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範網絡問診也需「對症下藥」

2020-12-15 正北方網

同一病症問診多名醫生,診斷結果卻五花八門;從網上購藥平臺可以隨便買到處方藥;沒有醫療知識的人,也能在平臺上為患者「看病」……在線尋醫問藥時遇到這些問題,恐怕不光是體驗不佳,還會讓人對網絡問診產生不靠譜感。

不可否認,今天通過網際網路平臺諮詢買藥,已經成為許多人的選擇。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各大網際網路醫院、第三方網際網路醫療平臺推出在線免費諮詢、便民門診、遠程會診等服務,助力線上抗疫,也提升了在線醫療的普及度。但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一些短板和漏洞也暴露了出來:誰對醫生作出的線上診斷負責?如何避免「處方藥黑洞」?何以杜絕醫生帳號出租現象?這些問題既影響平臺發展,更直接關乎患者健康,不容忽視。

前不久,媒體就報導了這樣一個案例。安徽小李的父親因「口腔潰瘍」問題受到困擾,「嘴巴裡起了很多白色的皮,而且越來越嚴重」。因為疫情影響,小李決定通過網絡問診幫父親看病。在提供父親的口腔照片並書面描述相關症狀後,有人診斷為「舌炎引起的口腔潰瘍」,有人診斷是「重度口腔潰瘍」,有人稱其「念珠菌感染」,還有人表示「口腔發炎」。最終到線下醫院看病,確診為「由抗生素引起的念珠菌感染」,經過幾個禮拜治療後病情有所好轉。

就這起案例而言,很難說網上的這些醫生就是假醫生,也很難說這些網上的醫生就是「滿嘴跑火車」。傳統中醫講究望聞問切,而現代醫學也建立在一整套科學的觀察和檢查的基礎上,面對面的交流更是醫療不可缺少的環節。正如上海一所三甲醫院口腔科資深醫生所講,口腔科醫生線下問診時除了觀察口腔內部情況、病情問詢,還會輔以觸摸、按壓等動作,僅憑口腔照片和病情問詢很難實現「準確診斷」,更別說是開具處方了。

近年來,網際網路醫療已然坐到了風口上。有數據顯示,2019年4月我國在線醫療用戶規模為4500萬人,滲透率為6.6%,2020年這一數字預計將達到7.9%。尤其是今年,隨著疫情的發展,更是讓在線醫療普及度與大眾認知度大幅提升,推動了在線醫療的發展。但「網上問診」蹄急更要步穩,不能無視可能存在的風險,任其帶病上路,有病也不去解決,必須要把問題想在前面、把風險防在前面。

作為新生事物,又涉及醫療這一特殊領域,在線醫療要茁壯成長,不僅要看其是否快捷,更應關注的是群眾生命健康。有關各方要擔起應有責任、把好質量關口、築牢制度堤壩,「對症下藥」把脈網絡問診,讓在線醫療規範可靠,這才是守護健康的應有之義。(毛建國)

[責任編輯:何娟]

