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方:清代貴族婦女插發用的頭飾,是梳「兩把頭」最主要的工具

2020-12-21 珠寶賞析

扁方是滿族婦女梳「兩把頭」最主要的工具,相當於漢人婦女髮髻上的扁簪。它不僅具有單純的裝飾作用,還能控制髮髻不至散落。

滿族婦女梳「兩把頭」,最初是把真發分成兩把,依靠扁方固定。到了晚清兩把頭改成以青緞製作,安在頭頂上,與真發梳成的頭座連接也依靠扁方。

製作扁方的材料有玉、翡翠、玳瑁,還有的為金胎鑲玉、鑲翠或鑲嵌其他珠寶,或金鑿花、銀鍍金等。

翠扁方

翠扁方,清,長34.4釐米,寬3.1釐米。

扁方翠質,體細長,一端呈舌形,一端反卷並將其兩頭雕作梅花式。

整體光素,略有白斑,但不掩其翠色深碧豔麗之美。

玳瑁鑲珠石翠花扁方,清,長33釐米,寬3釐米。

扁方為玳瑁質地,上鑲嵌各種珠寶。其頂部嵌翡翠淺浮雕蝠紋飾片,兩端飾金累絲連錢紋片,上鑲嵌寶石雕刻成的水仙花,翡翠薄片為水仙花葉,以白玉為水仙花頭,碧璽為花朵,紅寶石為花蕾。用料華貴,工藝精美細緻。

  金鏨花嵌珠寶扁方

金鏨花嵌珠寶扁方,清,長31釐米,最寬4.3釐米。

扁方呈長條形,正面鏨刻錦紋,兩邊緣鏨刻五瓣花紋,其上鑲嵌粉碧璽蝴蝶及翠玉枝葉。

一端嵌翠玉蝙蝠,兩頭嵌珍珠各一。端頭有「粵東」、「新長興」、「足金」等戳記。

青白玉扁方

青白玉扁方,清,長32.30釐米,寬2.90釐米。清宮舊藏。

此扁方白玉質,玉質溫潤。扁長體,頭為五朵梅花形。簪身鏤空壽字與萬字相間,表面拋光。

金鏤空嵌珠石扁方,長34.7釐米,寬4.7釐米。

扁方飾鏤空花葉紋,兩端在鏤空處分別用翠、碧璽和珍珠填嵌枝葉、花瓣及花蕊,周邊嵌以珍珠,全器共鑲嵌珍珠100粒,斷接處包以銀箍。扁方背面有「寶華13」、「華13」兩方戳記。

此扁方形體輕盈剔透,顏色搭配和諧,表現了清代宮廷流行的審美情趣。

  白玉嵌蓮荷紋扁方

白玉嵌蓮荷紋扁方,清,長31.5釐米,寬3.1釐米。

扁方白玉質,長方片狀。器表中部光素,兩端鑲嵌對稱的蓮荷紋。圖案由各色寶石組成,以碧綠色翠製作枝幹、蓮蓬、荷葉,粉紅色碧璽製作盛開的荷花以及荷葉上的青蛙,紅藍寶石製作小花蕾。柄端兩側鑲嵌淺粉紅色碧璽花,花芯嵌珍珠各一。

此扁方玉質潔白,嵌石豔麗,為清代婦女所喜愛的頭飾。

金鏤空蝠壽扁方,清,長32釐米,最寬4.3釐米。

扁方長形,金質,成色上佳。兩端鏤空鏨刻古錢紋,鏤空處分別嵌翠玉及碧璽的「富」「貴」「吉」「祥」四字。中部鏨刻三個「壽」字及兩隻蝙蝠,壽字與蝙蝠一一相間。扁方的一端頭嵌翠玉蝙蝠及兩枚碧璽花朵。

