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九尺鎮:以稻田鴨做「精品板鴨」 不只是「更好吃」

2020-12-23 華西都市網新聞頻道

彭州九尺鎮素以板鴨聞名,早在1986年就被四川省譽為「板鴨之鄉」。走進九尺街頭,街邊商鋪林立,板鴨是絕對的主角兒,一眼望去仿佛就是板鴨的世界。又是一年稻穀豐收時,又到製作板鴨黃金季。今年,九尺鎮上的板鴨店,以當地散養的稻田鴨為原材料製作成「精品板鴨」,肉質乾爽肥嫩,鹹味適中,風味獨特,掀起了一場板鴨食材迭代升級。每隻鴨平均綜合價值也從100元左右提升至160元-200元不等,這讓當地養鴨農戶笑開了花。

蕭伯納說:任何一種愛,都不比對美食的熱愛真切。在彭州,若家裡有客人拜訪,多宰一隻九尺板鴨,便是彭州人的待客之道。

九尺鎮境內有泉、堰百餘處,養鴨條件一流。過去的九尺板鴨也大多以當地泉水鴨為原材料。去年歲末行政區劃調整,九尺鎮與原昇平鎮合併成為新的九尺鎮。原昇平鎮是彭州傳統農業重鎮,僅水稻種植面積就逾3萬畝。「鴨稻共作」既是當地種養傳統,也是一條致富門路。每年春季插秧後,待秧苗轉青即將新孵化的鴨苗投放到稻田裡,讓鴨子與水稻「全天候」共生共長。「有些鴨子乾脆夜宿稻田,晚上也不回家。直到秋天稻穀收割了,鴨也長大了,這才回家了」,九尺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在九尺,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那些油亮鮮香的鴨頸伸得長長的,一抬頭,整個川西平原都在流口水。在九尺鎮上,製作板鴨的有幾百家。其中,「梁老二板鴨店」就是當地「老字號」之一。近日,記者在九尺鎮見到了創始人梁自忠。他告訴記者:「秋天收割水稻時,麻鴨也搖動著肥碩的身軀走出了稻田。這鴨子才是製作板鴨最上等的原材料。」

梁自忠出生在「板鴨世家」,其父和爺爺均在板鴨行當裡謀生。1983年,16歲的梁自忠到九尺醃滷店當學徒,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本領。「稻田麻鴨好就好在生長周期長,肉質緊緻,隨便怎麼長都在3斤多左右,肉質勁道,鴨肉的本味兒重。」梁自忠介紹說。

聞名遐邇的九尺板鴨是如何煉成的?除了優選原材料,接下來就是製作工藝了。

「板鴨的製作分為宰殺清洗和烹飪製作兩大步驟,宰殺清洗必須反覆漂洗,清除鴨子體內贓物,若是幹板鴨,則加入精鹽、香料反覆醃製,經過煙燻、風乾等環節製作;若是滷板鴨,則需曬乾水分,採用優質鋸末煙燻之後,下鍋滷製,滷的過程精選八角、茴香、花椒、陳皮、老抽、白糖等多種香料熬製而成,鮮亮香嫩,香味醇厚,成為了九尺板鴨的專屬口味。」梁自忠告訴記者。

說到板鴨,沒有任何環節可以「麻」到梁自忠,83年入行至今已經37年了。作為地道的九尺人,他也一直在維護這個品牌的榮譽。他認為,九尺板鴨的奧秘就在於原材料,而「精品板鴨」之所以成為「精品」就是因為它是稻田鴨做的。」稻田鴨沒有吃一顆飼料,而是在稻田裡自由覓食,吃的田間雜草小野味,食源健康又豐富。」梁自忠表示。

稻田鴨並非平凡之物,但過去卻沒有獲得相應的「待遇」。「一隻鴨子大約能賣百元左右」,當地一位村民告訴記者。

隨著兩鎮合併,「一家人不說兩家話」。今年,九尺鎮家禽業聯合會發揮行業統籌作用,引導養鴨農戶與當地板鴨店合作,將稻田鴨做成「精品板鴨」,每隻價格達到160元-200元不等,大大提升了綜合價值。

近日,九尺鎮舉辦了「趕鴨子進圈」活動,寓意稻田鴨正式「上岸」。接下來,今年的稻田鴨將在板鴨文坊宰殺並製作成板鴨,整個過程以「日記」的形式完整記錄,讓「精品板鴨」的香味兒「看得見」。

當前,九尺鎮正聚焦「泉水美食小鎮」定位,從培育川味鄉村文化消費新場景、傳承創新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合文創農創助力鄉村發展等方面入手,奮力打造「舌尖上的九尺」。「精品板鴨」則讓「舌尖上的九尺」更有「舌尖跳動」之感。

