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下黨建引領發展「一顆子」,激起社會治理「千層漪」。隨著城市化步伐不斷地堅定向前,官渡區六甲街道黨工委積極探索「城鎮化後時代」基層社會治理的工作經驗,推動各項事業振興構築嶄新格局。
聚焦經濟建設 乘勢而上開新局
2009年以前的六甲,是距離昆明市中心10公裡的一片發展滯後的郊區村子,基礎設施缺乏、環境問題突出、安全隱患多、管理難度大。近年來,六甲街道黨工委把穩大建設、大開發、大發展的主基調,堅持在拆遷改造中發展和改善民生,累計完成土地徵收7998畝;穩步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完成10個社區清產核資和農村集體經濟成員25934人的身份認定工作。以「項目化」為發展主抓手,提供「清單化」服務,官渡文化生態新城項目、六甲盤龍村三舊改造連片開發項目、福保社區連片改造項目、陳家營城中村改造項目、滇池泛亞國際汽車城項目先後落地,有序開展。
盤點2020年上半年成績單,六甲街道收集招商引資項目主體資料8個,完成招商引資6.17億元,預計到位資金10.24億元;完成規上資產投資21.96億元,房地產項目新地塊入庫,重點項目凱晟商業中心、中國聯通通信樞紐樓、拾萃城二期項目收尾完工;區域配套日益完善,上海師範大學附屬學校、雲師大會展校區等中小學的進駐有效緩解了教育資源短缺問題。
強化「會展+」品牌,依託滇池國際會展中心、王府井滇池小鎮等載體,六甲街道聚集周邊要素資源,梳理區域空間肌理,促進會展產業進一步融入全國發展大格局。疫情防控期間,六甲街道組織轄區企業構建產業聯盟,舉辦行業洽談會、招商品牌推介會,派發政策紅包;協助商業區奧特萊斯解決用工就業100餘人,開展「召喚紅色合伙人、助力商圈煥活力」區域化黨建聯盟活動,實施系列促消費惠企業舉措,穩住經濟基本盤,紮實推進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六保六穩」工作,著力推進產業大發展、經濟大跨越、民生大保障。
聚焦隊伍造就 務實擔當淬新風
黨的事業,根基在基層,關鍵在幹部。六甲街道黨工委狠抓教育培訓,聚力專項整治,使幹部作風進一步強化,使黨員幹部紀律意識和規矩意識不斷加強、依法辦事的能力不斷提高,遺留歷史矛盾得到逐步解決。今年以來,六甲街道開展黨委中心組(擴大)理論學習、機關支部專題學習、「萬名黨員進黨校」輪訓及支部主題黨日400餘次,持續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常態化制度化;充分發揮巡察利劍作用,抓住區委巡察組進駐巡察時機,大力整頓提升軟弱渙散黨組織,提振幹事創業精氣神;抓實青年人才黨支部建設,對44名青年人才重點培養,動態管理,做好宣傳教育、思想引導、輪崗交流和實用技能培訓,挖掘人才潛力,不斷壯大基層後備幹部隊伍,形成人才聚集的窪地效應。
聚焦治理創新 細理針線繡「楓」景
隨著回遷安置工作順利推進,居民實現了從「憂居」到「優居」的歷史性跨越。面對群眾需求的日益多樣化,六甲街道黨工委秉持「一核多維、共建共享」治理理念,圍繞精緻建設、精細管理思路,切實提升城市治理標準化、信息化、網格化、精細化及城鄉服務均等化水平;學習借鑑「楓橋經驗」,構築以36家紅色聯盟單位為聯結點的區域化黨建網絡,將黨建「末梢」向小區、院落、樓棟、黨員延伸,涵蓋各個領域,深化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共治有機共融,讓基層建設更好「握指成拳」;以「吹哨、報到」機制為依託,有效破解基層治理「最後一公裡」難題;大力推行「馬路辦公」、群眾議事廳、「紅色物業」、黨建服務群眾項目等治理經驗,使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密切聯繫群眾優勢轉化為治理優勢和效能。上半年,六甲街道吹響「民生哨」「環境哨」「市場哨」共171個,息訴息訪率同比下降64%,群眾滿意度顯著提升,社會服務「零距離」、社會管理「全覆蓋」、群眾訴求「全響應」的一體化格局進一步形成。
聚焦生態賦能 綠水青山蘊內涵
位於滇池之濱的六甲,自然基礎條件得天獨厚,土地資源優勢明顯,可供連片開發面積大、發展潛力強,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優質的空間承載力。作為昆明城市「綠色發展」、內外兼修的展示窗口,六甲街道自2017年起推出「黨建+滇池治理」特色品牌——「紅色護盾」,打好滇池治理「三年攻堅」行動收官戰,重拳整治黑臭水體、河道淤塞、偷漁野釣,化解滇池保護界內270餘畝已徵用土地的復耕複種歷史遺留問題;將入滇河道劃為62段,由970名黨員認領包保;每月制定一個河道治理活動主題,充分調動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熱情,樹立「主人翁」意識;在大清河畔打造黨建主題生態公園,努力將星海溼地、海華社區、大清河沿岸打造成「人在景中走、黨在心中留」的環滇黨建名片。
借文明創建「春風」,今年,52個基層黨支部開展了「源頭源尾心相連、共護一江一池水」聯動直播公益活動、同植黨員示範林、「為黨爭光、為河增色」行走黨課、「防汛排澇、黨旗飄揚」等志願服務80餘次,居民群眾參與人數超1萬人,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構築起生態文明高地,實現基層黨建工作與滇池治理的同頻共振。(昆明日報 記者任翊翔 通訊員周旭 李姝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