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觀念的死結就在一個「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薩、靠皇恩……,總之靠什麼都行,就是別靠自己。這是一個沉澱了幾千年的文化屬性問題,非幾次新文化運動就能開悟。
《天道》這部電視劇由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這部作品的主線就是格律詩扶貧公司,而擺這個局的人是丁元英。
當芮小丹和丁元英確定關係之後,芮小丹晚上便開著車,將丁元英帶到了一個田壩上面,望著貧窮的王廟村,芮小丹提出想讓丁元英給自己送一個禮物,在王廟村寫一個神話。
芮小丹對丁元英說:「古城是留不住你的,我也沒奢望天長地久,你給我留個念想,讓我知道你曾經這樣愛過我,我曾經這樣做過女人。」
丁元英沉思了片刻,說:「金銀珠寶,不足以點綴你這樣的女人。」
就這樣,丁元英算是默許了這個要求,於是才有了後來王廟村扶貧公司的這一系列事件。
看到這裡,很多人都以為丁元英送給芮小丹的禮物就是在王廟村成立一個公司,把王廟村這個貧困縣中的貧困村扶起來,其實這只是表象,丁元英送給芮小丹的真正禮物並不僅僅於此,而是一個更高境界的「神話」,就是:世人對於得救之道的思考。
在《天道》之中多次出現關於「得救之道」的闡述,不管是芮小丹剛開始要求丁元英送給自己一個禮物,兩個人在田壩上面說的一段話,還是後來丁元英和韓楚風到五臺山上找到智玄大師所說的話,其中都包含著一個智慧,就是關於得久之道的討論。
在芮小丹面前,丁元英就明確地說過:「這個世上本無救世主」,在智玄大師面前,丁元英也說:「傳統觀念的死結,就是想要『靠』別人,靠父母,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薩,總之就是不願意靠自己,這並不是幾次文化運動所能讓眾生開悟的,而晚輩只是想借著緣起的事情順水推舟,借英雄好漢的嗓子喊兩聲。」
原來,當芮小丹向丁元英提出這個請求之後,丁元英表面上答應成立一個扶貧公司,幫助王廟村脫貧,但實際上他有著更深度的思考,就是想借這個事件告訴眾人一個道理:這個世上沒有真正的救世主,真正的救世主就是自己。
而他要送給芮小丹的禮物,也就是由哪個「神話」的事件引起的後續思考,關於得救之道的感悟。
因為丁元英早就預測到這件事情,在整個音響行業會引起軒然大波,也會形成一個熱點事件,而這個熱點事件所帶來的必然是關於得救之道的思考,也就是讓眾生能夠在看到這一系列事件之後,反思關於得救之道的問題,這才是丁元英送給芮小丹,讓眾生明白人生沒有救世主,得救之道的核心在於自己。
當丁元英和韓楚風兩個人在五臺山和智玄大師聊完天,來到後院休息片刻之時,丁元英便說出了這件事情:
丁元英擺擺手說:「哪裡是境界,我還沒衝動到為了讓輿論濺幾滴水花就招惹那種罵名。當得救之道的討論浮出水面,那就是我要送給小丹的禮物。」
而這個事件最後也如丁元英預測的一般,當格律師公司和林雨峰的樂聖公司打完官司之後,以樂聖公司的敗訴而宣告結束,這場訴訟在樂聖知名品牌的烘託和媒體的大肆炒作,使得格律詩公司一夜之間名揚四海。
而這個時候,同時被捧上輿論熱點的,還有因為這一系列事件引起的關於得救之道的激烈討論,以及與丁元英有關的痛斥。
而丁元英也做好了準備,他知道這種社會評論會鋪天蓋地而來,自己招惹的自然是一片罵名。
別人對他是什麼樣的觀點他並不在乎,因為他的目的就是讓別人罵起來,讓這些關於得救之道的討論聲聲四起。但是唯一遺憾的事情,就是芮小丹此時已經不在了,他所塑造的「神話」這個禮物,也沒有接收的人。
扶貧公司這件事情,雖然說違背了人道,但是其中屬於這件事情的功德,那就是讓世人對於得救之道的覺醒。如果說這是一個禮物,倒不如說這是一個功德,從《天道》這部電視劇延伸到電視劇之外所傳遞的價值,我覺得接收這個禮物的人應該不是芮小丹個人,而是所有對得救之道有所思考的每一個人。
因為對於這世間眾人來說,每一個人都在尋找人生的救世主,希望別人能提拔自己,希望自己結交的人脈能夠烘託自己,但是卻不知,這世間並無救世主,能救自己人生的得救之道,就是自身關於文化屬性的思考。
-end-文|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