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來源:故宮書店,原文發布於2019年6月14日原文標題:故宮×卡地亞丨新展新看點,我們幫你總結好了
聽說,展覽堪比現場版「我在故宮修文物」?!
可以圍觀文物修復師幹活兒?!
沒錯!
2019年6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
在午門-雁翅樓展廳
有界之外
卡地亞·故宮博物院工藝與修復特展上
故宮鐘錶修復師
也就是
儒雅睿智的「故宮男神」
王津老師
不定期在鐘錶展館內
現場演示鐘錶修復技藝
圖片來源 | 故宮博物院官微
能遇上都是緣分
沒遇上,還能看展不是!
前情提要
「有界之外:卡地亞·故宮博物院工藝與修復特展」由故宮博物院與卡地亞聯合舉辦,是一場跨越時間與國界,展現無上藝術創造力、極致工匠技藝及異域文化碰撞互通的盛宴。
參觀這一強強聯手的特展,想必做多少準備工作也不為過。
先來看海報
右側的「匚」仿佛是故宮午門與東、西雁翅樓的俯瞰圖,又好似與卡地亞的首字母「C」相呼應。三種顏色的筆畫分別代表本次展覽的三個單元:靈感中國、風範見證、時間技藝。
而左側「有界之外」這一兼具詩意與哲理的詞,則來源於故宮博物院鐘錶修復團隊在與卡地亞進行交流合作時的真實感悟,也是本次展覽策展理念的高度概括。
世界有界,想像、創造、跨越,僅一念之間。
雙方在對鐘錶技藝進行切磋與探索的同時,回溯時間和歷史的脈絡,激發出彼此對於傳統的領悟,這也讓雙方的合作不斷突破本來的界限。
無論是鐘錶藝術、裝飾藝術或造型藝術,本次展覽的展品紛紛呈現出「跨越」的內涵,貫穿時空與技藝,更連接重塑與創造。
三個單元都有哪些看點?
靈感中國丨異域審美元素的重逢
關鍵詞:中國元素、紋飾
「靈感中國」單元內景圖片來源丨卡地亞官微
在這一單元,我們可以看到大量深受裝飾藝術運動影響,體現東西文明交融的卡地亞作品。
早在1877年的卡地亞檔案中,「中國風格」的作品就已被提及。收藏家路易·卡地亞熱衷旅行,收藏了諸多書籍與古董器物,並鼓勵設計師廣泛閱讀、參觀博物館,從中尋求文化理解和創作靈感。
路易·卡地亞圖片來源丨卡地亞官微
在路易引領下的卡地亞,異域文明不再只是簡單的元素,而是在融匯多種文明之後的重塑。
《中國紋樣圖集》圖片來源丨卡地亞官微
龍、鳳、團壽、祥瑞動物、漆器、乃至《西廂記》中的人物故事都進入了卡地亞的「素材儲備」。將中國傳統紋樣融入,再加以巧妙結合,成為卡地亞作品呈現中國韻味的重要手段。
粉盒圖片來源丨故宮博物院官微
天堂鳥胸針圖片來源丨故宮博物院官微
逆跳指針鯉魚時鐘圖片來源丨故宮博物院官微
帶鍾文房套件圖片來源丨故宮博物院官微
風範見證 | 中西造型藝術的交鋒
關鍵詞:皇家、權力
「風範見證」單元內景圖片來源 | 故宮博物院官微
一個是收藏有海量明清皇室珍寶的博物院。
一個是被稱為「皇帝的珠寶商,珠寶商的皇帝」的歐洲宮廷御用珠寶商。
在「風範見證」單元,來自故宮博物院的皇帝朝服、寶璽與來自卡地亞典藏的皇室珠寶交相輝映。
明黃色納紗彩雲金龍十二章皇帝朝服圖片來源丨故宮博物院官微
金交龍紐「大清嗣天子寶」及其鈐本圖片來源丨故宮博物院官網
獵豹胸針夾丨卡地亞典藏
手鐲 | 卡地亞典藏
