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氏太極拳養生中級班:功用簡介

2021-02-21 玉氏太極

1、玉氏太極渾元樁形法詳解:形法主煉→周身一家,渾然一體

玉氏太極渾元樁樁法姿勢

頭、頸、涵襠、雙膝的要領練法

     如何做到沉肩墜肘?

     如何做到沉撐內裹?

     胸背的練法要領

     腹部的要領

     腰胯的要領

     腿膝的要領

    玉氏太極渾元樁形法總體要求:四圓、三空、四松

2、玉氏太極渾元樁心法修煉:氣遍周身,渾元一氣。

     

激發命門之火心法(核心):六內心法詳解

玉氏太極內功→太極渾元樁功用:

在太極渾元樁功中體會全身「整勁」的內涵,並將從樁功修煉中得到身知的「整勁」感融入太極拳的修煉,從而真正知道什麼才是真正太極拳中的「整勁」。達到身體外形的均衡整體,內在氣血通暢養生,即「外形→周身一家,渾然一體;內在→氣遍周身,渾元一氣」;得外強筋、骨、皮,內壯精、氣、神,使身心得到真正的健康、快樂,達到提高生活質量和實現「健康人生,享受生活」的人生高度。當煉功至真氣外潤肌膚而充毛髮,內注五臟斂氣入骨,自覺骨實髓滿,神清氣爽,全身清舒,形虛空靈,感而遂通,此為虛靈之境基礎已俱。功境至此,行拳走勢已感全身空靈圓融,形、神、意、氣自然合而為一,很多功法已無師自通,這才算得上乘太極功夫之藝境。

放鬆功形法要領、心法修習詳解

(1)肩關節放鬆法

①肩鎖骨的開合練習。  ②前後開肩練習

③上下開肩放鬆練習     ④肩關節向兩側拉開練習

(2)肘關節放鬆法

①垂(墜)肘放練習     ②橫向滾動向前鬆開肘關節

(3)腕關節和手指放鬆法

(4)鬆開跨關節法

(5)鬆開膝踝關節法

(6)頸部放鬆法

(7)全身松活抖動

(8)雙手臂、全身自然放鬆法

修習玉氏太極放鬆功的作用及功效:

現代人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精神越來越緊張,使得很多人漸漸陷入一種心累、幸福感少的狀態。如何擺脫這種困境?如何才能達到真正的身心安逸舒暢,達到身心放鬆的目的?道家養生高境界的放鬆又是怎樣一種狀態呢?

現在我們一起來揭秘原傳玉氏太極放鬆功的法門!

真正的養生是從放鬆開始,養生的最高級狀態就是做到全身心放鬆。因為全身心的放鬆,體內的血液就會周流順暢,五臟六腑及全身各處的機能就得以恢復,人就能夠獲得健康而充滿活力。

真正的放鬆是找回到我們嬰兒時的感覺,就像一張平滑的白紙一樣,沒有壓力、沒有痛苦、不刻意、不強求,全身一切肌肉、血液、五臟六腑、四肢百骸都是舒松自然。

修習放鬆功,目的是要明白真松的含義。練功時要找到全身筋肌有彈力而鬆柔的感覺,不是松垮,而是松中帶有柔韌。像一棵樹立在那裡,樹枝伸展舒開,很有彈力,一陣風吹來隨風飄蕩又不折斷,一枝動百枝搖,這就是真松,我們要的就是這種整體松透,渾然一體。又如一塊布,用力一抖,附在布上的東西都抖出去了,這就是真正的鬆開。身體也一樣,抖動身體各節,就可以放鬆全身,釋放壓力。因此,要能做到真放鬆,就要學會放鬆功要求的把全身各節,節節鬆開的練習並用心參悟。

把學練玉氏太極放鬆功所體悟到的真松、真緊之要領內涵,融入到太極拳的修習之中,在練拳時真正做到真松和鬆緊互合,張弛有度,真正體會太極拳修煉中的神(心)松、形松,從而起到調節身心、釋放壓力的功效。

1、玉氏太極身法、抖勁形法要領及練法詳解

(1)轉胯、移胯、轉體、松沉、虛靈頂勁的要義及詳細練法

(2)定勢動勢身法外三合的要義及詳細練法

(3)抖胯、抖肩、抖身、抖四梢(四肢)的要義及詳細練法

2、玉氏太極步法形法要領及練法詳解

(1)步法練法及要義

(2)蹬腿、側踢(踹)腿、拍腳、頂膝的要義及詳細練法

修習玉氏太極基本身法的功效:

