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故道民權深度揭秘:大宋開國帝王的千年往事

2020-12-21 決策視界

瞿志君 盧彥林

在豫東民權縣黃河故道蜿蜒流過的地方,林海莽莽、鬱鬱蔥蔥、遮天蔽日、百鳥翔集;一灣灣湖水千頃澄碧、煙波浩渺、水天一色、漁舟唱晚。近日,筆者偶讀宋史得知,在這碧水綠林間,竟藏著一段大宋開國帝王的千年往事。

一千多年前,五代十國的後周和大宋時期,這裡隸屬開封府考城縣(縣城遺蹟在今民權縣林七集西南3裡處)。北邊是開封府直流渤海的濟水和五丈河,南邊是開封流經睢州(今睢縣)、宋州(今商丘市)連接江南揚州的汴河。此處為古汴水(今古宋河),往東流經宋州(今睢陽區)直通徐州連接京杭大運河。古汴水蒼茫,商船如梭,百裡長堤,綠柳含煙。古汴水兩側,是綿延數百裡的稀疏樹林。古汴水北側,是開封府經過考城縣通往宋州歸德府的官道。這條官道,是後周禁軍最高統領殿前都點檢兼宋州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往來巡邏的必經之路。在林中一塊近百米的空曠地段上,他燻烤林中野味,暢飲葡萄美酒,義結四方豪傑;他飲馬古汴水,揮舞盤龍棍,盡顯豪情萬丈之勢。後周顯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趙匡胤黃袍加身成為大宋開國皇帝。因其發跡於「宋州」,遂改國號為「宋」,並改年號為建隆。

宋太祖趙匡胤在位期間,一方面致力於統一全國,先後平定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南唐等南方割據政權;另一方面是整治朝綱,重視農桑、植林育果,發展經濟。因長期戰亂,加之黃河、汴河等水域經常泛濫,淹沒莊稼,衝毀村莊,致使中原黎民百姓居無定所。宋太祖建隆三年十月,朝廷遂下詔疏浚河道,並詔令沿黃河、汴河兩岸的州縣,廣植「榆柳及土地所宜之木」,以加固河岸、堤壩,保護生態環境。宋太祖還欽定每年清明節前為植樹日,並親率朝廷文武百官駕臨古汴水兩岸舉行開植儀式,令天下黎民百姓效仿。朝野上下大小官員率先力行,各州府紛紛響應,植樹造林,蔚然成風。

太祖詔令,代代沿襲。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朝廷任命謝德權管護汴河、調徵民工,在京師開封府以東河段植樹數千萬株,以加固堤岸。久而久之,汴河以北,濟水以南成為綿延百裡的森林。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宋真宗駕臨應天府,主持隆重的受命儀式,升應天府為南京,作為汴京的陪都。受命儀式結束後,宋真宗又親率文武百官駕臨考城古汴水。為了感懷太祖皇帝的霸業偉績,在古汴水畔建立了宋太祖飲馬亭,並在宋太祖親手栽植的楊柳林下立起了「太祖之林」紀念碑。自此,這裡名聲大振,州府官吏,文人雅士紛至沓來,虔誠憑弔一代帝王的霸業勝跡,並留下很多美妙的傳說。

隨著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轉移到京師開封,素有草龍珠之稱的葡萄栽培也開始在中原大面積推廣。因葡萄樹枝斑駁蒼勁,果實晶瑩剔透,甘甜鮮美,深受民眾喜愛。所釀之酒色澤紅如寶石,酒香四溢,使人觀之垂涎欲滴,品之沁人心脾。隨著汴京經濟繁華,朝野飲酒盛行,為滿足葡萄酒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京城以東古汴水兩岸很快發展成為葡萄種植區和釀酒製作地。一時間,朝中文人雅士飲酒賦詩,佳句頻傳。梅堯臣詩曰:「遂壓葡萄貴,秋來遍上都」「南庭葡萄架,萬乳累將磓」,「鄰家葡萄未結子,引蔓垂過高清巔」。王安石詩曰:「歲晚北窗聊寄傲,葡萄零落半床陰」。北宋文學家宋庠(今民權縣雙塔人)曾到此憑弔太祖龍興之地,暢飲林中葡萄美酒,不禁詩興大發,留下了「一石葡萄先載酒,萬株金谷正交花」的絕妙詩句,至今在民間廣為流傳。

