曾經在聖約翰大學、浙江大學、杭州大學等高校任教,是現代高校書法教育的奠基人。諸樂三先生,1902年—1984年,享年83歲。
  • 康有為推崇的劉墉書法是醜書嗎,陳忠康:寫得太漂亮,不是好兆頭
    「書當以人傳,不當以書傳」,意思是首先看到這人德藝雙馨,再去看書法,找取法、出處,書法學習的經歷、成熟過程,流傳於世的理由等等。比如明代,倪元璐與黃道周、王鐸三人是同年考中的進士,前兩者後來在明朝滅亡時殉國,王鐸卻做了貳臣。王鐸的書法成就極高,這是有目共睹的。一路從二王到米芾,筆筆經典,並且匠心獨運,自出機杼。在日本,有大量的王鐸真跡,在書道界,他是神一般的存在。
  • 明代一位頂級書法大師,其狂草技法已臻化境,連王羲之都比不上!
    在中國書法史上有一種「從眾」和「英雄史觀」,當被這種觀念所左右的時候,你就很可能一葉障目而不見泰山。學習書法也有「先專後博」與「先博後專」的說法,不管哪一種說法,都有其道理,也並不是絕對的,學書法「專」與「博」都是需要經歷的過程,沒有「專」,你的「博」就沒有意思,沒有「博」,你的「專」就會很蒼白。
  • 他把毛筆與硬筆融為一體,書法雄健豪邁、勁逸奔放,為書壇一絕
    姜東舒小楷書法集硬筆書法與毛筆書法的視覺區別在於筆畫的粗壯或纖細,有如去其肉筋存其骨質,也是書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毛筆書法一樣,硬筆書法分硬筆書法藝術和實用硬筆書法,前者主要是強調藝術性,後者主要是強調實用性。
  • 剛健秀挺·神韻雅逸—品讀翟保雪的書法藝術
    中國書法歷經數千年的傳承發展,在中華文明中佔據十分重要的位置。書法藝術注重表現字外的境界,更注重於表現內心世界,體現著書家的才情、功力、學問、修養。在當代書壇,翟保雪先生是德藝雙馨的藝術大家,對書法有著獨到的見解,他的書法是久為人們所熟悉所喜愛的。
  • 伊秉綬隸書臨摹作品:正氣古拙,獨具一格,取法漢隸碑刻
    伊秉綬作為清代中期書法大家,在書法藝術方面,五體兼善,開創了雄朗樸茂、大氣古拙的隸書風格,為一代宗師。伊秉綬不管是為官、為人、還是治學,都備受世人頌揚。從伊秉綬的書法中,我們可以發現,伊秉綬是以顏真卿的楷書方法寫漢隸,兼而學習漢隸《衡方碑》、《張遷碑》、《封龍山碑》等經典碑刻的筆意,創造出前無古人,具有陽剛之氣的隸書風格。伊秉綬的書法作品,在用筆上採用篆籀筆法,筆畫線條比較平直,行筆中鋒,藏頭護尾,不作蠶頭燕尾狀,收筆處方圓兼施,線條圓潤凝重。
  • 收藏版,中國曆朝書法小楷經典合集
    博通文史,精於書法。褚遂良的書法初宗「二王」,後受歐陽詢、虞世南的影響,博採眾家所長融為一體,遂自成家。書法方圓兼備,楷書結體略方,在「二王」書法秀逸道勁的基礎上,將歐書的峭拔、虞書的媚麗合二為一,形成多力豐筋、瘦硬通神的獨特書風。
  • 晚明書法風尚: 性靈活潑毫鋒上
    晚明更是在文藝思想、書法理論與創作上出現了一股強烈追求個性解放的思潮。王鎮遠《中國書法理論史》中曰:  隨著晚明市民經濟的發展,思想界受王學的影響而日趨解放,在文藝上便出現了一股追求個性、反對贗古的思潮,文學批評上由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為代表的公安派首標「性靈」說。袁宏道《敘小修詩》說袁中道之詩「大都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非從自己胸臆中流出不肯下筆。
  • 劉海粟書法進入化境階段,用墨拙樸又渾厚,不輸啟功的書法
    都說啟功的書法好,因為是屬於他的自創,「啟功體」書法太多人模仿,到後來說難得像瘦金體一樣,模仿不成。啟功的書法表現的是一種筆法上面的律動感,所以難模仿,尤其是他的字裡面有對傳統書法結構的打破與重建,難就是難在這兩點上。
  • 傅山《草書五律詩軸》筆勢迭宕雄奇,獨創「四寧四毋」書法理論
    傅山的草書整體豪放而又不失章法,非常值得我們書法愛好者臨摹和鑑賞。他的代表作主要有:《草書立軸》、《草書孟浩然詩》、《右軍大醉詩軸》、《草書五律詩軸》等等,今天小編主要介紹傅山先生著名的《草書五律詩軸》的經典創作。
  • 莊毓聰的花鳥畫,高古蒼古,古拙古雅!
