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曾大師,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在他身上可謂毀譽參半。一方面,他身上有太多的光環,書畫界、書法界、文學界、中國學術界,都留下了傲人的成績,有很多頭銜,但另一方面,也有很多著名評論家對他人品不佳、功力不濟的評價。
儘管如此,範曾仍不斷吹噓自己是中國畫家第一人,甚至在2017年前後,他還在電視媒體上放話"假我三十年,我將超八大山人"。
"再活三十年,超越八大山人。"
大家聽了這話都笑了,但範曾卻很自信。
八大山人是誰?八大山人名叫朱毅,是明末清初的書畫家。明朝滅亡後,他因悲憤而出家,後成為清初畫壇"四僧"之一。
他的繪畫特點注重畫面布局的地位和氣勢,畫的布局突出了適時、奇巧的特點,如果畫面上有布局上的欠缺,有時會在畫上提詩以補意。
能文能詩,書法精湛,繪畫有意境――幾個方面相輔相成,這是八大山人繪畫的匠心所在。
八大山人一直被中國傳統書畫界視為"標杆",
當年,範曾在一檔電視節目上將自己的書畫定位為"我坐四望五待將來",即解釋說,達到四品就可以成為大師,然後器物就可以成為巨人,五百年後就會出現器物。
敢這麼說,範曾不是"一窮二白",有兩把刷子。
首先,範曾之所以敢說自己在繪畫上可以與八大山人媲美,是因為範曾的繪畫風格在當前中國的中國畫市場上頗為流行。
他的畫在藝術市場上很受藏家歡迎,連續多年成交率都在90%以上,這對一個畫家來說是非常難得的。
僅2011年,範曾的作品總成交額就達到9.4億元,其中單幅作品最高成交價為6900萬元,這就是他1997年創作的《八仙圖鏡心》。此外,他的代表作《老子出關》以1104萬元拍賣成交。
其次,範曾的水墨風格獨特,也就是網友調侃的"鐵線畫風",在他的一些畫作中確實能看到"詩為魂,書為骨"的影子,他的創作能像流水線一樣高產,在國內尚屬第一人。難怪有人稱他是"印鈔機",甚至說印鈔機不如他賺錢快。
富起來後,範曾還在祖國各地做了很多慈善,包括汶川地震和玉樹地震,一共捐了2000多萬元用於救災。這一舉動也引起了全國網友的關注,大家意識到一個書畫家也能如此富有。
即便如此,範曾的狂言還是引來了網友們的調侃,認為他的畫只是模仿了八大山人的造型,而沒有學到他的意思,難怪有人說,範曾的畫就像"看圖讀書",就像連環畫一般簡單而缺乏意境。
"瘋狂"和"驕傲"只是範美忠批評的一個方面。
翻看範曾的履歷,你會發現他不僅出身於書香門第,而且早年曾跟隨蔣兆和、李苦禪、李可染等多位國內名家學習繪畫。剛工作時,他還被沈從文等文學界人士提起。
如今範曾本人早已成為北京大學、南開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的博導,博士生眾多,他坦言自己選擇學生首先看品德,其次看學養。
選拔學生的標準沒有錯。然而,當我們審視範曾自己的生活時,當他還是一個學生時,他的導師非常失望。沈從文批評他老奸巨猾、驕傲自滿,批評他不精不專、沾沾自喜。著名畫家李苦禪曾說:"沒有範曾這個學生,兒子就是中山狼,野心就會橫行。"。
連他以前的朋友都說,"不要把範增介紹給比你強的人",一旦認識了更厲害的人,他就會把朋友踩在腳下,拿他們當墊腳石。
俗話說,上梁不正下梁歪,他的性格難以服從,又如何以身作則教導學生?
不過,在書畫界,範曾是唯一一個被李敖罵過的人。
除了毒舌的文化學者,李敖對自己的書法也相當滿意。他說自己的書法是學黃庭堅的,並不認為用毛筆寫的字才能叫書法。所謂書法,必須包含向下的壓力,必須有深層的文化意蘊。
狂人李敖遇到狂人範增,自然是看不順眼。他說範曾的書法"做作、噁心",不過是帳房裡的書法而已。對於範曾性格的評價,李敖在《評價範曾》一文中評價道:
其中一人稱,範曾有一次來臺灣交流訪問,剛下飛機就被名人畫廊負責人胡云鵬動粗,事情的起因是範曾與名人畫廊合作時發生糾紛,污衊名人畫廊賣假畫,導致對方損失慘重,後來將畫作破解為真跡。
李敖用這篇文章發出自己的聲音,就是為朋友打抱不平。範曾的行為,在李敖看來,應該不是名家風範。這簡直就是"靠別人的生活為生"
這樣的性格,難怪會被李敖"毒舌",也難怪那麼多人認為他"身不正,影斜",喜歡貶低別人抬高自己,損人利己來增加自己的名氣。以"自我吹噓"和"自我包裝"而名揚天下的範曾,顯然是為"名"而"利"的藝術典範。
面對別人對他的看法,範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很少有人認識我",也很少有人能先跟他聊一聊。對於外界的爭議,他並不在意,認為這與人性的弱點和嫉妒心理有關。他選擇無視網絡上汙損他的不實之詞,遇到侵犯他尊嚴的,他依靠法律來解決。
他真的很好的踐行了那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