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個月以來,澳大利亞無視中方警告,屢屢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等問題上發表錯誤言論,甚至主動向中國發起挑釁性、對抗性行動,在給中澳關係蒙上一層陰影的同時,也嚴重影響到了兩國的貿易往來。
在嘗到一系列苦果之後,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的態度似乎有所轉變。莫裡森政府不再咄咄逼人,反而多次通過媒體平臺向中國「求和」,稱「中澳爭端不應進一步放大,希望兩國快樂相處」。然而,這種「表面溫和」的假象持續了都沒一周,澳大利亞再次傳來壞消息。
澳議會通過新法案
本月8日,澳大利亞聯邦會議通過了一項新法律——《外交關係法案》,這項法案允許聯邦政府阻止甚至推翻地方政府以及大學等與其他國家籤署的協議。用澳大利亞媒體的話來說,這項法案針對的目標不言而喻。
據了解,這項法案是今年8月份才計劃推出的,然而不過4個月的時間,莫裡森就讓它成為了法律。這也就意味著,澳大利亞外交部有權阻止一切影響該國外交的協議,包括阻止地方政府和外國籤署新協議,可以追溯過去的協議並將其廢除,涵蓋領域極為廣泛。
對此,莫裡森表態稱,澳大利亞制定的政策法案都是為了保護澳大利亞的利益,並無意針對某一個國家。據悉,這項法律的源起直指部分地方政府和大所籤署的協議,然而巧的是,這些協議大部分又都和中國有關,所以無論是澳大利亞內部還是國際社會,都認為這就是專門為中國「訂製」的。
專門針對中國?
至於為何說是針對中國,其實和「一帶一路」相關協議有關。
據悉,在2018年時,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曾和中方籤署了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協議,但這份協議讓莫裡森政府極為不安。澳大利亞內政部長還公開指責維多利亞州政府,稱其違背了國家安全利益。
面對鋪天蓋地、不由分說的指責,維州政府當即反擊稱,在籤署這份協議之前,維州已經向澳大利亞貿易部和外交部提供了相關信息,沒有違背任何國家利益,並表示將繼續和中國合作。顯然,維州政府更在意民眾的利益,保持中立才更符合自身利益,這與澳大利亞的「大政方針」不合。
但胳膊最終還是擰不過大腿的,一旦這份新的《外交關係法案》正式生成後,澳大利亞聯邦政府便可隨時推翻這項協議。
澳大利亞需要中國
按照澳大利亞媒體的話來說,這份新的法案正式生效之前,維州至少還有3個月的時間,向聯邦政府解釋「一帶一路」的「安全性」。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該州州長對諸多媒體說,雖然兩國關係緊張,但維州並不打算廢除「一帶一路」協議,隨後該州財長也重申,莫裡森政府有責任修補和中國的關係。要知道,中國可以沒有澳大利亞,但澳大利亞不能失去中國。
據澳大利亞農業資源經濟科學局預測,到明年6月,澳大利亞農業產值將達到650億澳元,但出口會降至447億澳元,這些都是因為「中澳關係不確定。另據經濟學家分析,一旦雙方爆發貿易戰,澳大利亞的GDP將縮水6%,這對於澳大利亞來說,無疑是毀滅性的打擊,但對於中國而言,只是被「蚊子叮了一口」。
孰輕孰重,莫裡森政府應當掂量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