南宋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宋東京留守杜充在今河南滑縣西南(原李固渡),挖開黃河大堤以阻金兵,使古汴水成為黃河河道。黃河在此奔騰而過,吞沒了古汴水,挾著黃河兩岸的萬頃林木狂奔東去。自此美麗風景不再。至清鹹豐五年(公元1855年)黃河從今蘭考東壩頭(原蘭封銅瓦廂)決堤,改道大清河,注入渤海,此處成為黃河故道。700餘年間,隨黃河而來的泥沙年年淤積,河床年年抬高,寬闊的河灘形成了一望無際的連綿沙丘,狂沙肆虐百年。

歷史往往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千年前,大宋王朝在古汴水兩岸營造了葳蕤森森的百裡綠色風景;千年後,在同一個地方,從1950年起,民權縣委、縣政府組織動員廣大幹群,發揚「塞罕壩」精神,在人跡罕見的荒漠中,開展了一場持久性地人與風沙的抗爭,在黃河故道上成功營造了一道道防風固沙的綠色屏障。豫東青年女作家歐陽華寫賦贊道:「黃河故道築起『綠色長城』,申甘林帶吐露鬱鬱蔥蔥。碧龍臥波,花盛鳥語,防風固沙儼然『定海神針』,豫東平原一派海晏河清,好一個『林海濤濤百萬兵』」。

進入移步換景的「洞天福地」,欣賞瑰麗多彩的故道美景,民權人自然會勾起對這片熱土歷史的回望。千年前的拂堤楊柳樹、榆樹、葡萄架早已「丟盔卸甲」,拔營而去;千年後,在廣袤的林海中,刺槐、楊樹、苦楝、白榆、旱柳、楸樹、紅楓、優質葡萄樹等數十種林木又列隊展示新的陣容。如今,鯤鵬湖、秋水湖、龍澤湖的清澈流水早已衝淡古汴水和五丈河揚波的浪花,一代帝王的「飲馬亭」和「太祖之林」碑也消失在遠去的歷史空間。但是,民權人仍似乎感覺到一代帝王的戰馬仍在林間馳騁嘶鳴,那「太祖之林」中的千年葡萄酒香也仿佛化入波濤翻湧的綠色林海之中。

