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讓韭菜傾家蕩產分幾步?
答:帶單群了解一下。
「你好,我是數字貨幣交易所的客服,還在做合約嗎,邀請你進群學習。」如果你是加密市場的參與者,一定接到過類似這樣的電話。
摸爬滾打過幾番的老韭菜,多半選擇無視,直接掛斷;懵懂的小白,則可能會試探性地詢問「要不要收費」、「有什麼好處」……
在覺察到對方的口氣鬆動後,客服則會適時拋出誘惑:「不收費的。跟著群裡的老師做單,帶你賺錢的。」
這樣的好事會降臨到你頭上嗎?
當然絕無可能。
當你拿出自己的家底,抱著這些錢即將十倍、百倍的夢,充值到交易所的一刻,很可能,劇本早已寫好,你的錢已經落入他人口袋,只是那時的你還不知道而已。
接下來的一出大戲,「耐心」的客服、「神準」的帶單老師粉墨登場。在環環套路中,你不自知地配合了他們的演出,賠光全副身家,只嘆一句自己運氣不好。
如今,數字貨幣合約交易正值風口,巨大收益誘惑背後,是巨大的風險和巨大的潛在利潤。
比起曾經的捲款跑路,如今的山寨交易所早已「高明」了許多,他們設好層層陷阱,只等用戶自己步步踏入,血本無歸、投訴無門。
本文,我們通過親身調查、採訪受害者以及山寨交易所內部人士,力求抽絲剝繭,為讀者揭開如今合約交易市場數見不鮮的灰色產業鏈。
入群待割:「韭菜」的隱私只值一毛錢
合約小白進入跟單群,一般是兩種途徑:一是被動接到電話,「邀請」你進入跟單群;二是主動加入「社群 KOL」 的行情分析群,跟著做單。
實際上,兩種方式可能走向「吃人不吐骨頭」的結局,我們先說第一種。
邀請你進群「客服」,通常自稱是一些知名公司或是三大交易所工作人員,來增加用戶的信任感。在暗訪中,我們記者就遇到冒充中國平安旗下交易所的客服。
(冒充中國平安旗下交易所)
然而,進群後你就會發現,這些交易所掛羊頭賣狗肉,跟知名品牌毫無關聯,都是名不見經傳的小交易所。
記者所進入的社群,冒充的便是火幣交易所,而進群後則發現管理員來自此前已經跑路的檸檬交易所(Lemonex),疑似死灰復燃,換殼繼續行騙。
此時,你可能產生疑問:這些小交易所「客服」是如何知道你的電話,並且精準地知道你在關注數字貨幣呢?
答案是灰色產業數據買賣。這些山寨交易所通過灰產,購買曾在其他數字貨幣交易所以及加密相關應用中註冊的手機號,來獲取用戶。至於數據提供方,則是一些已經倒閉或跑路的交易所內部人員。
「3 萬個電話,給 3 千塊錢,很便宜了。因為我們的信息很精準,轉化率很高的。」某灰產信息銷售者告訴我們,一條電話信息只要一毛錢,並一再強調其信息非常精準。
而後,交易所僱傭兼職充當客服撥打電話,邀請用戶入群。「成功邀請一個人,給 5 元。你們退群就不算工資了。」兼職客服告訴我們,其每天會撥打上千個電話,轉換率大概是 0.2%~0.3%。
(兼職手中只會拿到不含信息的電話簿)
值得注意的是,這類交易所基本以合約交易為主。
當客服詢問你是否正在進行或者有意進行合約交易時,如果獲得否定答案,便不會再「糾纏」;如果獲得肯定回答,則會賣力邀請用戶進入社群,也正式宣告用戶進入了小交易所的「待割名單」中。
而你的數據隱私,只值一毛錢,如果你上鉤了,恭喜你,你值五塊了。
步步收割:你是如何被套路的?