體會到如何轉胯、移胯、轉體、松沉、重心互換,以身帶手,頸直頭正,形法外三合的要領。使左右轉身合度,手法(含臂)上下、左右運轉合規則,並將這一切形法要求融入太極拳的修煉中,加上揉筋大法中各關節揉旋的合理融合,從而使自己修習的太極拳富有深意和靈魂,併合乎人體生理學和人體力學,所演練的太極拳真正達到養生健身和具備勢正形圓,勢有章法,形有意境,動態優美,力感傳神的豐富內涵。

修習玉氏太極抖勁入門的功效:

掌握到太極拳彈抖勁、松沉的正確修習方法,體會到松與抖的內在奧妙:抖是驗證松與活的程度,松得越透、活的越靈,抖勁發的就越好。通過學習,可使學員快速掌握到太極拳彈抖力的爆發,並能在太極拳的演練中自如地抖發勁力和松透柔韌之間的變化,使學習者快速步入太極拳功夫之門,真正打破太極拳十年不出門的忽悠人之說!

修習玉氏太極基本步法的功效:

體會到太極拳步法、功架的正確練法,使學員在練拳時下盤穩固而輕靈,虛實轉換心中有數,起腳、踢腿靈活自如,勢穩勁足。學員內心明明白白太極拳高、中、低功架的詳細練法,並正確掌握到身、胯、膝、腳各自位置之間在運動中的相互關係,使學員在修拳之中膝部得力和順暢地將身體重力通過膝部傳到地面上,從而起到很好的保護膝蓋的作用。避免了世面上將太極拳練錯誤了而引起膝蓋受傷的弊病。學員通過學習,可輕鬆將所學到的身、步、功架融入到太極拳的修煉之中,真正明白到太極拳功架的內在要義和作用。

(1)拳勢名稱

起    勢    抱球繃手   推窗望月   回身後打  左 下 勢

運 太 極    白鶴亮翅   張弓按虎   左右彈拳  葉底摘果

穿 心 腳    捋 擠 按   旋身甩掌   三 擊 掌  搬 攔 錘

前    擠    展    收   單    鞭   運臂揮浪  獅 抖 毛

燕子抄水    雲    手   如封似閉   綿裡藏刀  神臂拉弓

運臂蓄勢    拍    腳   回身塌掌   轉身蓄勢  虎 回 頭

右 蹬 腿    左 蹬 腿   海底託月   張弓拉弦  雙峰貫耳

遊龍戲珠    蛟龍出水   纏手斜飛   遊 太 極  彎弓射虎

收    勢

(2)形法演練要求詳解

(3)修煉時呼吸詳解

(4)修煉心法詳解

(5)修煉時形法平衡松舒秘法詳解

(6)意氣達四梢遍周身的演練方法

(7)勁法用法解說

玉氏遊龍太極拳法的功效:

通過學習玉氏遊龍太極拳法、理法與身體運化相結合,體悟太極之真義。並將掌握到的玉氏太極之樁法、呼吸法、揉筋、放鬆法、身法、步法……運用到太極拳修煉之中,體會到身心舒松的呼吸方法與身形、拳法相結合的奧秘,使自己所練習的太極拳起到納氧吐濁(吐故納新),鮮活體內血液,達到在練拳中有吐納導引之功,真正起到養生健身之效。

感受到自我身心得到淨化和洗滌而有體悟(即形體產生感覺後而有體認和感悟)。明白有形之身,無形之心並使之相互融合,從而真正理解拳道(太極拳與道)之內涵,體會意、氣、形合一的太極境界,由拳悟道,由道修拳,拳道合一。使學員感悟和了解什麼是真正的太極拳,從而達到釋放壓力、健身心、養生、悟道的目的……

以上法參悟研練太極拳,功行日久,自然能出神入化,陰陽相合,無內無外,無形無象,渾然一太極,並勁從骨生,通達周身,發之無堅不透。

一次學習,終身受用受益!