相關焦點

  • 河南民權:黃河故道溼地迎來「稀客」
    短短三年多,數量增長60多倍,青頭潛鴨為何對黃河故道溼地如此鍾愛?李傑認為,這跟民權黃河故道溼地環境的改善密切相關。「最近幾年民權縣大力實施溼地修復,同時不斷加強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減少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幹擾,為青頭潛鴨等野生鳥類棲息、繁衍營造出了適宜的環境。」
  • 民權牌與河南紅牌葡萄酒榮登2020年度葡萄酒十大品牌前兩名
    為落實毛主席的指示,1958年國家在河南民權投資建設了第一家葡萄酒廠——民權葡萄酒廠。民權葡萄酒廠是具有63年歷史的河南老字號品牌,是中國葡萄酒文化的教育者、中國葡萄酒消費的普及者、長城葡萄酒品牌的締造者。黃河故道產區形成於清朝鹹豐五年(公元1855年),是中國十大葡萄種植產區之一。民權葡萄酒廠是唯一獲得黃河故道原產地保護認證企業,2019年與「五金四銀」一起被列入「豫酒振興」戰略!
  • 河南民權:三代人接力共築「綠色長城」
    也許是巍巍山巒中的一片林海,或是大漠孤煙中的一株白楊……對於民權林場人來說,樹不僅是他們的守護神,更是他們的命根子。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三代林場人執守於黃河故道邊,硬生生在這片豫東黃土地上建起了一條「綠色長城」。86歲的康心玉老人,是民權林場第一代務林人。
  • 關於建設濮陽至民權高鐵的設想
    2019年「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進入大眾視野,它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一樣,是重大國家戰略。黃河流域將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完善黃河沿岸的鐵路交通設施,也將必成為該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 1855年大雨導致黃河決口,造就了我的家鄉黃河故道,也致狼煙四起
    黃河決堤圖例01、如今良田美宅曾是黃河河床我的家鄉在山東安徽河南江蘇四省交界之處,我們所住之處名叫黃河故道如今的黃河故道,人煙繁盛、村莊密集。可是,您知道嗎?150多年前,這裡還是汪洋一片,每一個白天和黑夜,奔流不息的黃河水滔滔流過,奔向黃海。由於從中上遊攜帶大量泥沙,所以黃河和其他河流不同,它屬於地上河,堤壩往往平地高出十幾米,這種獨特的情況,決定了黃河就像一位患有間歇性歇斯底裡症的女人,既要精心愛護,又要小心提防。
  • 臨清:黃河故道的桑黃產業成長記
    作為擁有著千年文明的歷史古國,我國境內有著眾多的古樹群,像是位於山東故道的古桑樹群也已經被列為了「世界農業文化遺產」。在臨清市的黃河古道古桑樹群當中,有一萬多株古桑樹平均樹齡300餘歲,年產野生桑黃1500公斤左右。目前臨清市聯合山東大學微生物技術研究院,以山東大學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為依託,已經開始探索起人工栽培桑黃和古桑林下桑黃立體種植的林下經濟新模式,並且還成立了臨清清源正本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
  • 河南民權:鋪開鄉村振興新畫卷
    民權花生、山藥、蓮藕、大閘蟹、葡萄5類農產品榮獲國家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民權還被授予「全國生態原產地保護示範區」「國家級果蔬質量安全示範區」。民權是全國漁業健康養殖示範縣、河南省休閒漁業示範基地,河南省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區,擁有中國河蟹之鄉、休閒垂釣之鄉等美譽,利用莊子鎮、北關鎮背河窪地規劃了黃河故道有機農業示範區,引領全縣綠色有機農業持續發展。
  • 魯西北大沙河,黃河故道上的那些遺蹟和民間傳說
    魯西北大沙河地圖上查不到,是曾經的黃河古道,在歷史上上近千年間裡黃河水在這裡流淌,成為締造魯西北文明的血脈。後來因為黃河泛濫、改道,這裡再也沒有黃河的影子,而大沙河上的沙土地似乎告訴我們,這兒曾經有過黃河的故事。
  • 魯西北古盤河,獨具特色歷史文化,黃河故道的永久回憶
