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清代宮廷頭飾

2021-02-07 波羅七寶

你不知道的清代宮廷頭飾


無論是《甄嬛傳》的熱播還是「清穿劇」的流行,使華麗的清代宮廷頭飾再一次走近我們的視野。在眼花繚亂的奢華和張冠李戴的混搭背後,清代頭飾有哪些基本的元素呢,以下的關鍵詞,你不可不知。

簪釵

清代宮廷后妃們的首飾由廣儲司和造辦處的撒花作、累絲作、玉作、牙作、鑲嵌作、琺瑯作等處承做。這些宮廷首飾造型高貴典雅,做工細緻入微,所用金銀珠寶的數量之巨難以數計。同樣,這些首飾中間也體現了嚴格的等級制度。

后妃們的首飾按習慣分成頭飾、頸飾、手飾、佩飾等幾大類。后妃戴簪有季節性,冬春兩季戴金簪,到立夏這天換下金簪戴玉簪。直到立冬又換上食簪。這些精美絕倫的飾品,以金銀、翠玉、珍珠及各種質地的寶石來製作,精雕細琢,在製作工藝上採用了累絲、鑲嵌等手法,再加上清代特有的掐金絲和點翠等工藝,使清代的宮廷女子們顯得更加高貴典雅,美麗動人,也體現了匠師們高超的工藝水平。

金鑲珠石點翠簪

有玉、翠、瑪瑙、金、銀的,各種材質取決於佩戴者的身份和等級。一種名為「東珠」、產於東北的珍珠,只有皇太后、皇后才能佩戴。同時材質也跟時節有關係,一般冬春兩季戴金簪,到立夏換戴玉簪。裝飾主題豐富至極,寓意也很講究,即「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如蝙蝠之上有銅錢的「福在眼前」、喜鵲登梅的「喜上眉梢」、桃子佛手石榴組成的「福壽三多」等等。

簪子的簪頭覆蓋面積增大,就演變成了頭花。簪子的簪尾由一根分叉為兩根或多根,就成了釵。簪、釵、頭花可單獨使用也可組合佩戴,佩戴時可以居中、可以斜插、可以在前、可以藏後。戴在滿族婦女兩把頭正中的頭花稱為頭正,分插兩把頭的兩端的則稱稱壓鬢花。清代流行繁縟的裝飾風格,講究以多為美,頭上遍布簪釵的現象很是常見。

金鑲寶石蜻蜓簪

金鑲珠寶松鼠簪

金鏨連環花簪

銀點翠嵌藍寶石簪

銀鍍金嵌珠寶蝴蝶簪

流蘇

流蘇本指用五彩絲線做成的穗子,在清代宮廷頭飾中,流蘇是滿族婦女十分喜愛的首飾,其造型近似簪頭,但在簪頭的頂端垂下幾排珠穗飾物,隨人行動,搖曳不停,與古代八大類首飾中的步搖極為相像——隨著佩戴者行動,走一步搖一下,充滿了動感。


銀鍍金點翠串珠流蘇


鈿子

鈿讀音diàn,義為用金嵌成花狀的美飾。其制以黑絨及緞條製成內胎,以銀絲或銅絲之外,綴點翠,或穿珠之飾。唐代風靡一時的花鈿就是將各種材質修剪成花朵的造型貼在額頭上。傳統的鑲螺鈿工藝也是用螺螄殼或貝殼鑲嵌在漆器、硬木家具或雕鏤器物的表面。清代貴族所用的鈿子也是鑲嵌複雜、繁花似錦。這種頭飾實際上是皇后、妃、嬪們在穿吉服時所戴的便帽,一般用藤絲或細鐵絲編成帽架,上面纏繞黑色絲線,再用各種寶石、珠翠嵌於帽架上。組成各種吉祥圖案。

鈿子有鳳鈿、滿鈿、半鈿三種。鳳鈿從前看,很像鳳冠,而後面覆加一箕狀平面,造型很有特色。鈿子前口沿還裝飾鈿口、上配鈿花、後垂鈿尾。后妃多用鳳紋鈿口,有九鳳、七鳳、五鳳等。九鳳鈿口為皇太后、皇后所戴用。


點翠鈿子

點翠嵌珠寶五鳳鈿

點翠嵌珠寶五鳳鈿


銅鍍金累絲點翠嵌珠石鳳鈿


扁方


滿族婦女頗具特色的髮式為兩把頭和大拉翅,梳這兩種髮式的時候要用一種橫簪來貫連固定,即為扁方。與其說是簪子,扁方更像一把尺子,造型扁而長,一端捲起另一端呈半圓形。宮廷中所用扁方多為玉制,也有珊瑚、翡翠、金鑲玉和玉嵌寶石等製品。