相關焦點

  • 網絡問診應在「規範」中開展
    記者注意到,在線醫療大幅發展的同時,網絡問診、開藥過程仍存制度漏洞,導致公眾「體驗」並不算太如意。 (12月1日《中國青年報》)<br/><br/>  一個普通的「口腔潰瘍」,因為通過網絡問診,不同的醫生得出不同的結論。<br/><br/>  有人診斷是「重度口腔潰瘍」,有人診斷是「念珠菌感染」,還有人說就是「口腔發炎」。
  • 同一病例問診不同平臺診斷結果五花八門 網絡問診開藥靠譜嗎?
    「女兒幫我到網上求醫問診。」賈先生回憶,網絡問診平臺的「醫生」根據描述的病情,開了治胃炎的藥。然而他服藥一段時間後,竟出現昏迷的症狀,被家人送到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診斷結果令賈先生一家大吃一驚,噁心嘔吐並非是胃病作怪,而是心臟出了問題。賈先生的遭遇是偶然嗎?號稱方便快捷的網際網路診療存在著哪些不規範之處?現有監管是否到位?
  • 快評|不靠譜的網絡問診怎麼「治」
    今年以來,疫情使得在線醫療普及度與大眾認知大幅提升,推動在線醫療迅猛發展,不少患者也把問診需求轉移到網上。然而,近日,有媒體調查發現,在線醫療的網絡問診、開藥過程仍存制度漏洞,導致公眾「體驗」並不算太如意。
  • 網絡問診、開藥,靠譜嗎
    同一病例問診不同平臺  不同醫生給出不同診斷網絡問診、開藥,靠譜嗎  一張口腔內潰瘍滋生的照片,拿給3個網絡問診平臺上的若干名不同醫生問診,卻得出了眾多不同的診斷和處方開具。  但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注意到,在線醫療大幅發展的同時,網絡問診、開藥過程仍存制度漏洞,導致公眾「體驗」並不算太如意。  同一病例問診多名醫生,診斷結果五花八門  家住安徽的小李今年疫情期間幫助父親使用網絡問診的經歷,如今已經成為父親抨擊「網絡不靠譜」的重要依據。
  • 網絡問診、開藥,靠譜嗎?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燁捷 實習生尤思迪 李晨)一張口腔內潰瘍滋生的照片,拿給3個網絡問診平臺上的若干名不同醫生問診,得出了眾多不同的診斷和處方開具。這樣的故事,在疫情影響下,正變得越來越多。受疫情影響,此前線下購藥場景受限,很多患者把問診需求轉移到網上。
  • 媒體調查網絡問診:同一病例問診多名醫生,診斷結果五花八門
    一張口腔內潰瘍滋生的照片,拿給3個網絡問診平臺上的若干名不同醫生問診,卻得出了眾多不同的診斷和處方開具。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線下購藥場景受限,很多患者把問診需求轉移到網上。但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注意到,在線醫療大幅發展的同時,網絡問診、開藥過程仍存制度漏洞,導致公眾「體驗」並不算太如意。
  • 診斷結果五花八門 網絡問診、開藥,靠譜嗎?
    同一病例問診不同平臺不同醫生給出不同診斷網絡問診、開藥,靠譜嗎一張口腔內潰瘍滋生的照片,拿給3個網絡問診平臺上的若干名不同醫生問診,卻得出了眾多不同的診斷和處方開具。但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注意到,在線醫療大幅發展的同時,網絡問診、開藥過程仍存制度漏洞,導致公眾「體驗」並不算太如意。同一病例問診多名醫生,診斷結果五花八門家住安徽的小李今年疫情期間幫助父親使用網絡問診的經歷,如今已經成為父親抨擊「網絡不靠譜」的重要依據。
  • 中青報:同一病例診斷結果五花八門,網絡問診、開藥靠譜嗎?
    中國青年報12月1日消息,一張口腔內潰瘍滋生的照片,拿給3個網絡問診平臺上的若干名不同醫生問診,卻得出了眾多不同的診斷和處方開具。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線下購藥場景受限,很多患者把問診需求轉移到網上。
  • 網絡問診,是福還是禍
    文/孫佳馨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問診作為一種新興的技術手段,深入地影響到更多人,人們享受著便捷生活的同時,網絡問診隱藏的巨大隱患也是不容忽視的。通過向店員了解,這種情況最近總是發生,基本都是大家通過網絡問診,查詢到的一些藥物就來藥店買,很多顧客提到的藥物都是沒聽說過的,甚至於很多人提出的藥品是並不對症的,如果一味的輕信網絡問診的結果,很多病不僅僅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療,而且會有可能耽誤治療。
  • 網絡問診效果堪憂,好經也要防止被念歪
    ——本文系紅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據12月1日《中國青年報》報導,一張口腔內潰瘍滋生的照片,拿給3個網絡問診平臺上的若干名醫生問診,卻得到了不同的診斷結果。這樣的故事,不是天方夜譚,而是真實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件。
  • 臉部年輕化需分部位對症下藥
