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本中太陽系配圖比例失調,這才是太陽系天體大小和距離真實比例

2020-12-21 兔斯基聊科學

我們在小學的時候就開始學習一些關於太陽系的基礎知識了。我們從課本上了解到,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包括圍繞它轉動的八大行星(包括圍繞行星轉動的衛星、矮行星)、小天體(包括小行星、六星、彗星等)組成的天體系統。

為了便於我們更好地理解太陽的組成,課本中配有太陽系的示意圖。我們通常見到的太陽系的示意圖大多是這樣的:在畫面的中間是一個大大的閃閃發光的太陽。太陽的周圍是一個個呈圓形或者是橢圓形的八大行星軌道,有的還有冥王星。就像下面這樣。

太陽系示意圖

我們從太陽系的示意圖上可以了解到太陽系中太陽和八大行星以及其他天體的大體分布情況。例如,太陽位於太陽系的中心;水星是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和地球相鄰的兩顆行星是金星和火星。海王星是八大行星中距離太陽最遠的等等。

但是,但是有一些信息是這種太陽系的示意圖不能準確表達的,例如太陽跟八大行星大小的真實比例行星之間的真實距離比例。這就給我們造成了一種錯覺。太陽系好像非常的擁擠並且太陽和行星大小相差不大。其實真實的太陽系並不是這樣的。真實的太陽系中太陽和行星的大小以及行星之間的距離比例差距是非常大的。

太陽系八大行星

為什麼課本中的太陽系示意圖不按照太陽系真實的比例來畫出來呢?我想不是人們不願意而是做不到啊。這是為什麼呢?

咱們先來看一下太陽系中天體之間的真實大小比例是怎樣的?

太陽是太陽系中最大的天體。太陽非常的大。它的直徑是139.2萬公裡,是地球直徑的109倍,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打個比方如果太陽是一個直徑大約28釐米左右的大西瓜的話,那麼地球差不多就是一粒芝麻。

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和太陽的真實比例就像是下面圖中所示那樣。

太陽和八大行星真實大小比例

太陽系的八大行星在太陽面前是不是很渺小?那麼太陽系中行星之間的真實距離比例又是怎樣的呢?

