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泰證券:明年中國貨幣政策將回歸常態 二季度流動性或有較大壓力

2020-12-13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華泰證券:明年中國貨幣政策將回歸常態 二季度流動性或有較大壓力

摘要

【華泰證券:明年中國貨幣政策將回歸常態 二季度流動性或有較大壓力】華泰固收張繼強團隊預計,中國明年一季度可能會維持經濟延續修復、通脹溫和抬升、人民幣匯率升值的狀態,貨幣政策回歸中性是大勢所趨。

  自央行發布2020年三季度貨幣執行政策報告以來,市場上對於明年貨幣政策回歸常態的預期越來越高。

  12月6日周日,華泰固收張繼強團隊同樣在研報中表示,在宏觀槓桿率房地產等約束之下,後續貨幣政策的寬鬆空間已經十分有限。今年下半年開始貨幣政策就已經逐漸轉向,明年一季度可能會維持經濟延續修復、通脹溫和抬升、人民幣匯率升值的狀態,貨幣政策處於相對舒適區間,回歸中性是大勢所趨。

  上述團隊進一步稱,在此背景下,明年二季度就成了流動性壓力比較大的時點。

  一方面,今年的1萬億再再貼現是在4月底推出,而大部分資金期限集中於1年,因此到明年這部分資金會逐漸上收,導致資金面出現一定壓力。

  另一方面,今年6月央行提出小微信貸延期政策,最長延長至2021年3月31日,即意味著一季度末會有大量的小微信貸到期。屆時社融增速可能出現更快下行,實體流動性也將面臨比較大的壓力。

  而一旦社融增速出現快速下行,貨幣政策就需要提供基礎貨幣或更高超儲水平,商業銀行資產負債壓力也會減弱,從而帶來資金面的好轉,有助於存單「錨」向資金「錨」的切換。

  股市方面,華泰固收認為,明年二季度末,股市將面臨宏觀流動性和IPO集中解禁的雙重壓力。

  首先從社融-PPI來看,明年二季度宏觀流動性預計明顯弱化。社融增速有所放緩,而PPI走高,資本市場流動性弱化。

  華泰固收還稱,今年再融資放寬及下半年的大盤IPO都會在明年轉化為解禁壓力,尤其是6月、10月、11月、12月可能會連續出現解禁高峰。其中TMT、醫藥、電新等新經濟板塊的解禁壓力將最為集中。

  由此,在明年社融增速下行、宏觀流動性弱化的大背景下,IPO集中解禁可能導致股市供求關係惡化,拖累股市走勢,進而對債市形成一定利好。

(文章來源:華泰證券

(責任編輯:DF358)