    對此廣州美萊皮膚科資深醫生魯春提醒,抗衰老不能盲目,要「對症下藥」,不同年齡段抗衰老的方法不同,同張臉不同部位的年輕化治療也有區別。  第23屆世界超模全球大賽中國區亞軍李晨(19歲)日前作客廣州美萊,分享皮膚保養心得:「平時護膚非常勤快,常做補水面膜。」
  • 線上問診,送藥上門,京城施今墨中醫館專家「上線」服務
    「您別著急,我們醫館現在已經開通了線上問診服務,我開好藥,可以給您快遞過去。」 最近一段時間,華仁尚醫施今墨中醫館經常會有這樣的患者諮詢,通過開通線上問診服務,已經幫助不少患者解決了燃眉之急。 據了解,施今墨中醫館首次開通網際網路線上問診服務,已經方便了不少患者。
  • 河南民權警方打掉一「網絡問診」詐騙團夥,受害者多達10萬人
    新華社鄭州11月29日電(記者劉懷丕)河南民權縣警方近日打掉一個借「網絡問診」之名牟取暴利的電信詐騙團夥,抓獲犯罪嫌疑人190名,涉案資金數億元,受害者多達10萬人。實際控制人何某除了這家公司,還在其他地方有3家公司,均是網上問診的方式銷售。警方偵查還發現,何某公司的大多數銷售員沒受過醫療教育,卻憑事先預定好的營銷話術範本,在網上給患者診斷開方。銷售的產品多是保健品和普通食品,一部分是來路不明的三無產品,並不能代替藥品治病,還造成部分疾病患者健康受損。一個療程的藥品售價動輒上千元,甚至數千元。
  • 在線醫療發展飛速,線上醫療平臺問診開藥頻翻車,哪裡出了問題?
    其實,線上問診所得結果不同也並非是醫生的問題。線上看病不像線下,線下醫生除了可以直接觀察患者的傷口、病情外,還會通過觸摸、按壓等多種方式來確定病情,同時還有相關的儀器用作輔助。而網絡平臺問診開藥,只能依靠照片和問詢,本來就很難實現「準確診斷」。
  • 銀屑病護理不可避重就輕,需正確治療!
    比如積極去醫院問診,卻又在生活中不配合;積極採納多種意見,又盲目地輕信偏方、盲目用藥;治病應該刪繁就簡,對症治療,不盲從。銀屑病護理代替不了治療,但卻很重要!許多人久病成醫,懂得許多醫療護理知識和理論,但卻忽視了治療的重要性,規範治療很重要,配合日常生活的護理對銀屑病的恢復大有裨益。
  • 100元在線問診僅獲回復「你好」 微醫服務能力遇考
    3月12日,針對用戶集中投訴的情況,微醫方面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基於在線問診用戶需求的不同,微醫平臺有急速問診和指定醫生問診兩種不同的模式。用戶選擇急速問診後,平臺醫生會在3分鐘之內接診。若用戶選擇指定醫生問診,醫生可能會存在不在線或正在忙的情況。
  • 抗擊疫情,重慶這些醫院開通免費在線問診服務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大坪醫院線上問診只用於諮詢服務,如病情所需,還請來院就醫。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治諮詢」平臺於2月1日8時正式上線運行。網絡諮詢開診首日由2003年抗擊非典專家組核心組長吳亞梅教授領銜的專家團隊開設有呼吸內科、感染科、普內科5個虛擬諮詢室完成在線諮詢。其中,感染科蔡佳副教授才從隔離病房換防出來,目前處於隔離中,但他依然帶領自己的團隊在網上積極為患者答疑,在醫院開展網上問診首日完成了112例諮詢。
  • 天津開發區新媒體平臺推出24小時免費線上問診平臺和問診熱線
    為落實上述通知精神,天津開發區新媒體平臺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微時訊與「平安好醫生」醫療健康生態平臺合作,在微時訊公眾號推出24小時免費線上問診平臺和9:00-20:00問診熱線,在疫情期間,為公眾免費提供諮詢、疫情防護指導服務。    隨著陸續到來的復工復產,疫情防護壓力與日俱增。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避免交叉感染,成為市民關心的話題。
  • 數據標註員、智能客服訓練師、網絡問診醫生 我的工作在線上
    數據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智聯招聘本版製圖:蔡華偉核心閱讀網際網路的普及和數字經濟的發展,正不斷創造出一批與網絡密不可分的新職業。這些新職業形式新穎、工作時間靈活,深得年輕人青睞。從事網絡新職業的青年,置身網際網路發展的浪潮,迎接全新的挑戰,也收穫了不一樣的成長。讓我們走近網上新青年,傾聽網絡新職業背後的精彩故事。智能製造工程技術人員、虛擬實境工程技術人員、人工智慧訓練師、全媒體運營師……日前,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發布《關於擬發布新職業信息公示的通告》,其中許多新職業都與網際網路相關。
  • 京東健康啟動免費在線問診和心理疏導服務
    【億邦動力訊】 1 月 26 日消息, 京東健康宣布啟動在線義診,向用戶提供免費在線問診和心理疏導服務。若全國各地區出現咳嗽、發熱、乏力等症狀的用戶,均可在京東健康的義診專區,免費獲得醫生的問診服務;同時,京東健康為尋求心理幫助的用戶、特別是一線醫務人員,也提供了免費的心理疏導熱線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