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真題精選
一、概念題
1美術教育[河南師範大學2018年研]
答:美術教育是隸屬於教育學之下的分支學科。是一種以教育為手段,向學生傳授一定的美術知識和技能,發展和傳播美術文化;以美術為媒介,通過美術教學,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和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創造力,獲取一般教育學意義的功效。其特點有:注重感情的投入,以「情」育人;教學內容豐富多彩,與時俱進;教學方式變化多樣,充滿創新。
2質性評價[河南師範大學2018年研]
答:質性評價是通過訪談、描述、檔案整理等方法,力求全面充分地揭示和評價對象的各種特質的一種評價方法。質性評價的目的在於把握課程質的規定性,通過對課程廣泛細緻地分析,深入理解,進而從參與者的角度來描述課程的價值和特點。評價是為了增強課程規劃的有效性,並使參與的每一個人受益。
3美術課程資源[河南師範大學2018年研]
答:美術課程資源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課程資源是指有利於實現課程目標的各種因素。狹義的課程資源是指形成課程的因素來源與必要而直接的實施條件。廣義的課程資源認為知識資源、物質資源、人力資源、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都是實現課程目標可以考慮的因素。狹義的課程資源可能會將我們的思維局限於物質條件——專業教室、設備、教具、材料等。在現代課程背景中,人們更傾向採用廣義的定義,以幫助我們從更廣闊的領域採取行動,以便更有效地實現課程目標。
4DBAE美術教育思想[河南師範大學2018年研]
答:DBAE美術教育思想是指由格內爾提出的「以科目為中心的美術教育」的思想,簡稱DBAE。這一思想揉進了巴肯、艾斯納提出的審美、美術創作、美術批評和美術史的構想。其主要特點有:美術教學內容包括美學、美術批評、美術史和美術創作,作為美術教學內容是完整統一的。強調對經典藝術作品的學習研究。教學內容的編排應該由簡入繁,循序漸進,並以各領域的專業表現為教學目標。強調教學時應有書面課程設計,並進行系統性教學。
5教案[首都師範大學2012年研]
答:教案,又稱課時計劃、教學設計等,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教案是上課的重要依據,通常包括:班級、學科、課題、上課時間、課的類型、教學方法、教學目的、教學內容、課程進度和時間分配等。由於學科和教材的性質、教學目的和課的類型不同,教案沒有固定的形式。
6教學難點[首都師範大學2012年研]
答:教學難點是指學生不易理解的知識,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難點與重點不盡相同。有些課程的難點即是重點,但有些課程難點並非重點。同時教學難點也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的。通常意義上所說的教學難點,即是新內容與學生已有認知水平之間存在較大落差。分析這個落差,搭建合適的平臺,正是教育的藝術所在。
7講述法[首都師範大學2012年研]
答:講述法,又稱講授法,是指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系統地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方法。從教師教的角度看,它是一種傳授的方法;從學生學的角度講,它是一種接受性的學習方法。運用講述法,教師可以通過合乎邏輯的分析、論證,生動形象的描繪、陳述,啟發誘導性的設疑、解疑,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較為全面系統的知識,並把知識教學、思想教育和發展智力三者有效地結合起來,使之融為一體,相互促進。
8示範法[首都師範大學2012年研]
答:示範法,又稱演示法,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或進行示範性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認識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在中小學各科教學中被廣泛採用。但它是一種輔助性教學方法,要與講授法、談話法等教學方法結合使用。在我國中小學教學中,示範的手段大體有三類。第一,是實物或模型、標本、圖片、圖畫的演示,第二是用連續成套的模型、標本、圖片或幻燈、電影等,進行序列性演示,使學生了解客觀事物和現象發生發展的過程。第三是音樂、體育、勞動等課上教師的示範性動作或操作等。
9教材[首都師範大學2012年研]
