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度解讀!科學家們成功繪製出首個人類心臟神經元的3-D圖譜!
來源:細胞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iScience上題為「A Comprehensive Integrated Anatomical And Molecular Atlas Of Rat Intrinsic Cardiac Nervous System」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託馬斯傑斐遜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繪製出了首張人類心臟神經元的3-D圖譜;機體心臟的正常功能是由機體的控制中心—大腦,通過一種非常複雜的神經網絡來維持的,當這種「交流」被幹擾時就會誘發心臟病,包括心臟病發作、心源性猝死和血液供應問題等。作為一個額外的安全層,心臟有自己的「小型大腦」,稱之為心臟內的神經系統(ICN,intracardiac nervous system),其能夠監測並糾正交流過程中的任何障礙。
2,首篇 | 脊髓損傷-單細胞測序研究:細胞異質性和相互作用的單細胞分析
來源:腦脊髓科學進展
脊髓損傷(SCI)後的組織癒合過程對於維持組織穩態、限制組織損傷發展至關重要,但最終會導致形成疤痕而不利於再生修復。SCI發生後存在時空上動態變化的病理生理學改變,包括免疫細胞激活、多種膠質細胞增生、纖維化瘢痕和膠質瘢痕形成等等。並且在損傷後及組織癒合過程中,巨大的細胞異質性會導致極其複雜的細胞相互作用,而我們對這些問題還缺乏深入研究。近年來,單細胞RNA測序(scRNA-seq)技術的出現則為我們提供了解決上述難題的有力工具。
近期,來自邁阿密大學醫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對SCI損傷部位進行單細胞RNA測序,完成了損傷區域所有細胞類型測序,最終發現了多種新的細胞亞群和功能注釋信息,並闡述了眾多可能參與驅動血管生成、神經膠質增生和纖維化的特定細胞相互作用信號通路。這為今後SCI甚至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的研究提供寶貴的資源。據作者描述,這是首篇針對SCI損傷區域進行的單細胞RNA測序。
3,懷孕期間接觸「有益細菌」可以降低患自閉症的風險
來源:細胞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新的動物研究顯示,在懷孕晚期,讓處於壓力中的母親接觸一些有益細菌,可以防止她們的後代患上類似自閉症的疾病。
這項研究發表在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雜誌上,標誌著一系列動物和人類研究的最新進展,這些研究表明,暴露於特定的免疫調節微生物可以抑制炎症,對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產生積極的影響。
4,魯峰等AFM:蛋清做成的凝膠,更透明!性能更佳!
來源:奇物論
下一代用於健康監測的可穿戴電子設備,物聯網系統,「隱形接口」和綠色能源收集需要導電材料,該材料必須具有優異的透明性,可忽略不計的滯後性,工業可行性和高度可拉伸性。加拿大曼尼託巴大學Malcolm Xing和南方醫科大學魯峰等人從蛋清水凝膠的自液化過程中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液體導體,稱為蛋清液體。
該液體不僅繼承了水凝膠前身的設計結構,而且還具有可與之媲美的電導率(20.4 S m-1)離子水凝膠和超高透明度(高達99.8%)。此外,3D列印的液體-彈性體混合物表現出出色的順應性,出色的靈敏度和可忽略的滯後(0.77%),並且進一步展示了監測人體運動和動態模量的能力。
5,打破開放與隱私壁壘!7國30家機構創建最大醫學AI協作系統,聯邦學習了解下
來源:學術頭條
近年來,隨著AI的發展,我們已經看到了人工智慧在發現乳腺癌、肺癌和皮膚癌方面超過了醫生。現在,研究人員又將注意力轉向了腦瘤。由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領導、29 家國際醫療和研究機構參與的聯合團隊正在創建一個有史以來最大腦瘤數據集訓練的人工智慧模型,基於一種名為聯邦學習(Federated Learning)的技術,可以在分散的伺服器之間訓練算法。
這樣以來,來自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荷蘭、瑞士和印度的醫療機構就可以在不共享病人數據的情況下協同工作,並創建一個比任何一家機構的數據集更大的數據集。
6,有幽閉恐懼症?問題或藏在你的走廊、電梯裡!
來源:國際科學
辦公室的設計會影響員工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績效。室內環境質量不好會導致人們產生疲勞感甚至患上疾病。地下室、走廊、電梯等過渡區對員工的幸福感也有一定的影響。那麼,地上工作者和地下工作者的空間感和幸福感有什麼不同呢?
5月21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南洋商學院文化科學研究所的Georgios Christopoulos等人,在知名的國際學術期刊Building and Environment上發表了一篇名為「Transitional areas affect perception of workspaces and employee well-being: A study of underground and above-ground workspaces」(過渡區對空間感知和員工幸福感的影響:一項對地下和地上工作空間的研究)的研究論文,對此問題進行了解釋。
研究結果表明,與地下工作者相比,地上工作者身體更容易感覺疲勞和情緒更低落。對於地下空間,過渡區越封閉,人們對環境越不滿意。對於地上空間,過渡區內的空間感和過渡區的寬度有直接關係。為了提高員工的幸福感,建議建築師重視過渡空間和地下空間的設計,重視過渡性區域的長度和寬度設計,以及這些空間的溫溼度和空氣品質,從而創造健康的地下工作環境。
7,狗狗為何會救人?原來是同理心爆棚!
來源:一線科普
4月16日,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期刊PLOS ONE在線發表了一篇名為《Pet dogs (Canis lupus familiaris) release their trapped and distressed owners: Individual variation and evidence of emotional contagion》的研究論文。研究發現,狗狗救人是因為擁有同理心,它們也能夠體會到人類的喜怒哀樂。
8,AI 換臉、聲音篡改等,明確寫入新版《民法典》
來源:HyperAI超神經
5 月 28 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部法律將在 2021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在 正式施行之後。對於技術手段,比如 AI 換臉、聲音合成等常見的鬼畜視頻、搞笑換臉視頻,都可能被平臺限制,或者被受害者正當追訴。
前文閱讀
1,腦科學日報|腸道微生物群紊亂會導致大腦的損傷;運動帶來的變化
2,腦科學日報|精神分裂症:當丘腦誤導了耳朵;用手機控制基因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