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與地球真實大小的比例你知道嗎

2020-12-23 卓雲文學

太陽是位於太陽系中心的恆星,它幾乎是熱等離子體與磁場交織著的一個理想球體。其直徑大約是1,392,000(1.392×106)公裡,相當於地球直徑的109倍;質量大約是2×1030千克(地球的333,000倍),約佔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12],同時也是27,173,913.04347826(約2697.3萬)倍的月球質量。從化學組成來看,太陽質量的大約四分之三是氫,剩下的幾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鐵和其他的重元素質量少於2%。

太陽的恆星光譜分類為G型主序星(G2V)。雖然它以肉眼來看是白色的,但因為在可見光的頻譜中以黃綠色的部分最為強烈,從地球表面觀看時,大氣層的散射使天空成為藍色,所以它呈現黃色,因而被非正式地稱為「黃矮星」[14][15]。光譜分類標示中的G2表示其表面溫度大約是5778K(5505°C),

V則表示太陽像其他大多數的恆星一樣,是一顆主序星,它的能量來自於氫聚變成氦的核聚變反應。

太陽的核心每秒鐘聚變6.2億噸的氫。太陽一度被天文學家認為是一顆微小平凡的恆星,但因為銀河系內大部分的恆星都是紅矮星,現在認為太陽比85%的恆星都要明亮[16][17]。太陽的絕對星等是 +4.83,但是由於其非常靠近地球,因此從地球上看來,它是天空中最亮的天體,視星等達到26.74[18][19]。太陽高溫的日冕持續的向太空中拓展,創造的太陽風延伸到100天文單位遠的日球層頂。這個太陽風形成的「氣泡」稱為太陽圈,是太陽系中最大的連續結構[20][21]。

太陽目前正在穿越銀河系內部邊緣獵戶臂的本地泡區中的本星際雲。在距離地球17光年的距離內有50顆最鄰近的恆星系(最接近的一顆是紅矮星,被稱為比鄰星,距太陽大約4.2光年),

太陽的質量在這些恆星中排在第四[22]。太陽在距離銀河中心24,000至26,000光年的距離上繞著銀河公轉,從銀河北極鳥瞰,太陽沿順時針軌道運行,大約2.25億至2.5億年遶行一周。

由於銀河系在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中以550公裡/秒的速度朝向長蛇座的方向運動,這兩個速度合成之後,太陽相對於CMB的速度是370公裡/秒,朝向巨爵座或獅子座的方向運動[23]。

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是橢圓形的,每年1月離太陽最近(稱為近日點),7月最遠(稱為遠日點),平均距離是1.496億公裡(天文學上稱這個距離為1天文單位)[24]。以平均距離算,光從太陽到地球大約需要經過8分19秒。太陽光中的能量通過光合作用等方式支持著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長[25],也支配了地球的氣候和天氣。人類從史前時代就一直認為太陽對地球有巨大影響,有許多文化將太陽當成神來崇拜。人類對太陽的正確科學認識進展得很慢,直到19世紀初期,傑出的科學家才對太陽的物質組成和能量來源有了一點認識。直至今日,人類對太陽的理解一直在不斷進展中,還有大量有關太陽活動機制方面的未解之謎等待著人們來破解。現今,太陽自恆星育嬰室誕生以來已經45億歲了,而現有的燃料預計還可以燃燒50億年之久。