清宮的翡翠扁方有的碧綠如水,有的則在翡翠上鑲嵌金銀、碧空壽字、團花、蝙蝠等吉祥圖案。這種珍貴的翡翠製作的扁方,戴時貫穿橫扁簪的髮簪中,那翠綠色的玉色與漆黑的頭髮,強烈的對比色調造成特殊美的效果。

王室貴族婦女用的扁方從質地到樣式製作都堪稱精美絕倫,在扁方僅一尺長的窄面上,透雕出的花草蟲鳥、瓜果文字、亭臺樓閣等圖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王妃貴婦們戴著扁方故意把兩端的花紋露出,以引人注意。在扁方上綴掛的絲線纓穗,據說是與腳上穿的花盆底鞋遙相呼應,使之行動有節,增添女人端莊秀美的儀態。每逢喜慶吉日或接待貴客等滿族婦女便要戴上扁方了。戴上這種寬長的扁方,限制了脖頸的扭動,使之身體挺直,再加上長長的旗袍和高底旗鞋,使她們走起路來顯得分外穩重、文雅。

白玉嵌蓮荷紋扁方

金鏤空蝠壽扁方

金鏤空嵌珠石扁方

金約

金約是清代后妃穿朝服時佩戴的頭飾之一,在戴朝冠時需先戴金約,用以束髮,看起來很像「緊箍咒」。金約為后妃及女貴族穿朝服時佩戴在朝冠下簷的飾品,形似圓形發卡。金約以其上鏤雕的金雲紋和鑲飾的珠寶數目以及腦後所垂貫珠的形制區別等級。金約由金箍和後部垂綴的串珠兩部分組成,金箍的節數和串珠的行數多少,反映了后妃等級地位的高低。

皇太后、皇后的金約後垂珍珠5串,以青金石等玉石作為分節點,將珍珠分為上下兩段,謂之五行二就。此外,皇貴妃、貴妃為三行三就,妃為三行三就,嬪為三行三就,依次遞減。

金鑲青金石領約


點翠

與以上不同的是點翠點翠不是一種頭飾形制,而是一種裝飾技藝,是中國一項傳統的金銀首飾製作工藝。它是首飾製作中的一個輔助工種,起著點綴美化金銀首飾的作用。

所謂的翠即是翠鳥的羽毛。點翠工藝十分複雜,先以金屬製成底託,將銀子拉成銀絲,用銀絲捻成繩紋花絲,勾勒出圖案紋樣,經過鎏金處理後,將翠鳥的羽毛修剪成相吻合的外形,粘貼在線條間的凹陷處。

點翠的迷人之處就在於其特殊的光澤,這種光澤是大自然神奇造物的最直接體現。翠羽的藍隨著光線的變化呈現出夢幻的光澤,而且經久不退色。據科學分析,這是一種結構色,是翠羽的微觀結構反射光線形成的,不含色素,所以不怕風吹日曬。但是怕擠壓,如果外力改變其結構的話,那這種結構色也隨著消失,藍色立即黯然無光。

翠鳥非常稀有,體型又嬌小,再加上皇家所用的點翠僅用翠鳥頭上最亮最閃的那個部分,所以制一朵小小的頭花需要許多隻翠鳥。據史料記載,翠羽必須由活的翠鳥身上拔取,才可保證顏色的鮮豔華美,這種美麗多少帶著悽慘與殘暴。翠色打底,金絲勾線,非常華麗,鎏金的處理往往是防止氧化引起的翠羽脫落。

翠首飾發展到清代,可謂運用廣泛。皇宮后妃們幾乎所有的首飾都用點翠工藝作為裝飾,從鈿子、簪釵、頭花、耳環,甚至到團扇、插屏、盆景等其他生活用品,處處翠色,成為風尚。