此外,還集中展出了卡地亞典藏的三十多件冠冕,從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卡地亞十分擅長從大自然、神話、裝飾藝術圖集中汲取造型設計與主題的靈感。
捲軸式冠冕圖片來源丨故宮博物院官微
冠冕丨卡地亞典藏
時間技藝丨跨越傳統文明的對話
關鍵詞:鐘錶、修復技藝
「時間技藝」單元內景圖片來源丨故宮博物院官微
故宮博物院所藏的1500餘件鐘表,見證了機械鐘錶的傳入與傳播,以及在中西文化碰撞的數百年間起到的重要作用。
卡地亞制表的發展與美學和現代性密不可分,承載的是珠寶領域的光輝印記與制表領域的光榮傳統。
銅鍍金滾鍾圖片來源丨故宮博物院官網
在這一單元,一件件令人目不暇接、連連驚嘆的鐘表作品,展示著故宮博物院與卡地亞制表與修復技藝的極致。也就是在這個單元,王津師傅會不定期現場演示修復技藝。
金殼祥龍琺瑯畫打簧表圖片來源丨故宮博物院官網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卡地亞神秘鍾:鐘錶指針懸浮於透明鐘體之中,似乎不與任何機芯裝置相連。
圍觀20件神秘鍾,或許是最考驗眼力的環節了!
ASSIETTE神秘鍾
「喀邁拉」神秘鍾
中軸神秘鍾
匠心守護無國界 | 故宮博物院與卡地亞的淵源
鐘錶修復,可以說是本次展覽的緣起。
2014年,在故宮博物院與卡地亞鐘錶修復師的系列交流互訪之後,確定了六件待修復的古鐘錶。院內最有經驗的兩位鐘錶修復師(王津師徒)與卡地亞工坊的四位修復大師組成了強大的修復團隊。
籌備三載,六件院藏鐘錶機芯組件遠渡重洋,來到位於瑞土拉夏德芳的卡地亞制表工坊。整個修復工作基於一整套縝密的修複方案,歷時四個月完成。
2017年6月,六件鐘表文物的機芯安然回到故宮博物院並組裝歸位,為「重生之旅」畫上完美句號。
針對六件院藏鐘錶的聯合修復,由李少紅導演製作,著重表現故宮博物院與卡地亞制表工坊通力合作歷程的專題紀錄片《喚醒時間的技藝》也會在「時間技藝「展區播放。
其實,早在1996年,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委託法國藝術家讓·皮埃爾·雷諾創作的藝術品金盆(Pot Doré)於故宮太和門陳列時,故宮博物院就與卡地亞結下不解之緣。
2009年,「卡地亞珍寶藝術展」來到中國。此次展覽以「卡地亞,皇帝的珠寶商」為主題,由故宮博物院策展,吸引了二十多萬人前來觀展。
當時的卡地亞特展海報圖片來源丨卡地亞官微
十年之後,故宮博物院與卡地亞再度相遇,推出「有界之外卡地亞·故宮博物院工藝與修復特展」,回溯歷史同時,也是藝術家靈感與匠人技藝的再度碰撞。
古老紫禁城內,東西方藝術互通交流,發掘出各自文化屬性內強大的包容力。這一關乎藝術的文化聯結再度跨越時空,將彼此緊緊相系。
如果以上內容沒讀夠
在看展前還想做些功課?或是早已看完,想再系統回顧下展覽內容?
這本《紫禁城》2019年5月號「有界之外」專題,可以火速入手
書中圍繞此次特展主題,細數卡地亞風格的形成與演進,以及與紫禁城的淵源。此外,還特別選出三件重要展品,解讀其中彰顯的王者風範。
策展人對於展覽的了解,往往細緻而獨到。
在特展亮點篇章中,幾位主要策展人將布展理念、展品陳設、布局規劃等容易忽視的細節以對談形式講述,使廣大讀者可以深入了解這一創新視野下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