答:教材是供教師和學生教學用的資料,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教材是指課堂上和課堂外教師和學生使用的所有教學材料。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課本、練習冊、活動冊等。第二類是教師自己編寫或設計的材料。第三類是網絡上使用的學習材料。狹義的教材即教科書。教科書是一個課程的核心教學材料。包括學生用書、教師用書、練習冊以及配套讀物、音像帶等。狹義的教材是指教科書。
10教科書[首都師範大學2012年研]
答:教科書,又稱為課本、教材,是按照教學大綱要求編寫的教學用書,是一個課程的核心教學材料。教科書一般不是原始的研究成果,而是對某學科現有知識和成果進行綜合歸納和系統闡述,較少做出新的探索和提出一家之言。教科書一般要經過教育部門審定,經過試用、修訂然後推廣使用。按使用對象可以分為小學教科書、中學教科書和高等學校教科書三類。
11美術教育中的工具主義[首都師範大學2012年研]
答:美術教育中的工具主義是以杜威實用主義教育理論為基礎的一種美術教育理論。這一理論將美術教育當作兒童自然發展的工具,美術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兒童自然發展;美術教學要根據兒童的興趣和本性,教師不應有過多的參與或指導。在美術課堂上,兒童可以隨心所欲地進行美術活動。在教學計劃中,美術可以與別的科目相結合。
12美術[首都師範大學2011年研]
答:美術是指以一定的物質材料和藝術技巧,塑造可視的藝術形象,以此來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反映社會生活或表達藝術家思想情感的一類藝術形式。美術也被稱為「造型藝術」或者是「視覺藝術」。從美術的社會功能角度來劃分,可以大體分為審美性藝術和實用性藝術兩大形態。從美術創作的表現形式及工具媒介來劃分,可以分為繪畫、雕塑、建築、工藝美術、現代設計、攝影、書法、篆刻、新媒體藝術等。從美術作品的視覺形式及認知歸類來劃分,可以大致分為具象美術、意象美術與抽象美術。
13美術語言[首都師範大學2011年研]
答:美術語言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它指造型藝術的基本構成因素,如點、線、形狀、色彩、結構、明暗、空間、材質、肌理等,以及將造型元素組合成一件完整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樣統一、比例、對稱、平衡、節奏、對比、和諧等。
14美術創作[首都師範大學2011年研]
答:美術創作是人的審美創造活動。它是一種複雜的審美認識活動和審美表現活動。同時也是一個人從審美認識到審美表現、從藝術構思到藝術傳達的過程。美術創作的最終成果是美術作品。所以,通俗地說,美術創作就是從醞釀、構圖到製作完成美術作品的一系列活動及其過程。完整的美術創作過程,一般包括美術家的創作構思階段和藝術傳達階段。在實際的美術活動中,對「美術創作」還有較為狹義的理解。即與美術習作、美術訓練相對應,僅理解為美術家根據明確的審美認識和構思,運用一定的媒材、技藝和語言創製美術作品的活動及其作品。
15美術鑑賞[首都師範大學2011年研]
答:美術鑑賞是運用自己的視覺感知、過去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文化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判斷的欣賞與鑑別的過程,使鑑賞者獲得審美享受、提高審美能力、陶冶情操、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的特殊的精神活動,也是鑑賞者對美術作品在創作的過程。美術鑑賞涉及美術作品本身的藝術魅力和審美價值,又涉及鑑賞者的知識、能力、修養和複雜的心理過程。因此美術鑑賞會受到主客觀兩方麵條件的制約。
16視覺文化[首都師範大學2011年研]
答:視覺文化是指以圖像符號為構成元素、以視知覺可以感知的樣式為外在表現形態的文化。因此,視覺文化不只是藝術,凡是個體可以通過視知覺感受而直接獲取信息與解讀意義的文化樣式都可以納入視覺文化的範疇。視覺文化的內容超越了視覺藝術的內容,視覺文化的研究不限於視覺藝術的研究,也不等同於審美研究。
17設計[首都師範大學2011年研]
答:設計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設計是指把一種計劃、規劃、設想通過視覺的形式傳達出來的活動過程。狹義的設計指與美術相關的創造性活動。現代設計主要包括三個領域:產品設計,從家具、餐具、服裝等日常生活用品到汽車、飛機、電腦等高新技術產品都屬於產品設計的範疇。環境設計,即針對人類活動的各種自然環境與室內空間進行設計和組織,使之符合人們的行為需要並滿足審美的需要。環境設計包括城市環境設計、景觀設計、室內設計等。
來源:弘博學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