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有深厚書法功底,黃賓虹曾說八大山人書法第一,繪畫第二

2020-12-21 有文化的小哥

說到八大山人很多人會想到他的繪畫,風格冷逸,獨樹一幟,其實八大山人在書法上的成就在明代無出其右者。

黃賓虹曾經評價八大山人的書畫:書法第一,繪畫第二。

看懂了,八大山人的書法也就看懂了他的藝術,因為他的繪畫很多用法布局來源於書法。八大山人書法在早年的時候學習歐陽詢,行書學習黃庭堅和米芾,到了晚年又學習王羲之的書法,後來喜歡用禿筆寫字。他的書法呈現的筆畫粗細均等,但是字形大小不一,參差不齊,呈現出一種圓潤剛健之氣,也體現了一種桀驁不馴的氣韻。

一個書畫家,它並不是單純的以書法或者繪畫聞名,而是在書法繪畫上都有著不同的成就,八大山人的書法在結字上寬博,注重疏密對比,在平靜中又有著一定的張力,在古樸中又有婉轉靈動之氣。

在他的繪畫中和書法上都有一個共同點,簡樸自然凝重大氣,和他的繪畫是一脈相承。在書寫上減少了頓挫感,減少了提案的用筆,給人一種渾然天成的境界。

造型古拙布局開張也是八大山人書法的特點,書法中減少了方折的筆法,以圓潤為主。

八大山人注重書法和繪畫的內在關係,曾經提出畫法就是書法的藝術主張,影響深遠。

八大山人將篆書中的中鋒運筆的方法用在了行書上和楷書上,巧妙地避開了唐代以來楷書強調起收兩端中部軟弱的寫法,探索出屬於自己的書法風格,而這種書法風格恰恰符合晉人的書法審美標準。

八大山人和很多畫家一樣,把書法融入到了繪畫之中,但是這種融合併不是簡單的拼接,也不是說把繪畫變成抽象的一種符號,而是把書法中的布局筆法運用到了繪畫上,豐富了自己的藝術語言。

在明末清初的書壇上,主要有兩種風格的書法,一種是董其昌的書法,頗受文人雅士喜愛。另一種就是館閣體的書法嚴謹端正,講究橫平豎直,但是有著呆板之氣。在這兩種書法的影響下下能夠突破創新的書法家寥寥無幾,八大山人就是其中一位。

但是八大山人的這種書法在當時並不被認可,只是後來人們才發現八大山人書法的妙處。

八大山人對自己的藝術審美堅持了一輩子,並且踐行了一輩子也成就了他的藝術。

從這些書法的冊頁中可以看出,書法的筆意已經被他融入到了繪畫之中。他的繪畫筆觸渾厚,山水畫也多以中鋒用筆,這種筆法正是來源於書法。

八大山人在繪畫的構圖中,有些景物以小圓弧連接兩段基本對稱的弧線,這樣的構圖方法在書法結字中有相似之處,書法中的圖形運用在繪畫上面這也是其中一個體現。

所以說八大山人的繪畫,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書法和繪畫的相互融合,開創了一種全新的畫風。

