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網紅的資本遊戲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2020-12-10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銳問 Record」(ID:tigerrecord),36氪經授權發布。

作者 | Alex

編輯 | 周欣

「網紅到底有多賺錢?怎麼賺的?」隨著李佳琦、薇婭、李子柒、辛巴的名字一次次登上微博熱搜,你的疑惑程度也跟隨新聞裡的數字升級。

數據交易平臺數據寶顯示,過去一年,李佳琦賺近2億元,李子柒入帳1.6億。而自2019年12月以來,網紅經濟指數累計上漲幅度接近30%。

今年1月6日,李佳琦在直播間帶貨金字麻辣香腸,5分鐘賣了300萬。金字火腿當日漲停收盤,拉升5.48億元市值。四個月後,如同每月激烈角逐的直播電商主播銷售總額(GMV)榜單,薇婭更新了這一數字。

5月,薇婭和湖南夢潔家紡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直播帶貨四次,賣了1200萬家紡產品。截止5月22日,該A股公司市值暴增31億元,公司高管伍靜套現9000多萬。

深圳交易所發函質詢夢潔股份離譜的股價上漲和股東套現後,產業經濟觀察者曾高飛評價,直播帶貨網紅和資本合作,拉抬股價,高位套現,成為掌握話語權的幾方共同謀求利益最大化的一種新手段。

01 炒作網紅概念股

網紅經濟這條產業鏈四方逐利,包括品牌、電商或者內容平臺、網紅和MCN(相當於網紅經濟公司)這類產業服務商。雖然更多是概念炒作,關聯牽強,但星期六這隻股票背後恰好集齊四個利益方,排練了一次頭部網紅的資本遊戲。

2013年被視為電商崛起的起點,這一年,佛山星期六鞋業股份有限公司的鞋還能賣得出去,但已經不賺錢了,帳面顯示增收不增利。兩年後,這家製鞋廠連鞋都賣不動了,並嘗試轉型做中國快時尚品牌,類似服飾品牌快魚,但沒成功。

之後兩年時間裡,這家鞋業品牌運營商看上了網紅經濟,逐漸剝離鞋業,成為一個網紅概念的殼公司。

網紅經濟的四個利益方:電商,品牌,MCN,網紅 | 數據來源:天眼查、公開信息

2018年,它花17.88億買下杭州遙望網絡89.4%的股權。而這家MCN機構既拿過阿里巴巴集團營運長王帥的20萬投資,還和李子柒團隊有一絲關聯。

李子柒

於是,2019年12月10日,央視新聞評論李子柒之後三天,星期六啟動上漲直到2020年1月17日周五高臺跳水,其股價翻了三倍,市值增幅達176億元。股民的調侃一語成讖,能阻止星期六漲停的果然只有星期六。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當時分析,這家公司是利用官媒對頭部網紅的報導,和遊資相互配合,再加上疫情加速改變更多人的消費習慣,最終導致其股價暴漲。

今年以來,隨A股市場回暖,概念股炒作熱了起來。免稅,字節跳動等概念都曾成為熱門題材。

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胡崗總結,遊資的炒作關注的是市場情緒,資金共識以及業績預期。而短期內,這些概念股會大幅上漲,甚至連續漲停,但這類上漲與實際業績沒有太大關係。

鞋廠星期六轉型做網紅孵化器,雖然收購MCN機構遙望網絡已經兩年,但業務基礎仍然薄弱。而且市面上已經很難再出現另一個李佳琦或者薇婭,製造腰部網紅的競爭也很激烈。

中金分析師樊俊豪認為,當前市場上頭部主播已形成較強的流量優勢壁壘與運營體系,因此頭部主播的打造具有一定的不可複製性。

更何況,網紅直播帶貨更多帶來的是產業鏈的變革,而不單是線上營銷模式。近年來,明星、名人入局直播帶貨,但效果不大理想,就是一個例證。

靠著名人效應、消費者的獵奇心理及平臺流量加持,初期這些名人直播時能獲取較大的流量。但後期,他們能否持續創造高銷售額仍需考驗其選品、定價、供應鏈等核心能力。

02 網紅到底是怎麼賺錢的?