相關焦點

  • 「穩」字當頭 明年寬鬆貨幣政策退出步伐須更謹慎
    中央財經大學中財-中證鵬元地方財政投融資研究所執行所長溫來成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從大方向來看,明年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將回歸常態,但調整會有一個過程,要結合今年四季度結束後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進行綜合判斷。因為根據以往經驗,在危機階段過後,政策的調整需要一定時間,一般兩三年後才能逐步進入常態。國內今年採取了很多應急性財政和貨幣政策,如抗疫特別國債、大規模發行專項債。
  • 顏色:2021年財政政策回歸將快於貨幣政策
    中國相對而言還比較好,但秋冬季,我們始終有零散案例,外防輸入的壓力非常大。」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教授顏色19日在「第二十二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預見正在發生的未來」上如是說。顏色指出,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另外一個衝擊是意想不到的,他稱之為「逆全球化」。「中國在逆全球化中作為全球的製造業基地,為全球的抗疫工作生產各種產品。」顏色稱。
  • 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將如何發力
    當前,不少企業遭遇發展上的挑戰,中國經濟也面臨下行壓力,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下一步要如何發力?疫情疊加春節推漲CPI破「5」「同比漲幅擴大,既有春節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因素,也有今年與去年春節錯月、去年對比基數較低的因素。」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說。
  • 花旗銀行劉利剛:明年中國GDP增速將達8.2%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花旗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劉利剛:明年中國GDP增速將達8.2%,寬鬆貨幣政策退出需謹慎12月22日,花旗銀行研究部董事總經理、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劉利剛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
  • 中信證券明明:明年貨幣政策不會「大開大合」
    來源:中國證券網原標題:中信證券明明:明年貨幣政策不會「大開大合」 維護年末流動性平穩,央行分別於12月21日、22日、23日開展了1100億元、1300億元、1100億元逆回購操作,分別實現淨投放900
  • 更趨精準 貨幣政策將保持連續性
    會議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精準、合理適度。要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的關係。  展望明年,業內人士表示,宏觀政策向常態化回歸是大方向,但貨幣政策投放力度不會驟然收緊。與上一次強調「靈活適度」不同,這次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這意味著結構性貨幣政策將作為明年貨幣政策的主要發力點。
  • 趙偉:本輪政策「退潮」,更像歷史哪個階段?(開源證券)
    歷史上,經濟壓力較大時,財政、貨幣政策等託底操作逐步加碼,典型時期如2008年、2014年和2020年;隨著經濟逐漸修復,政策逐步「退潮」,例如2009年、2016年和2020年4月等。通常貨幣政策先逐步回歸常態,財政政策變化略有時滯,赤字率多在經濟確認企穩後下降。
  • 專訪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二季度經濟數據將有明顯改善 創業...
    對此,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時表示,二季度經濟數據將有明顯改善。下一階段的貨幣政策發力重點在引導實際利率下降和直接作用於信用擴張;而作為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改革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創業板註冊制改革之後,未來資本市場改革的重點將放在主板註冊制改革。
  • 財信研究解讀2020年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流動性緊平衡或成貨幣...
    一、 流動性將繼續邊際趨緊,緊平衡或是未來1-2年主基調對於下一階段流動性總量的指引,報告在多處傳遞出偏緊信號,貨幣政策維持克制或是未來1-2年國內流動性的主基調。我們認為隨著經濟增長逐步恢復,國內宏觀槓桿率將由2020年疫情期間「被動加槓桿」,轉向2021年疫後「被動降槓桿+適度主動降槓桿」組合,其中被動加/降槓桿,主要源於宏觀槓桿率的分母即GDP規模受疫情影響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回升,而主動降槓桿的「度」則將視明年經濟恢復情況進行相機抉擇。
  • 經濟回歸潛在水平,政策轉向跨周期調節——2021年度宏觀經濟形勢與...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完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首次將「跨周期」納入中央級別會議通稿,體現我國調控思路的重要變化與升級,宏觀調控的重心轉向跨周期調節下的均衡回歸。(一)財政政策:回歸常態疫情衝擊導致總需求顯著降低,制約貨幣政策有效性。財政政策成為2020年穩定經濟發展的主要抓手。
  • 21金融研究:2021年全球貨幣政策展望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下一次的擴大幅度有可能達到5000億歐元,並且會延長購買期限。  二、中國貨幣政策難寬鬆,亦難收緊  中國監管層多次強調「維護正常貨幣政策空間」,意味著貨幣政策寬鬆空間有限。但貨幣政策收緊空間亦有限,預期貨幣政策將僅作邊際調整。  一是,央行多次明確表態,儘可能長時間實施正常貨幣政策。
  • 央媽大愛又來、8000億「麻辣粉」全面呵護 貨幣政策有何新動向?
    來源:券商中國原標題:央媽大愛又來,8000億「麻辣粉」全面呵護,更是連續4個月超額續作,貨幣政策有何新動向?在央行如期超額續作中期借貸便利(MLF)的呵護下,銀行體系短期資金利率開始下行。展望未來的貨幣政策取向,由於央行此前表態不會出現「政策懸崖」,緩解了此前市場對於貨幣政策收緊的過度擔憂,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貨幣政策仍會保持流動性的合理充裕。
  • 章言該:為什麼下半年的貨幣政策基調會是中性偏緊
    事後來看,貨幣政策在4月份就開始逐步收緊了,這個時點要比市場參與者認為的時點要早很多,在大家還在討論時央行就已經行動了,市場參與者基本都是後知後覺。整個4月,央行都沒有通過逆回購,向市場投放流動性。在美聯儲史上最快擴表的時候,二季度市場預期的中國央行全面降準也遲遲沒有出現,僅實施了一次定向降準,釋放中長期資金4000億元。
  • 通脹、幸福感與貨幣政策,從周小川的論文看未來市場
    簡單說,市場最關注的是中國經濟逐漸復甦後,貨幣政策何時正常化?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出,「把好貨幣供應總閘門」(銀行間流動性的正常化),「保持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反映潛在產出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等等。
  • 摩根史坦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明年的不確定性主要是來源於...
    來源:證券日報之聲摩根史坦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非常高興接受證券日報的邀請,參加這論壇。今年比較特殊,因為是中國資本市場建立30周年,在過去30年裡面,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但是我們看到過去30年是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30年,也是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程度持續提高的30年。
  • 央行一周三次就貨幣政策表態 專家表示年內不排除降準可能
    繼央行2020年下半年工作電視會議(8月3日)、2020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8月6日)後,據新華社8月9日發布消息,央行行長易綱在接受採訪時再次對下半年貨幣政策情況進行表態。易綱表示,下半年央行將保持金融總量適度、合理增長,著力穩企業保就業,防範和化解重大金融風險,加快深化金融改革開放,促進經濟金融健康發展。
  • ...宏觀點評」保持節奏,注重結構——《2020年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
    二、政策立場:逐步回歸中性《報告》重提「把好貨幣供應總閘門」引發市場關注。我們認為,當前這一提法並不意味著貨幣政策回歸中性的節奏會驟然加快。回顧歷史,「閘門」一詞上次出現是在去年8月發布的《2019年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
  • 張明:為什麼當前中國貨幣政策不宜發力過猛?
    尤其是在2020年二季度,美歐經濟季度環比增速折年率甚至可能出現20%-50%的負增長。因此市場上出現了一種越來越強的聲音,認為今年外需萎縮將會導致中國出口出現嚴重的負增長,因而引發嚴重的失業,甚至可能引發社會動蕩。為避免這一現象的出現,中國政府必須跟隨歐美國家一起,實施宏觀經濟強刺激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