相關焦點

  • 他比八大山人多「一大」,自稱九大山人,書法繪畫水平如何?
    稍有一些藝術情懷的人大概都知道「八大山人」,這位明代落魄王孫以其空前絕後的繪畫造詣,在傳統藝術史上創造了一個時代的筆墨巔峰。自朱耷之後的三百餘年間,即使出了如齊白石這樣的繪畫大師,他也保持著對八大山人的仰視姿態不敢逾矩,迄今為止,也僅有當代大師範曾敢放豪言稱自己有可能超過朱耷。
  • 30位學者齊聚南昌:暢談八大山人與中國古典藝術傳統
    杜浩發表了《回到原點——試說八大山人的格調》主題發言,圍繞「格調」這一審美標準,分析了八大山人書法晚期風格的篆書化線條所體現的簡潔、凝練格調。而賴起鳳則以《朱耷晚年書寫的一個側面》為題,討論了八大山人臨習《石鼓文》《禹王碑》對其書風的影響。劉光《八大山人與碑學萌芽初探》也探討了篆書碑刻的臨習,對於八大山人書法的影響,及八大山人書風與明清之際碑學興起的內在聯繫。
  • 八大山人:哭之,笑之
    八大山人有「癲疾」,一生中曾多次發作。有人說他行事癲狂,有人說他是裝瘋。史書中還常說他啞不能語,也有人說他是裝啞。人們大都認為他裝瘋裝啞的原因是國亡家破,令其鬱憤填胸,不能自已。但是實際上,作為明王后裔,八大山人有遺民心結及故國情懷不假,但他也有困擾其一生的疾患。 八大山人的瘋和啞屬於家族的遺傳病。據記載,八大山人的祖父就有著狂狷的性格,他才華超群,但行為卻異乎常人。
  • 八大山人是哪八個人?
    上次偶然間聽到我一朋友問說:「誒誰誰誰你知道八大山人有哪八個嗎?我怎麼好像就知道一個叫朱耷。」,聽到這我真是有點忍俊不禁,不知道您身邊有沒有這樣可愛的小奇葩。擅書畫,花鳥以水墨寫意為主,形象誇張奇特,筆墨凝鍊沉毅,風格雄奇雋永;山水師法董其昌,筆致簡潔,有靜穆之趣,得疏曠之韻。擅書法,能詩文,用墨極少。
  • 範曾:再活三十年超越八大山人!李敖:記帳先生的標準,炫耀什麼
    範曾大師,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在他身上可謂毀譽參半。一方面,他身上有太多的光環,書畫界、書法界、文學界、中國學術界,都留下了傲人的成績,有很多頭銜,但另一方面,也有很多著名評論家對他人品不佳、功力不濟的評價。
  • 傅抱石、朱敦儒、八大山人的傑作登場,嘉德秋拍要上演「重頭戲」
    11月25日,在中國嘉德2020秋季拍賣會新聞發布現場,中國嘉德董事總裁胡妍妍宣布,即將啟幕的秋拍將有三件「高價種子選手」登場,分別為傅抱石「封神」之作《大滌草堂》,兩宋之交文壇巨擘朱敦儒的《暌索帖》以及八大山人晚年傑作《山水花鳥書法冊》。
  • 「八大山人」稱號如何而來?其畫有何特點
    朱耷的繪畫對後世影響極大,但他的名氣並不像其他大畫家一樣為人熟知,一方面是因為其人性格低調,另一方面是因為後期因明朝滅亡,他遁入空門,與世無爭,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八大山人」這個號是朱耷的自稱,歷史上對這個名號的由來有諸多版本,但至今未有定論。一是哭之笑之說。
  • 美術研究|孤傲焦慮——淺析遺民心態對八大山人山水畫風格的影響
    八大山人由風流俊邁的皇家宗室成為無立錐之地的遺民,國破家亡的傷痛過於刻骨銘心,深厚的歷史與文化因素滋生了他義烈剛氣的血性,舊朝雖亡但他拒不仕清,志節未衰,老而彌堅,寧願冒悽風苦雨聊度殘生,猶如他畫中的一枝老梅、一塊頑石,經風霜而枝幹愈勁,顯現了無尚堅貞、鐵骨錚錚的氣節和琴心膽劍、超拔不群的偉大人格。在某種意義上說,社會文化背景都是外在的。
  • 「八大山人」全國寫意中國畫作品展開幕
    為唱響八大山人文化品牌,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12月6日下午,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中共南昌市委宣傳部、中共青雲譜區委、青雲譜區人民政府,南昌市文聯承辦,青雲譜區委宣傳部、南昌市美術家協會等協辦的「八大山人」全國寫意中國畫作品展開幕式在青雲譜區八大山人梅湖景區個山園舉行。
  • 傅抱石、朱敦儒、八大山人的頂級傑作登場,嘉德秋拍要上演「重頭戲」
    11月25日,在中國嘉德2020秋季拍賣會新聞發布現場,中國嘉德董事總裁胡妍妍宣布,即將啟幕的秋拍將有三件「高價種子選手」登場,分別為傅抱石「封神」之作《大滌草堂》,兩宋之交文壇巨擘朱敦儒的《暌索帖》以及八大山人晚年傑作《山水花鳥書法冊》。
  • 黃賓虹:我的書法勝於繪畫,但別人不這麼看
    ,那麼對於這樣一個繪畫大家,他在書法上的成就究竟在何? 我們從成為大師的四個必備的要素來談黃賓虹是否是大書法家,真正的大師是要四絕:金石、書法、繪畫、詩歌或者說文學。黃賓虹四絕都有,尤其是在金石上,黃賓虹所謂是入骨三分,從這些角度上講,可以說黃賓虹是大書法家和大畫家。
  • 收藏|八大山人的繪畫是古典時期文人畫的終結
