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娃媽媽騙孩子洗棉花糖,如果謊言不可避免,怎樣能不傷害孩子

2021-02-12 韜韜爸爸的育兒聖經

昨天韜韜爸爸發現一個十分有趣的視頻,一位新疆媽媽因為不想女兒吃太多棉花糖,騙她「棉花糖要洗乾淨再吃」,女兒乖巧地照做了,結果當然是棉花糖打水漂,一去不回了,可愛的小女孩當場大哭了起來。

網友們紛紛表示笑尿了,但是也馬上有部分網友表示這樣欺騙孩子,搞不好孩子以後什麼都不洗了!更有育兒工作者表示這樣會傷害孩子對家長的信任感,看似好笑,實則非常不好。

那麼到底應不應該對孩子說這類型的善意的謊言呢?

韜韜爸爸的觀點是,可以,但是有不少需要注意的地方。

人活在社會中,想完全不說謊是很難辦到的,哪怕面對著我們自己的孩子有時候也迫不得已要用上一些善意的謊言。

但可是不代表肆無忌憚毫無技巧,韜韜爸爸今天就和大家深入介紹一下這個問題。

第一:有些謊言作用很大,我們可以說。

比如親人去世了,如果我們直接和孩子講出事實,對孩子的刺激可能會非常大。

這個時候我們需要一些時間去緩衝,比如和孩子說「奶奶去旅遊了,我們現在見不到奶奶了」。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謊言只是一個緩衝,我們不能永遠瞞著孩子。等到孩子慢慢習慣了沒有奶奶的生活了,我們還是要想辦法和他解釋明白的。

這樣做不僅僅是因為我們不可能永遠瞞著孩子,還在於如果我們不告訴孩子真相,孩子很容易產生一種「奶奶不要我了」的心理,對於孩子的成長也非常不利。

第二:有些謊言可以變成事實

比如孩子學習不好,孩子比賽輸了等等,我們當然應該告訴他,你表現得其實不差,你也很聰明,你只是不夠努力不夠細心而已。

這類型的謊言之所以可以使用,是因為這些謊言大多不容易被發現;其次,這些謊言往往有積極的心理影響,說著說著,孩子可能就真的變聰明變優秀了。何樂而不為呢。

第三:有的善意,只是你覺得善意

這一點很重要,家長們往往總是抱著一個「我是為你好」的心態,幾乎自己做的任何事情都認為對孩子是善意的。

然而,在孩子的角度來看,卻並不善意。像上面這個視頻中的孩子,她難道能理解媽媽的良苦用心嗎?不能,如果可以,媽媽直接講道理就行了何必騙她去洗棉花糖呢!

那麼這件事情在孩子的心中就會變成一個「惡劣的欺騙」,而且事後還「找藉口」!其實確實不提倡這樣做。

第四:年齡不一樣,影響完全不一樣。聞名世界的兒童心理學教授皮亞傑提到,兒童的道德認知有3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屬於前階段2-4歲,這個時期的孩子沒有道德概念,既不道德,也不非道德,完全本能而為;

第二個階段,是他律階段5-7歲,這個時期的孩子知道了道德概念,但認為道德的標準是權威判斷的(可能是家長可能是老師),他們只根據後果來考慮事情,不會認為應該主動遵循道德。

第三個階段是自律階段8-11歲,這個階段他開始意識到即使沒有懲罰也應該自我要求遵守道德,並且嘗試去限制自己的不道德行為。

大家看明白了嗎?當孩子處於他律階段的時候,家長總是告訴他不應該撒謊,而他會根據撒謊後會不會被懲罰作為他要不要撒謊的標準,如果在這個階段他卻看到家長總是撒謊卻沒有後果,他就會更加確立只要沒有人能執行正義,撒謊就沒有問題的這個概念!

而當孩子在自律階段的時候,儘管這種影響降低了,但是卻會傷害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甚至降低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感

所以,大家如果以後想對孩子說一些善意的謊言的時候,請先想想上面提到這4個要點,問問自己,是不是必須說謊,孩子會不會發現?如果孩子發現了,我們儘可能要和孩子道歉,再作出一些自我懲罰。這樣的話,既能降低對孩子心理的影響,又能達到我們的目的!你們平時會經常騙孩子嗎?還是堅決做一個誠信的榜樣呢?留言和我分享一下吧!

長按以識別二維碼關注韜韜爸爸~

微信號:TTdady666

 韜韜爸爸免費在線答疑啦

如果您有育兒方面的問題,

請先關注韜韜爸爸的育兒聖經公眾號

然後點擊文章底部右下方的「在看」

最後返回公眾號首頁

直接輸入您想要諮詢的問題

韜韜爸爸會儘快為您解答!