相關焦點

  • 館藏 | 清代滿族女子的特色頭飾扁方
    清代是我國封建社會高度發展的最後階段。隨著朝代的演變,清代滿族女子的首飾豐富多樣。在繼承歷代首飾的同時,也根據民族的梳妝特點,創造出與之相應的首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有扁方這類頭飾。清初時,女子開始流行梳兩個橫的長髻,形狀似小姑娘梳的兩個抓髻,稱為「小兩把頭」。宮廷后妃的髮式也開始由盤髻變為兩把頭。這種髮式非常適合家常打扮,比較實用,因為都是用真發盤成的,也無法佩戴過重的頭飾。
  • 每日一寶 | 金鏨花嵌珠寶扁方,「大拉翅、兩把頭」造型必備
    扁方,也稱扁簪,其形平直如「一」字,一端形似書畫的捲軸,另一端呈半圓形,是清代滿族女子的特色頭飾。它的作用類似古代漢族男子束髮時用的長簪,也許扁方就是由此而演變過來的。它的質地多為白玉、青玉,少數為金、銀製品。
  • 你不知道的清代宮廷頭飾
    戴在滿族婦女兩把頭正中的頭花稱為頭正,分插兩把頭的兩端的則稱稱壓鬢花。清代流行繁縟的裝飾風格,講究以多為美,頭上遍布簪釵的現象很是常見。傳統的鑲螺鈿工藝也是用螺螄殼或貝殼鑲嵌在漆器、硬木家具或雕鏤器物的表面。清代貴族所用的鈿子也是鑲嵌複雜、繁花似錦。這種頭飾實際上是皇后、妃、嬪們在穿吉服時所戴的便帽,一般用藤絲或細鐵絲編成帽架,上面纏繞黑色絲線,再用各種寶石、珠翠嵌於帽架上。組成各種吉祥圖案。鈿子有鳳鈿、滿鈿、半鈿三種。鳳鈿從前看,很像鳳冠,而後面覆加一箕狀平面,造型很有特色。
  • 清代宮廷頭飾大掃盲
    簪釵簪子可以說是陪伴中國女性最久的頭飾之一了。戴在滿族婦女兩把頭正中的頭花稱為頭正,分插兩把頭的兩端的則稱稱壓鬢花。清代流行繁縟的裝飾風格,講究以多為美,頭上遍布簪釵的現象很是常見。清代貴族所用的鈿子也是鑲嵌複雜、繁花似錦。這種頭飾實際上是皇后、妃、嬪們在穿吉服時所戴的便帽,一般用藤絲或細鐵絲編成帽架,上面纏繞黑色絲線,再用各種寶石、珠翠嵌於帽架上。組成各種吉祥圖案。鈿子有鳳鈿、滿鈿、半鈿三種。鳳鈿從前看,很像鳳冠,而後面覆加一箕狀平面,造型很有特色。鈿子前口沿還裝飾鈿口、上配鈿花、後垂鈿尾。后妃多用鳳紋鈿口,有九鳳、七鳳、五鳳等。
  • 學習中國古代頭飾設計製作那些你不得不知道的事!
    至於中國古代關於頭飾的起源則不得而知,不過古代婦女佩戴頭飾非常講究,其中包含著許多傳統文化。根據出席不同的場合,會佩戴不同的頭飾,大致可以分為這幾類。笄,古代用來貫發或者固定弁。在《儀禮·士冠禮》中記載:「皮弁笄,爵弁笄。」鄭玄註:「笄,今之簪。」古代婦女經常使用笄來固定髮髻。古代女子到了成年的時候就用笄將頭髮綰起,因此笄也指女子的成年禮。
  • 整理:有關兩把頭、大拉翅……【多圖】
    因此,實際上兩把頭、大拉翅均是清後期的產物~兩把頭一開始就是用頭髮梳的,到了光緒末年的時候發生了很大改變,只用頭髮在頭頂盤成一個髮髻,稱為「頭座」,然後用青色的緞子或者絨做成一個假的兩把兒頭形狀的頭套給固定在頭座上,這種假兩把兒頭稱為「旗頭板兒」或叫「旗頭」,老北京也有俗稱「大拉翅兒」的。