(本文來源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課本中太陽系配圖比例失調,這才是太陽系天體大小和距離真實比例
    例如,太陽位於太陽系的中心;水星是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和地球相鄰的兩顆行星是金星和火星。海王星是八大行星中距離太陽最遠的等等。但是,但是有一些信息是這種太陽系的示意圖不能準確表達的,例如太陽跟八大行星大小的真實比例和行星之間的真實距離比例。這就給我們造成了一種錯覺。
  • 地球上看月亮和太陽差不多大,那從月球上看地球也一樣大嗎?
    月球作為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陪伴地球有數十億年了,可以說它參與了地球生態的形成,參與了地球生命的誕生和進化演化。古時候的人們對於月球基本是沒有什麼認知的,那個時候的人們看到天上的月亮跟太陽差不多大,會錯誤地認為太陽也只有月球那麼大。
  • 地球是死去的恆星嗎?太陽死去會成為行星嗎?看完你就知道答案
    我們知道萬事萬物都是要遵循自然的發展規律的,每個事物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就會面臨危機。我們人類以及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會遵循這一發展規律,那麼同樣在宇宙中太陽以及我們生存的地球,他們都是有一定壽命的。我們的地球誕生至今已經有46億年的歷史了,曾經霍金預言地球末日即將到來,引發了全球的恐慌。除了地球會面臨著毀滅的危機以外,太陽的壽命也只有將近100億年的時間,而如今太陽已經步入中年時期,也面臨著中年危機。在宇宙中有各種各樣的天體,或許對於我們來說有些星體滅亡了,但是經歷很多年後,這些星體或許又會進入生命的輪迴。
  • 地球到底有多大,你真的了解嗎?看完讓人瑟瑟發抖
    眾所周知,人類尋找宜居星球時,必要考慮的就是它與地球體積的比例,個頭大小確實很關鍵,但是,你知道在宇宙中,與其他天體相比,地球的體積處在哪個級別嗎?地球直徑大約12765千米,這是個什麼概念呢?舉個例子,飛機是現在人們出行最快的交通工具,如果坐飛機環繞地球一圈至少需要50個小時,這可是超過兩天的時間,中國這麼大,國內航班一般也只有幾個小時!
  • 當太陽最終變成紅巨星時,地球會被太陽吞噬?
    圖註:如果其他一切都失敗了,我們可以肯定,太陽的演化將導致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死亡。早在太陽到達紅巨星階段之前,恆星的演化就將導致太陽的亮度顯著增加,足以使地球上的海洋沸騰,這必將導致人類消亡,也許地球上還會倖存生命。太陽大小的確切增長率,以及它在各個階段的質量損失細節,仍不完全清楚。
  • 形象比喻:地球縮小成一個小彈珠,太陽有多大,最大天體有多大?
    許多人總想形象了解一下天體大小比例,如常有人問,如果地球縮小到一個硬幣大小,太陽有多大,其他天體又會有多大呢?我們今天就分層次來討論一下。地球是一個很小很小的星球。在太陽系,除了太陽,還有許多星球,有八大行星,有已定名分的5顆矮行星,還有許多沒確定名分的矮行星,有200多顆圍繞著行星運行的衛星,還有無數的小行星、彗星、碎片塵埃等等。可大家知道嗎,這些天體在太陽系只是附屬物,是太陽形成過程中剩下的邊角餘料殘渣餘孽。
  • 太陽的顏色居然不是紅色?你知道太陽是什麼顏色的嗎?
    太陽對於人類非常重要,沒有太陽就沒有地球上的生命,沒有太陽就沒有一年四季,白天黑夜!太陽光是熾熱的、刺眼的白色光芒,而我們所觀測到的太陽是紅紅的,所以才有一輪紅日的說法,但是你知道太陽真正的顏色嗎?答案出乎你的預料!
  • 太陽附近巨大可疑飛行物,幾乎是地球數倍大,SOHO捕捉到圖像了!
    2020年6月底,以搜尋NASA各種探測器上發回的照片中不明飛行物的鬆散聯盟「UFO獵人」,突然曝出在SOHO衛星的照片中發現數個地球大小的UFO,被多個平臺轉載!UFO獵人稱,這些巨大的不明飛行物正在提取太陽上的物質,傳輸到遙遠的星球!
  • 地球圍繞著太陽在旋轉,太陽是怎麼旋轉的呢?
    對於地球我們再熟悉不過了,我們知道它會自轉公轉,進而產生白天黑夜,一年四季,但是對於每天懸掛在空中的太陽,我們卻不這麼了解。如果你隨便詢問一個人,問他太陽是否會旋轉,他一定不敢百分百肯定給出答案。
  • 如果太陽是藍星,如果有冥王星那樣遙遠,地球還是那個地球嗎?