    在中國 , 至少從王維以後開始在參與繪畫的文人階層中 , 逐漸形成了以水墨為特質用來表達這種思維、感覺及理想的文化語境。700 年後 , 出現了通過人生逆境的深刻體悟而把這一文化語境推到了更具深廣內涵的極致 : 八大山人的繪畫。
  • 從僧人到畫家,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竟然是一個人?
    之前聽說八大山人,我一直天真的以為是八位與山有關的古代書畫家。就跟四大才子,唐宋八大家一樣,以幾大命名就是有幾個人……事實證明我還是太天真~今天清清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八大山人究竟是何許人也?八大山人:朱耷(zhu da)(1626年—約1705年),字刃庵,號八大山人、雪個、個山、人屋、道朗等,出家時釋名傳綮,漢族,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畫家,中國畫一代宗師。朱耷,也就是八大山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個兒子朱權的九世孫,在明朝滅亡之後出家削髮為僧,後來又改信道教,居住在南昌的青雲譜道院。
  • 「畫者東西影」——八大山人的藝術哲學與人生哲學
    其實這不是朱良志先生第一次寫八大山人了,他曾在報刊、雜誌中多次發表關於八大山人與石濤的的藝術研究文章,出版過《八大山人研究》一書,在那本書中著重對八大山人的家室淵源、生平事跡、交遊等方面收集了大量的資料進行研究、考辨。
  • 八大山人的畫,俗氣!一招白眼走天下
    西瓜 中期 八大山人回到了南昌以後,有了解的朋友知道在這一段時間八大山人瘋過,很有可能是因為當時朝代更替 這時,八大山人生活發生了轉折。表現在:首先,他靠賣畫維持生計。其次,他開始使用"八大山人"這個名字,稱自己為"驢"或"驢屋"。再次,他不說話了。他大書一個「啞」字貼在門上。最後,他對投靠清朝的官吏更仇視了。 八大山人在這個時期繪畫的總的特點是 對情感十分露骨、率直的表現,過於直白。
  • 誰的字能有這種意境?西泠印社鎮館之寶:八大山人山水冊
    八大山人名字叫朱耷(da),他的骨子裡流的是明朝皇族血脈,他畫的鳥的眼神很有特色,給人一種怪誕的感覺(見第三張圖)學習書法的初期,我接觸到的是歐陽詢,大歐的字以瘦硬著名,字形較長,字的轉折處如斬釘截鐵,比較乾脆。
  • 劉孟浩:鄭板橋為何棄石濤而選擇八大山人?
    在鄭板橋33歲那一年,他離開了北京駐足揚州,那時揚州已經聚集了大批成名的書畫家,而此時的鄭板橋還是個無多大名氣的人,儘管他很有文採,能寫很多膾炙人口的詩詞,但人們似乎並不看好他。面對現實,鄭板橋對自己進行了重新審視。
  • 劉洪彪先生的草書功底深厚,有人喜歡有人噴,欣賞書法各不同
    先後出任全國第一、二屆電視書法大賽和全國第二屆行草書法大展、首屆青年書法家作品展、第五屆中國書壇新人新作展評審委員。先後出版作品專集和合集六部,出版文集《綴連瑣碎》,主編《第二炮兵團書法作品集》等。書法是一門藝術,也被人們稱之為最難的一門藝術,寫好楷書難,寫好草書是難上加難,如今,在中國書壇中寫草書的書法家很多,要寫好能夠得到專家和人們認可的人卻不多,劉洪彪先生可以說是一位草書大家,他是當代書壇的一位草書大手筆,他的草書用筆有力,起筆飛快,雄厚蒼勁,草書造詣精深,有著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然而,即使如此,也還有不少網友對他的草書看不順眼,有的人還說他的草書為「醜書」。
  • 中國畫一代宗師 清四僧 八大山人最貴畫1.18億《竹石鴛鴦圖》賞析
    八大山人 竹石鴛鴦圖 落款這幅畫的落款跟八大山人的其他作品一樣,落款以行草寫就,極其簡單。只有幾個字:「乙酉春日寫,八大山人。」乙酉年就是清康熙四十四年。而署名也是八大山人最經典的獨特籤名,有人說是他四字連寫像"哭之笑之」,哭笑不得之意。筆者覺得有待商榷。另外此畫的用印值得一提,落款處鈐印:陰文「八大山人」和 朱文「何園」。這兩枚印章都是八大山人70歲以後才用的印章。即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之後,此時也是八大山人畫技巔峰時期。《中國書畫家印鑑款識朱耷》收錄了這兩枚印章,是他晚年最重要的印章。
  • 最貴的八大山人名畫《竹石鴛鴦圖》(1.18億元)
    疏簡險峻的構圖,率意不羈的筆觸,淋漓酣暢墨韻,八大山人的作品中沒有媚俗,沒有功利,一塵不染地宣洩著只屬於貴族的孤傲和悲情。深厚的學養,精湛的技藝,這些對世俗畫家至關重要的東西在八大山人這裡無足輕重,因為他的筆墨僅僅是為了表達情感。這是一種中國文人畫家求之而不可得的至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