相關焦點

  • 玉氏太極拳養生初級班:功用簡介
    玉氏太極揉筋功是內外兼修的功法。只要用心去練,不急不燥,功到自然成。要求在練無極樁後先不收功的舒松狀態下,緩緩的練揉筋才會起到很好的效果。揉筋功在整個玉氏太極拳中是最基礎,也是高級最重要的,不練玉氏太極揉筋功,絕對練不出玉氏太極拳的內在韻味……
  • 玉氏無極大道養生班:功用簡介
    簡說玉氏無極大道班的功用(最新視頻)玉氏無極大道班養生原理介紹(視頻片段)玉氏無極大道「功之象」心語>無極大道功,玉氏秘傳中。明朝時期,玉氏家族先輩有緣得傳承此絕技。據傳無極大道在明朝傳給了三個人,每支傳承者要求每代只傳一人。玉奇勇先生有幸得祖傳此技,才使「無極大道」的玉氏支派比較完整保存至今。老子留下文字的《道德經》,是以文字的形式闡述「道」。玉氏「無極大道」,是以身體語言演示「道」,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 熱烈祝賀中國太極拳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圓滿成功——釋延龍
    太極拳,是在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太極」理論指導下,依據武術的形體運動而形成的拳術。它不僅有「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的技擊特點,更具有健身、養生之功效。太極拳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瑰寶之一,隨著中華文明的偉大復興,在中國和世界的傳播日益廣泛。
  • 張氏太極拳簡介
  • 張氏忽雷太極拳簡介
    張氏忽雷太極拳是中國太極拳的一個流派,是太極拳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 2020「太極拳+」健康促進高峰論壇暨湖南省太極拳養生康復培訓班在...
    12月4-6日,2020「太極拳+」健康促進高峰論壇暨湖南省太極拳養生康復培訓班在長沙舉辦。活動以「創新·融合·教育,開創『體醫融合』新模式」為主題,通過網絡+現場直播相結合的模式,搭建太極拳與大健康融合的高水平交流合作平臺,助推我省運動康復產業大發展。
  • 太極拳好處及養生功效有哪些?練習太極拳基本要求
    、延緩衰老、調控血壓、改善神經功能,最重要的是還有能起到養生保健的功效,如促進新陳代謝、有利恢復視力、有利精神健康等等養生作用,所以說練習太極拳好處還是非常多的,長期練習下去對我們的健康還是有很大的幫助的,今天太極拳小編就來全面為大家介紹太極拳的好處及練太極拳的基本功先要練哪些?
  • 中華武術---太極拳
    熊式太極拳侯氏太極拳(侯春秀)郝式太極拳傅式太極拳(傅振嵩)沙式太極拳(沙國政)顧式太極拳(顧汝章)宋式太極拳(宋遠橋)張氏太極拳(冼孟豪) 樊氏太極拳(樊桂或稱樊錦洲) 李式太極拳(李瑞東)洪式太極拳(洪均生)王振華九式太極拳 孟式太極拳(孟連福)非姓氏命名
  • 查氏頭條:查氏家族簡介
    查氏家族簡介姓氏查拼音chá、zhā人口約 100 多萬〔 常見姓氏 〕清朝中葉以後,蒙古族、滿族郭爾羅斯氏多改漢姓為郭氏、高氏,亦有以世居地「查木拉」的諧音漢字為姓氏者,稱查氏,世代相傳至今。⑵.蒙古族查禮特氏,亦稱扎哩特氏、扎勒楚特氏,世居烏喇特(今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後有滿族引為姓氏,滿語為Jarit Hala,所冠漢姓為查氏、陶氏、秦氏、扎氏等。
  • 《玉氏南正基》丨李瑤媛的人氣職業妝
    近日,JTBC電視劇《玉氏南正基》正是熱議話題。該劇以對甲方的行動疲憊的乙方之大叛亂為題材,被評價為「喜劇《未生》」的贊語。
  • 如懿傳:嘉貴妃為情所困一生,玉氏王爺對她有一點真心嗎?