  • 看中國古代那些頭飾
    漢武帝過李夫人,就取玉簪搔頭,自此後宮人搔頭皆用玉簪。《後漢書·輿服志》有:「黃金龍首銜白珠,魚須擿,長一尺,為簪珥。」的記載。簪是古代婦女髮型中最基礎的固定和裝飾工具,在前端加以紋飾,雕刻成植物(花草)、動物(鳳凰孔雀)、吉祥器物(如意)等形,並可用金、玉、象牙、玳瑁等貴重材料製作,工藝也愈發豐富,有鏨花、鏤花及盤花等。
  • 清朝的旗頭是用真頭髮梳的嗎,圖解清朝歷史上的旗頭髮型
    在滿族入關以後,受漢族文化的影響,清朝女性的髮型也開始有所改變,從而出現了各種旗頭,包括兩把頭、架子頭、鈿子頭以及大拉翅。兩把頭兩把頭是清朝早期的髮型,是完全用真頭髮梳起來的旗頭。梳兩把頭的時候就需要用到一個髮簪叫做「扁方」。
  • 細數漂亮的清朝宮廷頭飾 !
    清初期:兩把頭(二把頭)  二把頭又稱兩把頭,是滿族婦女最具有代表性的髮式之一。把頭髮束在頭頂上,分成兩綹,沾上桐油等黏液結成橫長式的髮髻,高高的髮髻最為流行;再將後面餘髮結成一個形如燕尾的長扁髻,壓在後脖領上,使脖頸挺直,更顯端莊。
  • 清朝富婆:個把月才清頭髮汙垢,護髮用茶籽油,髮型講究梳妝複雜
    這幾年大熱的清宮劇讓人得以一窺清朝貴族女子的多種髮式,然而歷史上,無論是清朝貴族女子髮式,還是梳發過程,都和大部分清宮劇大相逕庭。清朝貴族女子髮型發展概況清朝初期,提倡戒奢節儉,清朝上層婦女髮型頭飾均以追求實用簡單為主,沿襲了女真族的盤辮髮型,即編長辮盤在頭頂,還有的在盤頭的基礎上包上一層布,俗稱「包頭」。
  • 清宮劇中,那些真實還原的精美頭飾
    前兩篇我們詳細解說了清朝皇族的服飾特點,相信大家對皇帝和皇后妃嬪們的奢華有了一些了解,那今天我們就再花點時間來講講皇帝和妃子們所佩戴的飾品,什麼是代表當時中國最奢華的飾品,什麼是體現手藝人最精湛技藝的作品,請來到清朝皇宮參觀。
  • 從「小兩把頭」到「大拉翅」,淺談清朝後宮女子髮型的演變史
    清初:一分為二的"小兩把頭「清朝初期皇太極掌權後,將」冠服制「進一步優化升級,后妃們除了戴朝冠以外,其它重要的節日還需配戴鈿子,盤發的方式,顯然不太適合配戴鈿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聰明的後宮妃子發明了」小兩把頭「,即就將頭髮中分後梳成兩橫長有髻,這樣佩戴鈿子就非常牢固了。
  • 鬢間風華故宮珍藏之清代女性頭飾鈿子:珠翠堆盈,巧奪天工
    鈿子清代首飾可分頭飾、頸飾、手飾、佩飾等幾類,以金銀、翠玉、珍珠及各種質地的寶石來製作,精雕細琢,在製作工藝上採用了累絲、鑲嵌等手法,再加上清代特有的掐金絲和點翠等工藝,使清代的宮廷女子們顯得更加高貴典雅
  • 旗頭|清代女性美學的標誌
    在清宮劇中最常見的旗頭主要指滿族婦女的髮式。滿族已婚婦女的髮式多是綰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