銅鍍金點翠鑲料石子孫萬代頭花

銀鍍金點翠鑲料石松鼠葡萄雙喜頭花

純元皇后

碧璽珠翠手串

皇貴妃

翠嵌珠寶蜂紋耳環

翠鑲金裡扳指

皇后

金嵌珠寶圓花

金鑲九龍戲珠手鐲

沈貴人

銀鎏金累絲嵌珠石指甲套

相關焦點

  • 清代宮廷頭飾大掃盲
    無論是《甄嬛傳》的熱播還是「清穿劇」的流行,使華麗的清代宮廷頭飾再一次走近我們的視野。
  • 館藏 | 清代滿族女子的特色頭飾扁方
    清代是我國封建社會高度發展的最後階段。隨著朝代的演變,清代滿族女子的首飾豐富多樣。在繼承歷代首飾的同時,也根據民族的梳妝特點,創造出與之相應的首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有扁方這類頭飾。扁方,也稱扁簪,其形如尺狀,平直如「一」字,一端形似書畫的捲軸,另一端呈半圓形,是清代滿族女子用來固定髮型的一種獨特的頭飾。說到這兒,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清代女子的髮型演變吧!在清入關前,滿族人原本生活於東北,受環境影響,早已習慣了漁獵、耕種、採摘的生活方式。
  • 清代宮廷后妃奢華的珠寶首飾
  • 鬢間風華故宮珍藏之清代女性頭飾鈿子:珠翠堆盈,巧奪天工
    歷代首飾以宮廷珍藏最美,清代宮廷首飾更是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件件精妙絕倫。鈿子清代首飾可分頭飾、頸飾、手飾、佩飾等幾類,以金銀、翠玉、珍珠及各種質地的寶石來製作,精雕細琢,在製作工藝上採用了累絲、鑲嵌等手法,再加上清代特有的掐金絲和點翠等工藝,使清代的宮廷女子們顯得更加高貴典雅
  • 在清代宮廷裡的女性都穿什麼樣的禮服?皇后竟然也可以穿龍袍
    禮服在清代宮廷服飾中,不僅等級最高,而且形式多樣,制度嚴明,宮廷女性禮服並非單指一件衣服,而是要成套穿戴,有許多繁複的細節。就以清代皇后的禮服為例,除了冠、袍、褂、裙、鞋等基本組成外,還有頭飾、項飾、耳飾等多種佩飾。
  • 細數漂亮的清朝宮廷頭飾 !
     提示:點擊上方"承德旅遊"↑免費訂閱  想穿越那你就選清朝吧
  • 清代宮廷御膳的養生之道
    清代皇帝中得享高壽的兩位皇帝——康熙帝與乾隆帝,對膳食保健都有一定的見解。康熙皇帝指出:「人自有生以來,腸胃自各有分別處也。」乾隆皇帝在養生保健膳食中,身體力行地實踐著祖父康熙皇帝的「格言」,在清代皇帝御膳中獨具特色。不時不食按照滿族的傳統習慣,皇帝每天有早、晚兩膳,早膳在早晨六七點鐘,晚膳在下午一兩點鐘(這裡的晚膳實際是午餐)。在早膳前和晚膳後,各有一次小吃,皇上隨傳隨進。
  • 清代宮廷常用調護方法
    (編輯/張亞娟)清代宮廷常用調護方法作者/陳可翼、李春生中醫護理肇端於戰國時代,是我國傳統運學救治病人的主要手段之一。歷代醫家向來主張「三分治療,七分護理」,突出說明了護理工作的重要性。清代宮廷內由於建立了御醫入值、脈案記錄等制度9使護理病人的責任心有所加強,護理觀察的細緻和認真程度為歷代所罕見,現擇要列舉數法於後。飲食調理是宮廷中喜用的調護方法,凡病情輕淺或病後體虛者皆可用之,常獲扶正除邪之效。如乾隆十四年十二月初五日,和碩額附德勒格,痘出四朝,俱已出齊,在用藥物治療和調護的基礎上,午後進食湯飯加野雞肉數片,收到「形色漸潤,窠粒起長,神氣安寧」之效。
  • 清代宮廷吃喝住行全揭曉
    這些問題,只需看一場《來自盛京——清代宮廷生活藝術展》就能全面揭曉。   1月19日,由南京市博物總館、瀋陽故宮博物館主辦的《來自盛京——清代宮廷生活藝術展》在江寧織造博物館開展。其實它屬於清宮后妃吉服褂,一般在宮廷宴會、慶典等吉禮場所穿。
  • 華服時課|清代宮廷便服——氅衣
    故宮藏清代宮廷氅衣的實物最早見於道光朝,清宮氅衣改變了中原氅衣的對襟款式,將其改造為具有滿族服飾特點的樣式,形制為直身式,身長至足面,穿著時露出旗鞋的高底。圓領,捻襟右衽,左右開裾至腋下,並在腋下飾如意雲頭。雙挽闊平袖端,日常穿用時呈摺疊狀,袖長及肘,也可以拆下釘線,做舒袖穿用。袖口內加飾繡工精美、可替換的「挽袖」,方便拆換。四季穿用絲綿、夾、紗隨所欲。