入群是第一步,接下來自然是引導用戶進行充值交易,這裡的連環套路更是層出不窮。
1、充值才能進實盤群
一開始客服宣稱交易群會免費提供交易策略,但實際當然並非如此。
在用戶進群後,群內交易所工作人員會立即添加用戶為好友,並鼓勵用戶在該交易所充值。
隨後,交易所的工作人員會暗示你充值,以獲取更快、更好的交易指導。「你現在所在的只是最低級的社群,帶單老師的策略更新可能會不及時。必須充值,才能進入我們的實盤群。」
實際上,在這個初級群裡,你基本就是被大量兼職客服包圍的,他們會不斷發出一些「賺錢的好消息」吸引眼球。
為了增加實盤群對散戶的吸引力,工作人員會分享帶單老師在實盤群中的點位策略以及其他用戶收益截圖,「跟著老師做的都已經賺錢了。」
在這樣的刺激下,不少散戶開始向該交易所充值。如果充值金額低,交易所工作人員會繼續誘惑用戶充值更多資金,以進入更高等級的 VIP 社群,「對於 VIP 用戶,老師會提供一對一的指導,點位策略也會比其他群更有效。」
有些用戶可能會持觀望態度,不立刻充值,工作人員就會進行輪番息轟炸,發出大幅盈利的截圖。
「也有些「冥頑不靈」的頑固分子始終不去充值,最後放棄踢掉就行了。」一名交易所內部人士 X 透露。
我們記者曾試圖進行少量充值,將之 PS 成大額充值圖片發給交易所客服,企圖進入 VIP 實盤社群。神奇的是,截圖中根本沒有任何帳戶信息或 UID,但該客服還是發現了記者的真實充值金額並將記者踢出群。
這只能說明他們在實時監控後臺,你的任何操作他們了如指掌,甚至這錢到底是真的進入了交易平臺,還是已經進入了團隊的腰包,也未可知。
另外,記者在調查時發現,BThot、LemonEx 等交易所必須填寫邀請碼(主流交易所都是選填)方能註冊。
「有點類似於 CX,一對一拉人進來,這樣外面對於交易所內部交易情況就很難了解。」X 解釋說,這樣的交易所從一開始就不是面向所有投資者開放的,「你也可以叫它「殺豬盤」。」
2、實盤群就是「無底洞」
用戶進入實盤群,可能以為自己口袋裡的錢即將十倍百倍,而實際上,充值的一刻,你的錢很可能已經進了山寨交易所團隊的口袋,後面的一出大戲,只是為了讓你給的心服口服。
(1)被「神話「的帶單老師
為了讓合約用戶信任帶單老師,跟著點位操作,一般會選擇將其包裝成無往不利的「交易大神」。然而,這些社群中所謂的帶單老師,其實不過是交易所的普通工作人員。
常見的套路就是曬收益率。我們調查發現,無論是微博上還是社群中,絕大多數帶單老師曬出的都只是收益率,而非收益數額,如下所示:
(某帶單老師曬出的收益截圖)
在 100 倍槓桿的加持下,230% 的收益實際上只要比特幣波動 2.3% 就可以實現了。帶單老師們一般會同時開多單和空單,只要將其中盈利的截圖就可以了。之所以不敢曬出實際收益額,是因為其實倉位特別小。
「用幾十塊錢開一個 100 倍槓桿,曬一下收益率,你也能成帶單老師。」 X 解釋說,所謂的帶單老師,很多時候就是做個示範效應。
這些山寨交易所的所謂「帶單老師」,絕對不會在幣 Coin 以及合約帝等這樣需要接入交易所API、展示真實交易數據的網站註冊,也從不展示真實收益金額。
所謂大神,就是被刻意造出來忽悠小白用戶的。
「帶單老師都是交易所的,交易所還出策略讓你賺錢,你當我們是做慈善嗎?」
(2)高槓桿下的「騙局」
我們調查發現,這些帶單社群連接的合約交易所,用戶平均槓桿倍數基本都超過 20 倍,很少見到 10 倍以下的。
「我一般開 20 倍槓桿,群裡面基本上都開 50 倍、100 倍槓桿。」第一次玩合約的老李,顯然沒有風控意識,直到虧損了才發現問題所在,「其實群裡就是有捧哏的拖,帶著大家玩高槓桿。帶單老師一開始也沒提醒,後來大家虧損了開始抱怨,才說要注意風控。」
實際上,老李所在的 Bitget 交易所還是可以選擇 10 倍以下較低的槓桿倍數的,另外一些交易所則是故意開設高槓桿,用戶根本無法選擇,例如:BThot 只能開全倉開 50 倍以及 100 倍槓桿,Starqueen 只能全倉開 100 倍槓桿;LemonEx 只能全倉開 50 倍、100 倍以及 150 倍槓桿,如下所示:
(BThot 槓桿倍數)
(Starqueen 槓桿倍數)
(LemonEx 槓桿倍數)
全倉 100 倍,意味著如果開了 100% 的倉位,行情下跌 1%,整個倉位就會全部爆倉。
「開的倍數越高,收益肯定越高呀。」為了勸記者充值資金,某交易所工作人員如是說,「不可能沒有風險,但只要控制好就行了,設置好止盈和止損。」
誠然,帶單老師的策略中也會提到止盈價以及止損價,但實際操作中止盈和止損並不容易。
不少小交易所根本沒有計劃委託、止盈止損的功能,用戶只能人工盯盤。但高槓桿倍數下人工找點位掛單很容易來不及,他們深度又差,即便是有止盈止損功能也經常失靈,爆倉是必然的。
微博用戶「@ae1000我要上天」爆料稱,在 Bingbon 交易所中委託掛單失效。
(掛單失效爆倉)
「之前我的一個單子,本來設置了止盈了,能賺 1000~2000 USDT。結果天亮一看,止盈居然給撤了。交易所說是我自己操作的,我也沒證據證明是他們幹的,只能自認倒黴,最後止損平倉。」老李表示自己在 Bitget 上有類似的遭遇,「有時候設置止損了,但是也沒成交,交易所說是市場劇烈波動,所以產生了滑點。」
此事也無法求證了,最終,合約新手老李在一個月內虧損 6000 USDT 出場。「賠了錢,就當交了學費。交易所其實特別現實,你虧完了,他(帶單老師)就不搭理你了。」
(3)割你沒商量
為什麼這些籍籍無名的山寨交易所,只有高倍數槓桿?
