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華夏史譜(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三角貿易中,身強力壯的年輕黑奴是白人奴隸主的主要首選,但除了這一群主要的勞動力以外,他們還會選擇一些年紀比較小的小黑奴,以及年輕漂亮的女黑奴。
其中,女黑奴的價格還要比男黑奴的價格要來得高。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一個市場價格,是因為女黑奴在整個奴隸販賣中充當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即維持黑奴的繁殖工作。
十八世紀,美國黑奴的進口數量遠不及巴西,但是美國總的黑奴數量確實西半球各個國家中最高的。而讓美國佔領榜首之位的正是那些被賣到北美洲的女黑奴。
01 女黑奴被送到哪裡
那些被白人選中的女黑奴會被送到兩個地方。
一個是種植園。在那裡女黑奴充當田間的勞動力。她們要起早貪黑,不停地幹活,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
不管風吹日曬,她們都得堅守崗位。
一旦到了農忙時節,田地裡的棉花成熟了,她們還要帶上一個小袋子和一個大的籃子去到田地裡採摘棉花。
採摘多少棉花,需要由種植園主說了算,如果工作量達到了,那麼她們可以相安無事,可如果沒能達到要求,那麼等待她們的將會是農場主的一頓毒打。
所以,那些被安排到農場的女黑奴,往往會在夜晚默默祈禱。
另一個是奴隸主的家中,即在農場主的家裡擔起洗衣做飯,縫縫補補等工作。但不管哪一種,在白人的眼裡,女黑奴除了是勞動力以外,還是重要的生產工具。
而這可以總結為一句話:女黑奴在黑人的圈子裡是母親的角色,而在白人的圈子裡則是一個造人的機器。
女黑奴是被允許和男黑奴成親的。不過,他們的婚姻並得不到法律的保護,白人允許他們結為夫妻是另有目的。即讓女黑奴大量生產小崽崽,讓農場主的黑奴保持在一個較為穩定的數值。
02 女黑奴的兩種身份
所以,在白人的圈子裡,女黑奴就是一個生產工具。白人為了鼓勵女黑奴生產,他們規定了一項福利,即如果能夠生滿十個孩子,那麼這位女黑奴就有機會可以獲得自由。而女黑奴不僅要一次又一次地忍受生育的痛苦,還要一次又一次地忍受和自己孩子分別的痛苦。
因為,等小黑奴長到一定年紀的時候,白人便會將他們賣出去。黑奴母親有時候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而選擇自己結束他們的生命,以免再次遭受白人的虐待。
這也就涉及到女黑奴的另一個圈子,即黑人圈子。在這個圈子裡,女黑奴是一位妻子,也是一位充滿母愛的母親。孩子是從她身上掉下來的肉,所以身為母親的奴會儘量保護好孩子們的安全。當奴隸主要來拆散她們的時候,黑人母親便會將孩子藏在山洞裡保護起來,等到白人販賣小黑奴的風聲一過,她們再將小黑奴給帶下山。
而那些失去孩子的黑人母親則失去了精神支柱,整日鬱鬱寡歡。白人為了調動起女黑奴的積極性,最終也做出了一些讓步,即允許十歲以下的孩子能夠和自己的母親生活在一起。但是這又有什麼用,他們終將要被拆散,獨留下一位老母親在原地苟延殘喘。
這就是奴隸貿易時期,女黑奴的真實生活,一面是母親,一面是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