相關焦點

  • 不想女兒吃零食,騙娃把棉花糖洗乾淨,媽媽坑娃操作太傷孩子的心
    孩子吃飯的時候,三催四請都不來,而吃零食的時候,大口大口吃完了還想要。  而零食一般是高糖,高油,高熱量,或者是添加了很多人工色素的食物,家長為了讓孩子少吃零食也是想盡了辦法。  比如說新疆哈密一個媽媽坑娃少吃零食的視頻火了。
  • 媽媽坑娃稱棉花糖洗乾淨再吃 萌娃嚎啕大哭的樣子雖然很可憐但好好笑
    媽媽坑娃稱棉花糖洗乾淨再吃 萌娃嚎啕大哭的樣子雖然很可憐但好好笑時間:2021-01-03 20:50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媽媽坑娃稱棉花糖洗乾淨再吃 萌娃嚎啕大哭的樣子雖然很可憐但好好笑 1月2日,新疆哈密一位媽媽騙3歲女兒洗棉花糖的視頻走紅。
  • 媽媽坑娃稱棉花糖洗乾淨再吃,不經意的行為很有可能毀掉一個孩子
    視頻中,媽媽對女兒說棉花糖髒了要洗一下才能吃,女兒毫不猶豫地將其拿去水洗,棉花糖瞬間被水衝化,女兒開始號啕大哭。我想很多人也許會說這個孩子的媽媽幽默,機智……但是我還是要掃興大家一下了,一個孩子能不能教育好,小的時候很重要,在他們還是白紙的時候,你給他們這張紙上畫上什麼他們長大很可能就是什麼,你長大了想要把這張紙上你以前畫的痕跡擦掉重新畫,怎麼弄以前的痕跡都會在的。
  • 媽媽稱棉花糖髒了要洗洗,女兒洗過棉花糖後,原地大哭
    媽媽騙女兒洗棉花糖2021年1月4日,一段關於新疆哈密一母親騙3歲女兒洗棉花糖的視頻走紅。趙女士(孩子的媽媽)說她給女兒買了一個棉花糖。她吃了很多。因為糖和色素太多,媽媽不想讓女兒吃太多,但女兒又不想放下。
  • 寶媽如此「坑娃」:棉花糖髒了洗乾淨再吃!網友:好智慧的媽媽!
    孩子小的時候,沒有任何辨別是非的能力,做什麼事情全憑一時的興致與喜好,因此,孩子會有各種各樣「不合理」的要求,讓家長難以招架。如果總是滿足孩子的要求,不僅對孩子不利,而且還容易讓孩子得寸進尺,下一次提出更「不合理」的要求;如果直接拒絕孩子,又會讓孩子傷心哭鬧。
  • 媽媽「坑娃」出新招,讓娃水洗「棉花糖」,網友:洗著洗著就沒了
    媽媽專業坑娃:讓寶寶水洗「棉花糖」,網友:辜負了孩子的信任最近在網上這樣的一個視頻火了,在新疆哈密一名寶媽迫於無奈給寶寶買了蓬鬆的棉花糖,很大的棉花糖寶媽害怕寶寶都吃掉會不利於健康,所以在寶寶吃了一部分之後就帶著寶寶來到了水龍頭的附近。讓後對著寶寶說:「你手裡的棉花糖髒了,你自己拿水洗一下。」
  • 「棉花糖髒了洗洗再吃」,女孩被媽媽騙,幾秒後看著手心號啕大哭
    前幾天,便有一位媽媽「哄騙」女兒的視頻,走紅了網絡,讓人看了哭笑不得。因為小女孩太喜歡吃棉花糖了,媽媽不想讓孩子吃太多,擔心對孩子的健康不好,所以靈機一動,騙孩子說:「棉花糖有點髒,洗一下好不好。」純真的女兒脆生生的應了一句「好」,便捧著自己的棉花糖,放到了水龍頭下,只見水龍頭下的棉花糖,被水流衝了一下,變得越來越小,逐漸消失了。
  • 媽媽坑娃稱棉花糖洗乾淨再吃,3歲女兒毫不猶豫水洗,下一秒崩潰
    視頻中,媽媽對女兒說棉花糖髒了要洗一下才能吃,女兒毫不猶豫地將其拿去水洗,棉花糖瞬間被水衝化,女兒開始嚎啕大哭。媽媽趙女士表示,女兒起初已經吃了一部分棉花糖了,考慮到棉花糖不健康,太甜了就想讓女兒別吃了,但是又不能硬搶,突發奇想就讓女兒用水洗掉了。最後買了一個棒棒糖安撫女兒。網友評論網友對此紛紛表示,但凡有幼兒園文憑也不至於這樣,這是親媽了!
  • 媽媽帶孩子去燙頭,燙完孩子看到髮型崩潰大哭,網友:太坑娃了
    媽媽帶孩子去燙頭,燙完孩子看到髮型崩潰大哭,網友:太坑娃了小王是一個非常喜歡給自己寶寶打扮的媽媽。上個周末她帶著女兒一起去做頭髮,造型師告訴她,兩個人一起可以打七折。媽媽看著也是很無奈,只能慢慢的哄著女兒。網友見狀紛紛表示「太坑娃了!」雖然說媽媽們都想要把自己的女兒打扮的漂亮,這是人之常情。但是也不能做的太過了,首先不說這些東西是否真正適合孩子,就單單拿燙髮這一件事來說對孩子的身體也是有傷害的。
  • 「我媽媽是騙子」:毀掉一個孩子,騙他兩次就夠了
    媽媽擔心棉花糖的色素和高糖分對孩子不好,不想讓女兒多吃。無奈女兒一直拿著不放手,於是媽媽騙孩子棉花糖髒了,洗洗再吃。天真的女兒相信了媽媽的話,高興地拿著棉花糖開始洗。結果棉花糖越洗越少,最後消失不見。小姑娘徹底懵了,隨即嚎啕大哭起來。
  • 優秀的孩子也許是「騙」出來的,家長巧用期待效應,助力孩子成才