一是為了獲得高額的交易手續費。假設合約手續費為 0.2%,用戶開了 100 倍槓桿,那麼開倉以及平倉總的手續費就是 0.2%*100*2=40%。換言之,用戶即便是按照開倉價進行平倉,也會虧損 40%,交易所穩賺不賠。
另外,這些山寨交易所對於開倉也有限制,用戶交易一手最低 100 USDT 以上;而幣安等主流交易所合約一張最低其實不到 1 USDT。
(LemonEx 交易一手需要 116 美元)
倉位價值的上漲,不僅可以為山寨交易所帶來豐厚的手續費,帶單老師也可以獲得更高的返傭回報,賺得盆滿缽滿。
正因此如此,帶單老師會頻繁給用戶點位,並讓用戶頻繁交易做短線單。幾個來回,用戶本金就被手續費侵蝕殆盡。
二是為了吞沒用戶本金。交易所內部人士 X 告訴我們,一些小交易所沒有做市商,就是交易所與用戶充當對手盤,用戶賺了則交易所虧,反之亦然。因此,交易所會想方設法讓用戶虧損,所採用的策略就是是高槓桿+頻繁交易,而不是直接「插針」。
「插針過於明顯,會直接嚇跑用戶。但用戶自己高頻操作爆倉一般都自認倒黴,也很難維權。」
「小白用戶一般都是梭哈,即便你這次賺了,只要不離場,輸一次,就會全虧回去的。即便是沒有梭哈,在高槓桿的帶動下,其餘倉位也是不安全的。根據凱利公式,哪怕有一兩個盈利出場了,大部分人還是虧的,交易所整體還是賺的。」另外一位交易所內部人士 Y 表示。
(註:凱利公式是一個在期望淨收益為正的獨立重複賭局中,使本金的長期增長率最大化的投注策略。如果將合約類比為賭博,一般散戶在合約交易中的資金佔比,會遠遠超出凱利公式的合理數值 20%。隨著時間增長,用戶虧損的概率會越來越大。)
另外,交易所還會在社群中讓用戶把合約的止盈止損設置好,把自己的單發到群裡,疑似計算盈虧比實行定點爆破。
同時,交易所帶單社群還規定:禁止私下添加好友,舉報有獎。
其實,這也是為最大限度地營造出「賭場」的氛圍,使得每個受害者成為「信息孤島」,不能互通信息,從而幹擾用戶的判斷能力。當用戶虧損時,交易所人員會勸導用戶再次充值,「爭取下次贏回來」。
(4)小交易所「誘惑」KOL 聯合割韭菜
前文提到,還有一種跟單方式,是用戶主動加入社群 KOL 的行情分析群,這些 KOL 並不是交易所安排好的,自己確實是有一定交易能力的,但這也可能演變為割韭菜。
一些合約交易所,會找到幣圈一些知名 KOL 或者活躍社群群主進行合作,由後者為交易所帶去流量,交易所則給其廣告費或者交易手續費返現(最高是 40%)。
這個操作本身沒有任何問題,是正常的廣告和流量變現,大交易所也會正常以此獲客。
但是也有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合約交易所卻想聯合分析師坑散戶的錢。我們分析師康康就曾遇到過此事,對方直接提出可以給予其一定比例的「客損「。
你以為這些小交易所要賺手續費,他們實則早就盯上了你的本金。
「你做分析師,以後流量變現很難的,跟我們合作才能賺大錢。」某交易所拋出條件,「我們不會插針,你也不會傷人脈。」
出於我們一貫「保護用戶」宗旨,康康當然拒絕了誘惑。不過,可以想見,這樣的例子或許也會在其他媒體和分析師身上,大家是否都抗住了誘惑,我們不得而知。
離場受阻:不虧完休想走
在交易所的一套組合拳之下,絕大部分散戶自然難以招架,乖乖上繳本金。
但是,也也不乏個別運氣爆棚的用戶,也許就正好百倍槓桿押對了方向,賺到了錢,還準備全部提現離場。