    魯西北古盤河是中國古代漢唐時期的黃河故道,也曾經是是古代黃河下遊的九河之一。在歷史上古盤河因支流眾多,像臥龍盤踞故名盤河,又因河道彎曲如鉤,也稱之為鉤盤河。隨著歷史的變遷,現在古盤河雖然已經被其他河流所代替,但它在歷史上遺留下來的遺蹟和民間傳說仍然可引起人們對中國母親河黃河故道的永久回憶。魯西北平原黃河故道自古以來就有水運和陸路交通的便利。在悠悠歷史歲月中,既有大禹治水的歷史足跡,也有后羿射日的民間傳說。是華夏文化、古代文明古國的重要組成部分。
  • 航拍梁園區:黃河故道風景美 厚重梁園展新姿
    (原標題:航拍梁園區:黃河故道風景美,厚重梁園展新姿)
  • 天明民權"聯姻"和君諮詢 共同打造中國本土葡萄酒領軍品牌
    為了進一步響應「豫酒振興」的號召,推動天明民權葡萄酒的發展邁上新臺階,8月10日,天明民權葡萄酒與北京和君諮詢集團戰略籤約儀式在鄭舉行。籤約現場,和君集團酒水事業部總經理李振江表示,作為亞洲本土大型規模的管理諮詢機構,和君諮詢將用專業的行業理念和經驗,結合天明民權內部生態、市場外部環境,制定下一步的戰略發展規劃,將天明民權葡萄酒打造成為爆款的「超級品牌」,復興民權葡萄酒品牌。
  • 這就是山東丨讓桑樹生「金」 夏津黃河故道古桑樹群「資源」變...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8日訊 夏津黃河故道古桑樹群具有1500多年的歷史,是山東地區桑蠶業悠久歷史的佐證,也是中國蠶桑業發展的歷史見證。夏津黃河故道古桑樹群不僅歷史悠久,而且規模龐大,最盛時期夏津境內有8萬畝之多,歷史記載「此間樹木繁盛,援木攀行二十餘裡」,由於歷史上古桑樹群幾經浩劫,現僅遺存古桑樹6000多畝,1.2萬餘株。平原地區,保存如此完整的古樹群落非常罕見。在夏津當地,著名的騰龍桑、臥龍桑等古樹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歷史,其他古樹的歷史亦多達幾百年。
  • 河南延津縣:沒收黃河故道森林公園內一商務酒店6棟違建別墅
    河南延津縣:沒收黃河故道森林公園內一商務酒店6棟違建別墅 延津縣人民政府網站 2020-12-09 10:19
  • 天明民權葡萄酒肩負復興使命閃耀天明集團27周年慶典
    天明集團副總裁、天明民權葡萄酒董事長馬丹:逆風翻盤,向陽而生——復興民權葡萄酒天明集團副總裁、天明民權葡萄酒董事長馬丹在慶典上發言時說:「感謝姜明董事長對於民權葡萄酒的支持與幫助,民權葡萄酒是天明集團的六大版塊之一,是天明集團裡唯一一個實體版塊,民權葡萄酒既是天明人的面子,也是天明人的裡子,接下來我們將在姜明董事長的重要指導下,嚴格落實『兩手抓』『623目標』,逆風翻盤,向陽而生。」
  • 借力外腦、更借智慧:天明民權葡萄酒戰略發展研討暨諸葛亮會舉行
    來自阿里、中鋼網、聚金資本、中沃門業、水芒芒果汁等國內電商、金融、實業界的大咖,盛初、和君、君度、亮劍等國內營銷界的智庫專家,以及協會領導、媒體代表、天明民權葡萄酒核心經銷商等匯聚一堂,圍繞「2020天明民權葡萄酒要贏!怎麼贏?」這一話題進行了激烈探討,共同為天明民權葡萄酒復興發展建言獻策。
  • 黃河詩歌插上了新的翅膀《中華詩典·黃河卷》出版發行
    據了解,《中華詩典·黃河卷》在《全唐詩類編》《全宋詞類編》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先秦到晩清的歷代30多萬首詩詞中,選出與黃河有關的詩詞8000餘首,參考類書體例,將其分為40大類99個中類632個小類,各歸其類,以便查閱。全書設置《自然景觀》《社會生活》《家國情懷》《黃河明珠》《故道拾遺》五個分卷十八分冊,近八百萬言。
  • 黃河故道邊「升」起古桑村落,六百年前屯村華麗變身
    曾幾何時,前屯村守著上千年的古桑樹林,卻找不到發展路子。變化始於2018年9月,省派夏津縣鄉村振興服務隊到來之後,村民在服務隊的帶領下,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讓前屯村重新發現了其獨有的人文地理價值。省派夏津縣鄉村振興服務隊隊員潘紅春帶著鄉親們拔草、種花,維護來之不易的村居環境。
  • 黃河與德州的歷史淵源
    德州,地處九州中的兗州,因黃河而生,因黃河而名,因黃河而興。德州人的基因中農耕文明符號烙印深刻,人們相信,黃河安瀾,國泰民安。大禹治水開啟德州黃河文明德州屬於黃河衝積平原。德州所處大地構造部位為華北地臺渤海凹陷區,約形成於3.6億年前的古生代後期。該時期華北大地泰山、太行山、燕山等山脈上升隆起,平原部分則沉降為渤海凹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