過去五年裡,當你的運營商網絡從3G到4G,再到5G,購物產品詳情頁從圖文過渡到視頻和直播,網紅們的收入來源變得更加多樣。

第三方數據機構艾瑞諮詢曾在一份報告中整理了7種網紅收入來源。其中,廣告、電商以及直播打賞分成是其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佔比超過50%。

 網紅都有哪些收入來源?| 數據來源:艾瑞諮詢

時至今日,直播打賞分成仍是網紅們最直接的收入,也是直播公司們最主要的營收來源。

隨著直播以外新的內容分發渠道出現,產業鏈逐漸完善,類似經濟公司的MCN機構出現,他們還可以獲得一筆籤約費,並且從問答、知識付費、短視頻平臺賺取分成。

另外,2018年年中起,與廣告主籤約的網紅人數佔比達到57.53%。更值得關注的是,廣告主已經從傳統的美妝等行業擴展至汽車、餐飲等領域。同時廣告主的預算也在不斷提高。

這一趨勢也出現在直播電商中,李佳琦直播賣過凱迪拉克汽車,薇婭甚至賣過房。但銷售效果不及預期。

這不妨礙他們掙電商銷售分成,賣得多便賺得更多。現階段,該分成模式下,那些客單價低,容易讓人衝動消費的單品才是直播間的主流。

只不過,那些乍聽上去數額巨大的銷售成績,由四個利益方層層分傭。

目前,由於平臺方,比如抖音、淘寶等,搭建了網紅經濟賴以生存的場景平臺和基礎設施。品牌方才能在這裡投放廣告,因此平臺要更為強勢。另外,聚集更多流量的頭部網紅則在與MCN 機構的談判中往往能夠爭取到更多的利益分配。

直播電商網紅如何與平臺、品牌、MCN三方分成?| 來源:中金公司

就拿淘寶直播來說,今年9月,李佳琦月銷售額為13億元。自建直播平臺的淘寶可以抽傭20%左右,品牌方抽傭30%,剩下的錢MCN和主播一般5:5分成。

按照這一抽傭比例,不計運費和稅費的話,李佳琦過去一個月至少能入帳3.15億元。但頭部網紅常常可以分到更多。而這一數額已經相當於一款爆款手機遊戲的月流水。

如果網紅主播自己做品牌,對接廣告主,自建供應鏈,那麼他們至少還能多賺五成。但這一商業模式也更重,得投入更多資本。

為了賺更多的錢,三大直播帶貨網紅開啟了資本化運作。

三大直播帶貨網紅實際控股的公司版圖 | 來源:天眼查

從他們目前直接控股的公司來看,孫燕姿演唱會看了20多遍的李佳琦可能還是想成為明星,而手握供應鏈資源的薇婭和辛巴更接近商人。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李佳琦名下有7家公司,多為品牌營銷和美妝公司;薇婭(原名黃薇)名下有4家公司,多為電商和服飾公司;辛巴(原名辛有志),則剛成立了獨立的投資公司。

另外,今年起,賣家紡的夢潔股份和薇婭達成戰略合作,搞影視製作的新文化代理擁有李佳琦的MCN美ONE,以及童鞋廠起步股份宣布辛巴入股。

特別是辛巴入股傳統零售品牌,更接近直播帶貨這門生意的本質,才有可能真正意義上實現利益最大化。

03 三大網紅的投資版圖

直播帶貨這門生意和其他零售生意沒什麼不同。

品牌依靠市場影響力,從供應商手裡拿貨時更有議價能力,也就是,可以壓價,從而讓自己的品牌粉絲買到更優惠的商品,並且更加認可自己。

網紅憑藉個人魅力吸引流量,但最終讓消費者下單的還是物美價廉的產品。李佳琦就曾因同款產品比薇婭賣得貴,在直播間當場發火,拒絕和這一品牌再次合作。他還曾因為賣不合格的不粘鍋上過微博熱搜。

如今網紅本身就是品牌,特別是動不動就能帶貨上億元的頭部網紅。和中國這波國貨熱類似,這些超級網紅的直播間選品也往往集中在食品飲料、美妝個護、小家電等領域。

這些品類製造門檻低,中國已有足夠成熟的供應鏈,新品牌無需自建工廠,就能依靠代工(OEM、ODM)模式迅速擴張。它們毛利高,也有足夠的錢投放廣告。

依靠供應商,它們甚至可以實現短周期、小批量的柔性供應。比如,中國美妝品牌完美日記,從2017年到2020年備案近千個庫存單位(SKU),其中多數為代工廠生產。

 直播網紅帶貨重構了傳統零售產業鏈 | 來源:頭豹研究院

儘管如此,自建供應鏈仍比從供應商拿貨更有競爭力。最直接地,網紅至少不用和經銷商分利。產品質量是否過關,網紅作為老闆,還可以直接從產品製造的源頭控制住,並儘可能壓低成本,提升利潤空間。