  • 扁方:清代貴族婦女插發用的頭飾,是梳「兩把頭」最主要的工具
    它不僅具有單純的裝飾作用,還能控制髮髻不至散落。滿族婦女梳「兩把頭」,最初是把真發分成兩把,依靠扁方固定。到了晚清兩把頭改成以青緞製作,安在頭頂上,與真發梳成的頭座連接也依靠扁方。製作扁方的材料有玉、翡翠、玳瑁,還有的為金胎鑲玉、鑲翠或鑲嵌其他珠寶,或金鑿花、銀鍍金等。
  • 清代宮廷醫話:漫話美容
    >新書友可點標題下方藍字快速關注作者/張文高 ⊙ 編輯/王超據說,慈禧起床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化妝,睡覺前所必須做的事情——往臉上搽花汁、蛋清之類,也是為了美容。傳聞慈禧曾自言自語地說:「人為什麼要老呢?倘若永葆青春,該多麼美啊!」傳說她為此而幾十年不間斷地服珍珠粉和人乳,隨時施用各種美容化妝品,即便出巡時,也還在轎子裡塗脂抹粉。慈禧的美容化妝,更十分借重於中藥的作用,御醫也為此費盡了心機。
  • 清代宮廷服飾的「從頭到腳」
    宮廷服飾5、清代配飾(首飾、耳飾、配飾、頸飾)▲黃色雲龍妝花緞女袷褂正面其四合如意雲方正大氣,表現出清代早期紋樣的特點。皇帝出行騎馬時可將衣襟扣在腰際,不騎馬時可把缺襟與掩襟相扣。這件行服袍為清代康熙皇帝所穿。附黃條,上墨書:「聖祖油綠緞綿巡幸袍一件」、「得勝袍」、「聖」和「留用」。
  • 「金玉滿堂——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展在北京舉辦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金玉滿堂——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展在北京舉辦 來源:中新網
  • 清代宮廷做壽禮俗與相見禮俗
    太宗皇太極稱帝後,才借鑑明朝禮儀,融合滿漢習俗,制定並逐步完善了清代禮儀制度。清代宮廷做壽禮俗清朝,皇帝誕辰為萬壽節,皇太后誕辰為聖壽節,皇后誕辰為千秋節,均為國家節日。其中萬壽節最為隆重,與元旦、冬至並稱清廷「三大節」。尤其是皇帝逢旬(十)大壽,更要舉國歡慶。
  • 清代宮廷蔬菜是咋供應的?得花多少銀子啊?
    清代宮廷的蔬菜是咋供應的?得花多少銀子?供應的主要對象是皇帝和其他皇室成員。清代中後期(從嘉慶、道光到光緒、宣統年間)居住在紫禁城內的皇室成員一般不超過二三十人。到了清代的中後期,隨著宮廷生活的日趨腐化,蔬菜供應水平相應提升。
  • 清代著名畫家有哪些?清代畫家概述
    說起清代畫家,大部分人可能只知道鄭板橋,其實清代畫壇非常繁榮,清代有接近300年的歷史,名家輩出,名氣最大的有鄭板橋,還有四王,四僧等等。今天小編給大家講一下清代畫家。
  • 清代宮廷家具知多少,聊宮廷收藏的外貼竹簧的三兩件清式家具
    隨著故宮博物院南大庫的宮廷家具與世人見面,我們通過場景實物擺放,還原清代皇家宮廷的陳設。楊耀先生《明式家具研究》 裡的描述最為貼切:「清式家具,尤其是宮廷用家具,多施雕刻,把許多工藝美術的手法和作品吸收作為家具的裝飾手法和題材,五光十色,琳琅滿目。
  • 清代宮廷十八子手持,獨具一格的審美!
    古時十八子手串多採用珊瑚、翡翠、瑪瑙、碧璽、蜜蠟、水晶、綠松石等名貴材質製成,色澤豔麗、雕工精湛,富貴無比,不僅富有裝飾效果又便於攜帶,因此是宮廷富貴人家非常喜歡佩戴的裝飾物。十八子手串和朝珠都是清代服飾中的佩件,不過朝珠原是納入禮制的,自有等級分明的各種規定,輕易越不得規矩。以下為清宮皇后圖,皇后、皇太后穿朝服時戴一盤東珠外,還在兩肩斜掛兩盤紅珊瑚朝珠,以示身份特殊。
  • 清代雍乾時期宮廷畫家 丁觀鵬作品
    丁觀鵬(生年不祥~1771後),清代畫家,藝術活動於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北京人。丁觀鵬專工道釋、人物、山水,亦能作肖像,尤擅仙佛、神像,以宋人為法,不尚奇詭,畫風工整細緻,受到歐洲繪畫的影響,學明代的丁雲鵬筆法,有出藍之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