    文丨崔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前不久,朋友分享了一件關於她家孩子的事情,朋友的做法或許值得家長學習一下。朋友說:我家孩子不知道怎麼就迷上玩水了,天天拿著小板凳在衛生間、廚房的水龍頭邊玩個不停。
  • 不要急於戳穿孩子的謊言
    有些父母一旦發現孩子撒謊,就會非常生氣,這是因為他們認為撒謊是與孩子的品質密切相關的。實際上,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撒謊完全是出於利己主義,是為了保護自己或者為了滿足自己的心願。通常情況下,他們的謊言不帶有傷害別人的驅動力,而只是為了利己。
  • 孩子之「惡」行——謊言、秘密與性
    比如有研究發現,能夠撒謊且騙過他人的孩子,往往是具備一定的心理化能力的,也就是說孩子可以預計對方會怎麼想,用什麼方式可以欺騙到對方。而心理化的能力是孩子共情他人處理人際關係很重要的能力,雖然這樣的方式可能不對,但是其中蘊含的心理能力是不應該一棍子打死的。
  • 這些逗娃方式看起來是逗孩子開心,實際上對娃的傷害很大,請停止
    有些家長在逗樂娃時,簡直是「無所不用其極」,但凡能想到的點子,這些「奇葩」家長都已經做到了。朋友圈有這麼一位家長,他學著小視頻裡逗孩子的方法,把門框底部位置,粘貼了好幾層的透明膠。然後,故意大聲的叫孩子名字,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小孩子跑過來。結果,出於對家長的信任,小孩子像往常一樣,非常快速的跑向爸爸。
  • 天氣再熱,也不建議給孩子剃光頭,這三個誤區,不是避暑是坑娃
    夏天給孩子剃光頭,只為孩子涼快?醫生:不是避暑是坑娃同事小雪有個5歲的兒子,疫情期間一直在家,頭髮都可以扎小辮了。最近天氣越來越熱,小雪剛好帶著兒子去理髮店,為了讓孩子涼快,索性剃了光頭。可是過了幾天,兒子總是抓頭皮,媽媽起初還以為是光頭不習慣,後來發現孩子頭皮起了很多小紅點,立即去醫院做檢查,結果是「日光性皮炎」。「就是輕微的日曬傷,還不算嚴重,剃了光頭又暴曬導致的。」
  • 孩子的「謊言」也帶顏色,家長要懂區分,「黑色謊言」決不能縱容
    媽媽聽了很高興,可是連續兩天小凱都這樣告訴媽媽,後來媽媽和老師溝通後才得知原來小凱沒有得到小笑臉,媽媽很生氣的責怪小凱:"你怎麼這麼小就說慌呢?"這是孩子的"無意識謊言 ",對於孩子的這種謊言,家長無需擔心,等孩子心智成熟就會"脫離" 這種"無意識謊言"。但是並不是說對於孩子的不合理的話語都要無視和不擔心,小心孩子的"黑色謊言"!
  • 【編譯】一隻棉花糖真的能決定孩子的人生嗎?
    然後研究者離開,如果孩子能一直等待研究者自己回來(通常為15分鐘後),他會得到兩隻棉花糖。但如果等待過程中他無法忍耐,他可以隨時召喚研究者,這種情況下他可以馬上得到一隻棉花糖。在這個實驗中,有70%的孩子都選擇了立即召喚研究者,而30%的孩子選擇忍耐。從1981年代開始,Walter Mischel 向當年參與了該實驗的孩子父母發送了調查問卷。
  • 孩子撒謊成性?2大招或能教家長分清謊言,讀懂孩子的心
    文丨超人芭比 (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導語:據不完全統計,一個人每天大約會說六個謊言:「我沒事,放心」「我過得挺好的」「我還有錢花」「我沒關係的」一個人總是在他人關切自己的時候下意識的欺騙他人,於這種,就是善意的謊言
  • 鍾南山自曝撒謊經歷,7歲女孩騙哭民警:孩子每個謊言背後,都是內心...
    孩子的謊言,常常令父母非常苦惱和憤怒。但是,當我們真正了解孩子為什麼撒謊時,可能結果會不一樣。 面對嚴厲的父母,孩子的謊言,可能只是為了逃避責罵,並希望在父母眼中自己依然是優秀的。 每一句謊言的背後都有它的訴求,謊言是假話,但訴求是真的。
  • 「坑娃」奶爸給女兒剪頭,看到自己的頭髮後,孩子滿臉委屈:你走
    01「坑娃」奶爸給女兒剪頭髮,不料一剪子下去讓孩子痛哭流涕 下面這位「坑娃」的奶爸可把女兒給害慘了,都是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情人,但在直男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