從被重構的產業鏈來看,藉助資本擴張生意的路上,李佳琦、薇婭夫婦和辛巴夫婦主要集中在品牌和供應鏈兩大方向上,但節奏各異。

三大網紅的對外投資布局 | 來源:今日網紅

更多作為個人投資者出手,李佳琦步子邁得並不大。根據企查查數據顯示,李佳琦個人間接和直接持股公司達到了10家,其中於5家公司的控股比例達到了100%。其持股公司的經營領域上,以品牌策劃和傳媒領域為主。

薇婭夫婦和辛巴夫婦則都是做服裝生意出身,想法趨同。比起品牌傳播,現階段他們都更關注背後的商品及其供應鏈。

從布局上,薇婭夫婦背後的謙尋控股除了在電子商務、供應鏈上投資居多外,還涉及美妝、娛樂、企業管理等領域,試圖滲入直播帶貨產業鏈的每個環節。

辛巴則專注供應鏈本身,嘗試也更大膽。入股起步股份,成立合資公司辛起,進入兒童母嬰市場,是辛選投資今年9月的大動作。該公司聯合創始人還包括其供應鏈負責人張曉雙。另外,由辛巴妻子初瑞雪實際控制的巴伽傳媒,目前也只對外投資了1家供應鏈企業。

但總的來看,中國三大超級網紅的投資都圍繞電商直播生態展開。根據第三方數據機構今日網紅統計,目前,他們及其公司直接獲間接投資的公司共有23家,投資總額達6.668億元。

另一方面,和網紅第一股如涵內部孵化網紅的模式不同,從短視頻平臺快手崛起的辛巴有一套師傅帶徒弟的辦法。

2020年疫情以來,辛巴把自己一個人的成功複製到了幾個徒弟身上,今年快手帶貨主播中,每月銷量總額前4名都是辛巴家族成員。

直播圈業內人士曾透露,辛巴現在已經不太露面直播。雖然帶貨銷售額仍在不斷創造紀錄,他刻意減少直播次數。他目前主要精力放在辛有志嚴選、廣州直播基地和徒弟們身上。這些事如果都能做成,那麼到時,他一個人也許就能成為一個平臺。

這也是如涵當初想做,現在沒做成的事。由於始終沒能複製另一個張大奕,隨著孵化網紅的營銷成本上漲,如涵持續出現虧損。

2020年4月,如涵股價暴跌。實際上,相比去年4月上市發行價12.5美元,現在如涵股價已經跌去74%,市值縮水70%。

網紅走紅已不再是偶然事件,其背後都有機構和資本運作。《MCN白皮書》顯示,截至2018年12月,MCN機構數量已超過5000家。90%以上的頭部紅人要麼被MCN機構收入麾下,要麼成立了自己的MCN機構。

MCN機構也因此成為資本造富的入口之一。今年趁著直播帶貨正熱鬧,只融到A輪的直播公會公司眾妙娛樂赴港上市。

然而,它還是要面臨和如涵一樣的困境。

眾妙娛樂副總裁匡世傑曾表示,他們對網紅制定了明確的發展路線,但花的代價也沒辦法估量。前期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和資源傾斜,但不一定有回報。而且他們竄紅的周期也不確定,從1天至3年不等。這是行業最粗暴的規則。