這些山寨交易所會放過「幸運的你」?做夢。
正當用戶興衝衝地想要提幣時,又碰到了交易所設置的層層關卡。
首先,用戶提幣需要進行 KYC 認證。KYC 是正常的,但問題是,一些交易所(例如BTHot)用戶必須完成三級身份認證才能提幣,而三大交易所則只需完成一級身份認證。最為關鍵的,三級認證前後耗時需要少則一天、多則更久才能提幣(Starqueen 認證完 24 小時內不能提幣),嚴重阻礙了用戶的資金使用。
等了 2 天,通過了認證,後續的提幣中,也設置了許多不合理的規則。例如,BThot 交易所中 BTC、USDT、ETH 的提幣下限都是 200 個,遠高於主流交易所提幣標準,如下所示:
場外交易同樣封死了出口,最低限度是 500 USDT。假設用戶只剩下 100 美元,除非再次充幣,否則就只能便宜了交易所。問題是,在看到這些不合理規則後,你還敢再次充幣嗎?大部分用戶會選擇花錢買個教訓,算了。
另外一些交易所,則在提幣手續費上打起了主意。CEO 交易所此前提幣手續費為 0.2%,即提 1000 個以太坊收取 2 個手續費,後降低了固定手續費,改為 0.01 ETH;Starqueen 手機 APP 上提幣手續費高的離譜,從 10% 到 20% 不等。
當然,即便你能通過前面重重險阻,堅持提幣,交易所還藏著一招必殺技:封停帳戶。
微博用戶「@Aofex交易所吃人不吐渣」爆料稱,其在 Aofex 交易所進行期權交易盈利 6 萬多元後,慘遭交易所封停帳戶。官方給出的解釋是:操作市場,觸發風控。
真相如何,我們無法考證。但交易所封停帳戶在加密市場確實屢見不鮮。據區塊律動消息,此前 ZB 交易所也曾封停用戶帳戶,該帳戶曾交易某代幣獲利頗豐。
總而言之,這些小交易所的一系列迷惑行為,都指向一個結論:散戶只需虧,不許贏,不虧完休想走。
總 結
隨著加密市場的發展,增量用戶的湧入,不法分子也會通過各種手段試圖分一杯羹。
一些山寨交易所,自誕生之日起,就下定了「割一波離場」的想法。
但比起曾經的捲款跑路,如今的騙局和套路無疑更深了。他們更像是攀附在投資者身上吸血的水蛭,懵懂的投資者還沒有反應過來,就會被榨乾。
有些看客也許會懷著「這樣也會有人上當,我可沒那麼傻」的想法,但事實上,身在其中,懷著賺錢的夢,很有可能被層層套路吸引,最終萬劫不復。就在我們記者暗訪不靠譜帶單社群時,還攔下了幾位正準備充值的投資者。
因此,投資者一定要擦亮眼睛,謹慎交易,如果要進行合約交易,一定要選擇 OKEx、幣安、火幣、BitMEX 和 Bybit 等專業的合約交易平臺開單,同時控制倉位、控制槓桿,切勿輕信「帶單老師」。
此外,如果你所在的社群分析師符合以下特徵,就要提高警惕了。
指定用戶去不知名交易所註冊開單,這個交易所只有超高倍槓桿、充提幣門檻高、手續費高;
曬出高倍收益率,但不敢提供幣Coin 等平臺的實盤收益;
頻繁給出點位讓用戶開單,並要求用戶將自己的倉位提供給他。
最後還是要說,希望廣大投資者理性投資,那些看上去太美的操作,往往就是騙局。
該配合他們演出的時候,希望你們能選擇視而不見。
關注公眾號後臺
回復「韭菜」免費領取李笑來新書《韭菜的自我修養》
回復「資料」可免費獲得10g幣圈學習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