相關焦點

  • 太陽系什麼樣?失真的太陽系圖片,讓我們誤會了太陽系真正的樣子
    除了行星與小行星以外,太陽系中還有著大量的天然衛星。在太陽系中距離太陽最近的水星和金星是沒有天然衛星的,而地球則擁有唯一的天然衛星,也就是月球。地球外側的火星擁有兩顆天然衛星,而木星的衛星數量則多達79顆,土星有62顆衛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衛星數量分別為27顆和14顆。
  • 太陽系中發現多顆軌道異常天體,太陽系的第九行星真的存在?
    科學家就想在太陽系找到第九行星。很多人對於太陽系的結構很模糊,太陽系可以分為三層,一部分是內太陽系,主要包含行星和小行星;另一部分是外太陽系,有些天體就在海王星軌道以外繞太陽公園,它們構成了柯伊伯帶,其他一些天體距離太陽更遠,軌道平面也更為傾斜,它們構成了所謂的離散盤。
  • 地球居然是太陽系密度最大的天體
    、行星、矮行星、衛星、小行星,這些天體中誰的密度最大呢?第一感覺,會覺得是大質量大體積的天體,憑藉對萬有引力和天體演化的理解,木星、太陽的密度會勝出?但實際上它們的密度不足地球的四分之一。換一個角度,你可能會認為重元素較多的天體密度會更大,這樣水星就是密度最大的,但事實並不是這樣的。目前,已知的足夠大的天體中地球是密度之王,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 太陽系中天體的十大美麗圖片
    它沒有天然衛星,也沒有大氣層,但這顆行星有一個巨大的鐵核。3.金星金星以女神的名字而命名,是距離太陽第二近的行星,每224個地球日圍繞太陽公轉一周。除了月亮以外,它是夜空中最亮的行星。在日出之前或日落之後,金星都會儘可能地閃耀著。
  • 太陽系非常的空曠,遠超你的想像,地球和月球之間能放下八大行星
    地球所在的星系叫做太陽系。太陽系指的是所有在太陽引力的束縛下圍繞其運轉的行星、衛星、小行星和彗星等天體共同組成的天體系統。太陽系是什麼樣子的呢?早在1513年波蘭的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日心說認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陽才是宇宙的中心。
  • 當局者迷,我們身處的太陽系,大小几何?
    怎樣用光年表示太陽系的大小?如果你認為太陽系非常小,那麼這可能會讓您吃驚。對於身在地球上的大多數人來說,我們只能看到太陽系的一小部分。比如只能在白天看到明亮的太陽,在夜晚看到月亮和一些行星。但事實上,包圍著我們的太陽系在宇宙中延伸了很大的空間。定義太陽系的大小是一件很難的事,因為它的邊界並不清晰。現在有兩種方式去計算它。第一種方式是用冥王星的軌道作為邊際,第二種是用我們所知的最遠的彗星軌道作為邊際。
  • 太陽系周圍10光年內有什麼天體?
    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它強大的引力束縛著包括地球在內的各種天體。太陽的引力主宰範圍可以延伸到1光年之外,這是我們太陽系的範圍。那麼,太陽系之外的宇宙會是怎樣的呢?距離太陽10光年內存在什麼天體呢?三體出了太陽系之後,首先會遇到的是一個三合星系統——南門二,又稱半人馬座α星,這是《三體》小說中三體世界的原型。
  • 「專題-太陽系」你所不知道的太陽系-柯伊伯帶
    自文明之初,人類就開始了在這廣袤大地上的無盡探索。那人類基因中早被烙印下的「好奇」,驅使著人類整個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如今人類的足跡幾乎已經遍布了整個地球。然而那好奇的種子依然在人類中滋養,孕育。探索永不停息。上幾期,我們介紹了火星與木星之間的主小行星帶和對人類威脅最大的近地天體,並且離開了內太陽系,在海王星內天體中探索了一番,了解了半人馬小行星。
  • 太陽系內,儲水量最大的天體是哪一個?地球排名第幾?
    科學家曾經發現過44億年前的鋯石碎片,通過分析鋯,科學家石碎片就是石頭和水接觸後形成的,這也證明了地球早期就有「水」的存在。 後來,在地球又遭受了許多「帶水」的小行星和彗星的撞擊,這些小行星和彗星又像送水工也一樣送來了很多水。這也就是目前地球表面水的主要來源。
  • 距離太陽系最近的黑洞是哪個?距離多少光年?
    離太陽系最近的黑洞是麒麟座V616,距離約2800光年,第二是天鵝座X-1,距離為6100光年,第三是天鵝座V404,距離為7800光年!一般所指的黑洞是恆星型黑洞,超大質量的恆星(一般需要大於30倍太陽質量以上)在超新星爆發過程中形成的!
  • 太陽系發現未知第九大行星?且慢下定論
    雖然法國軌道動力學家亞歷桑德羅·摩比德利(Alessandro Morbidelli)表示「完全相信」存在這顆未知行星,美國宇航局首席科學家艾倫·斯託芬(Ellen Stofan)在接受BBC採訪時卻對這所謂的「第九大行星」表示懷疑,因為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在太陽系外的恆星系統中找到了幾千顆類似超級地球的行星,但沒有一顆系外行星的大小介於地球和海王星之間。
  • 太陽系重排,雙星的證詞,早期太陽繫到底發生了什麼?