相關焦點

  • 中概股 | 深氪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但瑞幸事件致命的負面意義不僅僅在於這家公司及其相關投資機構的帳面損失,更在於它讓中國公司多年來在外建立的信譽大幅受損。 不少中概股公司變得緊張焦慮。 一位上市公司高管對36氪說,但自從瑞幸財務造假被抓典型後,公司不敢再輕視做空機構。為了避免被做空機構盯上,他所在公司財務團隊已經連續加班很長一段時間進行自查和規範。「怎麼能不緊張?再出現類似事件,性質就太惡劣了。」
  • 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36氪經授權發布。 2020年開年,網紅經濟引爆資本市場,網紅概念領漲,星期六收購遙望,一舉拿下十二個漲停板,三五互聯擬收購婉銳,八個交易日漲停,就在MCN概念股沸沸揚揚之時,星期六股價跳水,三五互聯受深交所公開譴責處分並致歉,好似一切都像鏡中花水中月,資本從來沒有「愛過」MCN。
  • 王興,又投了一個兄弟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王興又出手了。 上周,魅族前高級副總裁、CMO李楠在微博上正式宣布成立珠海市怒喵科技有限公司(Angry Miao),獲美團龍珠資本數千萬元天使輪獨家投資。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投資主體是美團旗下的產業投資基金——龍珠資本,由王興帶隊。龍珠資本自2018年上半年開始出手項目的頻次有所降低,但每次出手都是「大手筆」,在兩年半時間內押注了理想汽車、喜茶、古茗、誼品生鮮、樂禾食品、肉聯幫、亞洲漁港、易久批、OPay等多個消費領域創業公司,此次投資怒喵科技也是其在科技消費主力方向的重要布局。
  • 初音有未來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36氪經授權發布。 1996 年,蔡明和郭達連著第三年在春晚演小品。 在前一年某個活動現場,蔡明跟人聊天時隨口說了句,「如果一個人能有個機器人做老婆,輸入程序想幹嘛就幹嘛。」 站在一旁的馮小剛覺得有意思極了,又順著接了一句,「從一開始箱子運到家,打開包裝來一句『我訂的毛阿敏,怎麼來的蔡明啊』。」
  • 鵝組的十年奇幻漂流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鹿鳴財經」(ID:luminglab),作者:陳妍如 周有輝,36氪經授權發布。 豆瓣鵝組就像一個酒館,上演了一出網際網路角落邊上的群像戲——消息靈通的八卦人士,靜靜聆聽的沉默者,大發厥詞的鼓動者,站在桌子上講著瘋話的演說家,隨時準備砸桌子的酒鬼,在一旁品鑑好戲的老主顧,站在門外的信使,看著酒館監控的安保。
  • 不被原諒的範冰冰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豹變」(ID:baobiannews),作者 黃小芳,36氪經授權發布。原文標題:《人民不肯原諒範冰冰》。 從「女王範」到「網紅範" 這兩年,範冰冰試水網紅帶貨,清倉唐德股票,售賣廉價商品的同時又頻頻登上國外時尚雜誌封面。 在復出遙遙無期的日子裡,賺錢成為依然要體面生活的範冰冰的首選。 逃稅風波後,她的微博正式重啟則是2019年3月。從2018年10月算起,沉寂的這5個月,範冰冰沒閒著,做起了線下實業。
  • 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即使直播帶貨如此的瘋狂,還是讓人難以置信。 提要: 1、PC網際網路時代,遊戲主播已經跑通了直播帶貨模型; 2、李佳琦、薇婭不可複製、不會再有; 3、李佳琦和薇婭的崛起,享受到的是淘寶內容化的紅利; 4、直播帶貨是一場存量遊戲,根本是貨找便宜流量; 5、行業交易成本在變高,直播要變質; 6、虛擬偶像加入直播帶貨,是一個標誌性事件
  • 寵物「氪金」肥了誰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年紀輕輕,貓狗雙全」成了這屆年輕人定義人生贏家的一大標準。憑藉強大的消費能力,將中國最大的寵物垂直電商平臺波奇網(NYSE:BQ)送上資本市場。 9月8日,波奇網在美遞交招股書,在紐交所募資1.15億美元上市。其坐擁2300萬用戶,曾是眾多資本大佬光環加持的明星公司,投資者中不乏高盛集團、招商銀行等身影。
  • ACG行業事件Top100,重新發現2019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靠譜二次元」(ID:kpACGN),作者靠譜ACG編輯部,36氪經授權發布。 2019年真是不平凡的一年。 17、騰訊UP2019大會發布20餘款新遊戲動態,動漫將探索輕量化 「事件回顧」UP2019騰訊新文創生態大會於3月24日在北京舉行,主題為「一花一世界」。騰訊遊戲公布20餘款遊戲的最新動態。
  • 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Iger)突然向包括 36 氪在內的中國記者發問:「我有一個問題想問你們。廣東、北京和上海現在的實際情況怎麼樣?你們復工了嗎?電影院開門了嗎?」 隔離在美國家中的艾格很操心太平洋彼岸的疫情。儘管 69 歲的他在今年 2 月已經「光榮退役」,結束了執掌迪士尼 15 年的 CEO 生涯,把這個位置交給了 61 歲的鮑伯·查佩克(Bob Chapek)。