    那麼,對於這個假設,我們將把行星到其恆星的距離變為太陽到冥王星的距離(平均大約是地球到太陽距離的39.5倍,地球到太陽距離被稱為天文單位),再把太陽設定為一顆藍色巨星,比如,一顆B型星。一顆典型的B型主序星(特別是B5級)的半徑將是太陽的3.9倍,並且其表面溫度為開氏15,200 度,即大約華氏26,000度。相比之下,太陽表面「僅有」開氏5,800 度左右。
  • 《流浪地球》地球停止自轉,如只圍繞太陽公轉,還有晝夜交替嗎?
    這是個網友提問,他在題目描述中說:「地球在太陽一側的時候,例如東半球朝向太陽,那公轉到太陽另一側時,不應該變成西半球朝向太陽了嗎」我不管《流浪地球》,我只是照題目來回答:肯定有晝夜交替,首先要知道地球沒有自轉是什麼概念,是地球相對於地軸不轉動或相對於遙遠的恆星不轉動
  • 太陽噴出比太陽還大圈環,像電影中世界末日機器,幸好沒對準地球
    突然,一團巨大的圈狀物質從太陽上射了出去,並迅速擴展到超過太陽大小,看起來就像《星際迷航》中的「世界末日機器」(The Doomsday Machine),恐怖地從太陽中衝出來,正在尋找狩獵的死亡星球。
  • 如果沒有引力,地球會不會飛向太陽?
    往往當看到太空中的天氣時都會讓人有種錯覺,為什麼看到的天體都是漂浮在太空之中,他們不會掉下去嗎?如果掉下去會掉到哪裡?首先一點,這個問題是以我沒在地球的嘗試為出發點的,畢竟在宇宙的空間中是沒有方向之分,所以也就不存在上和下。
  • 假如太陽也處在雙星系統中,地球還會好嗎?
    通過觀察可以發現雙星系統所佔的比例非常高,可能比太陽這樣的單星還要高。像夜空中最亮的恆星天狼星A和它的伴星天狼星B就是一對比較有名的雙星,伴星天狼星B目前已經處在白矮星階段。我們應該慶幸太陽不是處在雙星系統,不然就不會有我們人類,甚至連行星也不會存在。假如有一天太陽附近突然冒出一顆太陽B,那麼地球會在太陽A和太陽B的共同引力作用下開啟複雜運動之旅。這個運動複雜到什麼程度呢?
  • 太陽表面5500℃,地球上有什麼物質能靠近太陽而不被融化?
    又沒法登陸太陽,肯定不是拿溫度計上去測的,而是通過分析太陽輻射得出來的,輻射溫度計不知道你聽說過沒。400~500攝氏度的高溫就足以讓森林燃燒,1500多度的高溫就足以讓鋼鐵融化,5500攝氏度的高溫幾乎能夠融化地球上的一切物質。通常來說,地球上沒有任何物質能夠抵禦太陽表面的高溫。如果地球太靠近太陽,地球表面的巖石都會被高溫融化掉,變成巖漿。
  • 地球、太陽與月亮的愛情故事
    地球繞著太陽轉、月亮繞著地球轉。月亮默默地守護著地球,地球痴痴地愛戀著太陽。太陽出現之前的世界一片黑暗,地球上也是冰冷到沒有一絲的生氣!月亮和地球雖然知道彼此的存在,卻從來沒有見到過對方。直到有一天,太陽經過了厚積薄發的巨變,綻放出萬丈光芒,給整個世界帶來了溫暖與光明。地球漸漸地從黑暗中醒來,她被火熱的太陽解凍了,追隨著太陽,漸漸充盈而豐富,漸漸欣欣向榮而生機勃勃,她愛上了光芒四射的太陽,整天圍著太陽轉。
  • 可能宜居的地球大小行星,距地球僅100光年
    1月7日,NASA宣布,「行星獵人」苔絲(TESS),發現了一顆名為,To700d的系外行星,不同於以往發現的行星,TOI 700d,大小和地球相似,並滿足存在液態水的條件
  • 地球圍繞太陽運轉,太陽圍繞星系中心運轉,銀河系圍繞的是什麼?
    在粒子大小和天體大小之間都存在某種運動,它們不會保持絕對靜止。地球自轉以外,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以一年為周期繞太陽公轉,導致太陽東升西落。然而,在更大的宇宙尺度上,地球繞太陽一周的軌道並非像我們通常認為的那樣封閉。
  • 天文學家首次在銀河系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天文學家首次在銀河系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2020-11-09 09: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年或迎來氣候拐點,太陽黑子可能消失,地球會進入小冰期嗎?
    由於太陽黑子出現時,視力好的人可以直接觀測到,所以歐洲一些天文學家世世代代記錄著太陽黑子出現的時間,出現的地方,以及大小等。 經過歐洲天文學家持續幾個世紀的觀察,最終我們知道了,太陽黑子活動有一個周期,大概11年會經歷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