    圖片來源:美國宇航局/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美國德克薩斯州聖安東尼奧市西南研究院的科學家研究了一對不尋常的小行星,發現這對小行星的存在指向太陽系的早期行星重排。這對被稱為帕特洛克魯斯和墨諾提俄斯的天體,是美國宇航局即將開展露西任務的目標。他們大約113公裡(70英裡)寬,在共同繞太陽公轉時彼此環繞。
  • 太陽系中最恐怖的天體,你一定想不到是它,比地球大千倍!
    太陽系中最恐怖的天體,你一定想不到是它,比地球大千倍!太陽系是我們人類生存的星系,地球孕育生命得益於太陽,八大行星也圍繞太陽公轉,那太陽系最讓人「恐懼」的天體是什麼呢?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擁有相當於1000個地球的巨大天體。作為太陽系八大行星中最大、傳播最快的行星,它的質量是太陽的千分之一,但卻是太陽系其他七大行星總質量的2.5倍。它看起來很迷人,像一個木質的木球,有很多像木質的條紋,還有一個「大眼睛」——大紅斑,但千萬不要被它的表象所迷惑。
  • 科學家:太陽系所有天體繞一個看不見的點轉!
    太陽系的質心!在天體物理學上,有個概念叫質心(barycenter)。質心不同於重心,質心是指兩個或多個天體在引力作用下相互繞轉,其轉動的「中心點」就是質量中心(相當於天平的支點)。如果是兩個天體中有一個比另一個大很多,質心通常會位於質量較大的天體內部,所以質量較小的天體會在軌道上繞著兩者的共同質心運行,而較大的天體則會出現輕微擺動。
  • 太陽系八大行星之最:天王星和海王星
    太陽系八大行星之最:天王星和海王星一、天王星最低溫度:天王星是太陽系內大氣層最冷的行星,最低溫度只有49K(-224℃),比海王星還冷,無愧於冰巨星的稱號。天王星為何如此低溫在科學界還沒有定論,不過有兩點是肯定的,一是因為其與太陽距離很遠,而是其內部釋放的熱量也非常少。「躺著」自轉:天王星的自轉軸傾斜的角度高達98°,就好像躺在軌道上公轉一樣,是天王星最顯著的特徵,這使他的季節變化完全不同於其他的行星。關於自轉軸異常傾斜的原因,科學家們猜想是在當初太陽系形成的時候,天王星受到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而造成的指向歪斜。
  • 一起造「太陽系」?!繪製行星軌道... 西山學校STEAM活動「拍了拍」你
    通過「宇宙探索未解之謎」的視頻,以「你對太陽系的了解」為話題,詳細介紹了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及其他星體。同學們在視頻中收穫知識,總結出了太陽系八大行星之最,對太陽系又有了新的認知。在了解太陽系之後,老師提出了如何製作太陽系模型的問題。同學們開動腦筋,爭相舉手發言,想出了各種各樣的製作方法,將現場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 冥王星是意外發現的,體積只有月球的1/5,被除名太陽系大行星行列
    在我們的小學課本上,經常能夠看到太陽系有九大行星的,可是如今太陽系只剩了八大行星,還有一個行星到底去了哪裡?這個行星到底是如何發現並命名的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冥王星。冥王星的發現是一個意外的收穫1930年美國宇航局科學家在研究天王星與海王星的時候,一次意外的錯誤測算,錯誤的認為天王星和海王星的附近還有另外一個衛星伴隨,基於這個錯誤的測算,科學家們順藤摸瓜,深入對海王星和天王星的周邊進行觀測,不查不要緊,這一查竟然發現了一個行星的存在。
  • 為什麼在太陽系中只有地球才有花崗巖?
    為什麼在太陽系中只有地球才有花崗巖Why do Granites Only Form on the Earth in Our Solar System?撰文丨吳福元單位: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吳福元,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一般來說,太陽系模型都是不成比例的,但不妨礙我們對其成員和運動情況的了解(圖片來自花瓣網)
  • 無數的太陽系天體被它吞噬
    對於一個天體來說,它實力的強弱就是用引力的強弱來衡量的,強大的引力可以吞噬不少的其它天體,不斷壯大自身的質量,變得更加強大。科學家研究發現,木星在太陽系早期的時候可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有可能在早期的時候吞噬了不少的天體。科學家通過天文望遠鏡觀測系外星系的時候,發現很多的恆星系統中都擁有超級地球,而且它們的軌道位置比水星的軌道還要靠近恆星。
  •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命名:太陽系最大的無名天體,現在叫共工
    【ALENG 自媒體】2月23日晚間自媒體專稿,我們的太陽系由八大行星和圍繞這些行星運行的數十個衛星組成,此外,還有無數個小行星、彗星以及被稱為矮行星的天體也在一個圍繞太陽的軌道上四處遊蕩,這其中的老大哥就是冥王星,多年以前,它還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後來被除名了,現在是八大行星之外天體的老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