    學術體系上追求高古、蒼古、古拙、古雅的藝術風格,尤其重視哲學思維、書法內涵和時代美學風範的彰顯。主張以全方位的宏觀思維及現代審美意識表現花鳥世界,立古承今,立中承西,立足民族精神、東方意蘊,注重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的融匯,強調筆墨意境和構成意識,作品氣勢雄渾博大、高古奇拔、自成一格。
  • 書法五體,各顯其美
    一次朋友聊天,我說退休後有了時間要把書法「五體」從頭來過。朋友說那多麻煩,喜歡什麼體就練什麼啪。我說,書法五體,各顯其美,學楷行草不知隸篆之變,難得其妙。中國書法以漢字為母體,從原始社會晚期的甲骨文,到金鼎文、石鼓文、籙、隸、楷、行、草,一路發展演進而來,形成了一個清晰可見的運行軌跡。學書一般從唐楷開始,到了一定程度會自然而然地對篆隸行草感興趣,乃至對"五體"從頭來過。在融諸體之長、觸類旁通的高起點上,再精練一兩體,加上"字外功",這是歷代大家成功的重要因素和規律,概莫能外。
  • 書法人物 黑鬼
    首先,音樂的節奏感正是書法創作中必須掌握的技巧之一,無論是點畫之間的呼應、字形結構的搭建、謀篇章法布局都要講究節奏,古人流芳百世的經典書法都是這三者有機和諧的統一才得以傳世;其次,他喜歡水墨,水墨所展示的觀感美和無限的韻味也使得他的書法充滿畫意,美不勝收;第三,他本身就是中文本科畢業,其深厚的文學功底又使得他的書法藝術如虎添翼,詩的浪漫、散文的抒情、小說的唯美都蘊含在他的書法藝術中;還有他愛好的影視
  • 八大山人有深厚書法功底,黃賓虹曾說八大山人書法第一,繪畫第二
    看懂了,八大山人的書法也就看懂了他的藝術,因為他的繪畫很多用法布局來源於書法。八大山人書法在早年的時候學習歐陽詢,行書學習黃庭堅和米芾,到了晚年又學習王羲之的書法,後來喜歡用禿筆寫字。他的書法呈現的筆畫粗細均等,但是字形大小不一,參差不齊,呈現出一種圓潤剛健之氣,也體現了一種桀驁不馴的氣韻。
  • 書法之樂,只有愛書法的人真正懂得!
    學書法如喝白開水,素淡無味。不過是點線面,黑紙白字,日復一日,何樂之有?書法之樂,只有愛書法的人真正懂得。
  • 書法,中國人的驕傲!
    ,書法名列第一。 書法, 中國人的驕傲! 書法 書法,是中國文化的符號、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中國的漢字,開始以圖畫記事,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成了當今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