記者 李玥林

相關焦點

  • 美食節+年貨節 彭州第七屆年貨購物節等你來找年味
    封面新聞記者 楊金祝又到一年攢年貨時,在成都彭州,市民已經開啟買買買模式。1月8日,2020中國彭州第十一屆九尺美食(板鴨)文化節暨彭州第七屆年貨購物節正式拉開帷幕。據悉,本屆美食(板鴨)文化節不僅有「百年美食·味道九尺」開幕式文藝演出、「九尺美食·我來贊」主題有獎徵集活動。在美食節現場,還特別設置了年貨購物區和非遺美食區,在非遺美食區,市民可以品嘗最道地的九尺經典美味以及來自各地的美食,體驗美食「錦鯉」幸運大轉盤、「慘叫鴨牆」、人體複印機、網紅打卡拍照牆等趣味項目。
  • 彭州九尺「泉水美食小鎮」稻漁美食薈,看著都餓了
    彭州九尺鎮素以特色美食聞名,九尺板鴨、鮮鵝腸火鍋、稻田魚、稻田蝦美名遠揚,這四張美食名片常令聞香者駐足、識味者停車。6月23日,2020年成都百萬職工技能大賽彭州市烹飪(中式)技能大賽暨九尺泉水美食小鎮稻漁美食薈,在彭州九尺鎮妙杏生態農莊開賽。來自彭州市各鎮(街道)的 24 名廚藝高手紛紛帶著「看家絕活兒」前來參加。
  • 錄入非遺名錄的彭州九尺板鴨來了
    正散發著誘人氣息,撕下一塊放入口中,瘦而不柴的肉質。每一口嚼起都彈性十足,沁人的醬滷滋味,讓人食慾大開久久難忘。也許你吃過各種各樣的板鴨,而今天買夠網要給大家推薦的是,錄入了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板鴨——九尺板鴨。這次為大家帶來的是九尺板鴨熟食。
  • 「讀城」成都地標產品之三:500年前的九尺板鴨為何能火到今天?
    在彭州九尺鎮,有多家專門經營九尺板鴨的「百年老店」,祖傳秘方,代代相傳。早在明朝時期,九尺板鴨已經小有名氣,成為當地宴請待客的必備菜餚。1986年,九尺鎮被四川省評為「板鴨之鄉」。2016年,九尺板鴨進入成都市「非遺」保護名錄,大大提升了九尺板鴨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 上新|有網紅美食「鏘鏘鴨」就能盡情吃肉了,再不用辣椒堆裡找肉
    在彭州九尺鎮,鴨子散養江堰邊上,長期遊弋嬉戲於水中,以水中蟲草、浮遊生物為食,這就是九尺板鴨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 ,最終做成肉質瘦嫩、營養價值極高的鴨肉即食產品,香辣鴨柳、甜辣鴨柳,辣滷鴨柳……從此板鴨不再是餐桌、宴席上才能品嘗的美味,在任何場景下,只要心有所想,就可以食用的「網紅」零食產生了!
  • 彭州十三品&隆豐有禮
    「十三品」的提法源自彭州13個鎮(街道)。在彭州,每個鎮(街道)都有讓你我愛不釋手的「人氣好物」,它們或是白茶、紅茶、楊梅酒、鮮榨酥梨汁,或是麻餅、鍋盔、肥酒、板鴨鵝腸,或是糖醋蒜、魚香米、香花醋,也可能是擺在案頭的竹雕、木雕……還可能是你在街頭巷尾看見的奇木、蘭花……彭州文創人紛紛拿出「殺手鐧」,展出許多標新立異、精美實用的文創產品。
  • 湖南汝城板鴨,肉質細嫩,口感濃鬱,風味獨特,你吃過嗎?
    汝城板鴨是港澳市場久享盛譽的傳統名牌產品,1983年湖南省農業廳舉辦全省板鴨品評,它名列第一。它歷史悠久,據縣誌記載有200多年歷史。板鴨肉質細嫩,香味可口,肥瘦適宜,食而不膩,是冬季餐桌上的美味之一。汝城的板鴨製作歷史悠久,正所謂,古法傳承謂之美。
  • 我們的稻田鴨 丨一年就這一次
    我們的稻田鴨-哪裡不一樣呢?1.吃吃自有田種植的190項農藥零殘留的穀粒2.環境環境在不噴灑農藥不施化肥的稻田裡自由覓食,田間雜草小野味,食源健康又豐富3.運動量運動量每天都在50畝的田地間四處遊歷玩耍,全散養模式,小鴨腿絕對有勁兒4.為什麼會更好吃?
  • 南雄板鴨,香韌骨脆,鹹淡適中,腊味濃香,你吃過嗎?
    據清代《南雄州志》記載:「雄鴨,鴨嫩而肥,脆之,漬以茶油,日久鮮紅而味美,廣城甚貴之。」因此千餘年來南來北往的客人都要品嘗或購買南雄精製的板鴨。幾乎南雄所有的農家女都能製作板鴨。作為一種傳統手藝傳承了下來,已經幾百上千年的歷史。每年冬季,當地村民便利用自家養的毛鴨子進行加工,採取粗鹽醃泡,但不繃板,在陽光下自然曬乾。
  • 「稻田鴨」下水 除草捉害蟲