    錯愛一生的如懿可憐,一見鍾情錯付的意歡可憐,不願入宮卻事與願違的寒香見可憐,因為玉氏王爺在後宮中埋葬一生的嘉貴妃也可憐……嘉貴妃是玉氏送來的貢品,她也是後宮中最美麗的女人。高貴妃曾經說過,論美貌後宮之中沒有人能比得過嘉貴妃,她是玉氏的貴女,在當時兩個國家和親是非常常見的,但嘉貴妃並不是作為和親而來的的,因為玉氏根本就無法與當時的大清相抗衡,玉氏臣服在大清的腳下,而金玉妍也不過是玉氏為了討好大清送來的禮物罷了,說得好聽一點她是玉氏貴女,說難聽一點她就是玉氏的一顆棋子。
  • 太極拳與佛法同修之秘(上)
    觀世音菩薩太極拳與佛法同修之秘(上)慈航論及太極拳與儒、道的關係,人皆知之, 實際上不僅如此, 太極拳不僅集儒道和諸子百家之大成而獨出機杼學太極拳的人常說的外家也是如此,太極拳家看一切武術都是太極拳,而外家看真正的太極拳也是外家。拳法與佛法不二,內求就是內道、內家,外求就是外道、外家,法爾如是。同樣,禪淨密也只是入門的方法不同,太極拳的不同流派也是為此,到了高級境界都是一樣的, 都是萬法歸一,佛住一真法界。
  • 太極拳如何施展拳腳
    在向世界邁出「武步」的另一面,有關太極拳的種種鬧劇近年不斷上演,使太極拳在公眾輿論中被「汙名化」。太極拳亂象頻出暴露了行業面臨的發展之困。  流派紛繁複雜,和而不統。正統太極拳的傳承講究師承,但目前除了陳氏、楊氏、孫氏、吳氏、武氏等七大主要流派外,各種民間自創的小門派數不勝數。「況且七大太極社區的發展不均衡,對內難以一統,對外無法形成合力。」
  • 釋延龍六十四式混元太極拳簡介、拳譜與動作名稱
    一、六十四式混元太極拳簡介六十四式混元太極拳是混元太極競賽套路,習練者待有了功夫後可以自願報名參加校運會以及國內、國際的比賽(表演)活動。其套路是在四十六式混元太極拳的基礎上編創而成的。慢修、快練是混元太極拳的特點之一。其特點之二:「以內為主,內外兼修;腰為主宰,松腰開竅」。特點之三:「拿住丹田練內功,開合升降妙無窮」。特點之四:「……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長期修煉混元太極拳能達到「內功層層深入,功夫步步提高」。
  • 金玉妍一生都是為了玉氏王爺一個微笑,臨死前卻發現是他害了自己
    嘉妃金玉妍是玉氏貴女出身,十幾歲就到弘曆的王府做了格格,弘曆登基後她被封為嘉貴人,之後靠著綿延皇嗣一路做到貴妃的位置,金玉妍四次懷孕生下的都是皇子,其中九阿哥出生時恰逢玉氏王爺受罰,她情緒極其不穩定,導致這個兒子落地便沒了氣息,不過,即使金玉妍有三個平安長大的兒子,她去世時卻沒有一個能來送終的
  • 《如懿傳》:嘉貴妃自視甚高,瘋狂吹噓玉氏,卻被永城14個字打臉
    落魄的她依舊沉寂在玉氏的光環中,還對永城說要找一個母族最好的姑娘,還一直將玉氏捧得很高,但是永城是清醒的,玉氏畢竟只是大清的其中一個小的附屬國,生存全靠大清,根本沒有什麼決定性作用的光環,永城直言:你見過誰家的嫡福晉是玉氏的嗎?
  • 養生道 解讀太極拳「靈液」的秘密
    ,特別是最古老的陳氏太極拳,給予美國及世界的醫學界一線曙光。太極拳內練一口氣,氣溶化為水,排除體外的為汗水,在口中產生的口水為瓊漿玉液,「口水」在口腔中盈滿時,吞咽下去,這種練習產生口水的方法叫生精補體之法,也可稱之為「由後天返先天」的養生運動。
  • 太極拳與禪的關係——太極拳就是一種動禪
    太極養生運動大多動作緩慢、松靜柔和,且是以用意為主。
  • 《瞭望》刊發文章:太極拳如何施展拳腳
    摘要如下: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7日,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一時光彩加身。  在向世界邁出「武步」的另一面,有關太極拳的種種鬧劇近年不斷上演,使太極拳在公眾輿論中被「汙名化」。
  • 可悲的太極拳現狀
    甚至好多練習者(包括一些著名的「太極拳家」)認為,太極拳越慢越出功夫,越松越出功夫,越軟越出功夫。殊不知太極即陰陽,陰陽即剛柔、緩急、虛實、隱現等等對立統一的矛盾體,純陰(軟、緩、虛、隱、曲等)與純陽 (剛、快、實、現、直等)皆非真正意義上的太極拳,都是病拳與錯拳。一味地慢、一味地軟,非但在技擊上呆滯鬆懈、笨拙緩慢而不堪一擊,就是在養生上也因過於著相緩、柔而使心神呆傻,心性受拘而靈光泯滅。