  • 韓國獨角獸盤點(中)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VentureSquare」(ID:venturesquare),作者:林祖權,36氪經授權發布。 韓國獨角獸盤點(上)介紹了截至 2018 年進入獨角獸榜單的公司,本篇中篇將介紹 2019 年的新晉獨角獸公司。2019 年是韓國獨角獸企業增長最快的一年,共新產生了 5 家獨角獸。
  • 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志象網」(ID:passagegroup),作者:劉荻青,36氪經授權發布。 2020年10月,抖音及海外版TikTok在全球App Store和Google Play吸金超過1.15億美元。 這一數字是去年同期的6.2倍,其中,約86%的收入來自中國抖音;美國市場次之,貢獻了8%的收入;土耳其市場排名第三,佔2%。
  • 韓妝退潮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新零售商業評論」(ID:xinlingshou1001),作者:何意,36氪經授權發布。 從愛茉莉太平洋發布的最新財報來看,關店傳聞似乎與其業績表現不無關係。 2020年第二季度,集團營業額下降24.7%至1.2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70億元),營業利潤下降67.2%至362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1億元)。
  • 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遠川投資評論」(ID:caituandzd),作者:儲松竹,36氪經授權發布。 《價值》是今年投資圈繞不開的一本書,大家都想搞懂呼風喚雨的高瓴究竟是如何做投資的。筆者尋找財富密碼的熱忱在讀完之後變成了悵然,知道張磊「Think big,Think long」,但沒想到「這麼big這麼long」。
  • 張一鳴不得不做電商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36氪經授權發布。 張一鳴終於正式向電商領域發起挑戰了。 要知道,這位理性、務實得被稱作有點像「機器人」的字節跳動CEO,在未對當下有清晰的判斷之前,是不會如此高調「宣戰」的。他曾經在《財經》的採訪中提到過拓展業務邊界的原則:儘量不做別人已經做好的事,不能比別人做得更好就不做,除非是業務防禦。
  • 雀巢咖啡,被逼到了角落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新零售商業評論」(ID:xinlingshou1001),作者:何意,36氪經授權發布。 「精品速溶咖啡的銷量暴漲只是冰山一角,中國咖啡市場的潛力遠不止於此。」 對於80後、90後而言,最早對咖啡的認知幾乎都來自雀巢。一大罐褐色的咖啡粉粒,加一大罐白色的咖啡伴侶,是上佳的送禮選擇,也是洋氣的代表。
  • 消費品品類速覽:彩妝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青山資本」(ID:cyanhillvc),作者 青山資本投研中心,36氪經授權發布。 正如《青山資本2020中國快消品早期投資機會報告》中提到,彩妝市場在450億級別,同時高增長,行業空間大。品類增速已數年持續保持在較高水平,平均年增速達到了12%左右。滲透率和海外市場相比依然有非常大的空間。
  • 小米這回大意了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市界」(ID:ishijie2018),作者:楓冉、沙行,編輯:胡劉繼、廖影,36氪經授權發布。 但當時「屌絲」一詞和今天的「打工人」一樣,是個沒有貶義的自嘲網紅詞彙。 王嵋副校長可能不經常上小米手機論壇,「屌絲」一詞的語義,這幾年慢慢發生了變化,從當年的純粹自嘲,漸漸變成了類似「loser」的偏負面詞彙。 「屌絲」一詞自己說可以,但拿去形容別人,已經成為侮辱性話語。 這也不是大家玻璃心。
  • 42歲,王興的兄弟退休了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投資界」(ID:pedaily2012),作者:周佳麗,36氪經授權發布。 又一位網際網路大佬隱退江湖。 投資界(ID:pedaily2012)獲悉,12月18日,在完成美團這一年諸多業務的使命後,美團聯合創始人、執行董事、高級副總裁王慧文終於迎來在美團的最後一天,正式功成身退。
  • 盲盒的本質不是割韭菜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與運氣競爭」(ID:ShinengResearch),作者立濤,36氪經授權發布。 作為一個不想追熱點的作者,原本不想討論這個已經被談爛的話題,但看到一堆影響力很大的自媒體都跳出來說盲盒是「割韭菜」,實在是忍不住想動筆寫點什麼。 確實,有人靠倒賣稀缺款盲盒賺了錢,確實,稀缺款盲盒有很高的溢價,但當定義一種商品是不是割韭菜的時候,還是得去看驅動市場增長的主流購買行為是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