    本報訊(錢璽勇 記者 康福柱)近日,延壽縣六團鎮東安村愛學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首批「稻田鴨」下水了,這批鴨子以後還將用來產蛋,農民又多了一條增收路。 據合作社負責人安愛學介紹,合作社今年種植了350畝鴨稻田,按每畝地投放10隻鴨子的標準計算,總共要投放3500隻鴨子,首批投放1000隻鴨子。鴨子放進稻田後,自己捉蟲覓食,每天餵食一次,晚上在稻田裡的鴨舍過夜,直到水稻快灌漿時抓出來。稻子全程不用農藥、化肥,鴨子負責捉蟲、除草,排洩物還田當肥料。鴨稻田雖然產量不高,但產出的大米質量好,能賣上好價錢。
  • 無「鴨」不過冬,品嘗鴨的名菜
    這方法既不讓鴨子因被烤而失水又可以讓鴨子的皮脹開不被烤軟,烤出的鴨子皮很薄很脆,成了烤鴨最好吃的部分。掛爐有爐孔無爐門,以棗木、梨木等果木為燃料,用明火。果木燒制時,無煙、底火旺,燃燒時間長。烤出的鴨子外觀飽滿,顏色呈棗紅色,皮層酥脆,外焦裡嫩,並帶有一股果木的清香,細品起來,滋味更加美妙。
  • 鴨稻米香滑可口 稻田鴨肉質鮮美
    南方日報訊 (記者/潘俊宇 見習記者/葉志強 通訊員/吳頌丹 謝穩輝)「鴨稻共作」生態農業項目是韶關仁化縣扶溪鎮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產業促脫貧而實施的生態農業項目。今年夏季以來,該縣農業農村局引進一批新的物理防蟲設施在扶溪鎮千畝「鴨稻共作」的稻田進行試運作,取得了不俗的效果。  近日,扶溪「鴨稻共作」示範基地引進新的物理防蟲設施及投放新鴨苗,該縣農業農村局農技人員與扶溪鎮村幹部正在察看使用情況。仁化縣子明優質水稻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鄧瑞庭告訴筆者,「因為扶溪的生態環境比較好,加上現代化的物理防控,對鴨稻米有品質的提升。
  • 農家醬燜鴨、秘制板鴨的做法
    這道菜是農家土做法中改良而來,鴨子與土豆搭配,全程不加一滴水,放入高壓鍋以生菜籽油壓制,鴨子中被逼出的油分全被吸進土豆裡,土豆比鴨子還好吃。
  • 浙江仙居:稻田養鴨助農增收
    2020年1月29日,浙江省台州市仙居縣白塔鎮金店村村民以綜合利用的方式實施稻田養鴨,稻鴨共生,提高水稻有機化程度,減少化肥、農藥的公害,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優勢互補,增加經濟收入。據了解,稻田養鴨可稱之為「稻鴨農法」。
  • 避暑彭州龍門山,這六種特產樣樣是精品份份是情誼
    每逢周末,就有一大波外地的遊客前來「圍攻」彭州,其主要目的地就是龍門山。龍門山系山好水好,夏天的溫度低來連蚊子都不能生存,也難怪外地人都青睞彭州的夏天。小編也算是彭州當地好客的一類人,總是把彭州最好的東西推薦給大家。如果你來了彭州龍門山避暑,還不知道以下幾樣龍門山地道特產,你就不算真正來過彭州哦!
  • 重慶石柱:「稻田鴨」助特色產業走上新「稻」路
    三星鄉石星村有機水稻種植基地(隆太良 攝)鴨子在稻田裡覓食(隆太良 攝)7月24日,記者走進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三星鄉有機水稻主產區石星村看到,稻田疊翠,滿目蔥綠,綠油油的有機水稻隨風搖曳,稻田裡三五成群的鴨子在稻秧的掩映下時隱時現
  • 仁化縣鴨稻米以全產業鏈式做強品牌
    而周圍的田塊,通過集中土地流轉,也準備用於種植鴨稻米。這是仁化縣積極克服疫情影響,做大做強鴨稻米品牌的一個縮影。政策支持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穩定糧食生產」。技術支撐「鴨稻共作」增效2-3倍「以傳統方式種植水稻效益不高,影響了農民種植積極性。為改變這一狀況,仁化縣強化農業科技創新,大力提高水稻生產的種植效益。」仁化縣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機械化插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