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九尺鎮素以板鴨聞名,早在1986年就被四川省譽為「板鴨之鄉」。走進九尺街頭,街邊商鋪林立,板鴨是絕對的主角兒,一眼望去仿佛就是板鴨的世界。又是一年稻穀豐收時,又到製作板鴨黃金季。今年,九尺鎮上的板鴨店,以當地散養的稻田鴨為原材料製作成「精品板鴨」,肉質乾爽肥嫩,鹹味適中,風味獨特,掀起了一場板鴨食材迭代升級。每隻鴨平均綜合價值也從100元左右提升至160元-200元不等,這讓當地養鴨農戶笑開了花。
蕭伯納說:任何一種愛,都不比對美食的熱愛真切。在彭州,若家裡有客人拜訪,多宰一隻九尺板鴨,便是彭州人的待客之道。
九尺鎮境內有泉、堰百餘處,養鴨條件一流。過去的九尺板鴨也大多以當地泉水鴨為原材料。去年歲末行政區劃調整,九尺鎮與原昇平鎮合併成為新的九尺鎮。原昇平鎮是彭州傳統農業重鎮,僅水稻種植面積就逾3萬畝。「鴨稻共作」既是當地種養傳統,也是一條致富門路。每年春季插秧後,待秧苗轉青即將新孵化的鴨苗投放到稻田裡,讓鴨子與水稻「全天候」共生共長。「有些鴨子乾脆夜宿稻田,晚上也不回家。直到秋天稻穀收割了,鴨也長大了,這才回家了」,九尺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在九尺,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那些油亮鮮香的鴨頸伸得長長的,一抬頭,整個川西平原都在流口水。在九尺鎮上,製作板鴨的有幾百家。其中,「梁老二板鴨店」就是當地「老字號」之一。近日,記者在九尺鎮見到了創始人梁自忠。他告訴記者:「秋天收割水稻時,麻鴨也搖動著肥碩的身軀走出了稻田。這鴨子才是製作板鴨最上等的原材料。」
梁自忠出生在「板鴨世家」,其父和爺爺均在板鴨行當裡謀生。1983年,16歲的梁自忠到九尺醃滷店當學徒,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本領。「稻田麻鴨好就好在生長周期長,肉質緊緻,隨便怎麼長都在3斤多左右,肉質勁道,鴨肉的本味兒重。」梁自忠介紹說。
聞名遐邇的九尺板鴨是如何煉成的?除了優選原材料,接下來就是製作工藝了。
「板鴨的製作分為宰殺清洗和烹飪製作兩大步驟,宰殺清洗必須反覆漂洗,清除鴨子體內贓物,若是幹板鴨,則加入精鹽、香料反覆醃製,經過煙燻、風乾等環節製作;若是滷板鴨,則需曬乾水分,採用優質鋸末煙燻之後,下鍋滷製,滷的過程精選八角、茴香、花椒、陳皮、老抽、白糖等多種香料熬製而成,鮮亮香嫩,香味醇厚,成為了九尺板鴨的專屬口味。」梁自忠告訴記者。
說到板鴨,沒有任何環節可以「麻」到梁自忠,83年入行至今已經37年了。作為地道的九尺人,他也一直在維護這個品牌的榮譽。他認為,九尺板鴨的奧秘就在於原材料,而「精品板鴨」之所以成為「精品」就是因為它是稻田鴨做的。」稻田鴨沒有吃一顆飼料,而是在稻田裡自由覓食,吃的田間雜草小野味,食源健康又豐富。」梁自忠表示。
稻田鴨並非平凡之物,但過去卻沒有獲得相應的「待遇」。「一隻鴨子大約能賣百元左右」,當地一位村民告訴記者。
隨著兩鎮合併,「一家人不說兩家話」。今年,九尺鎮家禽業聯合會發揮行業統籌作用,引導養鴨農戶與當地板鴨店合作,將稻田鴨做成「精品板鴨」,每隻價格達到160元-200元不等,大大提升了綜合價值。
近日,九尺鎮舉辦了「趕鴨子進圈」活動,寓意稻田鴨正式「上岸」。接下來,今年的稻田鴨將在板鴨文坊宰殺並製作成板鴨,整個過程以「日記」的形式完整記錄,讓「精品板鴨」的香味兒「看得見」。
當前,九尺鎮正聚焦「泉水美食小鎮」定位,從培育川味鄉村文化消費新場景、傳承創新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合文創農創助力鄉村發展等方面入手,奮力打造「舌尖上的九尺」。「精品板鴨」則讓「舌尖上的九尺」更有「舌尖跳動」之感。
記者 李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